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實戰?怎麼評價「偽大師」?申遺成功後,太極傳承人回應熱點問題

2020-12-21 濟南時報

17日晚,太極拳被成功列入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整個武術圈由此沸騰。作為一種拳術,太極拳是如何成為世界級非遺項目的?它的價值體現在哪兒?太極拳究竟能不能實戰?日前,新時報記者採訪了幾位太極拳傳承人,聽他們講述申遺成功背後的故事,以及未來要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12月17日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太極拳申遺成功慶祝儀式現場

【申遺】

12年申請六次,七大流派合成「一家」

12月17日晚,太極聖地陳家溝,上千名太極拳愛好者、各流派太極拳師聚集於此,等待著一個期盼已久的結果。北京時間20時35分,從牙買加首都金斯敦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上傳來振奮人心的消息:太極拳成功申遺,被正式收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這個17世紀中葉發源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的傳統拳法,成為我國傳統武術類非遺項目中唯一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太極文化由此進一步走向世界。

「其實我們早就有心理準備了,就等著宣布結果的時刻到來。」談起這次申遺成功,陳氏二十世、太極拳第十二代嫡宗傳人陳媛媛告訴新時報記者。陳媛媛6歲起隨父親陳正雷習練陳氏太極拳二十餘載,多次在國際、國內太極拳大賽中獲得金牌。陳正雷大師是當今陳式太極拳界泰山北鬥式的人物,與陳小旺、王西安和朱天才並稱為陳家溝「四大金剛」。陳媛媛說,整個申遺過程太曲折、太不容易了,她和父親作為每一次申遺的參與者,文史資料片和申報片拍了好多遍,申報材料完善了無數次,這一次可謂「水到渠成、成竹在胸」。

陳媛媛

太極拳的世界申遺之路,走得相當艱難和漫長,前後經歷了十二年時間。2006年5月,太極拳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2008年起開始申報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後的十年裡,由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規則多次發生變化,中國申遺項目又太多,太極拳申遺申請被數次擱置,前後共失敗了五次。後來,文化和旅遊部將太極拳列入2019年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申報工作,太極拳申遺重現曙光。「這時候環境也跟十年前不同了,當時只有我們陳氏太極拳和楊氏太極拳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之後武氏、和氏、吳氏、李氏太極拳和王其和太極拳也被列入清單,國家就聯合了七大流派共同申遺。七大流派合成一家申報成功,這也是所有太極拳愛好者們的勝利!」陳媛媛驕傲地說。

【產業】

商業化是「雙刃劍」,要學會鑑別「偽大師」

隨著太極拳「申遺「成功,背後催生出的巨大產業誘惑,也考驗著每一位太極傳承人。根據溫縣人民政府2019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只有3000多人的陳家溝村裡有4所太極拳學校、30多個家庭拳館和300多名拳師,太極拳博物館、太極拳文化園、太極文化交流中心已經建成,太極拳成為當地支柱性產業。這幾天,隨著陳家溝知名度大增,遊客數量也大幅增長。「太極拳商業化是一把『雙刃劍』,作為傳承人來講,我們時常會感到糾結。一方面,希望更多的人了解陳家溝和太極文化,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它被過度開發,受太多商業化影響。」陳媛媛說,太極拳產業化是目前的趨勢,古人說「窮文富武」,做成產業提高拳師收入,也是為了更好地傳播和發展。不過,太極拳傳承人在傳承、保護過程中,應該挖掘深層次文化理念,讓每一個打太極拳的人都能真正理解太極文化,進而傳播太極文化,不能偏離實質,變成一種斂財的養生工具,一種譁眾取寵的娛樂項目。

太極拳愛好者在河北省邯鄲市永年區太極小鎮習練太極拳

在企查查APP上輸入關鍵詞「太極拳」,顯示目前國內註冊主體共5086家,這些主體多為太極拳行業協會,也有不少經營太極拳業務的公司,比如陳家溝太極拳發展有限公司,註冊資本高達1億元,經營範圍涉及太極拳文化交流、體育賽事組織策劃、文藝表演服務、景區開發建設、餐飲服務等。同時,借著「太極拳」這塊金字招牌,民間也出現不少各式各樣自創的太極拳門派及掌門人,包括創建「雷氏太極」的雷雷,以及自稱「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的馬保國等。「像是雷雷、馬保國這些人,根本就是不入流的拳師,在賽場上屢戰屢敗,卻在商業上收穫了成功,傷害了太極拳發展。太極拳愛好者要通過正規渠道學拳,拜真正的傳承人為師,要學會鑑別那些坑蒙拐騙的『偽大師』。」陳媛媛直言不諱地批評道。

