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江蘇蘇寧易購隊隊長吳曦在蘇州奧體中心9386名球迷的山呼海嘯聲中舉起金光閃閃的中超冠軍火神杯時,蘇州見證並承載著中國足球的獨特瞬間和江蘇足球的巔峰時刻。2020年,一個「喚燃億心」的賽季,一個屬於江蘇蘇寧的賽季,一個展現蘇州城市力量和風貌的賽季——
2020 蘇州「足球年」
11月25日,中國足協在蘇州召開了中超俱樂部投資人會議。據了解,此次中超投資人會議內容不僅僅是外界所傳的限薪那麼簡單,也許會有更多更重要的舉措出臺,將會涵蓋未來五年內中國職業足球的規劃發展等。
——中超「蘇州會議」,再一次把中國足球和蘇州這座城市緊緊聯繫在一起。
今年,是中超的「蘇州年」;同樣,也是蘇州的「足球年」。
2020年的中超,向世人證明了蘇州並非只有滿城芬芳的古老園林和星羅棋布的現代工廠,還有足球,以及與足球相關的、充滿勃勃生機的一切。對於體育產業、尤其是職業體育的發展,蘇州已經有了一套完整的規劃——以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為主,羽毛球、桌球兩小球為輔,同時積極發展水上、冰雪和戶外等一批時尚類休閒項目。隨著2020賽季中超聯賽的落戶、兩支本土俱樂部立足中甲以及成為2023年亞洲杯的承辦城市,足球,正日益挺進到蘇州城市文化的舞臺中央。
蘇州經驗,值得德甲學習
新年伊始,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近年來呈強勁上升勢頭的中超聯賽不得不一度延期。然而憑藉著這座城市對足球運動的熱愛以及不容小覷的群眾足球基礎,更重要的是有目共睹的出色抗疫表現,蘇州和大連一道,成為賽會制2020中超聯賽的2座舉辦城市之一。
從7月1日中國足協正式官宣開始,留給蘇州籌辦賽事的時間,只有短短的20天。其間,蘇州要緊鑼密鼓地面對從體育設施、賽事組織一直到防備疫情等多領域,壓力之大可謂「排山倒海」。
然而蘇州始終是一座迎難而上且不負眾望的城市。蘇州在成功化解各方面壓力的同時,將疫情威脅下的中超打造成了一部教科書般的頂尖賽事。
「儘管中德兩國足球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德甲無法完全複製中超的模式。但是鑑於中超聯賽運行良好,德甲完全可以將中超作為一個值得學習和借鑑的好例子。」10月23日,德國職業足球聯盟駐中國辦事處負責人派屈克·施圖貝爾在蘇州奧體中心現場觀看了上海德比戰後,由衷欽佩蘇州在賽事組織和防控疫情方面的成就。他希望從中超方面學習防疫經驗,以便讓德國球迷早日重回賽場。
那場激動人心的第二回合上海德比戰,有5177名球迷來到現場。而在世界足球中心的歐洲,隨著第二波疫情氣勢洶洶地一路橫掃,各國聯賽紛紛再次拒絕球迷進入球場。放眼世界足壇,中超聯賽,蘇州賽區,能夠允許數以千計的球迷入場助威,實在是「過於奢侈」而令人豔羨。
8月22日在蘇州賽區進行的北京中赫國安與上海上港的京滬德比戰,是本賽季首次開放觀眾入場的比賽,包括兩地球迷團體和蘇州防疫醫護人員代表等共1588人進入球場。而11月12日晚總決賽第二回合,入場球迷高達9386名,為賽季單場最高。
精準防控,減壓釋放
疫情防控的常態化,不僅在中國,世界幾乎所有國家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都將在這個大前提下安排生產和生活。足球賽事,更不例外。
從蘇州球迷的角度看,儘管本賽季前一個月的比賽空場進行,開放後的8月底至11月入場人數也受到限制。然而這麼做恰恰體現了中超和蘇州賽區以人為本的辦賽精神,充分保障了參賽人員和廣大球迷的身體健康。經濟好好的,身體棒棒的,球賽,以後有得看。冒著一定的風險圖一時之快,真的不值。對此,蘇州心裡始終有桿秤。
