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計:5136字
預計閱讀時間:13分鐘
沉浸了這麼久,近期設計圈最有話題性的「Wallpaper設計大獎2020」又要揭曉啦!前兩天帶大家看了最貴豪宅,今天就一起來進入設計圈裡薰陶一下!
在了解此次獲獎產品之前,我們首先需要知道什麼叫做「Wallpaper」?
可能很多做設計的同學都知道《Wallpaper雜誌》,它被業內成為稱為「設計界的聖經」!為什麼有這麼高的榮譽,主要是這本雜誌開創了生活趨勢的先河。
▲ 《Wallpaper》首次發刊在1996年,在它之前的設計雜誌主要介紹工業和建築設計,可能更偏向於專業人士方向。
我們現在小白也能在生活雜誌閱讀到酒店、旅行、家居、藝術等等資訊,這一切得歸功於《Wallpaper》在雜誌裡對生活方式的推動。
這本雜誌自主成立的獎項叫做Wallpaper Design Award大獎,相比起IF那些知名大獎,Wallpaper的會更加時髦和創新,基本上普通人都能看懂。
評委席裡的大佬
這個獎我之所以一直很關注,主要是很多全球知名設計師在當評委,陣容非常豪華。今年我一如既往的圍觀評委席,居然發現一位大神——Adrain cheng 鄭志剛!
這是Wallpaper評委席首次出現華人重量級大人物,他也是我個人比較佩服的一位企業家。這位大佬確定了Wallpaper2020的最佳酒店,同時,我覺得從評委是鄭志剛這一點也能看出這個雜誌評選的專業性。
那麼,為什麼鄭志剛可以確定最佳酒店的入選而不是其他人?
這還得從他的家族企業開始說起,鄭志剛來自香港三大千億富豪家族——香港新世界鄭氏家族,他本人是鄭氏第三代接班人,一位前途無限的富豪。
我們都知道奢華酒店圈內有個品牌叫瑰麗(Rosewood),雖然不想吐槽瑰麗的服務,但是這個品牌做藝術酒店的決心非常強,這也是我們都認可鄭志剛評選的一大原因。
每次瑰麗的新開業都會讓人很期待,因為建築的前身都特意選擇很有故事的那些建築,比如巴黎瑰麗的前身是有250年歷史的克裡翁酒店(Hôtel de Crillon),經過瑰麗打造翻新後可以跟巴黎麗茲有的一拼。
我以前入住瑰麗的時候印象很深,像北京瑰麗酒店的許多藝術品都是鄭志剛從英國親自挑選空運回北京的,整個酒店光買書的開銷就花了600萬!
▲而且客房裡的礦泉水和零食都會用專屬logo設計的包裝包好,儘可能的保證了住客視野的美觀性。從藝術品到小細節,可以看出來Rosewood與藝術相關的淵源。
瑰麗老闆鄭志雯是鄭志剛的妹妹,自從新世界收購Rosewood後主要負責酒店這一塊,哥哥鄭志剛則負責K11藝術百貨的相關項目,兩個人共同著手家族企業。
相信大家都知道K11吧,很多人對K11的概念只停留在購物商場,也沒見有人認真梳理過,莓寶在這詳細介紹下K11。
K11品牌源自鄭志剛的創新想法,本來他在接手家族企業翻新香港新世界中心時可以選擇保守的做法,但他個人認為老牌企業應當選擇顛覆創新。
於是他開發了一個新的商業模式:香港K11品牌旗下有3種產業,寫字樓為K11 Atelier,豪華公寓為K11 Artus,配有藝術館的購物中心為K11 Musea,目前大陸主打購物中心這一塊。
整個K11品牌項目由上百名世界各地藝術家共同打造,從建築設計到停車場的設計(停車場裡有藝術家Cara To的塗鴉),力爭做到藝術融入生活。
我們對鄭先生相關產業接觸最多的就是K11購物中心了,通常給人的感受不是單純的來購物,更多的會是衝著裡面的藝術裝置和展覽而來,K11也是最早將莫奈和達利畫作展覽引進中國的非牟利藝術中心。
這樣的商業模式在市場上獲得了大量好評,香港K11 Musea剛啟動入駐率就成功達到97%,比同樣是商場的傳統模式要高30%左右,大眾接受度很高。
所以,這樣一位商業大神突然出現在《Wallpaper》評委席上我是有被震驚到的,關於鄭志剛莓寶以後再單獨寫一篇詳聊,新世界家族的故事特別多,今天我們是來看大獎的!