【爭議】

太極拳「能不能打」?質疑聲一直存在

儘管太極拳「申遺」成功,圍繞它「能不能打」的質疑聲,卻一直沒有消失。

一邊是《太極宗師》裡展現出的絕頂武功,另一邊是公園裡緩緩出拳的大爺大媽,這兩種近乎矛盾的具象,難免讓普通人對太極產生割裂感。尤其是近兩年,一些所謂的「太極大師」在現代搏擊擂臺較量中秒敗,更加深了年輕人對太極拳的負面認知。太極拳實戰性到底如何,針對這個話題,太極傳承人也有自己的見解。

李恩久是山東省非遺項目陳氏洪派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從八九歲開始習武,先後學習過查拳、摔跤、螳螂拳等各路拳法,1974年拜陳式太極拳第十八代傳人洪均生先生為師。由於有著深厚的武術功底,李恩久深得洪均生拳法的精髓,在之後實踐和教學中也更貼近於實戰。李恩久表示,很多文學、影視作品都對中國功夫進行藝術加工,存在誇大成分,導致外界產生一些誤解。剛柔相濟的太極拳也是講究技擊性的,但需要功力、功法的訓練,只有經過專業、系統的科學訓練,才能具備真打的實力。「傳統太極拳是有踢打擒拿的,並不僅是幾個套路那麼簡單,同時也要有基本身體素質才行。對抗項目要講究科學,運動員一般三十歲之前就退役了,因為體能開始下降了。一個六十七歲的拳師,整個人力量、速度和爆發力都不行了,上擂臺能打出啥來?」李恩久解釋說。同時,李恩久表示,過去二十年國家主要推崇太極拳健身養生功效,不再倡導對抗性,缺少專業的推手比賽,時間長了,太極拳實戰功能也確實有所減弱,成就也自然難跟過去的太極名家們相提並論。

李恩久

陳媛媛則認為,太極拳以「養生為本,技擊為魂」,和自由搏擊這種每天練習擊打的格鬥運動原本就是兩種訓練體系,根本不具備可比性。「太極以自己練習為主,原本對打機會就不多,內家功法講究『十年不出門』,可能十年才能練出點真功夫,自由搏擊訓練兩三年就能上擂臺了。兩者本就各有不同優勢特點,硬是把兩者放在統一規則下對抗,雙方最強優勢可能都發揮不出來。」

【傳承】

開通抖音教學,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

作為一種拳術,大多數人修習的太極拳早已不適用於實戰,卻依舊在世界引發追捧。據統計,太極拳在150多個國家和地區傳播,習練者達數億人之多。許多國內外入迷太極拳者,一邊通過學拳強身健體,一邊從中探索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太極拳吸納了中國傳統儒道哲學,體現了陰陽辯證思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符號象徵,太極拳已成為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紐帶。我去過十幾個國家表演和教學,當地人給予太極拳極大的尊重和認可,這也是太極拳的重要價值體現。」李恩久表示。

河南省焦作市溫縣第一高級中學的學生在操場上練拳

每天清晨6點半到7點,在山東省體育中心西南側小廣場上,固定會有三十四人聚到一起練習太極拳,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但也不乏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來練拳的生面孔越來越多,年輕人也越來越多。」楊式太極拳第七代傳人、濟南市楊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趙興濤說,目前濟南市楊氏太極拳研究會擁有會員2000多人,很多上班族、學生也都愛上這項運動,群眾基礎越來越廣泛。

不過,同時也應該看到,相比跆拳道、瑜伽等健身項目,太極拳在年輕人中的傳播力度還遠遠不夠。尤其是近兩年,印度瑜伽異軍突起,有研究數據表明,2017年中國瑜伽市場規模已達253.6億元,同比增長45.20%,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增至467.6億元,在社會上越來越受年輕人歡迎。為了能跟上時代潮流,今年70歲的李恩久開通抖音直播,每周六線上教學一小時,與網友們交流互動、答疑解惑,並拍攝不少教學小視頻,受到95後、00後觀眾喜愛。「以前傳承都是師父教徒弟口傳心授,現在太極拳傳播也要與時俱進,才能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


