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市值風雲
原標題:募投項目拉胯,大額資金用於分紅?茶花股份:上市已滿三年,實控人可以減持了
作者 | 小羽兒
流程編輯 | 小白
茶花股份(603615.SH),成立於1997年,並於2017年2月於上交所主板上市,主要從事以日用塑料製品為主的家居用品的研發、生產、銷售。
目前,公司旗下擁有1家全資子公司連江茶花,1家全資孫公司滁州茶花,1家合資公司上海萊楓,其中對上海萊楓持股20%。
風雲君關注到茶花股份還是因為在超市買過他家的廚房用品,覺得質量還不錯,就想來瞅瞅這家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有何故事。
一、解禁之後,實控人開啟減持人生
公司的實控人為陳氏家族,上市前合計持有公司91.74%的股權,上市後合計持有68.81%,其中,陳葵生為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明生、陳冠宇為公司董事,林世福為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
公司上市之初,實控人承諾將長期持有公司股份,上市三年內不減持公司股份,三年後的兩年內若減持股份,每年減持數量不超過屆時持股數的20%。
截至2020年中報,公司上市已滿三年。
9月15日,公司披露公告,稱實控人陳冠宇將於公告日起三個交易日後的六個月內進行股票減持,減持股數不超過678萬股,即不超過總股本的2.77%。
陳冠宇於隨後的9月22日減持340萬股,截至9月30日三季報披露,合計減持489萬股,達到其當時持股數的7.2%。
以9月22日至9月30日之間的每股股價最低值9.48元測算,此次實控人減持累計套現約4636萬。
另外,截至2020年三季報,陳冠宇質押股份1850萬股,佔其持股數量的29%,其質押股份最高比例曾達52%。
公司上市三年來,產生的累計自由現金流為負,但分紅卻非常大方。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94億、0.68億和0.69億,同期現金分紅分別為0.6億、0.48億和1.47億,各期分紅金額分別佔歸母淨利潤的64%、70%和213%。
也就是說,公司上市三年來累計實現歸母淨利潤2.31億,累計現金分紅2.55億,是淨利潤的1.1倍,是募投資金4.54億的56%。
實控人大規模減持、公司大手筆分紅、加上股權質押,都指向了公司經營狀況並不樂觀,實控人資金短缺,我們接著來看看是否如此。
二、募投項目多拉胯,產能利用率走低
2017年2月,公司上市募集資金4.54億元,其中3.1億用於家居塑料用品新建項目,1.22億用於嬰童用品新建項目,0.22億元用於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一)研發中心項目
根據公司招股書資料,由於日用塑料行業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附加值較低,與特百惠(TUP.N)、樂扣樂扣等國際知名品牌相比,國內企業的研發投入嚴重落後,產品研發設計能力差距較大。
因此公司想要建設研發中心,以提升公司的研發實力,而此項目投資金額僅0.22億,佔募投資金的比例不到5%,可以看出公司對研發的重視程度並不高。
而且公司的研發中心的建設,是對已有房產進行裝修,並採購開發、設計軟體和設備以及引進研發設計人才,按理說這個項目進度應該會很快,但截至2019年年報該項目還沒有開工,公司又將其調整為2020年底完成。
根據公司2020年半年報對研發中心項目的表述,風雲君判斷研發項目還沒有開始。
而且奇葩的是2019年公司的研發人員人數還變少了,為43人,比公司上市前的人數46人還要少,這也印證了公司研發拉胯,對研發中心項目並不上心。
公司2017年至2019年的研發費用率分別僅為1.45%、1.55%和1.57%,幾乎沒有增長。
(二)嬰童用品項目
嬰童用品新建項目原計劃年產奶瓶800萬個、奶嘴3200 萬個以及嬰童輔助用品309萬個(套),2018年3月公司以該項目可行性已發生了變化為由,對其暫緩實施,當然至今都沒有再實施了。
(三)家居塑料用品項目
家居塑料用品新建項目原計劃由子公司連江茶花實施,將新增日用塑料製品產能3萬噸/年,預計項目建設期24個月。
2017年11月,公司將該項目變更分拆為由連江茶花實施年產2.2萬噸「家居塑料用品新建項目」和由滁州茶花實施年產0.8萬噸「茶花家居用品製造中心項目一期(含結算中心功能)」(下文簡稱連江項目、滁州項目),兩個項目分別使用募投資金2.1億和1億。
2018年4月,公司將原用於嬰童用品新建項目的1.22億募集資金變更用途,用於增加滁州項目的投資。
變更後,公司滁州項目年產能由原先的0.8萬噸更改為1.8萬噸,計劃使用募集資金2.2億。
此時公司預計這兩個在建產能完工時間均為2019年,而2019年年報公司又將完工時間調整為了2020年底。
截至2020年半年報,公司稱滁州項目正在辦理驗收手續,連江項目還在進行中。
