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因果」與「六道輪迴」有什麼關聯呢?

2020-12-03 末法明燈

弘揚佛教文化,傳遞生活正能量

感恩閱讀,每天更新喜歡關注收藏

我們每一個人,在生活中,往往都把精力放在眼前的工作上,為家庭、為事業、天天努力,奔波著,卻很少有人考慮,自己所做的事,是否順應事物的客觀規律。

佛教中有句形容因果的話;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從這句話我們也能知道,想要沒有惡果就需多種善因,那什麼是因果呢?

因果,是佛法基本定律,主張今生的善惡業,可以引生未來世的善惡果報反作用到自身,佛門中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六度波羅蜜的修行皆是基於深信因果。

但是因果律的成立和運作,是基於實相心如來藏(又名阿賴耶識、真如)是不生不滅的,《大品般若丶小品般若》丶《心經》所說的般若,就是在講這個「菩薩心丶不念心」八不中道統統具足的心,他恆常不滅,是真正的我。

佛教有個故事就是講因果的;

舍衛國有一個近二百歲的貧窮老翁,聽說佛陀能夠知道現在、過去、未來的種種事,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因而想瞻仰佛陀,便扶著拄杖慢慢從遙遠的地方來求見佛陀。

當他走到精舍門口的時候,適巧是佛陀的弟子釋梵守門,看見老翁形髒身穢,不讓他進去,使得老翁勃然大怒,在門外大聲叱喝道:「我雖然貧賤,但是三生有幸,能遇到佛陀降生,想要問一問眾生罪福的因緣關係,而求離諸苦惱,怎麼不讓我進去問法呢?我聽說佛陀是仁慈普濟,萬物莫不蒙受慈恩的,所以我遠道而來,不避風雨,不怕辛苦,只求一見佛陀也不能夠嗎?」

佛陀在裡面聽到了,對阿難說:「阿難!你去請老翁進來吧。」

老翁聽到佛陀請他,轉怒為喜,帶著無限恭敬的心,匍匐進去,頂禮佛陀之後就說道:「佛陀!我真是不幸的人,一生貧窮辛苦,飢餓寒凍,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每天在生死邊緣掙扎著,若非人命至重,我早已厭離此身了。我聽說佛陀在這裡,心中非常歡喜,日夜思念,希望能見佛陀一面,死也瞑目了。剛才我在門外,久久不能進來,實在悲不自勝,想要轉回去,又恐怕我衰老的力氣,擔負不了來回的跋涉,正在進退無路的時候,得蒙佛陀慈悲,令我進來,能見佛陀一面,我已經心滿意足了,希望此生能早些結束罪業,來生仗著佛陀垂恩,得生善處。」

「可憐的老翁,你這一生實在太辛苦了,不過以你對佛法欣羨之心,來生必得善處。」

老翁感激地流著眼淚道:「佛陀!為什麼我這一生要受如此貧窮孤苦的果報呢?請佛陀為我開示過去的因緣吧。」

佛陀對他說:「一個人的受生,都是因為以前的夙緣而得到自作自受的果報。你前世是一位非常富有的太子,因為富貴非凡,常常欺侮百姓,只知道聚歛財物,不知道行布施。有一天,一位靜志沙門來向你行乞一件法衣,你不但不布施,而且還以為他是來向你敲詐,就把他關起來,經過七日七夜才放他回去,這位沙門一拐一跛地走去,恰巧遇到一群餓得不成人形的盜賊要將他殺了充飢,太子見狀,突然良心發現,才對自己說:「我既不曾布施給他,怎麼忍心讓他被人殺了呢?」於是急忙跑去援救,這位沙門因此保全了生命,他就是現今的彌勒菩薩,那位太子就是你呀!現在你貧窮的原因,正是因為那時候慳貪作惡的緣故,能夠享得長壽就是你救了那位沙門的生命。過去業緣的因果報應是絲毫不爽的呀。」

