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保險將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打造線下經紀人團隊

2020-12-11 艾瑞網

今年以來,受到疫情的影響,保險行業的近來,受疫情對人群社交的影響,保險業的線下發展受到了一定製約,線上保險業的發展卻如同雨後春筍一樣湧出,在這樣的情況下發展情況下,水滴保險將抓住線上保險的發展機遇,並且布局線下,招募線下經紀人團隊。

近日,水滴保險平臺總經理楊光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就市場關注的焦點一一獨家回應。

「不是說非要逆勢而為」

NBD:今年疫情期間,以「面對面銷售」為主的保險線下經紀人展業都遇到較大困難,各家保險公司都在加大線上化投入,水滴保險平臺為何不聚焦優勢,卻反其道而行之?

楊光:傳統大型保險公司線下資源充沛,有補足線上渠道的需求,對於我們在線上做到一定程度之後,也存在「補短板」的需求。可能外部看來有點奇怪,但只是不同主體發展階段不一樣,不是說非要逆勢而為。

事實上,水滴保險平臺在春節假期前開始籌劃發展線下保險經紀業務,但由於線下業務籌劃耗費時間較長,節後受到疫情影響,線下業務的開展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到最近才正式啟動北京的線下經紀人招募。

NBD:作為to C的純線上的平臺,推動線下業務布局的動力是什麼?

楊光:2019年之前水滴保險平臺更多的專注在一年期短險產品上,此類產品保險責任相對簡單,客單價也相對較低,比較適合在線直接銷售。但要站在純粹保障用戶角度出發,短險能覆蓋的險種和能提供的保障程度畢竟有限,我們希望能完善給用戶的產品和服務的選擇。當然,長期險也是普遍公認的保險產品市場構成中非常重要的一塊。

水滴保險平臺從2019年5月開始啟動長險業務,初步取得了一些成績,目前網銷的長期險業務連續四個月的新單年化保費超過1億元。

NBD:網際網路渠道做長期險痛點在哪兒,如何看待線下保險經紀與網際網路渠道的關係?

楊光:在初期,我們以更擅長的線上形式試水長期險業務,探索了人工介入、遠程指導等多種形式幫助長期險的轉化和銷售。得到初步的結論是:完全讓用戶自主在線完成購買,其實還是很有挑戰的。對於保障範圍比較複雜的產品,用戶端還是有很明確的需求。

比如在服務線上用戶的過程中,大部分80後、90後用戶對於線上諮詢和銷售、電子保單等新事物都很容易接受,但還有一部分用戶仍然希望能夠有線下服務,通過面對面溝通了解保險產品。保險經紀的線上和線下並不衝突,而是互為補充。

「線下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NBD:發展長期險業務,一定要採用「高舉高打」的線下模式嗎?

楊光:要想加大長期險業務的投入,線下的服務有其獨到的優勢,包括建立用戶信任、解讀複雜產品條款、完善後續產品服務等等。我們應尊重保險業市場發展規律,線下有不可替代的優勢,至少是階段性的。

在保險經紀領域,線下經紀人仍然是主要的銷售渠道,發展線下經紀人團隊,有助於我們對保險經紀業務獲得更全面、更準確的認知,同時也能更好的服務用戶。

NBD:從線上到線下的挑戰是什麼,為什麼同業鮮有嘗試?

楊光:首先要有足夠的投入,其次是長期的耐心和足夠的定力,相對於線上業務,線下業務的增長速度一定還是有落差的。

對於以線上業務起家的創業公司來說,無論從心態上、還是能力儲備上都還是會有一定的差異。對於水滴保險平臺而言,線下是構成多樣化業務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為了「涵蓋不同階段的用戶的不同需求」所做出的決定。

NBD:網際網路模式相對輕量,如何突破線下業務壁壘?

