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實散文:秋之韻之——菊花

2020-12-13 齊魯壹點

點擊收聽電臺

文字:秋實主播:雪峰

本文選自《秋實集》

許多的事物,經過春的起點,夏的歷程就已被友好或殘酷地放在了半途中,但有的則從容地走進了秋天,或許它們還想衝刺嚴冬,一睹冬雪之美。不過到了秋季仍然具有生命並充滿生機的事物則已經寥寥,菊則是無幾之一。

《禮記月令篇》中有這樣的記載,「季秋之月,鞠有黃華」。「菊」字也寫作「鞠」。菊花每年在秋末開放,故菊花也叫「秋花」。菊花的「菊」字,在古代亦作「窮」字講,其意是說菊花是一年之中花事之尾。當百花凋謝之時,秋菊則花好葉綠。看上去好像殘缺不全的菊葉掛在挺拔的菊杆上,顯得堅強而滄桑,仿佛只留片甲也要護圍和映襯著枝頭上那朵堅毅的宋美人。

菊花既爛漫多彩又傲霜而立。她笑在澄明的天空下,笑在迷人的金黃中;她立在瀟瀟的淒雨裡,立在秋風的落葉間。她有秋的絢爛,有秋的剛毅,是秋的象徵。如果說那朵朵的菊花就是秋,或許是很貼切的。她賦予秋一個看得見又摸得著的概念。

霜下了,撒在菊葉上,菊葉更加翠綠,撒在菊花上,菊花更加豔麗,姿色更動人,灑在枝杆上,枝杆愈加地脆硬,寧折不彎。寒風來了,他們臨風而立,威風凜凜,不懼風催。風愈是瑟瑟,菊愈是英姿。那舞動著的花絲,像廣寒宮裡嫦娥舒展的長袖。

菊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一。菊花大者如繡球,小者猶如蒲公英。花瓣有的形如片片碧玉,有的形如根根銀絲。花色有的如雪,有的如金,多有姿色,頗有形韻。根據經典的記載,中國栽培菊花歷史已有三千多年。《離騷》中有雲「朝飲木蘭之墮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之句。漢朝《神農本草經》有「菊花久服能輕身延年」之記載。菊花與民族的文化早就結下不解之緣。至晉朝陶淵明時,已賦予了菊更多的人文性格。陶淵明解綬還鄉後,隱耕田園一直過著「擊壤以自歡」的生活。他家住廬山腳下的慄裡村。每到秋來時節,南山坡上,到處綻開野菊,競豔爭芳。他十分欣賞秋菊「三徑就荒,松菊猶存」的品質。他在《和郭主簿》一首中寫到:「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陶淵明愛菊成癖,菊成為陶淵明的代號,陶淵明也成為昭然天下的菊士。

陶淵明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如若是翻過一座山,忽然見菊黃,豈不更令人驚喜?居高臨下俯視「芳燻百草,色豔群英」大片的野菊,像一棵一棵微型的向日葵,漫山遍野黃橙橙的,在太陽下閃著光亮,在微風中飄著芳香,心情一定不會「悠然」,一定是「忽然」的,是「突然」的。如果彎下腰,採擷一束,觸到自己的臉上,一定會一時菊香兩頤,大自然的氣息也會灑滿臉龐,浸入心脾。

自然的菊花故然是美麗的,用菊花編製成各種造型,布置成各種圖案,便有了一種人文的內涵,一定是更美麗的。如果用菊花的各種藝術造型營造一片體閒園,有田園之風貌,也有藝術殿堂之風採,有動物園裡的各種角色,也有城市裡人們忙碌的身影。一位老師帶著一群活潑可愛的沒有菊高的孩子,仰頭觀望著用菊構築起來的世界。若同大森林中的小矮人和白雪公主,幻如現實環境中的一個甜美的夢。忽的猛一抬頭,一個用菊花編制的喜鵲站在同樣用菊花裝飾而成的拱門上,形真神似。那顆心一定會像一隻喜鵲一樣登枝而高鳴。

「我花開後百花殺」,秋涼一著,菊花始結。菊花不僅有春的生命,夏的肉體,而且有秋的骨骼。菊不像松,一身的戎裝,也不像竹,渾身都是鐵骨,但敢向雪霜一展嬌豔的,且是不以嬌豔姿色取媚,而以素雅堅貞取勝者,唯菊是也!

