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把鄉村旅居看做一場修行,是蕩滌心靈的旅程,他們認為村旅居是鄉村旅遊進階,實則不然。
鄉村旅遊的發展史經過5個階段:鄉村旅遊1.0、鄉村休閒2.0、鄉村旅居3.0、鄉村生活4.0、鄉村追夢5.0
鄉村旅遊1.0:以農家樂為載體,簡單粗暴,農家大院、農家樂,主要是一些吃吃喝喝的項目。就像是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上的生理安全所需一樣,溫飽是第一要義的。這時候的鄉村旅遊還沒有拔高到文化層面,談不上什麼休閒觀光。對農家樂的要求也比較低,隨便種點植物,一點原始的手工藝,講究的是一個原始原汁原味的農村味道,最主要服務的群體也是一些過路的人。
鄉村休閒2.0:依託花海、休閒木屋等基礎設施為主題,利用起周邊的荒山荒林等,開始有一些審美情趣上的變化,這時候我們不僅僅是要求有吃的,最好是有一點觀光,有一點娛樂,有一點互動,是需要調動多重感官要素,這是鄉村旅遊的升級,是觀光休閒。
鄉村旅居3.0:以鄉村民宿、鄉村酒店、鄉村團建、鄉村夜經濟等為主要載體。民宿要走老闆個人文化IP經濟,小姐姐經濟,已經脫離了大棚房時代,那些風靡一時的小建築不行了,一切以國土空間規劃為最高準則。過去民宿可能與民無關,城市裡也厚著臉皮叫民宿,現在糾偏,民宿的基礎和載體是農民房,民宿開始走進日常生活。民宿遵循的最簡單的經濟學原理,物以稀為貴,幣重貨輕,幣輕貨重。產品要性感,人要性感,那只是入場券。民宿不應該成為暴利產品,而是生活品。文旅部拿民宿發展作為衡量鄉村旅遊的重要指標,有章可循,應該表示支持。
《一代宗師》裡葉問說:「我七歲學拳,四十之前,未見過高山。到第一次碰到,發現原來最難越過的,是生活。」
鄉村生活4.0:各種經營主體都可以融入鄉村生活,成為當地村民的一份子結束城鄉兩棲生活方式。
鄉村追夢5.0:以鄉村創業創客鄉村創新等手段,最大化的加入鄉村振興事業,創造實業,奮鬥由我,拼搏向前,鄉村追夢。中國夢、鄉村夢、我的夢,徹底地連在了一起。
這就是從1.0到5.0,實際上這演繹了一段離家出走又返鄉追夢的一個過程,也演繹了城市人或異鄉人到鄉村追夢的過程,很多人把鄉村旅居看的很神聖,以為旅居是鄉村旅遊的高級階段,實際不然,於生活來講,旅居這個概念太小了,因為旅遊、休閒和旅居只是一種向外求索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態度,並沒有真正的走向內觀,只有生活,在地的生活,鄉村追夢,才是真正的走向內觀,同時也是回到了起點,重新尋回初心,追夢更賦予純素本真以文化的定義。
一個人最難的不是「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最難的也不是「要多遠就能走多遠」,最難的是怎麼樣才能通往真正地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