楊光:首先大型主體已經建立了非常龐大的線下服務網絡,壁壘的優勢非常明顯,如果我們也採用同樣的方式,相信籌備周期會很長,耗費的成本也會很高,在短期內也很難形成差異化。

所以我們要做的線下業務模式並非是要採取和過去一樣的形式,而是回歸到我們更擅長的事情:基於純粹的線上經紀平臺的積累和認知,將系統能力、數據分析能力等轉化為賦能經紀人的工具,既便於他們維護自有客戶資源,也可以直接給予經紀人客戶資源上的支持。立足我們的優勢,儘量地尋找我們與過去市場上的從業者之間的差異化。

「線上線下渠道結合,行業還沒有明確的模式」

NBD:如何看待傳統保險公司進行的「線上化」探索?

楊光:線上線下融合,我們觀察到目前整個行業還沒有明確的模式。很多傳統公司也都有過此類探索,雖然線上業務的比例不大。但對於他們而言,還要兼顧到線下代理人團隊的業務利益,挑戰可能會更多一些。

NBD:線下業務投入大,是否有預計到不達預期的風險?

楊光:雖然沒有可借鑑的對象,但對我們來說,是有機會成為第一家探索成功的公司,這還是有比較大吸引力的。可能儘早的做一些探索,最終可能帶給我們的收益是非常大的。況且我們是「船小好調頭」。

當然,從純線上業務轉線下,肯定也面臨各個方面的挑戰。比如,在線下經紀人與用戶溝通過程中,如何做到服務質量的監控。另外,過去的經紀人可能更多聚焦在銷售環節上,對於後續的服務可能介入得不是很深,但如果一個首次在線上接觸的用戶,願意在線下匹配一個具備服務能力的經紀人,這就對經紀人的個人服務能力和服務意願提出要求。

NBD:當前一些平臺也在匯聚兼職的線下代理人,如何看待與此類平臺的競爭關係?

楊光:相對於眾包的形式或者是兼職,我們對於線下業務人員的從業標準、展業形式上都有比較嚴格的要求,更容易把控服務的質量,這也是出於對客戶負責為出發點的核心訴求。

此外,考慮到保險從業人員監管趨嚴,我們希望在合法合規的範圍內探索方向。保險是一個強監管的金融品類,如果一個業務模式停留在監管不明朗的灰色地帶,肯定不能健康發展,更不能大面積鋪開。

NBD:根據目前的招募計劃,線下經紀人團隊會達到什麼規模?

楊光:至少是千人的規模,能不能做到萬人,上限也是開放的。代理人業務的固定成本並不太大,核心在於人力成本是伴隨著業務增長走的。

從這段採訪可以看出,水滴保險在未來的發展方向,在這樣的保險行業發展形勢下,水滴保險將線上線下相融合發展,為更多消費者提供優質的保險服務。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