「從7月開賽直至11月產生冠軍,中超以其平穩有序、安然無恙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包括亞足聯、英超、德甲等國際體育組織和聯賽紛紛向中超取經,交流如何在疫情下複賽以及相應的措施和工作細則。」中國足協秘書長劉奕說。
中超的成功是蘇州經濟和中國經濟全面復甦的縮影。後者則是舉國上下眾志成城抗擊疫情的豐碩果實。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理念,在蘇州賽區的111個日日夜夜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自7月25日開賽至11月12日江蘇蘇寧奪冠,蘇州賽區共舉行了80場中超比賽,打進274球。為保證賽事平穩、安全進行,蘇州累計投入警力、保安和消防等安保力量40783人次;共進行核酸檢測13878人次、抗體檢測1880人次;共安排急救車輛286車次。858人次醫護人員現場醫療保障,73人次醫護人員、防疫人員在駐地藍區進行值守。
因此,蘇州賽區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抗疫情保備戰 突出貢獻紀念」獎盃。
疫情之下,賽會制因相對安全而備受青睞,今後會成為一些大型國內外賽事的首選。然而賽會制也因球隊更集中、比賽密度大以及封閉時間長而讓相關俱樂部的管理人員、教練以及球員承受巨大壓力。
為了幫助參賽人員減壓,蘇州賽區多次舉辦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比如引人入勝的撞球爭霸賽,讓人們見識到了球員們綠茵場外的才藝。同時還推出「覽博文 行天下」閱讀會。這項活動豐富了參賽人員的文化生活,受到了廣泛的好評。
期待中超的蘇州德比
對於蘇州來說,2020年,幾乎可以被視為一個足球年。
這一年,蘇州成為中超聯賽第一階段和爭冠賽的承辦地,江蘇蘇寧隊在這裡第一次捧起了中國頂級聯賽的獎盃。中甲方面也首次出現了蘇州的身影:蘇州東吳隊歷經坎坷順利保級,崑山FC 更是氣勢如虹一路殺進前三。
不過在這之前,還有兩件事同樣足以載入蘇州足球的發展史:
一是亞洲杯落戶蘇州。2019年12月,蘇州成功獲得了2023年亞洲杯足球賽的辦賽資格,是全國10個承辦城市之中唯一的地級市。屆時,比賽將在位於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崑山足球場進行。崑山足球場是江蘇首個國際頂級賽事標準專業足球場。這座絢爛的球場包含一座專業足球場和4片訓練場,總建築面積約13.5萬平方米。球場能容納4.5萬名球迷,共設置停車位2500個。目前崑山足球場已經開工,預計2022年底竣工。
二是《蘇州市足球改革發展實施意見》出臺。根據《意見》精神,蘇州加速扶持職業足球俱樂部並推動青訓體系的建設。蘇州目前已經擁有224所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一步一個腳印,這座城市正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足球要從娃娃抓起」這句至理名言。
……
儘管至今還沒有任何一支蘇州俱樂部出現在中超賽場上,但蘇州東吳和崑山FC 已在中甲暫時站穩腳跟。在疫情和限薪的大背景下,揮金如土的金元時代告一段落,豪門俱樂部和中小俱樂部的實力差距開始縮小。蘇州應該抓住這個難得的窗口機遇期,以優惠的政策鼓勵有條件的國有和社會資本加大投資這兩支蘇州本土俱樂部——總有一天,中超賽場上將上演激情澎湃的蘇州德比戰。
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表示,出於防疫需要,明年中超依然大概率採用賽會制。而以蘇州目前的軟硬體條件,仍可以申請承辦2021年的中超部分賽事,以期更進一步鍛造屬於蘇州的足球產業和球迷文化。