新時報記者:郭吉剛

相關焦點

  • 太極拳申遺成功,要防「偽大師」的高級黑
    太極拳申遺成功,要防「偽大師」的高級黑 2020-12-19 02:09:37 參與互動   太極拳申遺成功,要防「偽大師
  • 【熱點素材】太極申遺成功
    【熱點素材】太極申遺成功「撐開一片天,劃出一道雲。欲求陰陽理,入我太極門。」形成於17世紀中葉的太極拳,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獨特的瑰寶,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對於中國人而言,它不僅是一種拳術,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
  • 和式太極傳人稱太極拳能實戰,楊露禪號稱楊無敵!雷雷回應被嘲笑
    北京時間5月30日,和式太極拳嫡宗傳承人和有祿對馬保國事件作出了評價,他說道我有三個看法:1.傳統太極拳是能實戰的,像楊氏太極拳創始人楊露禪號稱楊無敵,經歷過不少的打鬥;2.現在有些太極大師不能打,是因為這種訓練方法不對,或者是對太極拳有誤解,都是在說招,都是在說拳沒有真正的練,要想太極拳能真正的實戰需要正確的訓練方法
  • 陳氏太極大師 再駁張三丰太極申遺
    原標題:陳氏太極大師 再駁張三丰太極申遺 昨日,中國太極頂級大師朱天才來到古城西安,在西安朱天才太極研究會向古城的太極拳愛好者們授課。在接受華商報記者專訪時,這位出生於西安,後來享譽海外的太極大師再次駁斥了前一段熱炒的福建張三丰太極拳申遺事件。「太極拳起源河南陳家溝是毋庸置疑的!」朱天才對華商報記者說道。
  • 太極拳申遺成功 申遺最終目的是讓更多人熱愛太極拳
    公開資料顯示,太極拳源於河南省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距今有300多年歷史。太極拳申遺是如何準備的?面對此前人們對於「渾元形意太極拳掌門人」馬保國事件的質疑,「太極拳界」又如何評價?新京報先後採訪了溫縣政協副主席、原溫縣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和陳氏太極拳第十二代傳人陳斌。
  • 陳小旺大師的散打徒弟孫武:太極不能實戰?你來試試看
    陳小旺大師的散打徒弟孫武:太極不能實戰?你來試試看
  • 福建邵武將張三丰太極拳申遺 引陳氏太極傳人質疑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如果說,「張三丰」是個純虛構的、武俠小說中的角色,那麼,怎麼討論、甚至誇張地描述他,都無所謂;如果要把「張三丰太極拳」申遺,就是個嚴肅的科學問題和歷史問題了。如今,這個嚴肅的科學問題已經被擺到了檯面上。  根據文化部日前公示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名錄,福建邵武申請的「張三丰太極拳」名列其中。
  • 申遺成功!接下來太極拳文化的傳播方向是啥?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太極拳申遺是我們期盼已久的,申遺成功感到很激動,很興奮!」75歲高齡的朱天才先生,是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太極拳(陳氏太極拳)代表性傳承人,12月17日晚,當申遺成功的消息傳來,他激動地對頂端新聞·大河報記者說。△朱天才朱天才於1955年開始學習太極拳,1958年拜陳照丕為師,1973年拜陳照奎為師。
  • 太極拳研究專家、七大社區代表性傳承人共話太極
    讓太極拳成為溝通中西文化的橋梁。二是價值共享。讓太極拳成為服務人類健康的一種方式。三是主題共享。讓太極拳成為更廣泛群體的生活方式,在潛移默化中傳播中國文化。申遺成功後,他認為太極拳的文化傳承要處理好遺產保真和現代開發之間的關係,注重保存太極拳的原真性。
  • 太極馬保國30秒被KO!傳統武術到底能不能實戰?
    5月17日,混元「太極大師」馬保國與「業餘拳手」王慶民的一場民間比賽引發關注。比賽中,馬保國被王慶民30秒擊倒三次,第三次擊倒後久久不能起身,裁判判定王慶民獲勝。比賽視頻在各大短視頻平臺傳播,引來很多人的關注!
  • 邵武太極拳申遺是否為「神仙申遺」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如果說,「張三丰」是個純虛構的、武俠小說中的角色,那麼,怎麼討論、甚至誇張地描述他,都無所謂;如果要把「張三丰太極拳」申遺,就是個嚴肅的科學問題和歷史問題了。如今,這個嚴肅的科學問題已經被擺到了檯面上。  根據文化部日前公示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項目名錄,福建邵武申請的「張三丰太極拳」名列其中。
