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投項目拉胯,大額資金用於分紅?茶花股份:上市滿三年,實控人可...

2020-12-10 新浪財經

來源:市值風雲

原標題:募投項目拉胯,大額資金用於分紅?茶花股份:上市已滿三年,實控人可以減持了

作者 | 小羽兒

流程編輯 | 小白

茶花股份(603615.SH),成立於1997年,並於2017年2月於上交所主板上市,主要從事以日用塑料製品為主的家居用品的研發、生產、銷售。

目前,公司旗下擁有1家全資子公司連江茶花,1家全資孫公司滁州茶花,1家合資公司上海萊楓,其中對上海萊楓持股20%。

風雲君關注到茶花股份還是因為在超市買過他家的廚房用品,覺得質量還不錯,就想來瞅瞅這家上市公司在資本市場有何故事。

一、解禁之後,實控人開啟減持人生

公司的實控人為陳氏家族,上市前合計持有公司91.74%的股權,上市後合計持有68.81%,其中,陳葵生為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明生、陳冠宇為公司董事,林世福為公司董事兼副總經理。

公司上市之初,實控人承諾將長期持有公司股份,上市三年內不減持公司股份,三年後的兩年內若減持股份,每年減持數量不超過屆時持股數的20%。

截至2020年中報,公司上市已滿三年。

9月15日,公司披露公告,稱實控人陳冠宇將於公告日起三個交易日後的六個月內進行股票減持,減持股數不超過678萬股,即不超過總股本的2.77%。

陳冠宇於隨後的9月22日減持340萬股,截至9月30日三季報披露,合計減持489萬股,達到其當時持股數的7.2%。

以9月22日至9月30日之間的每股股價最低值9.48元測算,此次實控人減持累計套現約4636萬。

另外,截至2020年三季報,陳冠宇質押股份1850萬股,佔其持股數量的29%,其質押股份最高比例曾達52%。

公司上市三年來,產生的累計自由現金流為負,但分紅卻非常大方。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歸母淨利潤分別為0.94億、0.68億和0.69億,同期現金分紅分別為0.6億、0.48億和1.47億,各期分紅金額分別佔歸母淨利潤的64%、70%和213%。

也就是說,公司上市三年來累計實現歸母淨利潤2.31億,累計現金分紅2.55億,是淨利潤的1.1倍,是募投資金4.54億的56%。

實控人大規模減持、公司大手筆分紅、加上股權質押,都指向了公司經營狀況並不樂觀,實控人資金短缺,我們接著來看看是否如此。

二、募投項目多拉胯,產能利用率走低

2017年2月,公司上市募集資金4.54億元,其中3.1億用於家居塑料用品新建項目,1.22億用於嬰童用品新建項目,0.22億元用於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一)研發中心項目

根據公司招股書資料,由於日用塑料行業產品同質化嚴重,產品附加值較低,與特百惠(TUP.N)、樂扣樂扣等國際知名品牌相比,國內企業的研發投入嚴重落後,產品研發設計能力差距較大。

因此公司想要建設研發中心,以提升公司的研發實力,而此項目投資金額僅0.22億,佔募投資金的比例不到5%,可以看出公司對研發的重視程度並不高。

而且公司的研發中心的建設,是對已有房產進行裝修,並採購開發、設計軟體和設備以及引進研發設計人才,按理說這個項目進度應該會很快,但截至2019年年報該項目還沒有開工,公司又將其調整為2020年底完成。

根據公司2020年半年報對研發中心項目的表述,風雲君判斷研發項目還沒有開始。

而且奇葩的是2019年公司的研發人員人數還變少了,為43人,比公司上市前的人數46人還要少,這也印證了公司研發拉胯,對研發中心項目並不上心。

公司2017年至2019年的研發費用率分別僅為1.45%、1.55%和1.57%,幾乎沒有增長。

(二)嬰童用品項目

嬰童用品新建項目原計劃年產奶瓶800萬個、奶嘴3200 萬個以及嬰童輔助用品309萬個(套),2018年3月公司以該項目可行性已發生了變化為由,對其暫緩實施,當然至今都沒有再實施了。

(三)家居塑料用品項目

家居塑料用品新建項目原計劃由子公司連江茶花實施,將新增日用塑料製品產能3萬噸/年,預計項目建設期24個月。

2017年11月,公司將該項目變更分拆為由連江茶花實施年產2.2萬噸「家居塑料用品新建項目」和由滁州茶花實施年產0.8萬噸「茶花家居用品製造中心項目一期(含結算中心功能)」(下文簡稱連江項目、滁州項目),兩個項目分別使用募投資金2.1億和1億。

