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公,在翡翠作品中,是一個非常常見的題材。從幾元到幾萬元,甚至幾十萬元的價位,都能看到佛公的身影。
在各級別、層次的翡翠佛公當中,有的是糯種,有的是冰種,有的是玻璃種;有的是白色,有的是綠色,有的是無色,有的是黃色,有的是紫色,有的是紅色等等。
但是,如這尊佛公這樣,特色如此鮮明的卻並不多見。很多行家見了,也都是紛紛點讚。先上圖——
如果,單從種水來說,這尊佛公的種水雖然也相當不錯,但是絕對算不上頂級,也就是能算得上糯冰。
如果,單從色的方面來說,雖然下半身為綠色,也算不上頂級的綠色,說是果綠也問題不大。
如果,單從尺寸方面來說,這尊佛公優勢也並不明顯。因為,個頭算不上大,甚至說,有點小,剛好適合女士佩戴。
但是,如果綜合來說,這件佛公,卻是少見的精品。
不難發現,這件佛公兩色涇渭分明,好似天然形成一般。雕刻師也是充分運用了色彩的變化,面部完全是白色,而身體全部為綠色。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雖然種水算不上最好的,但是貴在純淨。不管是綠色部分,還是白色部分,都是相當純淨,沒有意思雜色。
然後,是頭部的一點綠色,本來是影響了整體。碰巧了,綠色剛好在眉心位置,被完美處理,非但不影響作品價值,反倒有增色的作用。
雖然,這件作品的整體不算太大,但是,女士佩戴即便是不鑲嵌,也是足夠了。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寬和高稍微有點小,但是,厚度是足夠的。
在這裡,需要特別說明一下,厚度對於翡翠佛公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其一,厚度越厚,需要的完美部分的料就越多,價值也就越高。其二,佛公需要有個大肚子,意寓容納天地,如果料的厚度不夠,肚子的厚度自然也就不會鼓,對寓意有些許影響。所以,有經驗的消費者,在選購翡翠時,會把厚度控制在7MM厚以上。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是這些了,讓我們明天再見。如果,明天你還在繼續關注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