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禪寺是稀少的千年六朝古剎(建於南朝梁、南朝陳時期),古號信首寺。
該寺前身為道教王霸仙人「煉丹成藥,點石為丹」修道的場地。傳說,每逢災年,王霸賣藥賣金換米救濟窮苦百姓。之後王霸在皂莢樹下「服藥仙蛻」,天降彩雲,人們便在他的故居建寺。
宋·梁克家《三山志》:「寺隋末廢圮,唐鹹通八年,觀察使李景溫招溈山僧大安來居,起廢而新之。」
唐鹹通八年(867年)重興南禪宗,怡山成為當時福建南禪宗最有影響的道場之一。兩年後,改名「清禪」寺,後改稱延壽寺,930-933年改名怡山長慶寺。古福州東西南北四郊均有禪寺,楞伽山(祭酒嶺山脈)的怡山在福州西郊,故稱西禪,直至現在名為:怡山西禪長慶寺。
現在整個寺院是1979年修復的宏偉復原風格,為全國重點寺廟,福州五大禪林(湧泉雪峰林陽西禪金山)之一。
西禪寺香火極旺,清明、初一十五時更是人潮洶湧,在福州當地以及東南亞擁有許多下院。
比如建於1986年的報恩塔,是西禪寺的下院:新加坡蓮山雙林寺的住持談禪法師為報祖師恩,祖庭恩、報祖國恩募資修建。
報恩塔為八角型樓閣式鋼筋水泥打底的石塔,共15層,是全省寺宇最高之塔。在小時候是能買票爬上去的,印象中自己喊著我要爬到頂,小時候腿短,結果辛辛苦苦爬到八層左右樓梯越來越窄高就不行了……
記得塔內每一層都有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故事,現在塔已關閉,這些故事在五百羅漢殿也有壁畫。
西禪寺在建寺之初就種滿荔枝,寺僧邀請歷代名家應邀鑑賞典藏、吃荔枝吟詩的「怡山啖荔」的習俗到現在,荔枝稀少,演變成老土著怡山看荔啦。
因為,現存最老的宋荔這千多歲的古樹,幾經動蕩,先後經歷過四次枯榮,主幹空心,僅靠10釐米厚的弧形樹皮撐著,僧人接水管救之,得以又開花結果。
除了宋荔這古董外,還有唐建寺七星井之一井、唐代碑刻《塔內真身記》、五代慧稜禪師舍利塔、弘一法師放生池碑,收藏有康熙御筆《藥師經》,寺僧刺血書《法華經》、《楞嚴經》。
寺院一直都在修整庭園,竹子大的柵欄圍著小花小草,流水造景,令其成為有好風景可遊覽、休養身心放空的古剎,皈依在此,學修堂周六有佛課可聽,一葉一菩提的智慧源遠流長。
放生池中鯉魚成簇,追著人跑,池上,夜鷺也比前兩年多了許多,一看也有十隻左右,棲息老榕樹上或站在觀音蓮座旁。(提醒大家理性放生)
寺裡除了不怕人的鴿子隨便跑以外,師父們還收養了貓,它剛來的時候髒兮兮也不愛搭理人,住下之後乾淨多了,長得越來越靈性。
今年秋天發現寺裡新來了2大3小這幾隻小狗子,安安靜靜不吵人。
與寺裡的鴿子一起爬上五百羅漢殿的3樓,俯瞰寺內建築的屋簷之宏偉。
轉身眼下工業路,可以預見到春天路的兩邊布滿羊蹄甲之時,可謂素雅之繁花。
如果你把心沉下來,就能從視角裡感受到這繁華鬧市裡、如抬頭藍天般的
一片淨土。
因尊重佛像關係,不拍佛像及殿內,僅拍建築和花草動物等。綠化覆蓋率高,草坪庭院設計也很美,燒香一般早上9點到,12點前離開華嚴三聖閣與觀音閣一定要去瞻仰,閣內的巨大的銅鑄佛像,眉宇含笑,背冠精緻,令人目不轉睛,久看震撼。
齋菜:西禪寺內的荔香樓是素菜館,有素荔枝肉等齋菜,人均大概50-60元。素麵一碗20元,低峰日子不一定營業。
開門時間:7:00-18:00
門票:20元
詳細地址:
福州工業路455號,福大老校區東門旁。公交乘14、27、33、38、39、64、74、91、96、97、112、113、123、128、165、307、317路。
實用tips:
西禪寺後方不遠處就是怡山文化創意園,由舊時的福州大學原校辦的電控印刷機械廠改造而成,商鋪極具工業特色,不少實力商鋪入駐,可以順路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