2018年4月,公司將原用於嬰童用品新建項目的1.22億募集資金變更用途,用於增加滁州項目的投資。

變更後,公司滁州項目年產能由原先的0.8萬噸更改為1.8萬噸,計劃使用募集資金2.2億。

此時公司預計這兩個在建產能完工時間均為2019年,而2019年年報公司又將完工時間調整為了2020年底。

截至2020年半年報,公司稱滁州項目正在辦理驗收手續,連江項目還在進行中。

但從公司歷年的在建工程明細來看,連江項目根本就從未開始過,而公司滁州項目已於2019年年底轉入固定資產,但投資金額已由原先的2.2億縮水至1.3億。

公司的募投項目進展真的是一波三折,先後經歷被取消、分拆、更改、延期以及瘦身。

截至2020年年報,募投項目中,僅有投資額大大縮水的滁州項目完工,另一個連江項目甚至還沒有開始,與公司2017年上市時規劃項目建設期24個月相差甚遠。

(四)產能利用率迅速下滑

募投項目進度如此之慢,與公司上市動機所謂擴大產能、緩解產能瓶頸的初衷可謂背道而馳。

2013年至2015年公司的產能利用率都大於100%,產能都在3萬噸以下。

而之後幾年公司的產能在沒有明顯提升的情況下,產能利用率卻呈快速下降趨勢。

以2016年的產能為基準,截至2019年的CAGR僅為12%,而同期各年的產能利用率分別為85%、85%、81%和69%,下滑嚴重,也可以說公司當時公司已經面臨明顯的產能過剩局面。

一方面,公司現有產能的產能利用率持續走低,另一方面,公司募投項目遲遲沒有建成投產,風雲君認為主要是因為公司的銷售遇到了瓶頸,而不是產能遇到了瓶頸。

下面我們再來仔細看看公司的銷售情況。

三、盈利能力持續惡化

2016年至2019年公司的銷量分別為2.89萬噸、3.03萬噸、3.24萬噸、3.21萬噸,增長非常緩慢,而且2019年出現了首次下降。

公司的營收由2013年的6.13億增長至2019年的7.87億,CAGR為4%。

目前家居塑料用品行業市場較為分散,每家企業所佔市場份額均十分有限,加上產品同質化嚴重,公司的營收增長難有起色。

國外品牌主要為特百惠、樂扣樂扣等國際知名企業,國內品牌主要為以茶花股份、龍士達、禧天龍、美麗雅等知名品牌企業,除此之外,還存在眾多的中小企業及家庭作坊式的其他廠商。

所謂「禍不單行」,營收增長如此緩慢的情況下,公司的淨利潤也呈不斷下滑的趨勢,由2013年的1.01億下滑至2019年的0.69億,特別是上市後的2018年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達28%。

2016年至2019年,公司的毛利率先降後升,由2016年的33%下降至2018年的26%,隨後又升至2020年三季度的35%。

公司毛利率波動主要是由原材料聚丙烯等的採購價格波動造成的。

日用塑料製品行業的主要原材料為聚丙烯等通用化工產品,價格波動主要受石油價格波動及市場供求關係影響,公司的議價能力較弱,採購模式為大宗採購。

2016年至2019年,公司採購的塑膠原料價格波動情況分別為-6%、11%、10%和-11%,與公司毛利率波動情況相反。

而公司毛利率先降後升的情況下,公司的淨利率卻持續下滑,由2016年的14%下滑至2020年三季度的6%,主要是由於銷售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的大幅上升造成的。

公司2019年和2020年的管理費用率大幅下降,是由於股權激勵分攤費用同比增加導致的。

公司的銷售渠道主要為獨家經銷商模式、直營商超模式和電商模式。

公司的經銷模式和電商模式已經比較成熟,而且難以實現增長,因此2018年以來,公司加大電商渠道的擴展,銷售費用率的提升主要是由於自營電商收入增長較快導致的。

2017年至2019年,公司的電商客戶營收佔總營收比例分別為11%、14%和19%,而同期電商費用佔銷售費用的比例分別為32%、58%、65%,說明公司擴展電商渠道的效果較差。

公司的銷售需要一定的備貨,營收增長緩慢的情況下,2019年之前公司的存貨控制在較穩定的數額,大約1.5億左右,存貨周轉率有小幅的上升。

2020年三季度公司存貨金額迅速增長至2億,存貨周轉率也由2019年的3.8下降至1.8。

四、自由現金流為負,實控人為何大筆分紅?

