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動物奇遇記·第2講」小豬佩奇的原型,是傳說中吸食噩夢的祥...

2020-12-17 錢江晚報

《夜行動物奇遇記》繼續上課,今天是第二講,點擊就可聽課。

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聆聽《夜行動物奇遇記》,我是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獸醫院院長劉建勳。

去年,一部叫做《小豬佩奇》的動畫片火遍了網絡,並一躍成為「社會人」的標誌。不過,大家喜歡的「佩奇」雖然頂著小豬的名字,但它鼻子長、耳朵小、酷似吹風機的長相,在我看來,倒並不很像豬,反而與另一種動物十分相似,那就是貘(mò)。

(▲圖:成年馬來貘)

貘(mò),乍一聽,你可能覺得有些陌生。但如果你真正認識了它,會發現它比「小豬佩奇」更加奇特多趣。

【一】

貘可謂是動物界的喜劇大咖,單看長相就天生喜感。

它們一副呆頭呆腦的樣子,體型像豬,但更龐大,身體滾圓而肥壯,皮膚很厚,鼻吻向前突生,發育成了圓筒狀,且能自由伸縮。兩隻眼睛很小,位於頭部兩側,仿佛總是昏昏欲睡的樣子。耳朵大而豎立,中間長著一撮(cuō)鬃毛,身後甩著一條不成比例的短小尾巴。

(▲圖:成年南美貘)

看上去,它們的鼻似象,耳似犀,足似虎,軀似熊,像極了動物界的「混血兒」。這一副進化不完全的另類模樣似乎在透露著——它們是一種「史前動物」。

事實的確如此。在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中,貘就是和遠古人類一同出現的角色。

貘的生存歷史最早可追溯至五千萬年前。它們是現存最原始的奇蹄目動物,與馬、犀牛是近親,而且幾千萬年來,貘幾乎沒有什麼變化,堪稱「活化石」。

(▲圖:南美貘一家)

如果將歷史倒退幾千萬年,在南極洲以外的每一片大陸上,貘都廣泛分布。我國在四千萬年前的始新世,也有始祖貘的生存。河南安陽出土的真貘殘片,就是最可靠的歷史見證。2003年,貴州省博物館還在考古中發現了距今二十萬年前的巨貘化石。

然而,現在世界上絕大部分的貘都已滅絕了,僅剩下山貘、中美貘、南美貘、卡波馬尼貘和馬來貘五種,且均為瀕危物種。其中,前四種都分布在美洲,只有馬來貘一種分布於東南亞。

(▲圖:成年馬來貘)

【二】

在貘這個稀有的家族中,馬來貘和南美貘扮演著截然不同的角色。

馬來貘,又叫亞洲貘,是貘類中最大的一種,毛色也和其他四種貘有鮮明的區別。它們全身黑白相間,頭部和身體的前部、腹部、四肢及尾巴均為黑色,但身體的中後部為灰白色,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就像是身穿「尿不溼」的神獸。

(▲圖:成年馬來貘)

和大熊貓相似,這身黑白分明的迷彩服正是馬來貘的自我保護色,特別是在月夜的陰影之下,它們會和身處的叢林融為一體。

馬來貘主要生活在低海拔的熱帶雨林,分布於東南亞的馬來半島、蘇門答臘、泰國、柬埔寨和緬甸,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國寶。

(▲圖:馬來貘一家)

南美貘,又名低地貘,則是現存貘中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它們全身披覆著深褐色毛髮,硬長粗壯的黑色鬃毛自頭頂向後延伸至頸背,耳朵邊緣則有一圈白色描邊,仿佛掛著精緻的鉑金耳墜。

(▲圖:成年南美貘)

棲息於亞馬遜雨林和亞馬遜盆地的南美貘,喜歡在地勢平緩、周邊環覆水域的地方安家,因此便有了「低地貘」的外號。

有趣的是,儘管成年的馬來貘和南美貘相貌迥異,但貘的幼崽毛色都會呈現像斑馬一樣的條紋和斑點,這些斑紋會幫助幼年貘更好地隱蔽在叢林中,而後隨著年齡的增長,它們的「花衣」才逐漸消失。

(▲圖:成年南美貘和幼崽)

(▲圖:成年馬來貘和幼崽)