從城市到酒店,大獎都被誰拿了?
Wallpaper開設獎項已有15年,主要圍繞著最佳城市、最佳公共建築、年度設計師等在內的 11 項設計大獎,莓寶自己選了此次入圍的幾個感興趣的獎項來介紹:
最佳酒店獎
京都安縵
我們酒店控最愛看的獎項,這次《Wallpaper》把酒店花冠給了京都安縵(Aman Kyoto),我覺得非常可!
莓寶之前寫過京都安縵的文章,這裡有必要繼續聊一下為什麼全球新開業那麼多酒店,京都安縵還是獲勝了呢?
首先,這是真正的kerry遺作,也是安縵入駐日本最早就開始建設的酒店,不是東京也不是天目而是京都!它的建設耗時比日本其他城市的安縵要長的多,從開發到落成共花了25年。
其實在酒店圈裡,25年打造一家酒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平時看的最好也差不多是10年打造一間,Kerry Hill在京都安縵的用心可想而知。
但我相信Wallpaper選中它並不主要是因為對Kerry Hill的紀念與尊重,而是京都安縵是真的實至名歸。
京都安縵選址在市中心的金閣寺旁,達到了交通便利的優點,安縵品牌一貫的調性是儘可能追求避世的感覺,而京都安縵卻可以讓人們在京都享受一份大隱於市的清幽氛圍。
Kerry Hill把這座原始森林的一草一木儘可能保留了下來,如今京都安縵已經開業,住客還是可以在青石路上看到兩邊的青苔,這是自然帶來的美。
在住房的布局中,每個房間都有一面正對著森林的落地窗,房間由原色木打造,就光線和入住氛圍來說,基本上做到了無可挑剔。
客房和公共空間的室內設計極簡且低調,汲取了許多日本傳統建築的靈感,並突出了當地工匠的藝術。
這裡有紀念Kerry Hill的石碑,也有紀念京都古老工匠精神的餐廳,京都安縵將現代奢華與日本傳統文化融為一體,相信這兩年很難再有新酒店能超越它了。
最佳城市獎
紐約
注意注意,這個最佳城市獎並不是說紐約這座城市人文什麼的很棒,而是指在這一年這座城市的藝術水平達到了比較好的高度,說白了就是這一年又多了幾個城市新地標,包括商場、藝術中心、住宅區和奢華酒店入駐。
比較特色的有去年新開業的哈德遜廣場(Hudson Yards),靠著極具未來感的造型成為紐約新晉網紅打卡地。
▲ 這一佔地約113,310.4㎡,耗資200億美元的複雜大型綜合體,被標榜為「未來城市模板」,算是資本主義的狂歡吧,項目設計來自Heatherwick。
追求盈利的商場已經建造的很有特點了,非盈利文化組織The Shed藝術中心更是值得一提,概念有點像上文提到的K11。
▲ 這外型遠看長得真的好像YSL的新款包包!
這座藝術中心改造於所在的bloomberg大樓上,外殼褶皺區域可移動,遮光性也很強。而建築內部則是兩層樓的藝術空間,有劇院和畫廊,可以供創意藝術者使用,在未來許多大型演出也將在The Shed舉辦。
城市的藝術價值不僅體現在造型詭異的新型建築上,最新入駐的酒店品牌也能展示都市文化。
在酒店方面,除了以前我們總是要提到的紐約城市安縵和Ace hotel新年要開業,這裡還有一家由航空候機樓改造的新酒店值得一提——TWA Hotel,它的前身是甘迺迪機場的TWA飛行中心,如今變成了機場周邊唯一的航空酒店!