  • 再看馬保國實戰,三問中華武術,有真功夫?花架子?洋人怎麼評價
    三問:外多人怎麼看這場太極首戰?對於武術界的大咖們而言,這次所謂的太極首戰,想必也是感覺到羞恥或是憤憤不平。了解馬保國大師的人都知道,他所屬的門派是渾元形意太極門,這麼名字比較拗口,但你多讀幾次可能會有點有優越感。
  • 申遺成功!鄭州80後姑娘如何玩轉「網際網路+太極拳」?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叢博太極拳申遺成功!牙買加當地時間12月17日7時30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0分),在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瞭望|申遺成功後,太極拳仍面臨三大掣肘
    「由於我國文化遺產眾多、競爭激烈、申報數量限制等種種現實情況,太極拳申遺之路費時不短。但我們的申遺工作從未止步。」河南省溫縣太極拳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領導小組副組長嚴雙軍說。 太極拳成功申遺凝聚了各方智慧和力量。
  • 太極拳申遺成功 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昨晚許多人的手機提示裡,都彈出了這樣一行小字「太極拳申遺成功」。從河南焦作市溫縣陳家溝裡走出來的太極拳,成了在冊的人類遺產。這對於陳家溝和太極拳的傳承人們的意義,遠不是手機上一行小字所能夠代表的。17日晚,太極故裡河南省溫縣陳家溝沸騰了!位於陳家溝東溝創拳處的「太極拳傳承發展大會之全球太極人聚焦陳家溝歡樂行」大屏幕上,實況轉播了太極拳申遺成功的實時畫面。
  • 太極拳申遺成功!
    激動人心的消息,從大洋彼岸的加勒比海傳來,中國太極拳成功申遺。牙買加當地時間12月17日7時30分(北京時間17日20時30分),在金斯敦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會議宣布,將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 陳氏太極傳承人這麼說
    他說,作為具有中國元素的文化符號,太極拳申遺成功後受到更多矚目,未來可以通過簡化形式、調整教學順序等,讓青少年參與到非遺的傳承和推廣中。陳斌在國外進行太極拳教學。新京報:如何成為太極拳傳承人?陳斌:太極拳2006年成為國家級非遺後,傳承人要一級一級往上報,從縣級到市級,再到省級和國家級。省級傳承人往國家級申報,有明確的要求,要有6代以上清晰的師承關係。
  • 太極拳申遺成功後,這些系列活動帶你領略「頂...
    河南商報記者 崔文成功申遺後,太極拳成為了焦點,如何以此為契機宣傳推廣太極拳?【借申遺「東風」,太極拳迎推廣契機】成功申遺後,太極拳無疑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朱建偉說,太極拳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必將更加讓國人堅定文化自信,有利於在全社會營造共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社會氛圍。
  • 太極大師被ko,傳統武術真的禁不起實戰嗎?
    關注武清文旅,獲取更多相關資訊~近日,武術圈炸開了鍋,太極「宗師」馬保國被50歲搏擊業餘愛好者王慶民短短30秒內被ko3次。在五月十七日的比賽中,68歲的馬保國老師在開場第四秒被50歲的搏擊業餘愛好者王慶民擊倒,18秒後又被擊倒。第三次倒地不起,僅僅30秒結束戰鬥。那麼怎麼理性觀看這場比賽呢?老話說得好,拳怕少壯,棍怕老郎。
  • 李雅軒太極拳派少主陳驪珠大師獲太極女神尊號
    這次以楊式太極拳各大派傳人為主的太極拳各家掌門大聚會上,當代武林泰鬥級人物太極宗師、中華李雅軒太極派系掌門人陳龍驤、李敏弟夫婦及其嫡系傳人世稱「太極少主」的女兒陳驪珠大師,分別作為楊氏太極拳第五代、第六代主要傳承人及中青年太極名家評委身份參加大會,並應邀在閉幕式上作教授型名家演武,向各界展演了名聞天下的李雅軒太極拳、劍、刀系列,讓大家在美麗的羊城分享了一次難得的太極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