【三】

你或許很難相信,像貘這樣大腹便便的傢伙,其實是不折不扣的素食主義者。它們以多汁植物的嫩枝、樹葉、野果,特別是水生植物為主食,能吃近一百種植物。

(▲圖:成年馬來貘)

貘視力不佳,個個都是天生的「近視眼」。它們不喜歡強光的刺激,因而,白天常常躲在陰暗的地方休息,夜間才出來活動。

(▲圖:夜間馬來貘)

儘管夜視力並不好,但靈敏的聽覺和嗅覺,使貘在夜間也可以輕鬆自如地行動。每當來到陌生的地方時,貘常常會翻起上吻,張大鼻孔左右嗅聞,同時齜牙咧嘴,發動獨有技能——裂唇嗅反應,以探測自己是否能夠安然享用美食。

(▲圖:馬來貘覓食)

它們尖長的上吻連著鼻子,像大象的鼻子一樣靈活,能上下左右隨心所欲地運動,既能巧妙地裹卷植物的葉子和嫩芽,也能折斷細小的樹枝樹幹,還能採摘植物的果實。

(▲圖:馬來貘覓食)

除了咀嚼草葉填飽肚子、隨時注意周遭的風吹草動外,在夜間,下水嬉戲是貘最大的愛好。

(▲圖:馬來貘遊泳)

貘喜愛水,具有非凡的遊泳和潛水本領。遊泳時,它們可以將長鼻子伸出水面來進行呼吸,還可以在淺水處長久地行走,如履平地。這不僅是它們消暑的一種方式,也是為了讓魚幫助它們清除隱藏在皮上的寄生蟲。

(▲圖:馬來貘潛水)

每當遇到天敵追蹤,膽小的貘就低頭奔跑,最常用的招式就是迅速潛逃到水中躲避,使那些水性不熟的猛獸無可奈何。

(▲圖:馬來貘一家)

有時候,興致來了,在夜色的籠罩下,貘時不時還會高歌一曲,亮出它們奇特而尖細的小蜜嗓。

(▲圖:夜間馬來貘)

【四】

老實說,中國人對貘並不熟悉,但在我們的歷史典籍和一些傳說中,常常出現這種動物的身影。

在西周時期,中華大地曾流行一種造型怪異的酒器。它仿照一種動物的模樣,體態肥碩,有大象般的蒲扇耳朵,豬玀似的小圓眼睛,和長長的嘴巴。這種酒器就叫「貘尊」,原型便是上古時代人們眼中極為兇猛的怪獸——貘。

(▲圖:馬來貘)

為什麼膽小的貘在古人眼裡是兇猛的?據我推測,這和貘的長相有很大關係。在古代,模樣古怪的貘還一度被視作闢邪寶物。

「貘者,象鼻犀目,牛尾虎足,生於南方山谷中,寢其皮闢瘟,圖其形闢邪。予舊病頭風,每寢息,常以小屏衛其首。」唐代詩人白居易就在《貘屏贊》中提到,自己曾患有頭痛,感覺是邪風所致,因此,睡覺時用繪有貘的屏風來緩解頭痛,並且親測有效。

自古以來,貘就充滿神話色彩。在民間,還有一個由來已久的傳說,認為貘是一種會食人噩夢、留下美夢的神獸。

關於食夢貘的傳說,最早記錄可能出現在唐代一本名叫《唐六典》的書中。據書中記載,當時朝廷在冬季舉行盛大的祭祀時,歌童所唱的歌詞中有一句 「伯奇食夢」。後來,人們便傳言這個神會吃掉噩夢,叫「莫奇」,也就是食夢貘。

(▲圖:成年馬來貘)

傳說中,貘在每一個夜晚,會從幽深的森林裡啟程,來到人類居住的地方,發出像搖籃曲一樣的叫聲,還人安寧之眠,同時把人類的噩夢,一個接著一個地收入囊中。貘在吸食完人們的噩夢後,便又悄悄地返回叢林,繼續神秘的生活。

後來,這種民間信仰還傳入了日本。在日本,貘被視作吉祥之物,貘的畫像、文字等被人們製作成各種各樣的物件,以祈求好運。

(▲圖:南美貘)

