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12月7日電湖南省寧鄉市雙鳧鋪鎮現有民營企業37家,涵蓋鞋服、建材、煙花、農業等行業。其中:鞋業及相關配套企業12家,從業人員近3000人,年產皮鞋350萬雙,培育了多個著名商標。今年1-9月,全鎮實現固定資產投資8.1億元,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11.8億元,民營企業發展勢頭良好。
當前,鎮黨委政府緊扣市委市政府「四個打造」戰略部署,聚焦「產業項目建設年」「營商環境優化年」兩個主題年,貼心、用心、用情,盡職盡責為企業暖心、減負、解難,力促企業轉型升級,進一步推動企業做大做強。
三項「暖心」制度讓企業安心發展
建立「一幫一」幫扶企業制度。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企業幫扶發展,制定《雙鳧鋪鎮優化營商環境24條措施》,確定了時間表和路線圖,由黨委書記帶頭,班子成員主動認領幫扶企業,幫鎮域內所有民營企業找到「娘家人」,定期走訪座談,召開企業「暖心」會、現場會,聽取掌握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痛點」「堵點」和「難點」問題,全力為企業排憂解難,讓企業吃下「定心丸」。
建立「全程代辦」服務企業制度。在服務企業、服務項目過程中,針對企業提出在行政審批中辦理手續多、耗時長的難題,以全方位和全過程代理為標準,變「被動受理」為「主動服務」,開展項目手續「全程代辦」服務。
建立「親商護企」關懷企業制度。完善發展「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嚴格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用真心服務企業,用真情打動企業,在項目建設、手續辦理、企業用工等方面下「笨功夫」、出實招,讓民營經濟領域切身感受到營商環境的變化。積極培育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推薦優秀企業家代表評選為寧鄉市「誠信之星」,讓民營企業家的獲得感、安全感日益增強。公開選聘包括社會賢達、人大代表、企業家、黨員、村民小組長等在內的8名營商環境體驗官,開展體驗活動;開展優化營商環境「親商護企」大走訪活動,走訪民營企業和集鎮商戶488戶,廣泛聽取民聲民意,集中梳理解決問題;做好優化營商環境「黨建+」文章,以鞋業園和集鎮商戶為重點,開展「組建一個黨組織、搭建一個紅色陣地、掛牌一批共產黨員經營戶、選派一批駐點黨員幹部、建立一支黨員志願服務隊伍」的「五個一」常態化黨建服務,39家「共產黨員經營戶」亮身份掛牌經營。
三項「減負」行動讓企業輕裝上陣
開展「引鏈補鏈」招商行動。鞋服產業是寧鄉市六大優勢產業鏈之一,一些大的企業引進來後,如果配套產業鏈跟不上,就會掣肘企業做大做強,增加他們的運營成本。鎮黨委政府積極想辦法,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大力開展「引鏈補鏈」招商行動,引進配套產業,全力補鏈強鏈。
開展「去負減負」補貼行動。積極為企業想辦法、爭政策,讓企業降成本、增效益、得實惠。
開展「減稅降費」春風行動。安排專人對各級減稅降費政策做好宣傳,確保宣傳輔導面達到100%,確保不出現因政策不清導致的應減未減問題;開展了涉企收費專項清理,堅決杜絕利用行政權力違規收費行為;加強政務履約和守諾服務,避免「新官不理舊事」,努力踐行對企業的承諾,建立服務臺帳,尊重企業家,優待投資者,服務納稅人,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三項「解難」舉措為企業保駕護航
採取「定期研究法」為企業把脈。為加強鎮域企業集群發展的頂層設計,有序引進和發展民營經濟,鎮黨委政府定期召開黨委會、黨政聯席會議,專門研究招商引資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一方面按照市場規律,實施「政策扶持+產業扶強」,對項目用地、設備、研發、物流等方方面面加大扶持力度,積極培育現有企業,鼓勵企業轉型創新。主動對接市工業研究院,對產業鏈內企業提供政策項目申報和智能製造升級的建議,提高技術質量水平,促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廣泛利用外出招商、鄉友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種方式,重點研究引進龍頭企業,形成產業聚集。
採取「一線工作法」為企業紓困。鎮黨委政府成立了專門的為企業紓困解難工作小組,專責專人專班負責,到一線去、到企業去、到現場去、到項目工地上去,想企業之所想、急企業之所急、解企業之所難。今年,針對鞋業園配套問題,鎮黨委書記、分管領導5次到現場調研,全力爭取市委市政府召開3次協調會,爭取專項資金170餘萬元,工作小組專人專班守著抓工程質量、抓現場協調,集中解決了鞋業園運行電梯安裝、管線入地、地面硬化、汙水管網維修、屋面防水維修等配套設施建設方面11類問題,全力營造栓心留企的園區環境。
採取「逐件銷號法」為企業排憂。對招商引資項目從洽談、籤約、建設到投產的全流程服務,進行全面梳理,建立企業問題臺帳,明確專人專班負責,限時解決銷號,定期組織「回頭看」,定期進行座談走訪,直到企業滿意為止。
政策穩、人心定、事業興。通過「店小二式」「保姆式」服務,通過為企業「卸包袱」行動,通過這些「笨辦法」,打通了服務企業的最後一公裡,給廣大企業主吃下了「定心丸」,不僅解決他們的燃眉之困,也讓企業更加專注做大做強,為寧鄉製造業立市戰略增磚添瓦,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熊珍時)
來源: 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