我們再來看看公司的現金流情況。

2016年至今,公司的收現比維持在1.1以上,較為穩定,說明公司的回款情況還不錯。

這主要是因為公司對於商超客戶和電商客戶的結算期都較短,一般在兩個月內,對經銷商採取一定的信用額度和信用期限,但也需要在三個月結算貨款並付清。

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淨額和淨現比呈現一定的波動性,與原材料價格波動呈反向關係。

公司的現金流狀況還算不錯,雖然上市後三年產生的自由現金流為-0.15億,但加上公司的募投資金4.54億,公司實際可支配的現金流還是很充裕的,公司也不存在借款,因此實控人才有大筆分紅的操作空間,雖然可持續性令人擔憂。

結語

公司在銷售難以增長,利潤持續下滑的情況下,加大投入拓展電商銷售,但效果並不理想。

公司的經營遇到瓶頸的情況下,募投項目進展也非常慢,實控人可能已經放棄治療,開始上演大額分紅戲碼和減持套現套路。

免責聲明:本報告(文章)是基於上市公司的公眾公司屬性、以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為核心依據的獨立第三方研究;市值風雲力求報告(文章)所載內容及觀點客觀公正,但不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時性等;本報告(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值風雲不對因使用本報告所採取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募投項目拉胯,大額資金用於分紅?茶花股份:上市已滿三年,實控人...
    募投項目拉胯,大額資金用於分紅?  公司上市之初,實控人承諾將長期持有公司股份,上市三年內不減持公司股份,三年後的兩年內若減持股份,每年減持數量不超過屆時持股數的20%。  截至2020年中報,公司上市已滿三年。  9月15日,公司披露公告,稱實控人陳冠宇將於公告日起三個交易日後的六個月內進行股票減持,減持股數不超過678萬股,即不超過總股本的2.77%。
  • 德業股份或成實控人家族」提款機」,募投項目疑」圈錢」
    6月28日,證監會發布了德業股份的IPO招股書,擬在上交所發行不超過4,266.70萬股新股,保薦機構為光大證券。  《壹財信》梳理招股書後發現,報告期內德業股份多次與關聯方發生巨額資金拆借,其中僅2016年實控人家族就曾佔用公司資金高達2.5億元,此外德業股份自2016年至今三次分紅達23340萬元,而募投項目中補充2億元流動資金疑有」圈錢」之嫌。
  • 德業股份或成實控人家族「提款機」,募投項目疑「圈錢」
    《壹財信》梳理招股書後發現,報告期內德業股份多次與關聯方發生巨額資金拆借,其中僅2016年實控人家族就曾佔用公司資金高達2.5億元,此外德業股份自2016年至今三次分紅達23340萬元,而募投項目中補充2億元流動資金疑有"圈錢"之嫌。更值得關注的是,本次IPO招股書的募投項目相關數據還與"官宣"文件"打架"。
  • 國光股份募投三年未完成 "壕"式分紅顏氏家族得最多
    業績雙增、分紅慷慨,國光股份年報令人矚目,但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公司已上市三年,但預計一年建成的募投項目仍未完成;而歷來的高比例分紅,顏氏家族成最大獲利者。  募投項目三年仍未完成  國光股份於2015年3月20日上市。從業績來看,公司上市後營收淨利持續增長,但就募投項目而言就不這麼美好了。
  • 靈康藥業募投資金疑問後續:子公司多年不事生產,4億資金來源成謎
    讓投資者願意關注的,大概的只有山南區政府的每年巨額補助款會是3000萬元,還是6000萬元,以及靈康藥業高額的分紅。靈康藥業上市時募投的6個項目,幾乎每個都有「撂挑子」的理由,最終錢花了,但是公司卻幾乎沒有改變。
  • 突擊分紅使未分配利潤為負,豪森股份借IPO轉型有何勝算?
    上市籌! 招股書顯示,豪森股份計劃上市募集8億資金,除去用於新能源轉型的資金外,1/3用來還債,還有一部分則是用來買地。一位智能設備行業的投資人士張謙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行業並不太缺地,花錢拿地還會降低企業ROE,不如租的划算。「資產是買的還是租的,其實差異並不大。」張謙表示,用募投的錢先去拿地著實太虧了。
  • 萬勝智能實控人分紅抽血3600萬靠IPO補血,招股書或隱瞞過半產能
    募投項目翻倍擴產,招股書或隱瞞過半產能 招股書顯示,萬勝智能擬通過本次IPO募集4.81億元,用於智能儀表及信息採集系統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營銷服務網絡建設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 「張小泉」謀求上市:業績藏隱憂、突擊分紅被疑「剪刀手」圈錢
    日前,快四百歲的老字號張小泉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張小泉」)準備衝刺創業板,一旦成功上市,其將成為A股市場上「剪刀第一股」。老字號借道資本市場做大做強無可厚非,但《金融投資報》記者發現,張小泉財務狀況優良,帳面擁有1.53億元貨幣資金,無長短期有息借款,卻趕在上市前突擊分紅3510萬。
  • 萬勝智能:調整部分募投項目募集資金投資額
    過《關於調整部分募投項目募集資金投資額的議案》,同意公司根據實際募集資金淨額和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以下簡稱「募投項目」)當前的具體情況,調整各募投項目的募集資金投資額,募集資金不足部分由公司自籌解決。公司本次調整部分募投項目募集資金投資額的決策程序符合《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2號—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管要求》、《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公司規範運作指引(2020年修訂)》以及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制度》等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的要求,符合公司和全體股東的利益,不存在損害公司及全體股東,尤其是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
