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俄羅斯把每年的第256(一個字節能儲存的最大數值數)天正式定為「程式設計師節」。而後,我國程式設計師也在論壇上發起投票,確定每年的10月24日為中國的程式設計師日。2^10=1024,1G=1024MB,1024是程式設計師每天打交道的數字。
這一節日誕生不過十年,可十年間,程式設計師隊伍卻不斷壯大,人數呈指數增長。
幾天前,我們發起了一個面向程式設計師的故事徵集,像是將螢火蟲收集到玻璃瓶子一般,收集到了一個個發光的故事。這些程式設計師生活的真實切片,折射出了當今程式設計師群體對職業的思考、對標籤的解構、對人生的困惑,還有對時代的反思。
我們發現,程式設計師群體的面貌已經不再單一。有越來越多處於生產鏈底層的程式設計師在分工體系中充當著無足輕重的「小齒輪」;也有越來越多女性參與到了IT產業中,從邊緣地帶走向技術的中央,以女性氣質突破大眾對程式設計師的刻板印象。
通過這些故事碎片,我們試圖觸及程式設計師的心靈世界,拼湊出這一職業的真實樣貌——事實上,他們不再是一個單一的畫像,而是一個個思維獨立、性格鮮活的人。
北京,程式設計師們在商量代碼。圖/視覺中國
文 | 剝洋蔥的小夥伴們
編輯丨裘星 校對 | 吳興發
►本文約3393字 閱讀約7分鍾
「世界開了一道門」
@蒼梧之野
「少言寡語「、「不懂風情」這些標籤,應該是受Facebook那部電影中扎克伯格的形象影響出現的吧,太刻板印象了!程式設計師也是正常人啊,忙起來可能會不修邊幅,可平常都是普通小夥子啊!
電影《社交網絡》劇照。
@圓圓
我是文科生,為追求熱門學習了計算機專業的二學位。第一節課,看到電腦上的「hello world」時,我覺得這句話太浪漫了。
漸漸地,我發現自己和理科同學的交流「破壁」了,開始能理解他們的腦迴路,原來他們不是所謂的「直男」,只是長期和電腦打交道——而電腦這個東西,就是直來直去、嚴謹理性的呀。
雖然我現在硬學計算機也感到有點痛苦,不過學習這些理科知識,讓我覺得自己的世界開了一道門。
@貓吃小怪獸
我本來穿格子襯衫的,這幾年被吐槽得根本不穿了……
@西柚
一個程式設計師同學,畢業第一年,在家人的幫助下買了房;第二年,突然就找到對象結了婚;第三年,生了娃。一切進程都穩步走在同學們的前列。
總覺得他的人生就像是給自己設下了一串代碼,到每個階段就要運行這個階段該做的事,差了一步都是bug。
@casa
和老婆剛談戀愛時,她說,「我一看你的臉就知道你平時不用洗面奶。」我想那不是很正常,沒有女朋友的人去哪裡知道那麼多護膚知識。
現在,她抹東西時也常常往我臉上抹一把,我也知道「什麼海藍之謎、sk2是比較高級的品牌」這種知識了。
「程序媛」
@潤小清
我們這行有個大家都默認的行規——女生做前端和測試的多一些,而男生則更偏向後端,與伺服器打交道。
前年我來深圳找工作,大部分公司給我的職位都是前端,說是女孩子更適合做前端。有些公司的招聘廣告直接就說不要後端的女程式設計師。
最後我還是接了一個前端測試的工作,可我是學C語言(後端)出身的呀。
@鍍錫鐵皮的碎屑
因為興趣自學計算機後,總有朋友驚訝,「你一個女生,怎麼跑去學這種東西?」
可我覺得,女生身上耐心、專注等品質反而適合編程工作呀。現在,我也從一個日語生成功轉型成了程式設計師,享受著做出程序的成就感。
愛達·勒芙蕾絲(1815 - 1852),世界上第一名程式設計師,同時也是英國詩人拜倫的女兒。圖/視覺中國
@小吳
我家是農村的,家裡兩個弟弟要交學費,父母都希望我能多賺錢、幫助家裡。聽老鄉說,當程式設計師比其他行業的女孩掙得多,至少比在工廠加班賺得多,於是我就在填報中專志願時選了「軟體工程」專業。
在中專學校,我學了一年半代碼就來深圳打工了。現在,我自己也存了些錢,搬離了以前住的城中村。而且老闆說,再過一段時間就能幫我漲工資了。
@Yon
作為一個29歲的「程序媛」,我還沒有初戀過,就被推搡著加入了相親大軍。
公司只有我一個女生,同事都為我操碎了心,可我難道真的要找一個男程式設計師嗎?