作者:秋實,中國散文學會會員、山東作家協會會員。他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和深厚的文學功底,以清澈眼光觀察生活,以溫暖筆觸記錄美好,創作了大量有情懷、有品質、有感染力的作品。尤其擅長於景物描寫創作,他的文字如春天的清泉般悅耳,如冬天的陽光般暖心。

主播:雪峰,一個有聲語言工作者,一個文學愛好者,一個家庭教育推廣者。

壹點號舞動的文學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散文:人生動靜,秋之因果
    秋雖觴,葉雖落,可秋天的美麗誰也不可否認,楓紅熱烈,不是最後的美麗,而是燃燒的火焰,秋之韻詩意悠長,是字、詞,風景之間的約會,有情感,又含蓄的美,值得我們慢慢欣賞。當秋天成詩,那就是心上的句子,細細讀來是最美的光陰,讀著,讀著就容易被感染;當秋天的顏色組合起來就是一幅畫,各種顏色調和在一起,深淺濃淡,相宜或各異,慢慢品味,也容易被醉倒。
  • 散文:秋之靜
    書上把三秋之氣稱為「容平」,容是接納和包容,平是平靜和喜悅。這樣的詞語勝過了無數對秋的臨摹,仔細品著,容平乃之大境界。一個人的氣象亦是如此,走過的路,讀過的書,經歷過的事,漸漸沉澱出一個氣象叢生的自己。沉靜之人,一舉一動皆是內斂與深涵。待人謙和,為人低調,但是卻不乏力度。與之相處,時有驚喜發現,看似無波的表面,卻深藏著如此豐富的內涵。
  • 菊,韻 作者、插圖/綠野,朗誦/馮志偉
    菊 韻 作者、插圖/綠野 朗誦/馮志偉摧殘多少勃勃生機的夙願秋雨哀怨看萬物蔥蘢退守 啞口無言秋水如鏡映照蘆葦枯黃頹廢的臉菊花聖潔的精靈呀紫的像瑪瑙 白的像瑞雪笑顏粉的像彩霞 黃的像暖陽綢緞撲面而來 一朵朵 一瓣瓣奏響了秋之禮炮慶典
  • 濟南的秋實秋韻秋色:從南山啟幕,在老城徜徉,黃河岸邊收官
    《 秋實 秋韻 秋色》李心宏2020年11月濟南之古,古有舜耕歷山;濟南之名,名因泉甲天下;濟南之美,美在秋水長天,五彩斑斕。然而,今日之濟南,已非那個只有幾平方公裡的老城;濟南之秋天,也不只是老城的專屬。從初秋到暮秋,即使近郊南山到黃河,那秋韻秋色,也時移景換、精彩不斷。秋幕從南山拉開。看慣了春日花繁、夏木繁蔭,秋來南山,引人入勝的,是那山谷中的秋實。
  • 玉佛菊韻:小原流花道鑑賞會圓滿開幕
    我國一直有養菊、賞菊的習俗,在古時稱呼菊花為「九花」,每到花期,總能聽到街上的叫賣聲,每家每戶也都會買上幾盆,養著、供著、賞著,並作詩詠菊。 2019年11月16-17日,由上海覺群書院聯合小原流上海東方支部主辦、上海玉佛禪寺協辦,日本國駐上海總領館作為後援單位的「玉佛菊韻-
  • 燭影搖紅.秋之韻
    燭影搖紅·大漠胡楊(詞林正韻·毛滂體)文/艾菁燭影搖紅·秋色(詞林正韻·毛滂體)文/艾菁一夜西風,幾多銀杏飄黃雨。是誰慷慨撒金箋,片片隨風舞。陶菊滿園香吐。蝶翩躚、行人羨慕。紫紅橙綠,五彩繽紛,難為李杜。
  • 七絕•一朵菊花滿院香
    >(中華新韻)和崑崙老師/映日荷花其一一朵菊花滿院香,三分醉意繞籬牆。一朵菊花滿院香,芬芳潤筆雕詩句。一朵菊花滿院香,羅衣夢裹相思曲。曾有詩歌、小說、文學評論、紀實文學等在各級報刊雜誌發表,也有歌詞、散文等獲省、市級創作獎。現為筆墨天方詩社(平臺)授權作者。
  • 詩文日記之【秋實】
    詩文日記之【秋實】百花難留夏,轉眼已初秋。碩果枝頭滿,自是第一流。
  • 秋之韻(十首)
    秋之韻(十首)/ 張道興(秋實)1、秋野獨步青冥裡,融然一畫圖。8、秋實蔚然林壑曉寒妝,快意山雲伴雁行。棗柿梨橙枝上笑,猶言已進歲豐倉。9、秋興氣爽秋高風也暖,登高折桂閣山巔。
  • 鄔萱奕:秋之菊語
    菊秋相伴,韻味無窮,「菊花如志士,過時有餘香。」今日,菊花初開,自然矞矞皇皇,趁此機會,我們就去到了菊花們的家。初見菊之美一盆紫色的菊在風中搖曳,仿佛一位仙女正揮舞著羅衣雲袖,茂密的綠葉如祥雲一般拖起了一朵朵盛開的菊花,拈起一片花瓣,軟軟的,貼在臉上舒服極了!
  • 紅月亮詩畫藝苑-菊花禮讚(散文詩)作者 駝鈴叮咚
