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在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以金國與南宋並立末期,蒙古人崛起統一天下為背景,描寫了傻小子郭靖由父仇家恨到民族大義的成長過程。郭靖的父親郭嘯天是梁山好漢賽仁貴郭盛的後代,在北宋滅亡之後僑居到了江南,本來郭家的日子過得還算可以,但由於郭嘯天義弟楊鐵心的事情,落得個慘死的下場。年幼的郭靖就跟隨母親飄落到了蒙古草原,受到蒙古人的友好對待。
郭靖的成長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剛開始是以報父仇為目標,然是以消滅金國為目標,最後是以抵抗蒙古保全南宋為目標,可以看出這裡有一個從小義到大義的過程。在射鵰英雄傳的後段,郭靖率領武林豪傑以及南宋官兵在襄陽抗拒蒙古大軍的入侵,從此成長為一個像嶽飛那樣的大英雄。很多讀者或許不明白,郭靖為何會在襄陽抵抗蒙古大軍,其實這樣從南宋的疆域說起。
靖康之變後,宋高宗趙構草創南宋並南渡到了臨安,後來經過與金國的多次戰爭,兩國誰也滅不誰,金國滅不了南宋,而南宋又收復不了舊土,所以兩國就形成了對峙的局面。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金國和南宋達成了一次和議,南宋稱之為紹興第二次和議(宋高宗的年號為紹興),金國稱之為皇統和議(金熙宗的年號為皇統)。在這次和議之中,南宋與金國劃定了兩國的邊界,東邊以淮河中流為界,西邊以大散關(今陝西寶雞西南)為界,淮河大散關以南屬南宋,以北屬金國。
從疆域地圖上看,襄陽地處大散關與淮河之中間,是南宋軍事防禦體系中的一個重鎮。當年宋高宗在位時期,大將韓世忠鎮守在東部的揚州一帶,大將吳玠鎮守西部的川陝一帶,而名將嶽飛駐守的地方就在襄陽。襄陽的戰略地位非常的突出,被看作天下的腰膂。古人曾言,襄陽一地,若中原有之,則可並東南;若東南得之,則可圖中原。可以說在南北對峙的局面下,襄陽是南北方政權謀求統一的基地,誰掌握了襄陽誰就有了統一的主動權。
就南宋方面而言,將重兵集中在襄陽,西可以援川陝、東可以救江淮。射鵰英雄傳中,郭靖選擇在此地抵抗蒙古是一個明智之舉。從真實的歷史來講,元朝攻滅南宋花費了數十年的時間,直到元世祖忽必烈在位時期才實現統一。而蒙古和南宋的襄陽之戰就耗時六年之久。襄陽之戰也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王朝更迭的關鍵一戰,蒙古大軍攻佔襄陽之後(公元1273年),很快也就勢不可擋地消滅了南宋(公元1279年)。可見,襄陽一地對南宋是有多麼的重要。各位讀者,你們覺得是不是這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