還記得陳凱歌導演的電影《妖貓傳》嗎?電影原著是一本日本小說。小說作者叫夢枕貘,他取這樣一個筆名就和貘吃掉噩夢的傳說有關,有意思的是,他寫的小說也多為充滿了神秘色彩的魔幻小說。

【五】

可惜的是,在中國野外,貘早已銷聲匿跡。

由於人類砍伐森林、開闢種植園、狩獵等活動,在東南亞地區,過去30年,貘的數量也在不斷下降。加之,馬來貘的繁殖率很低,每胎僅生一仔,且新生兒成活率不高,情況堪憂。馬來貘已被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Ⅰ級保護動物。

(▲圖:馬來貘幼崽)

目前,在中國,僅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北京動物園、香江野生動物園及臺北市立動物園4家動物園內,你才能看到傳說中神秘的貘。

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共展示有5隻馬來貘、3隻南美貘,其中,有兩隻馬來貘寶寶。

2016年和2018年,我們相繼收穫了兩隻馬來貘「小王子」——哥哥「斑尼」和弟弟「墨寶」。

(▲圖:哥哥「斑尼」小時候)

(▲圖:弟弟「墨寶」和媽媽)

今年6月,又有一個憨態可掬的馬來貘「小公主」成功降生。這對整個華東地區而言,都是一件大喜事。

(▲圖:馬來貘「小公主」)

這是華東地區首例雌性馬來貘繁育,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新生雌性個體將對馬來貘今後的繁育和保護工作有很大幫助。

(▲圖:馬來貘「小公主」和媽媽)

而今3歲半的「斑尼」,再過一年,就成年了。為了避免近親結婚,7月,「斑尼」一路北上,被我們送去了北京動物園。我們期望,長大成熟的它會和北京的馬來貘相親相愛,在那裡,娶妻生子,開枝散葉。

(▲圖:哥哥「斑尼」即將成年)

【心得分享】

大學時,我學習的是家畜獸醫,畢業後,在東北虎林園從事東北虎飼養管理和獸醫工作,但我想接觸更多的野生動物。後來,我來到杭州野生動物世界,看到了那麼多珍稀野生動物。其間,也遇到過危重病例,但通過我們獸醫團隊的努力,讓動物重新獲得健康時,很有成就感!

(感謝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提供圖片,部分圖片由楊曉軒拍攝;視頻拍攝楊曉軒,製作盛銳;海報繪製王璐)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音頻小課◆◆◆

