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著名的傳統蒙學讀物《百家姓》是北宋時期的作品,這裡面收錄了568個姓氏,其中單姓444個,複姓124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口迅速增長,今天的《中國古今姓氏大辭典》裡收錄了12000多個姓氏!
這麼多的姓氏,自己的姓氏起源會變得越來越難找,中國人一直有「認祖歸宗」的傳統,大家一定想知道自己的姓氏起源於哪裡。
中華姓氏的起源,追溯到距今大約5000多年前伏羲氏時期。相傳伏羲氏始畫八卦,教人捕畜牧,以充庖廚,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開始有姓的人,而且自伏羲氏開始「正姓氏,別婚姻」。
而後來出現的越來越多的姓氏,其實是部落的名稱或部落首領的名字。中華先民出於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和關注生命起源的初始宗教觀念,即藉助圖騰崇拜、生殖崇拜、祖先崇拜、英雄崇拜等多種形式,繪製、使用了標誌各自氏族的符號和圖形徽記,用以表達和認知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以及人類自身發展、族群差異的相互關係,從而孕育了中華姓氏的原始雛形。
由於遠古時期的部落族群大多逐江河水流而居,所以很多情況是:居住在哪條河流,哪條河流就是他們的來源,「姓」便以此而生。
那個時候女性的社會地位要遠遠超過男性,生出來的孩子,當然隨母姓,於是這個部落姓「姬」,另個部落姓「媯」,大多含有女子旁。
其實最早沒有現在這麼多姓氏,主要分為八大姓:姬、媯(gui,第一聲)、姚、姒、姜、嬴、姞(ji,第一聲)、妘(yun,第一聲),如今在《百家姓》以及其他有關中國姓氏的書籍中所記載的姓氏(大約有一萬兩千多個)都是由這八個古姓氏發展而來的。
黃帝「姬」姓演變的姓氏是最多的。
那時候,黃帝居住在姬水旁邊,便以姬為姓氏。黃帝是傳說中中華民族的祖先,中華百家大姓中有七十多個姓直接或間接來源於姬姓。據說他有25個兒子,其中得姓的有14人,共12姓(有同姓的,故14人有12姓),姬姓居首。周的祖先后稷是黃帝的曾孫帝嚳的兒子,承繼了姬姓。
而炎帝居住的地方,旁邊乃是姜水,所以便採用「姜」字作為姓氏。
炎帝,也叫神農大帝,是中國上古時期姜姓部落的首領,他嘗遍百草,發展了用草藥治病的原理;他創造了翻土用的務農工具,讓人們學會開墾荒地種莊稼;他還與黃帝部落結盟,共同擊敗了蚩尤。我們後世眾人都自稱是炎黃子孫,正是將炎帝與黃帝共同尊奉為中華民族的始祖,「炎黃子孫」這四個字也成為了中華民族團結奮鬥的拼搏動力。
讀者中有姓「屠」或者「鄒」的嗎?如果有,恭喜你可能是蚩尤的後代!
蚩尤,是上古時代九黎氏族部落聯盟的首領,有81個兄弟,個個驍勇善戰,爭強好勝。雖然在與黃帝和炎帝的鬥爭中失敗了,但是他也在這片中華大地上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蚩尤帶領九黎氏族部落在中原進行耕種、冶煉鋼鐵、製造兵器、總結了很多的自然科學現象與科學基本原理,並教化世人懂知識講道理,為中國早期文明的形成打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下面是起源於舜帝的姚、媯的發展演變,姚、媯這兩個古姓氏乃是同源關係。
顓頊,想必對於他,了解的人並不多。他的名字和「專需」同音,也是上古五帝之一。他是黃帝的孫子,後世的夏國、楚國的子民都是他的子孫後代,顓頊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國學大師範文瀾先生曾在《中國通史簡編》中寫道:雖然大家對「五帝」的排序存在爭議,但是根據記載,顓頊在五種排序中都位列「五帝」之中,可見他做出的巨大貢獻。
少昊,既是三皇五帝之一,又是五方上帝之一,又被世人稱為白帝。少昊在神話中被尊為西方上帝,據史書記載,少昊的部族以玄鳥為圖騰,娶妻之後又改為以鳳凰為圖騰,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在他的部落裡誕生了最原始的「鳳」文化,「鳳」也因此成為了中華民族的專有圖騰之一。
大家有沒有在上面找到自己的姓呢?沒有沒關係,下面還有一些其它姓氏分支表,只不過可能不是上古大姓哦,但很多仍是如今常見的姓氏。
雖然古代一開始是八大姓氏打天下,但後來孩子越生越多,而姓只有一個字,這眾多的孩子該怎麼區分呢?於是「氏」就應運而生了。「姓」指向來源,「氏」指向去向或者職業,如黃帝姓姬,叫軒轅氏。「軒轅」就是車軲轆,意思就是皇帝的職業與車軲轆有關。
進入階級社會以後,變成了「氏以別貴賤」,氏成為貴族男子的專稱。命氏之法主要有:諸侯以受封的國名為氏,卿大夫以所賜的採邑為氏,有的以職官為氏,有的以居住地為氏。
春秋戰國時期,整個社會發生重大變革,姓氏制度也出現混亂,姓氏逐漸混同。到兩漢時,姓已基本確立,與現在通用的姓大體相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