清明節的由來及清明節來歷及意義 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一覽

2020-11-22 萬家熱線

2019年清明節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清明節簡介

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由於二十四節氣比較客觀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氣溫、降雨、物候等方面的變化,所以古代勞動人民用它安排農事活動。《淮南子?天文訓》雲:「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但是,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

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蕩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蕩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蹴鞠

鞠是一種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內用毛塞緊。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這是古代清明節時人們喜愛的一種遊戲。相傳是黃帝發明的,最初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踏青

又叫春遊。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植樹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定,每年三月十二日為我國植樹節。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放風箏

也是清明時節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人們不僅白天放,夜間也放。夜裡在風箏下或風穩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象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上海清明節習俗

上海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是掃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後祭掃出行人次近千萬。由於改革開放推動公墓化的興盛,而相關選址以外省的蘇州、嘉興等地為主。因此前往上述區域的人次達到一百餘萬之多,從而在清明前後數天往往會造成出省交通的擁擠。

此外,青團是江南地區的清明時令點心。其主體由糯米粉製成,經青艾(草頭汁)調和而呈綠色糕團,一般為豆沙餡或芝麻餡。食用時保留了寒食的習慣。對上海人而言,青團是清明祭祖時必不可少的供品。

河北清明節習俗

在河北的上墳燒紙錢講究「早清明,晚十一(農曆鬼節)」。掃墓燒紙在清明前一周就開始了,而清明當天已很少有人去掃墓了。冀南地區則選擇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寒食節掃墓。

四川清明節習俗

四川都江堰放水節祭祀大典,祭祀李冰父子清明會(二王廟廟會)(成都都江堰)。

山西清明節習俗

清明節上墳,山西南部多數地方不燃香、不化紙,要將冥錢等物懸掛墳頭,有「清明墳頭一片白」的說法。原因是寒食節習慣禁火,而清明節又在寒食節期間。山西北 部多數地方卻要將冥錢等物全部燒盡,理由是不燒盡就轉不到先人手裡。大同等地又習慣白日上墳,晚上在家中焚燒冥錢冥帛。 晉西北的河曲等地,舊俗上墳要帶酒餚,祭畢祖先,便在墳地裡飲食,意寓與先人共飲共食。晉南的聞喜等地,上墳時要用嵌棗糕在墳堆上滾來滾去,傳說是為死去 的老人抓痒痒。晉中的介休等地,上墳時供品為麵餅,形如盤蛇。回家後將麵餅放在院裡,吹曬乾以後再吃。老人們講究可治病,其源蓋出於寒食禁火的緣故。

晉南地區上墳後,回家時要拔些麥苗,並在門上插松枝柏葉或柳條以闢邪。晉北地區多插柳條。還有的地方,在墳上也插一些柳條。

晉南地區民間要蒸大饃,中夾核桃、紅棗、豆子之類,稱為子福。取意子孫多福,全憑祖宗保佑。家家還要做黑豆涼粉,切薄塊灌湯而食。鏟萎蕤草,在炕席上搓拉, 名曰驅蠍。晉東南地區,人人頭上插柳枝枯葉。婦女要用描金彩勝(頭飾)貼在兩鬢。 晉北地區,習慣生黑豆芽,並用玉米面包黑豆芽餡食用。晉西北地區講究用黍米磨麵作餅,俗稱「攤黃兒」,呂梁地區在清明後一天,要接女邀婿,俗稱「清新 火」。

福建清明節習俗

福 建閩南並不一定只在清明節掃墓。掃墓日期一般有兩種,泉州習俗是在清明節前後幾天,漳州則有部分人士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附近掃墓,客家人則通常在春節 之後。方式是,清理完墳墓環境後(如雜草、樹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後祭拜祖先。祭拜完後在墳墓上,用小石頭壓上「墓紙」,代表已經將墳墓修繕完畢。清明 節當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潤餅,這是源於寒食節的習俗。

 

清明節必吃的4種食物

1. 枸杞豬肝粥

根據中國傳統養身法裡說的,春天與肝臟相對應。春季的氣候和人體的肝臟有著密切的關係,春季養身法主要作用就是讓肝臟提高自身心氣,或是讓肝臟能幹淨(不沾染外物)。所以中國人用「以髒補髒」的方法製作了放入枸杞和豬肝(任何動物的肝都可以)的枸杞豬肝粥。