老翁聽了佛陀的說法,乞求道:「佛陀!請憐愍我風燭殘年,讓我出家做個沙門好嗎?這樣縱然死了,也不辜負此身啊!」

佛陀微笑說道:「我現在就為你剃度吧!」

說著,老翁的鬚髮自落,身上自然披上法衣。老翁的心願達成了,並證得阿羅漢果。

其實有時候我們總能聽到「三世因果」,那這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三世,是指時間上的過去、現在、未來,可長可短、可近可遠,長的以無量數的阿僧只劫計算──過去阿僧支劫、現在阿僧支劫、未來阿僧支劫。

有的時候會做有人問我們是否有信仰呢?其實對於剛接觸佛學,首先就是要深信「因果」,沒有因果很多事情就無法說通,有兩句話講得很好,即:「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明來世果,今生行者是」,因果與輪迴的道理,都在其中矣!

因此,我們也可以說「六道輪迴」是「三世因果」的表相,沒有「三世因果」就沒有「六道輪迴」存在的必要了,什麼是「六道輪迴」我在前幾篇文章有詳細說過,有興趣可以去看看。

所以,有人說他相信「因果」,卻不相信「輪迴」,那本身就不符合邏輯的,佛宣講因果報應比較多的是《佛說善惡因果經》,計155種不同的因果,有時間的師兄們可以看一下。

小編——白馬希熱

相關焦點

  • 歷史:佛教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韓愈對佛教帶來了哪些影響?
    文/要堅定的跟走下去歷史:佛教有三世因果六道輪迴,韓愈對佛教帶來了哪些影響?佛教以行善生天,作惡下地獄。韓愈先生雖然對佛法極不恭敬,但是發心是善,絕不會下地獄。並且當時過度崇佛,佛教畸形發展,韓愈比書憂國憂民,幫佛正法,非但無過,更有功德。至於所謂餓鬼道。
  • 六根清淨,六塵不染,六道輪迴,這些佛教用語什麼意思,有何聯繫
    佛教雖然不是我國的本土宗教,但是就人數規模開看,卻是名副其實的我國第一大教,已經超越了我國的本土宗教道教。佛教文化和中華文化相互融合,從傳統文化中吸取養分,又反過來影響著傳統文化。我們提到佛教,總會想到一些成語,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下關於佛教的三個成語:六根清淨、六塵不染、六道輪迴。
  • 佛教:六道輪迴中,天人轉世為人,都有什麼特徵?
    六道輪迴是正統的佛教理論。我國的道教關於人死後的輪轉投胎,開始不叫六道輪迴,有的叫過六橋,分別是金橋, 銀橋, 玉橋, 石橋, 木橋, 竹橋。死後過金橋修仙得道;過銀橋做人間地神;過玉橋做人享受人間富貴;過石橋也做人小康富足;過木橋還做人貧窮下賤;過竹橋則做畜生或者螻蟻蚊蟲等等。
  • 佛教六道輪迴講的是什麼呢?詳解佛教所說「六道」!
    人必有前生後世,死後必受生前行為的規定,輪迴於迷惑世界之中,繼續無常的生命。輪迴理論是古印度文化的基本理論之一,其本源來自婆羅門教。後來佛教將眾生世間的生滅流轉變化,按其慾念和色慾存在的程度而分為欲界、色界、無色界三種,統稱為三界。欲界又稱為苦界,或苦海。居住在欲界的眾生,從下往上,又可分為「六道」。
  • 什麼是佛教中的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有哪六道?
    什麼是佛教中的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有哪六道?有著近兩千年佛教思想文化的中國,在宗教界裡,佛陀的思想可謂是包含了千千萬萬的宇宙智慧。佛教對中國哲學思想的影響,其中宋明理學更是在禪宗思想的直接啟發下而興起,所以就有學術者們認為理學實際上是變相的佛教禪學。當然中國佛教的教義對人民日常生活的影響也是極為深廣的。而在佛教的文化中,佛家的思想中,所說的「輪迴」是佛家修學者時常而論的話題。
  • 佛教不相信靈魂 六道輪迴的本體是什麼?