  • 武漢光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關於以募集資金置換預先投入募投項目...
    六、監事會的核查意見   公司本次以募集資金置換預先投入募投項目的自籌資金,不影響募投項目的正常實施,不存在變相改變募集資金投向和損害股東利益的情形,置換時間距募集資金到帳時間未超過6個月,置換事項和相關程序符合有關監管規定。
  • 新瀚新材:流動資金需求翻倍,超六成淨利潤用於分紅
    滄石投資將用這部分款項認購新瀚新材增發股份,之後滄石投資再將這部分股份轉讓給魯證創投與其他有限合伙人共同設立的合夥企業。即魯證創投意圖間接認購新瀚新材增發股份,故此滄石投資曾持有新瀚新材6.86%的股份。2016年9月,控制新瀚新材6.86%股權的中泰證券開始對新瀚新材進行上市輔導。
  • 廣聯航空:關於使用募集資金置換預先投入募投項目自籌資金的公告
    廣聯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於2020年11月20日召開第二屆董事會第十二次會議和第二屆監事會第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使用募集資金置換預先投入募投項目自籌資金的議案》,公司擬使用募集資金人民幣5,916.77萬元置換預先投入募投項目的自籌資金。
  • 協和電子:使用銀行承兌匯票支付募投項目所需資金並以募集資金等額...
    江蘇協和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於2020年12月9日召開第二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使用銀行承兌匯票支付募投項目資金並以募集資金等額置換的議案》,同意公司在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實施期間,根據實際情況部分使用銀行承兌匯票支付(或背書轉讓支付)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中涉及的款項,並以募集資金等額置換。
  • 多個募投項目「磨洋工」 英洛華遭監管責令改正
    先找個事由把錢募過來,募投項目建設卻一拖再拖,大部分募資長期閒置或被臨時挪作他用。對少數上市公司的這一「伎倆」,監管部門果斷亮出了黃牌。英洛華(000795)今日披露收到證監會山西監管局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起因正是公司的募投項目進展遲緩,且未解釋具體原因。
  • 募投資金2次補充流動性 豫金剛石押注人造鑽石前景憂
    押注人造鑽石前景堪憂 募投資金用途遭變更 流動性壓力下,豫金剛石開始打起了人造鑽石募投資金的「主意」。按照規劃,豫金剛石將投入其中的43億元募集資金用於「年產700萬克拉寶石級鑽石」項目,餘下近5億元將全部用於補充流動資金。本項目建設期為4年,項目達產後,正常年份年均可實現銷售收入17.3 億元,以15%的所得稅稅率計算,年均稅後淨利潤為7.96億元。
  • 祥和實業:浙江天台祥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關於部分募投項目延期的公告
    浙江天台祥和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於2020年12月8日召開了第二屆董事會第十七次(臨時)會議和第二屆監事會第十三次(臨時)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部分募投項目延期的議案》,同意將募投項目「軌道扣件生產基地建設項目」的預定可使用狀態日期延期至2021年6月30日。除前述變更外,其他事項均無任何變更。
  • 華斯股份豪擲2億搬遷 4000萬元募投項目成泡影
    本次募集資金主要用於裘皮服飾生產基地搬遷升級改造項目(以下簡稱,「生產基地搬遷項目」)、直營店建設項目、補充流動資金項目,對應投入的募集資金各為21516.13萬元、8469.90萬元和9821.97萬元。  記者發現,此番搬遷或讓實施近兩年的IPO募投技改項目付諸東流。
  • 吉華集團數據兩大懸疑 三年內分紅7億上市募5億補血
    摘要 【吉華集團數據兩大懸疑 三年內分紅7億上市募5億補血】2017年6月15日,浙江吉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吉華集團」,股票代碼603980)在上交所掛牌上市。吉華集團本次發行數量為10,000萬股,保薦機構為安信證券。
  • 晨光文具IPO募投項目前景隱憂
    對此,晨光文具董事會秘書丁一新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的採訪時表示:「公司的淨利潤增速下滑是誤讀,事實上,因為公司產能受限,連續4年產能利用率都在105%以上,這也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公司增長速度的提高,這也體現了公司募投項目實施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 IPO動態 | 長齡液壓:為實控人提供近億元拆借,大額募資卻累計分紅2...
    2020年9月16日,計劃進行上交所上市申請的江蘇長齡液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齡液壓」,A19129.SH)第三次更新招股書,雖然距離上會又更近了一步,但長齡液壓的問題可是一點也沒有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