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年首個,福利院「閨女」出嫁了

2020-11-26 新華網客戶端

  39年首個,福利院「閨女」出嫁了

  1995年:她被送進潮州市兒童福利院 2016年:她選擇回「家」工作 昨天:「娘家」為她辦婚禮

福利院工作人員與社會愛心人士共同見證新人的甜蜜時刻。記者莫偉濃 通訊員莫冠婷

  10月10日,寓意著十全十美,是結婚的好日子。昨天,潮州市兒童福利院孤兒李露南迎來了人生中的大喜日子。這一天,也是潮州市兒童福利院的大喜日子,自1981年建院以來,福利院頭一回在院內為孤兒操辦婚事。「感謝娘家人為我安排的一切!」出嫁時李露南難掩激動之情。

  「今天,是我們建院以來首個『女兒』在娘家出嫁。露南就像是我們的『閨女』,大家都把她出嫁的事當作一件大事來辦。」潮州市兒童福利院院長李莎稱。一大早,福利院的大門上就掛上了兩個大大的「喜」字。愛心人士送的鮮花、工作人員搭的背景和自製的氣球拱門以及院內孩子們親手做的「鑽石畫」,讓送親儀式現場顯得簡樸卻很溫馨。現場還堆放著貼有「喜」字的冰箱、空調、電視機等家電和棉被等生活用品。

  上午10時,在熱烈的掌聲和祝福聲中,送親儀式開始。潮州市民政局領導、福利院工作人員與社會愛心人士紛紛到場,共同見證新人的甜蜜時刻。

  「按潮州風俗,新娘子至少要準備好幾套衣服,露南不捨得,但作為娘家人,我們要讓露南跟普通家庭的女兒一樣,穿上婚紗,帶著嫁妝,熱熱鬧鬧、體體面面地嫁出去,迎接自己的幸福!」李莎十分欣慰。

  1995年,小露南剛出生不久就被送進潮州市兒童福利院。從此,福利院成了她的家,院裡的工作人員賦予她新生與關愛。在工作人員的悉心照料下,露南不但治癒了唇顎裂疾病,還完成小學、中學課程,考入潮州市高級技工學校。2016年畢業後,露南選擇回「家」照護有智力障礙的孩子,回報福利院的養育之恩。「沒有人比我們更清楚孤兒的心裡在想什麼,兒童院養育了我,我也要用生命去守護這些孩子!」露南說。

  今年抗疫期間,自福利院發出全封閉管理的通知後,露南連續4個多月沒有離院,堅守護理一線照顧孤殘兒童。每天圍繞著孩子們的吃、喝、拉、撒、睡轉圈,還定時為他們測量體溫、消毒活動區域……被福利院撫養長大的露南,也成長為更多孩子的「媽媽」。

  如今,露南已是院內一名優秀的護理員,還收穫了甜美的愛情。今年,經同事朋友介紹,李露南認識了現在的丈夫鄭和鈿。兩人都對彼此忠厚善良的人品感到滿意,決定今年舉辦婚禮。「露南的未來讓我們很牽掛。」李莎直言,院裡多次了解男方家庭情況後才漸漸放心。

  當李莎院長牽著露南的手交到她先生手中時,那一刻,福利院孩子們都在樓上歡呼。而陪伴露南長大的工作人員麗蘭在旁邊流眼淚,「跟自己嫁女兒一樣!露南終於有自己的家了。」

  現場:

  福利院和志願者組建特殊送親隊伍

  福利院員工自掏腰包為露南添置部分嫁妝,社會各界熱心人士聞訊後,也參與到這場特殊的送親活動。潮州市唯愛慈善會發動會員及愛心志願者為露南置辦家用電器,一份份來自福利院和社會熱心人士的愛心祝福著新人即將開始新生活的喜慶和甜蜜。

  潮州市唯愛慈善會會長房偉勝說:「露南是一位懂事和感恩的女孩子,看到她長大後留在院內照顧弟弟妹妹的事跡很感動。知道她要辦喜事,我們都想要給她送去祝福。我希望這個沐浴著愛心成長的女孩往後餘生幸福快樂,夫妻白頭偕老!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愛心行列中來!」

  「福利院永遠是你的娘家。」新人拜別時,福利院領導班子拉著新娘李露南的手說。迎親隊伍在鮮花和祝福聲中一步步走遠,福利院的工作人員都為李露南高興得熱淚盈眶,看著李露南從小長大的福利院工作人員麗蘭說:「露南終於也有自己的家了,為她感動。」此外,福利院的孩子們還提前錄製祝福視頻:「祝露南姐姐、和鈿哥哥新婚快樂、甜甜蜜蜜!」

  面對著來自政府和社會大家庭的愛,露南深情地說:「有娘家人和這麼多社會熱心人士關心我,忙前忙後給我操辦婚事,我真的感到很幸福,我要把我得到的愛心繼續傳遞下去,用我的行動來回報社會。」(記者蘇贊 通訊員莫冠婷)