但從公司歷年的在建工程明細來看,連江項目根本就從未開始過,而公司滁州項目已於2019年年底轉入固定資產,但投資金額已由原先的2.2億縮水至1.3億。
公司的募投項目進展真的是一波三折,先後經歷被取消、分拆、更改、延期以及瘦身。
截至2020年年報,募投項目中,僅有投資額大大縮水的滁州項目完工,另一個連江項目甚至還沒有開始,與公司2017年上市時規劃項目建設期24個月相差甚遠。
(四)產能利用率迅速下滑
募投項目進度如此之慢,與公司上市動機所謂擴大產能、緩解產能瓶頸的初衷可謂背道而馳。
2013年至2015年公司的產能利用率都大於100%,產能都在3萬噸以下。
而之後幾年公司的產能在沒有明顯提升的情況下,產能利用率卻呈快速下降趨勢。
以2016年的產能為基準,截至2019年的CAGR僅為12%,而同期各年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5%、85%、81%和69%,下滑嚴重,也可以說公司當時公司已經面臨明顯的產能過剩局面。
一方面,公司現有產能的產能利用率持續走低,另一方面,公司募投項目遲遲沒有建成投產,風雲君認為主要是因為公司的銷售遇到了瓶頸,而不是產能遇到了瓶頸。
下面我們再來仔細看看公司的銷售情況。
三、盈利能力持續惡化
2016年至2019年公司的銷量分別為2.89萬噸、3.03萬噸、3.24萬噸、3.21萬噸,增長非常緩慢,而且2019年出現了首次下降。
公司的營收由2013年的6.13億增長至2019年的7.87億,CAGR為4%。
目前家居塑料用品行業市場較為分散,每家企業所佔市場份額均十分有限,加上產品同質化嚴重,公司的營收增長難有起色。
國外品牌主要為特百惠、樂扣樂扣等國際知名企業,國內品牌主要為以茶花股份、龍士達、禧天龍、美麗雅等知名品牌企業,除此之外,還存在眾多的中小企業及家庭作坊式的其他廠商。
所謂「禍不單行」,營收增長如此緩慢的情況下,公司的淨利潤也呈不斷下滑的趨勢,由2013年的1.01億下滑至2019年的0.69億,特別是上市後的2018年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達28%。
2016年至2019年,公司的毛利率先降後升,由2016年的33%下降至2018年的26%,隨後又升至2020年三季度的35%。
公司毛利率波動主要是由原材料聚丙烯等的採購價格波動造成的。
日用塑料製品行業的主要原材料為聚丙烯等通用化工產品,價格波動主要受石油價格波動及市場供求關係影響,公司的議價能力較弱,採購模式為大宗採購。
2016年至2019年,公司採購的塑膠原料價格波動情況分別為-6%、11%、10%和-11%,與公司毛利率波動情況相反。
而公司毛利率先降後升的情況下,公司的淨利率卻持續下滑,由2016年的14%下滑至2020年三季度的6%,主要是由於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的大幅上升造成的。
公司2019年和2020年的管理費用率大幅下降,是由於股權激勵分攤費用同比增加導致的。
公司的銷售渠道主要為獨家經銷商模式、直營商超模式和電商模式。
公司的經銷模式和電商模式已經比較成熟,而且難以實現增長,因此2018年以來,公司加大電商渠道的擴展,銷售費用率的提升主要是由於自營電商收入增長較快導致的。
2017年至2019年,公司的電商客戶營收佔總營收比例分別為11%、14%和19%,而同期電商費用佔銷售費用的比例分別為32%、58%、65%,說明公司擴展電商渠道的效果較差。
公司的銷售需要一定的備貨,營收增長緩慢的情況下,2019年之前公司的存貨控制在較穩定的數額,大約1.5億左右,存貨周轉率有小幅的上升。
2020年三季度公司存貨金額迅速增長至2億,存貨周轉率也由2019年的3.8下降至1.8。
四、自由現金流為負,實控人為何大筆分紅?
我們再來看看公司的現金流情況。
2016年至今,公司的收現比維持在1.1以上,較為穩定,說明公司的回款情況還不錯。
這主要是因為公司對於商超客戶和電商客戶的結算期都較短,一般在兩個月內,對經銷商採取一定的信用額度和信用期限,但也需要在三個月結算貨款並付清。
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和淨現比呈現一定的波動性,與原材料價格波動呈反向關係。
公司的現金流狀況還算不錯,雖然上市後三年產生的自由現金流為-0.15億,但加上公司的募投資金4.54億,公司實際可支配的現金流還是很充裕的,公司也不存在借款,因此實控人才有大筆分紅的操作空間,雖然可持續性令人擔憂。
結語
公司在銷售難以增長,利潤持續下滑的情況下,加大投入拓展電商銷售,但效果並不理想。
公司的經營遇到瓶頸的情況下,募投項目進展也非常慢,實控人可能已經放棄治療,開始上演大額分紅戲碼和減持套現套路。
免責聲明:本報告(文章)是基於上市公司的公眾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雲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雲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