相關焦點

  • 供應鏈模式創新: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江志斌教授與劉兆斌會長認為,作者在專著中梳理了線上線下融合之前供應鏈運作面臨的困境,概括了線上線下融合創新的驅動因素,並對現代供應鏈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全書主線鮮明,層次清晰,理論性強,應用性好,是近年來在供應鏈模式創新研究上的一部佳作。
  • 如何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教育體系?
    老師們的工作也不得不從線下轉到線上,從教室來到雲端。因此對於教培機構來說,今年最火的一個詞可能就是線上線下融合。教育線上線下融合不是對線下教育的簡單補充,不是把線下教育移到線上,也不是線上線下教育的簡單相加,而是 線上線下教育的有機融合,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和不可替代性,實現1+1>2的效應。那麼如何培養線上線下融合能力?
  • 蘇寧雲商:打造線上線下融合O2O模式
    其在零售O2O上有著漫長而又獨特的探索:線上方面,蘇寧從2009年開始啟動營銷變革,上線B2C網購平臺「蘇寧易購」,開啟網際網路轉型之路,到2015年8月又與阿里巴巴攜手互相入股;線下方面,蘇寧經過25年的發展和積累,已有超過1600家門店,數千個售後服務網點以及下沉到四五線城市的服務站,還有布局全國的物流體系。
  •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將打造線上線下綜合便民服務平臺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將打造線上線下綜合便民服務平臺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5-10-09 10:32 來源: 新華社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總經理李國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要全力推動中國郵政轉型升級,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綜合便民服務平臺,使廣大群眾享受更加便利的服務。
  • ...的團隊擴展計劃主要依靠線下門店和線上小程序 實現線上線下相...
    來源:同花順金融研究中心同花順(300033)金融研究中心12月8日訊,有投資者向穩健醫療(300888)提問, 您好,能否概述一下「津梁生活」後續門店的擴展計劃和團隊概況?因為跨品類打造全新品牌難度很高,且超出穩健醫療原有供應鏈範圍太多,作為投資者還是比較擔心。盼覆,謝謝。順祝工作順利,生活安康!公司回答表示,感謝您關注穩健醫療!津梁生活的團隊與穩健醫療和全棉時代的團隊均不相同。擴展計劃主要依靠線下門店和線上小程序,實現線上線下相融合發展。
  • 樂學培優打造「OMO線下課堂」實現線上線下融合
    許多線下教育機構停業,讓教育企業意識到:線上線下結合發展,互相賦能是未來教育的必然選擇。據悉,自今年六月份開始,樂學教育集團旗下以線下培訓為主的教育機構樂學培優面授課程全面升級,打造「OMO線下課堂」,目的就是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制約,讓線下學員能夠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
  • 嚴馮敏:線上線下融合 以規範促進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
    第二,治理突出問題,應堅持線上線下治理相結合。一是法律的要求,電子商務法經歷「五年四審三公開」,該法總則將線上線下一致確立為立法的基本原則之一,其中一條規定國家平等對待線上線下商務服務,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不得採取歧視性政策措施,不得濫用行政權力排除、限制市場競爭。
  • 房產經紀人如何打造線上線下「社交」名片,挖掘效率客戶提升六倍
    對於房產經紀人來說,除了房產專業知識,在房產營銷方面都是差不多的,比拼的無非就是人脈,而人脈多因人而異無法強求,其次就是對客戶線上線下的引流,相比較人脈,引流更為重要,好的引流方式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如何打造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新零售模式?
    ,2012年CCTV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上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語驚四座。當時在場的中國首富、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趁機和馬雲立下一個賭局:如果2022年中國的電子商務佔零售的份額不到50%,他將輸給王健林1個億,反之王健林將輸給馬雲1個億。轉眼四年,中國零售的現狀如何,未來又該如何發展?
  • 瑞思OMO:線上線下知識與能力的融合
    近日,瑞思廣州區域換「將」,梁健出任瑞思英語直營業務中心廣州公司地區副總經理,瑞思教育集團在董事長兼CEO的帶領下將在華南區落實瑞思打造「數位化跨學科素質教育新生態」的目標,從產品格局、運營策略、用戶滿意度等多方面拓展版圖。