相關焦點

  • 39年首個,福利院「閨女」出嫁:「娘家」為她辦婚禮
    39年首個,福利院「閨女」出嫁了  1995年:她被送進潮州市兒童福利院 2016年:她選擇回「家」工作 昨天:「娘家」為她辦婚禮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蘇贊 通訊員莫冠婷)10月10日,寓意著十全十美
  • 39年首個福利院閨女出嫁:我們都是你的娘家人,這裡永遠是你的家
    02據了解,這樣的送親儀式,是潮州市兒童福利院自1981年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其中不僅僅是福利院對於李露南的關愛,還有李露南是1995年被送到了福利院,但是還不滿一歲,在福利院工作人員的悉心照顧下,李露南不僅被治癒了唇顎裂疾病,還讀了小學,念了初中,最後上了潮州市高級技工學校。
  • 農村有個習俗,出嫁的閨女小年這天不準回娘家,這是為什麼?
    臘月二十三這天,是農曆的「小年」,這一天,出嫁閨女是不準回娘家門的。雖說是一些陋習,可這個習俗,至今沿襲在我們這裡的農村,而且出嫁的閨女,也自覺的避開這一天,儘量不在臘月二十三這天回娘家。這個習俗只限於有兒子的家庭,如果家裡沒有兄弟就無所謂了,如果有哥哥弟弟,出嫁的閨女在這一天回娘家,即使哥哥弟弟不說,嫂子或弟媳也會非常不高興的。因為農村有個講究,過小年的這天,白天還好一點兒,特別是晚上,結了婚的閨女堅決不能在家過夜。
  • 女兒身弱父親用生命換來嫁妝送閨女出嫁,請鬼差幫忙照看閨女出嫁
    女兒身弱父親用生命換來嫁妝送閨女出嫁,請鬼差幫忙照看閨女出嫁 2020-11-30
  • 古時候沒出嫁的女子為什麼叫「黃花閨女」?
    我們常常聽人家說起,誰家有個大姑娘還是個「黃花閨女」,長得漂亮又水靈,誰要是能把那姑娘娶了,可真是三生有幸。為什麼古時候說沒出嫁的處女叫「黃花閨女」?這個詞出自哪裡呢?我們來看一看。由來:「黃花閨女」這一詞語出自於金陵(今南京)。
  • 各地春節奇葩年俗 出嫁閨女不能在娘家過除夕
    原標題:各地春節奇葩年俗 出嫁閨女不能在娘家過除夕  新春佳節,親友團聚,原本是合家歡樂的節日,但一些「奇葩」年俗卻讓網友忍不住「吐槽」。  閨女不能在娘家過年  「本來想陪老媽過個年,可在除夕那天被『趕』出門了。」張女士喪偶多年,僅有的一個女兒在國外留學。
  • 沒出嫁的女孩兒被為「黃花大閨女」,為什麼不叫「紫花大閨女」?
    《木蘭辭》:「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我們都在書上或是電視劇裡看到,古代沒有出嫁的女孩稱為黃花大閨女,在古代的封建社會,人們有些很多繁瑣的禮節,社會上各個階層人們之間的稱呼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不同的人群也有自己不一樣的稱呼,黃花大閨女就是其中的一種。
  •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為何被稱為「黃花閨女」?
    以後稱三十歲為「而立」之年;40歲為不惑之年,60歲為花甲,70為古稀……對於女子,古人也有許多稱謂,其中的「黃花閨女」,是指還沒婚嫁的女孩子,從另一種意義上,也就是現在的處女。至於未婚少女為何被稱為「黃花閨女」,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 從古到今把未出嫁的女孩子叫做「黃花大閨女」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即使到了今天,人們還會像古人一樣,常常把年輕未婚的女孩子稱之為「黃花大閨女」,而且對於這種稱呼,讓人似乎在思想理念上,含有一種比較神秘而神聖的感覺。那麼,為什麼古時候把未出嫁的年輕女孩子叫做「黃花大閨女」呢?其實在這中間,充滿了讚美和貞潔理念。
  • 為什麼閨女出嫁要這麼穿?
    為什麼閨女出嫁要這麼穿?想要了解這個原因,首先要從劇情的背景先開始了解。《知否》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電視劇中的背景是比較接近宋代風格的,這點從名字取自宋代才女李清照的如夢令中就能看出。而且電視劇中人物使用的家具、屋子擺件以及服裝來看,都是比較接近於宋代風格的。
  • 時光挖挖哇 |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 為什麼叫「黃花閨女」?
    (原標題:時光挖挖哇 |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 為什麼叫「黃花閨女」?)408年,臧愛親病逝,活了48歲,那時劉裕被封為豫章郡公,所以她被稱為「豫章公夫人」。等到劉裕稱帝以後,對她非常懷念,追封已經去世12年之久的她為「敬皇后」,而給他生出7個兒子的其他女人都只封為妃嬪。
  • 大年初二為啥被叫做「女婿日」,老農說這一天出嫁閨女要回門