    佛教既不相信靈魂,那六道輪迴的本體又是什麼?(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佛教不相信有一個永恆不變的靈魂,如果相信了靈魂的實在,那就不是正信的佛教徒,而是「神我外道」。照這樣說,佛教既不相信靈魂,那麼佛教所說六道輪迴與超凡入聖的本體究竟又是什麼呢? 這就是佛教特殊優勝的地方,既不看重自我的永久價值,卻又更加地肯定了自性的升拔價值。 佛教主張「因緣生法」「自性本空」,佛教看物質界是因緣生法,看精神界也是因緣生法。
  • 如何理解佛教的因果觀
    佛教的文化已經深深的融入到了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中了,有學者曾經這麼說過,如果將佛教的文化從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摘除,那麼中國的文化將不再是完整的,所以說,存在即合理,我們不會刻意的去宣揚某一教派的傳統文化。我們只是結合整個歷史來看,佛教文化對於中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影響到底有多大。因果一詞就來源於佛教的經典教義。根據佛教的輪迴之說,種什麼因就會得什麼果。任何是只要有結果,那麼他之前就一定會有原因的。
  • 南懷瑾:三世因果六道輪迴 是佛學建立的基礎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一切自求多福。(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我經常講,佛學的基礎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什麼叫三世?三世就是現在、過去、未來。佛告訴我們,我們現在活著的生命只是生命的一段,不管是活一百年、活十年、活一年,都是一次偶然的現象,這叫作「分段生死」。
  • 為什麼說三世因果六道輪迴是佛學建立的基礎?
    佛學建立基礎: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我經常講,佛學的基礎是建立在「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什麼叫三世?三世就是現在、過去、未來。其實我們的生命,過去無數生做過什麼,都是輪轉變化來的,未來還有未來的生命。這次或者變男人、變女人,或者做生意、做官,或者討飯,這個現象有因果的,是現在、過去、未來三世的因果。前生帶來的種性,變成自己現在一生的遭遇;現在造的業,又變成來生的果報。 說到「六道輪迴」,任何世界上的生命,最基本的分類有四種:胎生、卵生、溼生、化生。
  • 三世因果、六道輪迴具體指的是什麼
    因果:又稱業因果報,即善惡業會引來善惡報。佛教中認為種什麼因結什麼果,沒有絕對的因,也沒有絕對的果。小乘佛教中有關因果觀念主要是六因、(四緣)、五果。六因指:能作因(又分為有力能作因和無力能作因)、俱有因(因果同時)、同類因(因果相似)、相應因(因果相應)、遍行因(因果同性)、異熟因(善惡的因卻產生了無記的果)。
  • 六道輪迴詳解
    六道輪迴圖此輪是載人於三界六道中生死運轉的車輪指眾生輪迴的六大去處,即在這六道中輪迴生死。上三道為三善道,因其作業善惡二業,即因果較優良故。下三道為三惡道,因其作業較慘重故。一切沉淪於分段生死的眾生,其輪迴的途徑,不出六道。
  • 佛教眼中的地獄和六道輪迴是怎麼回事呢
    自從187年康巨譯《問地獄事經》以後,佛教的地獄故事逐漸和傳統中國的泰山故事、後來道教的北陰酆都大帝故事結合起來,成了人死後想像的主要來源。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代中國人都認為,泰山主死,泰山下的嵩裡為死後世界,人們會唱《薤露之歌》用隆重的葬禮為死者送行,可是死後的狀況,想像的並不多。孔子都說「子不語,怪力亂神」。而佛教,也包括我國的道教,一直渲染死後世界的恐怖,而這種很有威懾力的恐怖,又正好用來規範人世間的行為、語言和思想,讓他遵守倫理道德和戒律,不要亂說亂動。