請分享到朋友圈

轉發給更多朋友

相關焦點

  • 「夜行動物奇遇記·第1講」從咆哮山林到圈養繁育,最接近原始虎的...
    《夜行動物奇遇記》現在開始上課啦,今天是第一講,點擊就可聽課。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聆聽《夜行動物奇遇記》,我是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動管部經理馬敬華。你有沒有好奇過,為什麼喜歡熬夜的人會被叫作「夜貓子」?
  • 你見過現實中的「百鬼夜行」嗎?
    發|現|廣|州|不|知|道|的|美你知道日本神話傳說中的「百鬼夜行」嗎?在日本,關於鬼怪與神明的傳說五花八門。像今年夏天重映的《千與千尋》,就潛藏著不少日本神話傳說。小更之前有跟大家講過,《千與千尋》的日文名字叫做「千と千尋の神隠し」,其中「神隱」是日本古代一直流傳至今的人體神秘消失現象。神隱,「神隠し」即「神に隠された」,在日語中是「被神明藏起來了」的意思。
  • 音頻小課《夜行動物奇遇記》8月1日全新上線,揭開動物...
    而正是它們,這些在夜深人靜時發光的生命,拼湊起了這座城市中最迷人的仲夏夜。它們究竟是誰?過著怎樣的夜生活?身上藏著什麼秘密?關於它們又有怎樣的傳說?8月1日起,《錢江晚報》特邀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多位專家,用聲音帶你開啟一場動物奇妙夜,揭開動物世界內鮮為人知的的另一面。
  • 「夜行動物奇遇記·第4講」如此慢慢慢的樹懶,到底是怎麼存活下來的?
    《夜行動物奇遇記》繼續上課,今天是第四講,點擊就可聽課。浙江24小時/錢江晚報的朋友們,大家好,歡迎聆聽《夜行動物奇遇記》,我是杭州野生動物世界動管部安全主管谷凱。面臨危險的時刻,逃跑的速度也不超過0.2米/秒。(▲圖:樹懶)從運動速度來說,陸地上任何一種食肉動物都可以輕而易舉地捉到樹懶,美餐一頓。比如,蟒蛇、猛禽等都是樹懶的天敵。
  • 各種民間傳說鬼怪介紹之百鬼夜行(十二)
    最初在佛教場所盛傳,為弘揚佛法神奇,人們開始流傳夜間百鬼出沒、傷人性命的傳說平安時代,後來,日本「說話」這一形式中產生了比較完整的描述百鬼夜行作品,並滲透到繪畫、戲劇中去。只要是有人在冰天雪地的惡劣環境中迷路,一定會遇到吸食人氣維生的雪女,而且善惡 莫測的妖怪雪女,會故意玩弄男人善變不忠貞的劣根性,她有時會故意留下一位飽受驚嚇 的人類男性, 威脅他,要想活命必須信守「承諾」,遵守魔界法則,不得告訴其它人有關她 的存在與其和她相遇的這件事,否則被背叛的雪女必定會前去索奪男子的性命,以告誡妖怪法則。
  • 「百鬼夜行」介紹傳說中的鬼怪(一)
    「百鬼夜行」介紹傳說中的鬼怪(一)百鬼夜行,其中的百鬼大部分來自中國和印度。這些精怪故事傳入東南亞各國,也是日本妖怪版百鬼的由來。最初在佛教場所盛傳,為弘揚佛法神奇,人們開始流傳夜間百鬼出沒、傷人性命的傳說(平安時代),後來,日本「說話」這一形式中產生了比較完整的描述百鬼夜行的作品,並滲透到繪畫、戲劇中去。如鳥山石燕的《畫圖百鬼夜行》,還羅列了妖怪的出處。
  • 陰陽師:農村突現食夢貘祥獸,傳說會吃噩夢,祥獸瑞獸真實存在?
    hello,大家好,歡迎來到《浩浩遊戲大人評遊戲》,今天小編和各位小夥伴們聊一下「陰陽師:農村突現「食夢貘」祥獸,傳說會吃掉噩夢,你們有見過?」的相關內容,希望各位小夥伴們喜歡!陰陽師發展到現在總共一百多個式神,其中很多式神的來源都是日本神話中的妖魔鬼怪!但是這些日本中的妖魔怪鬼式神是很多從我們中國《山海經》中的異獸為原型的,相信各位小夥伴們也清楚,並且這些雖然有點是根據生活改變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東西是根本看不到的。在這小編問大家一個問題,那就是各位小夥伴們認為陰陽師中哪個式神是最醜的!那100%毫無疑問的是食夢貘當選!
  • 「社會人」小豬佩奇過氣了,但年輕人還愛著它
    六月的第一天,小豬佩奇似乎又回到了「大齡兒童」心裡的 C 位。這天在我的朋友圈裡,小特曬出了同事人手一隻小豬佩奇手錶的照片,稱大家是「社會人大兒童」;Bubu 帶著興奮的感嘆號分享「奈雪的茶推出了佩奇包!」;而韓韓的兒童節慶祝方式,就是極具儀式感地訂一個小豬佩奇蛋糕。
  • 「百鬼夜行」空降昆明!這家日式威士忌博物館,請你喝個「鬼」的酒!
