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建國門」頻道上線開通之際,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東城書法家協會主席劉俊京發來寄語:
熱烈祝賀「紫金·建國門」頻道上線,願頻道充分發揮橋梁紐帶窗口作用,助力地方社會經濟更好發展。
作為著名書法家,劉俊京有著諸多社會身份,同時擔任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北京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北京市東城區書法家協會主席等職務。
他的書法師從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其作品獲中國文聯「第二屆中國書法蘭亭獎」創作獎,並先後入展中國書協舉辦的八屆國展、九屆國展、第四屆正書展、第八屆國際書法交流展、中國書法家五百強展、第十五屆中日自作詩書法展等。
劉俊京(左一)在北京東城區建國門街道為居民寫春聯
劉俊京熱心參與社會各項公益活動和推廣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他認為,下基層為百姓們送上好的書畫作品,可以傳遞真善美,有效推廣傳統文化深入人心,是一大樂趣。(靜怡)
【延伸閱讀】養其大,處其厚——劉俊京書法藝術概說
君子以不器而為之器,所弘者為大道之末而所求者為大道之上,故孟子曰:養其大者為大人,養其小者為小人。不以技而廢道者,乃以技而傳法也。是以,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以千尺之桐生於毫末,百川之王匯於涓滴,餘所見君子為技所能養其大者,必處其厚而生長也。老子所曰:大丈夫居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處其華,當是此妙義焉。
劉俊京書法作品
試以劉俊京先生之書藝而說之,其必是養其大者以而為道,處其厚者而為法也。劉俊京先生更以開物成務之識,而格物致知之能,一變者為技,再變者為法,三變者為風骨。故餘每論俊京先生之書藝必曰:斐然以成章,皎然以自新。如長江大河滔滔不竭,雜有魚龍神物,泥沙金石,不可知其端倪也。不似溪流清淺,一目了然,使然索然無味耳。餘亦深知俊京先生深諳養生岐黃之理,調和陰陽之術,今試以《素問》四氣調神之論而說其書藝,其間或有仿佛之處也。先生見我之論,或有會意之處,或啞然而失笑者也。今餘試為之說之:
餘觀劉俊京先生之楷書,簡靜安和,意完神足。此者以應春氣發陳之理也。其楷書以李叔同、鍾繇諸家為胎息,筆意簡遠,鋒毫內藏,然禪機吐露,不以鋒芒示人,而以禪意養心。行間靜穆古雅,如春風駘蕩,楊柳依依,使人以洗塵想,曠然而心遠也。昔年弘一法師以「花枝春滿,天心月圓」以喻禪理,而若以此意理解劉俊京先生之楷書,或有能得其珍奧處也。所以,餘以為讀其楷書如春夜花間,明月在天。披髮緩行,神清意閒。
劉俊京書法作品
餘觀劉俊京先生之行書,典麗清勁,華英深秀。此以應夏氣蕃秀之理也。其行書以魏碑為實,以南宮為意,以山谷為精神。用筆跌宕磊落,瀟灑俊逸。筆鋒開拓而瑰麗,結體穩健而嚴謹。於厚實處能變幻出飄逸之意趣,在整飭中可流露出險峻之結體。東坡所云: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當是此意也。是以,餘以為讀其行書如綠水明漪,宛若清揚。翠環凝碧,夜雨鳴廊。凝想方潔,思之不忘。
劉俊京書法作品
餘觀劉俊京之草書,凌厲恣肆,圓健沉雄。此以應秋氣容平之理也。其草書是以行書之筆而起,卻以草書之意而作,酷肖米癲之狂態,然卻無酒肆市井之氣。筆鋒轉折圓潤,點畫華滋高潔。於沉著間意態痛快淋漓,在痛快處筆畫沉著凝重。使人讀來忽有仁智山水之思,而生煙霞林泉之想;著天風海浪之情,以見雲鶴驚鴻之姿。
劉俊京書法作品
餘觀劉俊京先生之隸書,沉厚樸實,規整奇崛。此以應冬氣閉藏之理也。其隸書是以金農為基石,兼有《西狹頌》、《開通》之法脈。於規矩中遊刃有餘,乃是追尋「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之理也。其隸書結構嚴密,多內斂之勢而少外拓之筆,點畫方正,厚中取逸。使人如與老僧對坐,相與忘言。奇石岌岌,枕流聽泉。秋江晚霽,寒江漁船。
劉俊京書法作品
《素問》有論曰: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於生長之門。今餘以「四時調神之論」而喻說劉俊京先生之書藝,以楷書應春氣之發陳,行書應夏氣之蕃秀,草書應秋氣之容平,隸書應冬氣之閉藏,是合乎中和相互之理也。餘知劉俊京先生書雜以百家之博,而能養自我一家之大;覽千秋書學之深,而能處自我一家之厚。其學廣博精奧,其識卓然如炬,故其書遍及諸子百家,皆能得其神髓精要處。昔年章太炎贈黃侃有句:黃絹初裁好著書。餘以為,劉俊京先生以養其大之心而能伸處其厚之志,其必有雜糅百家,裁成一象之大手段也。更以俊京先生春秋彌盛,書藝以臻精熟,當此變法之際,不可不為之一變也?董其昌嘗論此時心情曰:哪吒拆骨還父,拆肉還母,若別無骨肉,說甚虛空粉碎,始露全身。餘想俊京先生於此,必心有戚戚焉!
劉俊京書法作品
筆墨合時而作,文章經世而著。君子所能自強者,以其不息之精神也。劉俊京先生以筆墨回應時代之聲音,以自我體現時代之精神,所以其書藝能揮斥方遒,指點江山。餘更期待見劉俊京先生其人其書能愈發筆墨長新,與時俱進!(馮劍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