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土空間開發保護與區域經濟布局如何協調
考慮中國不同區域自然條件和發展不平衡的現實,既要挖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地區的綜合承載能力,又要強化農業、生態、邊疆等地區的兜底保障功能,體現「抓兩頭穩中間」的區域布局思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建議的第八部分明確提出「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其中第29條進一步提出「構建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新格局」,這與習近平總書記
-
樊傑:健全區域發展規劃優化區域經濟布局
樊傑:健全區域發展規劃優化區域經濟布局 2020-09-11 2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優化區域產業布局
邢臺經濟開發區搶抓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機遇,促進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力發展高端裝備、電子信息、節能環保等新興產業,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指導意見提出,立足各地功能定位、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按照錯位發展、產業集聚、鏈條協同的原則,著力構築雄安新區高端高新產業發展核心區、石保廊創新發展示範區、張承綠色發展示範區、秦唐滄沿海開放發展示範區、邢衡邯特色產業和新興產業發展「雙輪」驅動示範區和一批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集群,形成「一核、四區、多集群」的產業差異化發展新格局,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
-
協調河南區域經濟發展 合理規劃產業空間布局
改革開放特別是九十年代以來,由於資源條件、發展基礎和經濟結構不同,各經濟區域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特徵更加明顯,區域之間差距、城鄉差距、地區差距較大,並且這種特徵有加速發展的趨勢。按照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實現區域經濟之間協調發展是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任務,關係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原崛起的大局。
-
廣深湛汕共同作答區域協調發展命題
「『雙核+雙副中心』順應了國家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尹濤稱,2019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加快落實區域發展戰略,完善區域政策和空間布局,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構建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世界級創新平臺和增長極。區域經濟新格局就是通過大平臺、城市群、中心城市的發展來帶動周圍其他地方的發展。
-
劉漢奇:區域協調促發展,共謀文旅新格局
12月12日,第十二屆「9+10」區域文化旅遊合作交流大會暨自駕遊與房車露營合作聯盟成立大會在北京順利召開。會上,中國旅遊車船協會自駕遊與露營房車分會秘書長劉漢奇以「區域協調促發展,共謀文旅新格局」為題,分享了疫情防控常態下如何驅動「9+10」區域自駕遊與房車露營產業發展的看法。
-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產業結構優化換擋提速 海南自貿港培育經濟新...
原標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產業結構優化換擋提速 海南自貿港培育經濟新動能 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將以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重點
-
許勤: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 推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
原標題:加快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 推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 本報訊(記者王成果)5月11日,省長許勤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研究《關於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的指導意見》《關於適應高質量發展的統計指標體系》等。
-
樊傑:我國「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治理與區域經濟布局
,健全公平與效益並重、政府調控與市場優化配置並重、問題與目標並重、約束與激勵並重的區域政策體系,形成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區域協調新機制。「十四五」時期應按照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特點和優勢,聚焦「十四五」時期空間治理和區域經濟布局的重大改革和重大舉措;應在理念上大膽創新,在實踐上見新招實招,通過空間治理現代化和區域經濟布局優化打造我國新增長點和新亮點,使空間治理現代化和區域經濟布局優化成為「十四五」規劃靚麗的篇章。
-
孫久文:論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發展與創新
2013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把改善需求結構、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城鎮化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四個主攻方向,提出加大對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精準扶貧」是這一時期提出的最有代表性的扶持政策。
-
優化產業創新布局,提升製造業發展水平
作者:華中師範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江漢大學武漢城市圈製造業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肖澤磊;中國社會科學院西部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俞林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要堅定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加強自主創新,發展高端製造
-
解讀|為什麼必須優化發展空間布局?
自治區「十四五」規劃建議作出調整優化國土空間布局、產業基地布局、區域經濟布局、城市建設布局等整體設計,就是要明確今後各地必須幹什麼、優先幹什麼、禁止幹什麼,明確東中西部共同幹什麼、分別側重幹什麼、相互之間和內部之間如何差異化協調發展,就是要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加快構建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動力系統,實現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
中國人民大學孫久文: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國人民大學區域與城市經濟研究所所長孫久文認為,區域協調發展,是解決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的關鍵抓手之一。隨著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也將向全面協調轉變。
-
孫久文等:論區域協調發展視角下「行政區經濟」的演變
本刊秉持「創新區域經濟理論,服務區域經濟實踐,探析區域經濟政策,總結區域發展經驗」的辦刊理念,致力於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理論支持,為區域經濟研究順利開展提供新平臺。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
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 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要求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
區域協調發展的「福建方案」:從經濟協作區到協同發展區
(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區域協調發展的「福建方案」:從經濟協作區到協同發展區中新社福州10月4日電 (閆旭)從「經濟協作區」到「協同發展區」,福建推進區域協調發展有了新方案。在最近舉行的福建省委十屆六次全體會議上,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明確提出,著力區域協調,大力推進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早在上世紀80年代始,福建就積極推動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區域的經濟協作。
-
阜城優化產業布侷促進高質量發展
今年以來,衡水市阜城縣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興產業、調結構,促進鄉村振興快速推進,為實現城鄉融合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堅持科學規劃,優化產業發展布局。該縣以「四個農業」為抓手,按照「優布局、強特色、延鏈條、促融合、提品質、可持續」的總體思路,以「7個10」工作目標為中心,積極擴大優質雜糧、特色瓜菜、林果種植規模,培育發展辣椒、穀子等特色產業,全年完成釀酒高粱種植10萬畝以上,非轉基因大豆及辣椒、穀子、花生、紅薯等10萬畝以上,密植梨等特色果品保持10萬畝以上,高效優質設施瓜菜10萬畝以上,發展規模經濟林園區10個以上,建成現代農業園區10個以上,
-
區域協調發展的新方向及其動力來源
近現代經濟發展強調以「分工」為基礎的自由選擇、市場配置,質疑「自然秩序」,主張政府干預的協調發展,均是人類進行「協調」的實踐活動。其實,「協調」長期以來一直是區域經濟學關注的焦點之一,而且是諸多爭論的焦點。追求「均衡」,還是「非均衡(增長極)」發展?堅持「效率」優先,還是「公平」優先?積極推動發展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城市或生產力布局是採用「集聚」發展原則,還是分散?
-
推進區域經濟理論創新發展
進入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正在穩步推進,以城市群為主體的大中小城市與小城鎮協調發展格局正在形成,現代化都市圈建設方興未艾……一系列區域發展的實踐,對區域經濟理論的創新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從均衡布局到協調發展 區域經濟學是研究經濟資源在區域或者空間上進行優化配置的一門經濟學科。
-
遼寧各地熱議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實現新突破
原標題:向海圖強 深入推進遼寧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合理分工,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找準自身定位,有效發揮比較優勢,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近年來,大連市從加快自貿試驗區建設、主動融入「一帶一路」、推進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強科技創新、強化區域協同等方面全力推進,確保各項任務如期完成。同時,啟動沿海六市協同發展信息化平臺建設,助力以產業集群方式加強與各市上下遊產業鏈的補鏈、強鏈、延鏈整合,為產業優勢互補、協同發展提供新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