足球是世界第一運動,一座城市有沒有一支著名的足球俱樂部,足球經濟是否繁榮,往往直接關乎這座城市的軟實力:巴塞隆納因巴薩而舉世聞名,巴黎借聖日耳曼而光彩奪目,慕尼黑憑拜仁而聞名遐邇,米蘭和曼徹斯特通過火爆的德比戰而享譽全球。
在國內,足球也是一座城市經濟和文化實力不可或缺的存在。16支中超球隊,有9支位於中國GDP排名前10位的城市中,其中上海和廣州甚至各有2支。蘇州經濟總量僅次於重慶,全國第6,體育產業佔GDP比重達1.5%。如今,這座城市正以大型賽事帶動旅遊、餐飲等消費活動,並逐步藉助賽事撬動城市能級、推動高質量發展。蘇州市體育局局長周志芳說:「我們要摒棄體育部門幹體育的傳統思維,以『體育+』的思路融合發展,共聚『一條心』,共下『一盤棋』,加快蘇州足球改革發展的步伐。」
編輯手記
冬天裡的一把火
中超,就像蘇州冬天裡的一把火。實際上,火種在春天。
3月18日,《蘇州市足球改革發展實施意見》正式印發,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在這份實施意見中,提到了蘇州市足球改革的幾個主要目標:2035年,蘇州經常參加足球活動的人數達到100萬人,建成1300塊足球場,創建校園足球特色學校300所、足球後備人才示範學校15所,註冊校園足球運動員10000名、業餘足球俱樂部和足球隊超過1000個……一系列「硬核指標」,為足球改革發展列出「任務表」。
舉全市之力發展足球,並非心血來潮。
在職業足球方面,蘇州擁有東吳和崑山FC兩支職業足球隊同時徵戰中甲賽場,還有參加全國五人制足球中甲聯賽的蘇州蘇超足球俱樂部。但與江蘇其他城市相比,蘇州的職業足球並沒有走在最前頭。因此,近年來,蘇州四處借鑑更多優秀發展經驗。
除了提升職業足球,蘇州還大力推進群眾足球、競技足球、校園足球發展,做好機制保障,抓好人才隊伍,組織賽事活動,建設足球場地,加快足球產業的培育開發,賦予蘇州足球發展更高質量和更多內涵。
在蘇州,全市足球場地近1000塊,保有量位居全省前列;每年投入300萬至400萬元,持續推進對農村、社區建設籠式足球場建設的補助;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24所,位居全省第一;中國足協認定的全國社會足球品牌青訓機構3家,江蘇足協認定的5家;擁有蘇州市體育中心、蘇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常熟市體育中心、崑山市體育中心4座符合舉辦國際A級賽事的足球場……
持續升溫的足球氛圍,讓蘇州迎來了一場場火熱的高端賽事。2019年7月,國際超級盃比賽在奧體中心精彩上演,法甲8冠王巴黎聖日耳曼與澳超新科冠軍雪梨FC展開激烈角逐,姆巴佩、卡瓦尼、穆尼耶等國際頂級球星閃亮登場。此外,中國足協「超級盃」連續三年落戶蘇州,北京國安和上海上港於去年年初在蘇州進行巔峰對決……
去年底,蘇州正式成為2023年亞洲杯承辦城市之一。中國足協主席陳戌源說:「蘇州擁有紮實的體育工作基礎、濃厚的足球青訓氛圍和豐富的活動舉辦經驗,希望蘇州精益求精打造世界級水平的足球場館設施,以最優服務舉辦好亞洲杯。」
(選題策劃 何建平 高巖 稿件執行 顧善聞 謝少雲 張甜甜)
聲明:所有來源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城市商報」和「蘇州新聞網」的內容信息,未經本網許可,不得轉載!本網轉載的其他文字、圖片、音視頻等信息,內容均來源於網絡,並不代表本網觀點,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果您發現本網轉載信息侵害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及時核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