  • 佛教:佛教注重因果,那麼你知道佛教的因果有哪幾個關係
    佛教的因果是根本,如果一個人深信因果的話那麼就會登入西方極樂世界,如果一個人不相信因果,就很容易墜落無間地獄。因果的關係是維持這個世界公平的法則,世間的一切都逃不過因果的關係,不管是六道輪迴還是佛教裡成佛的大能,菩薩都是如此,沒有誰能逃避因果。
  • 佛教所謂的「六道輪迴」到底是什麼?
    在開始聊「六道輪迴」這個話題前,我想說說我最開始學佛之前對「無我」和「業力」這兩個概念的疑惑。先說「無我」。我最開始接觸無我這個概念的時候,在邏輯上並沒有說服我自己,誠如笛卡爾說的「我思故我在」,這一點從哲學和邏輯上論證了「我」是存在的,那麼佛家為什麼說無我呢?
  • 佛教:三世因果,六道輪迴,誰能識得自己的前塵舊事
    佛家有言: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佛法難聞,人身難得,生命能夠脫生到人道,就像茫茫大海中,一隻瞎了兩眼的烏龜,恰巧遇到了漂流在海面上的浮木,這塊木頭上,有一個孔,這隻盲龜不小心恰巧把自己的腦袋插了進去,生命的遇和就是這樣的困難和奇妙,一旦失去這個人身,下一生下一世不曉得是變成了小貓小狗,還是輪迴到天堂地獄,那就看一個人業與緣的關係了。
  • 因果報應和六道輪迴,是真實存的嗎?
    什麼是因果報應我們首先來談談因果報應,何為因果?因果是指所有事物中,最重要最直接的關係,表示任何一種事物和現象的產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就好像人們常說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樣,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都能發現因果的存在,這就好比一棵樹會結出什麼果實,在它是一顆種子時就已經決定了一樣。我們身邊的很多事情的產生,在我們去做的過程中就已然決定了其結果。何為報應呢?報應指的就是有施必有受,有感必有應。
  • 藏傳佛教慈善:生發於因果論和慈悲觀
    而藏傳佛教將慈悲作為佛道之根本,也提倡無私利他、奉獻眾生的善行。佛教的慈善事業的形成與佛教的因果論、慈悲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兩種觀念是佛教慈善事業的產生的原動力,也是指導佛教慈善事業發展的核心思想。
  • 從獨自修行到勸人向善,佛教在歷史發展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改變?
    ▲修行中的僧人當然,佛教可不是一個大統一的宗教,他還是有很多分支的,甚至有些分支的觀點還是互相對立的,比如唐時期的「頓悟」以及「漸悟」,但有一點比較統一的就是佛教的底層邏輯,什麼叫底層邏輯呢?就是說佛教到底是教我們幹什麼?我們入佛教能做到什麼?很多人肯定一想,那自然就是成佛啊,修成正果啊什麼的,其實不然,佛教其實是要我們到達「彼岸」,也就是跳出六道輪迴,去一個佛陀也沒具體描述過的地方。
  • 六道輪迴圖的講解
    ་ན་ཡོད་པའི་བཙན་པོའི་རིགསགནས།།ང་ཡི་སེམས་ན་ཟུག་པའི་བཙན་པོའི་རིག་གནས།།六道輪迴的講解原文作者:索朗旺姆六道輪迴圖,也叫因果報應圖或是生死輪迴圖,如果你在西藏的話,無論參拜哪個教派的寺廟,大多都「逃」不過這幅著名的六道輪迴圖。
  • 佛教:什麼是「因果」?在生活中其實很常見
    佛教:什麼是「因果」?在生活中其實很常見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關心健康問題,由此,人們對「吃」和適量運動越來越重視,注重科學膳食、搶購保健品、參加街舞、登山等各種運動的人越來越多,乃至有人提出了「健康是吃出來的」、「生命在於運動」等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