▲ 內部設計像網紅打卡點;
我常見的航空酒店一般外形都像規規矩矩的長方形盒子,這個酒店是不是很魔幻!先不考慮客人會不會大清早被飛機噪音吵醒,就候機樓改造航空酒店這操作,在下真的佩服至極。
最佳私人住宅獎
設計師:Adam Richards
如果想了解最新的建築流行趨勢,看設計大獎就清楚了。奪得《Wallpaper》的私人住宅大獎的並不是好萊塢明星豪宅別墅,而是英國鄉村的一棟混凝土樓房,它的前身是當地舊農場工人的小屋。
▲ 房屋從北立面的單層入口升至三層高,呈階梯狀。主臥位於頂層,其餘為2個兒童房和3個客房;
就外形來看,這棟房子獲獎可能會有些爭議,造型很簡約,也沒有突出華麗的地方,英國建築設計師Adam Richards將自己的家安置在了這裡。
走進房子內部,就會感受到那份不一樣的感覺了。設計師本人意在還原古羅馬時代廢墟的外觀構造,並採用了現代室內設計。
其實乍一看挺難懂設計師的想法,但是相信大家最近都有看奧斯卡獲獎的影片《寄生蟲》吧。裡面那棟別墅有一大半基本上是虛構的畫面,它的布局是只為了電影拍攝的更好而不是為了真正的生活。
▲ 《寄生蟲》電影裡豪宅的整個第2層樓都是虛構畫面;
許多人對電影裡的私人住宅充滿嚮往,而Adam設計的私人住宅就是有一種電影的魔幻感。
我們在幾張圖片很難看出些什麼,據設計師表達是參考了俄羅斯電影《潛行者》的布局,大致是中部挑高,讓四周的光線集中在房子中間位置,有點類似教堂的設計。
▲ 讓努維爾設計的Fendi house;
它們同樣都採取了大量混凝土砌塊,乍一看真的很像沒裝修的毛坯房,但看久了特別有藝術感,和日本的侘寂(wabi sabi)美學相似,有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質樸美感,安靜、淡然的「慢」氛圍。
這棟獲獎的住宅並非目前大眾普遍接受的審美觀念,但就這兩年幾位設計大師開始著手侘寂風室內設計來說,我覺得未來它會非常流行(卡戴珊的家也類似這種設計)。
設計獎項的「年輕化」
我們再說回設計獎項,這些年我們最常接觸的就是工業設計了,工業產品幾乎圍繞在大家的日常生活當中。而關於工業設計大獎我們可能比較熟悉的有「德國紅點獎(Red dot)「和「IF設計獎」、「IDEA獎」這3大世界級獎項。
其中德國紅點獎之前被柳冠中錘過,說是進入中國市場賣獎項騙土豪錢的,屬於中國家電行業最愛買的設計獎。
▲ 柳冠中被譽為「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是中國第一個工業設計系的創始人。
雖然不確定事實是不是如柳冠中所說的那樣,但我覺得紅點最初成立的理念挺好的,從影視到產品頒獎非常全面。
另一方面,紅點獎項的篩選分好幾輪,可能很多個產品同時獲得了紅點產品大獎(red dot winner),但是只有寥寥可數的產品能夠拿紅點最佳設計獎(the best and the best)。
▲ 紅點優勝獎的入圍作品數量和best獎數量差距挺大;
相信這也是我們總是看見紅點設計刷屏的原因了,往好的方向可以理解為國內現在設計師的水平在顯著的提升,拿個Winner獎不算太難。
細想一下,設計圈靠譜的大獎真的不少,比如屬於建築師的普裡茲克獎、日本的G-mark綜合獎項和德國的IF獎(紅點的best其實也不錯)。
▲ 日本的G-mark可能大家不太眼熟!其實專業性很高,綜合性獲獎產品也有趣,但是頒獎日期在中國國慶節的時候,基本上是註定無緣報導了。我們熟悉的隈研吾、原研哉、中村拓志也都拿過G-mark獎;
前面提到的這些獎項頒發者多數是設計協會和貿易組織,像《Wallpaper》這樣以雜誌來頒布的比較少。
但說實話,我卻更喜歡看Wallpaper每年的評選產品,這本雜誌頒布的獎項很有意思,除了今天所介紹的3個獎項,另外還有「最佳餐廳獎」、「最佳服裝品牌獎」和「最佳包裝獎」,就是那種你根本摸不著頭腦的趣味,讓喜歡旅遊和拔草酒店的人愛不釋手。
今年疫情帶給藝術行業的影響也很大,莓寶除了看看《Wallpaper》這類雜誌的提名,最關注的還有今年剛好50周年的巴塞爾藝術展,本來計劃3月末在香港盛大舉辦,現在也不得不宣布取消。
我看到這個消息時虎軀一震,突然很懷念曾經看展看到腿酸的那些日子,不過現在很多博物館也有開放雲展覽,就是進入博物館的網頁直接看展,相信也是消磨時光的一個好辦法。
(真的,有時間天天想吃火鍋饞的流口水不如多看看藝術雜誌和展覽提升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