味道?就只是粥而已。喝粥時,中國人會放入菜,或是和餃子一起吃,喜歡淡一點味道的人應該會覺得這粥不錯的。

溫暖的春季,午飯時間去粥店喝喝看吧..清潭洞的「粥全粥到」很有名吶。

2. 青團

有一個清明節時一定要吃的食物。就是叫做「青團」的食物。

是用一種叫做燕麥草熬成的湯和糯米一同攪拌,而後將豆沙或大棗搗碎後最後用蒸籠蒸出來的糕。在中國廣東省他們用艾草代替燕麥草,熬出紅糖的湯水而後放入。

3. 清明糕點

另外,在麥子產地的北方,農家主婦們會用麵粉捏出許多新摸樣的糕點,在寧夏自治區此糕點因為配茶一起吃而有名,據說那個地方有一種叫做清明茶的茶葉。

4. 清明餅

再次介紹的是中國叫做清明餅的食物。

四川一帶用蔬菜和麵粉,辣椒等做出來的食物。其他地方也會放入肉或是豆菜。

相關焦點

  • 清明節的由來及清明節來歷意義 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大盤點
    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上海清明節習俗上海清明節的主要活動是掃墓、踏青,每年清明前後祭掃出行人次近千萬。由於改革開放推動公墓化的興盛,而相關選址以外省的蘇州、嘉興等地為主。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由來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2019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清明節簡介清明是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之一。
  • 清明節傳統的由來 清明節的來歷介紹
    清明節傳統的由來 清明節的來歷介紹時間:2017-04-01 23:15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清明節傳統的由來 清明節的來歷介紹 清明節的由來帶給大家,清明作為節日,與純粹的節氣又有所不同,帶著習俗和某種紀念意義,關於清明節的具體來歷不清楚的小夥伴看看本文吧。
  • 清明節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泉州清明節習俗有哪些?
    2014年清明節是4月5日,星期六。清明節是中國重要的「時年八節」之一,那麼你知道清明節的由來嗎?你知道清明節時期有哪些習俗嗎?泉州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 清明節來歷和習俗介紹!節氣是我國物候變化、時令順序的標誌,而節日則包含著一定的風俗活動和某種紀念意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 清明節的習俗及來歷? 清明節全國各地習俗及傳統習俗盤點(圖)
    2017年4月4日是清明節,清明節有哪些習俗?地方不同,習俗也不一樣,北方踏青悠閒享受無限春光,南方祭祖掃墓沉浸濃濃哀思,小編整理了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及十大傳統習俗,詳情如下:
  • 清明節的來歷由來簡短一點 清明節起源與歷史故事
    清明節的來歷由來簡短一點  清明節的名稱來由得名於節氣,《曆書》:「春分後十五日,鬥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因此得名。  清明節,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祭祖大節,屬於禮敬祖先、慎終追遠、弘揚孝道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清明節歷史悠久,由來於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春秋二祭,古已有之。
  • 關於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清明節6個習俗+清明節的傳說
    清明節做為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一直以來都有很多關於清明節的習俗。那麼,關於都有哪些清明節來歷和清明節習俗呢?下面合肥網小編就來告訴你,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吧!  清明節的來歷  據傳始於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後來民間亦相仿效,於此日祭祖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
  • 清明節的習俗與由來
    清明節的習俗與由來 2020-04-02 19: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起源來歷和全國十大習俗盤點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清明節的來歷由來 關於清明節的傳說故事及節日起源
    清明節的來歷由來  春秋戰國時代,是中國漢族的節日,為中國二十四節氣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清明節後雨水增多,大地呈現春和景明之象。這一時節萬物「吐故納新」,無論是大自然中的植被,還是與自然共處的人體,都在此時換去冬天的汙濁,迎來春天的氣息,實現由陰到陽的轉化。
  • 清明節的由來及習俗
    清明節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人們在這一天大都舉行祭祀活動,緬懷先烈,悼念亡人。這裡,小白就給大家講講有關清明的來歷及一些傳統習俗。清明節是我國著名的三大『』鬼節『』之一(另外兩個分別是中元節和寒衣節),最流行的習俗就是上墳了,在清明前後,人們打掃墓地並跪拜先人,而後燃上香燭,燒上一些元寶紙錢以祭奠亡靈
  • 清明節的由來簡寫 清明節的來歷簡單介紹
    清明節的由來: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
  • 2020清明節放假通知來了_清明節的來歷和習俗
    2020清明節4月4日放假,清明節有哪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2020清明節放假時間是三天,從4月4日(周六)開始放假,有哪些傳統習俗?你的清明節假期準備怎麼過?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內容供大家查看:雖然目前疫情形勢有所緩解,但防控不可掉以輕心。處在疫情中的清明節也與往常有了新變化。
  • 清明節的習俗和清明節的來源
    仲春與暮春之交,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悄然而至。清明節全家人扶老攜幼去郊外掃墓,在哀悼祖先之餘,清明節踏青也成為清明節假期的一個活動。在明媚的春光裡騁足青青原野,調劑原本哀傷的心情,也順便接近大自然,清明節踏青因此清明節也被人們稱作踏青節。下面花草樂和您分享清明掃墓用什麼花?清明節上墳的習俗和清明節來源 。
  • 清明節的由來與來歷 清明節重耳、介子推歷史傳說故事100字
    4月5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是祭祖和掃墓的重要節日。  《歲時百問》中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節過後,氣溫逐漸升高,雨量增多,正是萬物生長、農民耕作的好時節,因此我國民間向來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說法。
  • 關於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關於清明節的由來和習俗,你了解多少? 時值清明,又到了準備祭掃用品的時候,與往年不同的是,受疫情影響,今年清明節期間,各個殯儀館、公墓、公益性骨灰堂等殯葬服務機構暫停祭掃服務。
  • 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由來及清明節習俗盤點
    原標題:清明節的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由來及清明節習俗盤點   蕩鞦韆   鞦韆最早叫"千秋",相傳鞦韆為春秋時齊桓公從北方民族山戎所傳入,漢以後成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節、寒食節等節日的民間遊戲。
  • 清明節的來歷及習俗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看過[新白娘子傳奇]的朋友都知道有一段講的是許仙踏青片段,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細雨濛濛萬物復甦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一系列運動活動的的習俗。
  • 關於清明節的來歷與習俗
    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將清明節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節日由來▲介子推 圖片源自網絡介子推的傳說清明節相傳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
  • 清明節習俗風俗 清明節掃墓祭掃祭拜的禁忌與忌諱
    又是一年一度清明時,祭祀和踏青,是許多人清明時期都會做的兩件事,但關於清明節的習俗可遠遠不止這些。在江西,除了掃墓和祭祖,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奇俗,你還記得多少?另外,清明節掃墓時有很多禁忌和忌諱,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小編就給你漲漲知識。清明節的由來  清明節也叫踏青節,關於清明節踏青之說,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