  • 國家發改委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不論是市場化運作的物業公司,還是由政府補貼、帶有公共福利性質的「準物業」,都在向智慧化、線上線下融合化方向進行服務轉型。智慧物業加速布局,也適應了疫情防控常態化的需要。日前,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提出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搭建智慧物業平臺,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對接各類商業服務,構建線上線下生活服務圈,滿足居民多樣化生活服務需求。北京房地產法學會副會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趙秀池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指出,推動物管行業健康發展,具有促進消費、擴大內需的重要意義。
  • 國家發改委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不論是市場化運作的物業公司,還是由政府補貼、帶有公共福利性質的「準物業」,都在向智慧化、線上線下融合化方向進行服務轉型。智慧物業加速布局,也適應了疫情防控常態化的需要。日前,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近期擴內需促消費的工作方案》,提出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搭建智慧物業平臺,推動物業服務企業對接各類商業服務,構建線上線下生活服務圈,滿足居民多樣化生活服務需求。
  • 推廣線上線下融合新零售
    為培育壯大「網際網路++」消費新模式,搭建對接平臺,推動實體商業與電商、新媒體等合作,推廣線上線下融合新零售,6月16日,市商務局舉辦全市實體商業電商直播交流分享會。交流分享會邀請四川聚能創易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淵圍繞「數字經濟助力新城市打造」「直播背後的數字經濟」等專題作交流分享。劉淵與參訓人員分享了多個當下熱門的短視頻營銷案例,共同探討電商直播背後的流量經濟以及潛藏的巨大經濟效益,深入淺出地對實體商業如何藉助電商直播等方式促進企業發展進行講解和剖析。
  • 相芯科技助力新東方教育,推動線上線下教學融合發展
    深入發展在線文娛,鼓勵傳統線下文化娛樂業態線上化,支持網際網路企業打造數字精品內容創作和新興數字資源傳播平臺。其實,早在今年 7 月,由在線教育而生的「網課老師」這個新興職業就已經得到官方認可。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新發布的 9 個新職業中,「在線學習服務師 」 赫然在列。
  • 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可以優勢互補 將是零售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近年來,網絡零售發展速度非常快,而實體店的增速又相對放緩,這一快一慢就產生了明顯的對比。所以,一些專家、企業家、社會人士,把線上和線下對立起來,認為網絡零售對實體店造成很大的壓力,甚至網絡零售會取代實體店。從我們在國內、國際調研的情況來看,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在網購發展初期,線上線下確實存在競爭。但是隨著網購的不斷發展,這種競爭逐步變成合作、變成融合。
  • 線上線下融合是政務服務創新發展方向
    線上線下融合是政務服務創新發展方向 2017年12月06日 08:2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孟慶國 字號 內容摘要:線上線下融合是網際網路創新發展的方向,對推動政務服務創新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
  • 構築線上線下融合全場景,雙十一蘇寧棋高一著?
    從各家發布會透露的「打法」來看,較之往年老生常談的補貼、低價之外,線上線下場景、直播流量入口也成為了各家必爭之地,全場景融合能力成為了硬碰硬的砝碼。  「線下」成為新關鍵詞  今年,雙十一這把火「燒」到了線下。
  • 宗慶後談電商:線上線下融合是未來發展趨勢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婕「線上與線下相融合將成為電商未來的發展趨勢,一是能夠降低成本,二是維護原來的供應體系,三是收益更穩定,與企業的合作也更加持久。」第二,未來電商將進一步融合線上與線下渠道。近年來,各大電商平臺開始意識到線下渠道的不可替代性,紛紛加入線下布局。作為實體製造業的代表,娃哈哈也在將渠道從線下向線上延展,搭建「快銷網」數位化平臺,把娃哈哈自己飲料的線下訂單轉化為實時、精準的數字流,實現全供應鏈數位化,推動聯銷體的升級發展。
  • 對話|線上收割線下,還是線下收割線上?
    聶峰輝:目前,行業的現狀是線上收割線下,以前是線下賣得好,再搬到線上,現在恰恰相反。武清林:對我來說,線上比線下難。2008年的時候,我就預判線上是未來,但現在我的業務仍以線下為主。而我的朋友,發展線上,從0元到1.7億隻用了一年時間。因此,大家不要考慮難不難,要順勢而為,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找到適合自己的路。
  • 線上與線下教育融合發展 KOOV探索機器人編程賽事新模式
    這是索尼連續第四屆在上海舉辦機器人編程賽事,值得關注的是,本次比賽進行了全新的嘗試——首次全程在線上舉行。主辦方將小選手們分別安排在各自的學校裡,並通過網絡即時下達比賽指令,使選手們同時開始製作。評委們則以直播的形式實時觀看小選手的賽場表現,並通過大屏幕遠程指導,最後綜合作品的完成度、創意度與小選手的表達能力進行線上打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