    【原創】菊花禮讚(散文詩) 作者:駝鈴叮咚朗誦:風泉獨坐蒼茫,靜賞菊園,與菊花交流心語。菊花啊,春天和夏天是最美好的季節,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你不屑與世爭寵,無暇與紅塵爭豔,不願與世俗為伍。你虔誠地守候秋天,從耕耘播種到吐出幼芽,從綠綠蔥蔥到亭亭玉立,從含苞孕蕊到枝頭怒放;你致力迎雪傲霜,播撒清馨,義無反顧,無怨無悔。這是你的嶙峋風骨。
  • 白丁散文:秋天的妙意
    如果春之花木蟲魚是為始本,嬌嫩、柔輕、天真,令人憐惜,那秋之燦然、老氣、磅礴、深沉、揚長而去,卻令人喟嘆,令人滿足,卻又令人深思。秋光照於山河,秋風撫過一葉一樹,吹落秋露,秋意將人心催成得意的溫飽,把五穀釀為美酒,鋪天而來,蓋地而起,讓人陶醉得莫不震撼。
  • 「全日本華人花藝協會」掬月弄花之「秋韻插花」線上作品展
    姓名:羅華樣式:自由花花材:日本吊種花、百合、薔薇、梅擬、石竹花作品介紹:秋之韻(三種)作品介紹:菊花三種插法是小原流色彩盛花的最好範例,菊花也是秋季之花的一個傳統概念,特別是重陽佳節之際、它也同時告知秋的到來。
  • 散文:菊花賦‖姜建華
    作品散見於《散文選刊》《兒童文學》《世界文學》《延河》《散文詩世界》《山東文學》《散文詩》《作家報》《人民日報》《中國青年報》《泰安日報》等報刊。入選花城出版社花魁榜第十一期、第十四期優秀作品。2010年被山東省衛生廳授予對口支援北川災後恢復重建先進個人榮譽稱號。現居泰安。
  • 中國畫菊花——四君子國畫作品欣賞之菊花篇
    菊花是深受我國人民喜愛的傳統名花,有著三千多年栽培的歷史。菊花清雅高潔,花形優美,色彩絢麗,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是高風亮節、清雅潔身的象徵。深秋季節,百卉凋零,唯有菊花霜中爭豔,這也是菊花被稱為傲骨的原因。今天我們也來欣賞幾幅當代文人墨客筆下的國畫菊花吧!
  • 散文欣賞:陳寶璐作品|與秋並肩,融入最美的十月
    生如夏花之絢爛,死於秋葉之靜美。多味的秋,無意中,便多了悠然的情愫。 秋深了,黃葉滿地,紅葉漫天,時光被暈染成了一道彩色的圖案。伸出手採一把秋色,編織成一串故事,我們都是故事的主角,過著屬於自己的生活,那將是獨一無二。
  • 【金榜題名】全國報紙副刊散文一覽無餘
    一朵朵小小的菊花曾引出歷代詩人多少膾炙人口的詩句。酷愛菊花,不為五鬥米折腰的陶淵明,隱耕田園,「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把情感寄託於山水之間,在閒適與寧靜中,人淡如菊,卻又不忘憂國憂民的優良品質,讓人肅然起敬。也許,我們也應該多和菊花相處,寧靜致遠,暈染一些超然的節操。 菊花不僅讓人賞心悅目,也可製成菊花茶,不僅香氣濃鬱,更有益壽保健的功效。
  • 中秋節特刊《月之韻》作者:華曉春 兒童主播:李多尚文
    月 之韻作者:華曉春 兒童主播:李多尚文>思念在呼喚裡靠攏菊花在呼喚裡泛黃著有詩集《天上的池塘》、《模擬一朵桃花的盛開》、《月之韻》,散文集《時光斑斕》等。繪畫作品刊登原創《新東西》·[希望之星]散文配圖。最喜歡「牽牛花」天天向上的精神。明星小主播朗誦團隊成員。多家網絡平臺特約兒童主播。
  • 七律詩詞|《秋之舒懷》外兩首
    秋之舒懷文/陳瑞早(紫氣東來)秋風揮筆畫世界,五洲任爾盡塗鴉。山川巍峨湍流急,峻岭紅楓迷臥榻。菊開一二三四處,竹掩六七八九家。醉客未來先自醉,唐詩宋詞彙天涯。於庚子深秋和紫氣東來|秋之舒懷雲鶴(朱相才)秋雲橫浦暗明沙
  • 「秋之韻」第二篇|秋是一首詩|作者:秋實|播:雪峰
    對於秋許多的人們為之喜悅,也有許多的人們為之悲哀。劉禹錫所言:「自古逢秋悲寂寥」。這是對秋較普遍的感覺。許多的人就感嘆:秋風秋雨愁煞人。「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後」。這就是人生之秋。俗語云「歲月不饒人」。也有詩曰:「最是秋風管閒事,紅他楓葉白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