    國際慣例,文末有重磅福利 夜幕悄悄降臨,當第一批車流匯成一條金線,社畜們拖著疲憊的身體,按著固定的路線,行走於昆明的大街小巷……日復一日的生活,索然無味。終於,「百鬼夜行」降世昆明!作為全國唯一日本威士忌博物館,「百鬼夜行」裡藏著全品類的日本威士忌與特調和風雞尾酒,從世界經典款到百鬼夜行質感特調,應有盡有。
  • 日本傳說中的妖魔:百鬼夜行 妖怪圖鑑
    飛頭蠻 ,也就是傳說中的長頸妖怪,或是「轆轤首」,最早起源於幹寶的《搜神記》,這是中國晉代著名的奇譚異聞錄,其中提到的「落頭氏」就是長頸妖怪。在《百鬼夜行》《百物志》《萬鬼錄》《妖怪物語》……常常見的民俗書籍中都有記載。
  • 「つ」=「川」?令人意外的平假名漢字原型
    「川」を極度に崩して書いたら「つ」になるそうなんですが、全然想像も付きませんね。行書だと縦線の2本目と3本目が繋がっており、それを90°右に回転させたら「つ」に見えなくもないですが…。 從哪裡也看不出原型的特徵,「つ」的原型是「川」獲得了第1名。據說把「川」極度崩壞之後能夠寫成「つ」,但是完全無法想像。
  • 為什麼說京都是「百鬼夜行」的必經之地?
    據記載,寶龜元年(770),天武持統王朝自第48代天皇稱德女帝斷絕。天智王朝重新登上歷史舞臺,白壁王即位,即光仁天皇。這時候光仁天皇已經61歲,妻子是天武系的井上內親王,皇太子也是井上生下的他戶親王。如果光仁退位後,他戶成為天皇,其實還是受「天武系」控制。
  • 《夜行動物》何謂愛的反義詞
    不愧是傳說中從時尚設計師跳槽成電影導演的狠角色,先不說什麼服裝打扮那些我覺得都還好,但對於視覺的玩弄湯姆福特操演得十分上手,幾幕讓觀眾產生誤會的畫面與鏡頭,在他眼中只是藝術品被借來轉場用的小巧思,卻屢屢成為觀眾驚訝瞠目的一瞬間。
  • 「銀河英雄傳說 Die Neue These 星亂」公開角色PV第2彈
    「銀河英雄傳說 Die Neue These 星亂」公開角色PV第2彈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 日本的「鬼怪文化」談
    唐傘小僧、掃箒神動植物精靈類除了人之外,常接觸的動物或少見的稀有動物也被妖魔化,像《聊齋志異》中出現的久活成仙的動物。狐、狸貓、貓又自然現象類常見的風、火、雷、雨、雪等自然現象,因為人類不了解而心生恐懼,進而成為妖怪的象徵。雷神、精靈風怨念亡靈類人死後因為怨念還在,因此靈魂還徘徊在死後的地方遲遲不離開的幽靈。數盤子的阿菊人物妖怪類因為怨恨過度,而變成了半人半妖的活怪物。
  • 動畫「銀河英雄傳說Die Neue These」公開PV第2彈,4.3開播~
    動畫「銀河英雄傳說Die Neue These」公開PV第2彈,4.3開播~ 動漫 178ACG ▪
  • 鳥山石燕「百鬼夜行」全搜羅
    ﹀有人說幽谷響是山神「呼子」發出的,呼子又稱「山彥」,兩者在日文中均有回音的意思。它頭頂凹陷處像頂著一個碟子,只要碟子裡面的水不乾涸,則力大無窮能與人或馬角力,所以說在日本有句俗話形容天大的災難,就叫做「河童滅頂」。有趣的是中國《西遊記》中的沙僧,在日版中多以河童的形象出現。
  • 日本妖怪的傳說事跡
    妖怪的產生起初於遠古人們對自然、動物的敬畏之心,人們把自己看不見、摸不著、無法控制的力量統統稱為妖怪。日本是個對水非常崇敬的國家,所以很多傳說和水有關,比如豆子婆婆,就是用篩子在水中撈人來吃的妖精;橋女則是為情投水自盡的女鬼;而活躍於江河之中的河童,其原型很可能是一種兇猛的淡水鱷魚。
  • 《山海經·南山經》:古人的分類標準「吃與被吃」「祥與不祥」
    《山海經》雜談篇,從「南次一經」到「南次三經」,原文譯文系列和雜談系列都各自寫了三篇,而本篇文章是對《山海經·南山經》這一部分的總結,談談「南山經」這卷內容中,古人描述奇珍異獸的有趣方式。山海經·南山經「吃與被吃」
  • 千萬不要講第100個「鬼故事」!
    《陰陽師》中的顏值擔當「青行燈」,除了那一雙令人垂延三尺的美腿之外,在鬥技場上也永遠都不嫌多的青行燈,吸乾對方的火可是家常便飯,亦能夠勝任許多隊伍上的配置。然而,青行燈在傳記上提到的故事已經與傳說中的大同小異了。不過呢!本篇將給大家做更詳細青行燈的妖怪故事介紹。青行燈(あおあんどん),亦稱青燈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