    很多地區在大年初二,都會拖家帶口的去串親戚,也是閨女回娘家的日子,這一天嶽父嶽母會專門招待自己的閨女、女婿、外甥、外甥女,也是出嫁閨女回家拜年的日子,不但要和自己的父母拜年,還要去自家的叔伯家裡去拜年,紅包自然會收到手軟,而且中午還會有大餐等著你,這也是女婿今天很開心的日子,也被叫做女婿日,哪為啥三十初一不能去,初三也不能去,偏偏要選擇大年初二呢
  • 為何把未出嫁的姑娘叫「黃花大閨女」?不叫紅花或別的花大閨女?
    我們現在經常把未出嫁的姑娘叫「黃花大閨女」,還有的地方叫「黃花幼女」。那麼為何「閨女」前加上「黃花」兩字表示未出嫁的少女,而不是「紅花」或者別的什麼花呢?關於「黃花閨女」一詞的由來,民間廣泛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南北朝劉宋時,宋武帝有位女兒叫壽陽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宮裡玩累了,便躺臥於宮殿的簷下。當時正逢梅花盛開,一陣風過去,梅花片片飛落,有幾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額頭。梅花漬染,留下斑斑花痕,壽陽公主被襯得更加嬌柔嫵媚,宮女們見狀,都忍不住驚呼起來。
  • 「黃花大閨女」這個詞怎麼來的?為什麼形容未出嫁女生?
    對於一些沒有經歷過男女之事的女生我們經常說她是「黃花閨女」。在古代「黃花閨女」多指一些待字閨中、尚未出嫁的女子或者處女。那為什麼稱未出嫁的女生為黃花大閨女呢?關於黃花大閨女的由來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一般這種花鈿都是黃色的,再加上畫這種妝容的都是未出閣的姑娘,後來有人就把「花黃」顛倒過來加上「閨女」組成「黃花閨女」來形容沒出嫁的女生。另一方面黃花又指菊花,通過菊花來比喻少女高潔、貞潔的品性。
  • 古代沒有出嫁的女子叫作「黃花閨女」,黃花到底是什麼意思?
    難道黃花不應該值得是遲暮之年的老婦人嗎?"黃花閨女"的起源。在古代,黃花代指菊花,形同品格高潔,也可以形容女子。久而久之,人們便用"黃花閨女"形容未出嫁的姑娘。當時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小詩,"今朝白面黃花姐,明日紅顏綠鬢妻"。用黃花形容未出閣的少女,一方面富有代表性,讓人看到妝容便知對方尚未出嫁。若是遇到心儀的姑娘,看到對方依舊單身,還有求愛的希望。
  • 為什麼對未出嫁的女孩叫——黃花大閨女?為什麼不是紅花、綠花?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經常把那些沒有出嫁的女孩兒叫做黃花大閨女,對於沒有出嫁的女孩,家長管的一般都比較嚴,儘量少跟男孩來往。現在還好,尤其是在古代,對女孩的禁錮更多。那為什麼管沒嫁人的女孩叫黃花閨女呢?這跟古代女孩化妝有關係,以前女孩化妝。
  •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為何被稱為「黃花閨女」?看完你就明白了
    對於女子,古人也有許多稱謂,其中的「黃花閨女」常被我們用來指還沒有結婚的女性,至於未婚少女為何被稱為「黃花閨女」,應該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個詞裡面的「黃花」是什麼?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
  • 明天是十月初一寒衣節,出嫁的閨女可以回家上墳嗎?有什麼講究
    明天是十月初一寒衣節,出嫁的閨女可以回家上墳嗎?有什麼講究?在我的老家這邊,一年當中有四次上墳的機會,春節、元宵節,清明節和寒衣節。春節和元宵節上墳,只有兒子孫子可以去,出嫁的閨女是不能回家給已故的親人上墳的,除非家裡沒有兄弟。
  •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為什麼被稱為「黃花閨女」?而不是紅花、粉花?
    古代未出嫁的女子,為什麼被稱為「黃花閨女」?而不是紅花、粉花? 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於含章殿簷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幾時,經三日,洗之乃落。
  • 未出嫁的姑娘為何叫「黃花大閨女」呢?原來是源於她
    在我國民間,一直將未出嫁的少女稱為黃花大閨女,有的地方則稱為黃花女或者黃花幼女,為什麼要在閨女前加上黃花二字表示未出嫁的少女,而不是紅花,紫花或者別的什麼花呢?古代菊花代表著高雅,但到了現代,這些詞變得少許有些「味道」,不過也無妨,人們依然表達對未婚少女貞潔的欣賞,古人將菊花這種寓意放在未成婚的女子身上,希望她們潔身自好,心靈純潔善良,所以可能是菊花大閨女,但久而久之就變成了黃花大閨女。但還有一種說法也比較靠譜,有人說黃花其實是花黃的誤傳,《木蘭詞》中有一句,當床臨餘靜,對鏡當花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