@至愛金裕貞
現在很少有單身的程式設計師了吧!工作中遇到的程式設計師,基本都有女朋友,或者結婚了。印象中一個不高不帥、又不怎麼會說話的師哥後來也找到了很漂亮的女朋友,畢竟人家年薪50w。
反而是我們這些「程序媛」!你能想像我這個只會塗粉餅和畫口紅的女生,公司年會時還要負責幫大家化妝嗎!
「一個做中後端的同事出家了」
@牛花花
我和程式設計師老公是相親認識的,結婚時,化妝師一看到他就問,「哥你是程式設計師吧?」
的確,老公的生活只有代碼,好不容易有空閒時間,也都在網上看各種進階課程。感覺他人太焦慮了,怕被淘汰,就一直在不停學習。有次他和我開玩笑說,「不然35歲後就去送外賣吧?」
有時覺得他就像沒有感情的寫代碼機器,不停為一些傻了吧唧的需求買單,明明貢獻著智力價值,卻又好像跟紡織廠的女工沒什麼區別。
浙江杭州,席地而坐的程式設計師們。圖/視覺中國
@嗷嗷嗷寧
畢業剛工作沒多久,一個做中後端的同事出家了。
他一貫少言寡語,所以離開得並不算突然。我也是在他離職四五天後,才注意到那排工位少了一個人頭。旁邊的同事雲淡風輕地告訴我「他出家了」,接著就把頭又扎在了電腦前。
這件事在公司並沒有引起討論,我也找不到人一起八卦,好像大家都不好奇,也不意外——這家公司就是這樣,團隊充滿「大神」,bug總能在半小時內被修復,大家都拿著至少2萬/月的薪水。
後來我受不了公司的氣氛,也離開了這裡。現在我在深圳一所中學做計算機老師,有時教學生們編程,也算是學以致用了吧。
@小凡
「是拿著30w的薪水『996』呢,還是拿20w的薪水,卻能每天在下班路上看見夕陽?」
糾結這個命題的時候,我拿著人人豔羨的高薪資,在行業最為頭部的大廠工作。公司的一切井然有序,而我也被框在了內網中自己的那寸小天地,做一顆勤懇的螺絲釘。
新婚第一個星期,我每天在公司加班到凌晨兩三點,妻子沒有說什麼,我反而更難受了。
現在我回到武漢老家,選擇了夕陽和愛。這是我這輩子做的最不後悔的事。
@小肥楊
我是工程性的程式設計師,負責日常維護公司已經開發好的代碼,而多數時間沒有重大調整。感覺自己長時間與一種代碼打交道,技術就被框定在了這套既有的路徑中。雖然在現在的公司尚有資歷,可若是扔到大環境中,我恐怕連新工作都不好找。
為了跳槽到下個工作時能有更好的環境和待遇,為了預防35歲被辭退,我是想不斷自學擴展、跟上技術迭代步伐的。可這些需要很大的精力,而我本身日常工作就很耗費精力了。想努力的方向和職業日常處於相背離,這讓我很不舒服。
也許到下一個工作還會覺得陷入框架中想要掙脫,職業的路程怎麼看起來像死循環呢。
熱門行業的「打工人」
@玻璃沒有芯
老公現在在青島做程式設計師,月薪是不低,可他一天要工作10小時,還時常要加班,那天我倆算了下,他的時薪也就60多元。可青島的鐘點工,收費也要50元一小時啊。
@鹹亦
遇見過一個在IT學校培訓了4個月的大專女生,在外包公司做程式設計師的工資只有1500元/月,我當時真的驚呆!她說自己也面試過正經的甲方公司,但都沒有通過,如果不做這個1500元的工作,她可能連1500元都沒有。公司承諾過她6個月後,工資會漲到3500元/月。
真的很心酸,都說做程式設計師收入高,可實際上行業的兩極分化也很嚴重,只有科班出身又進入大公司的人薪資高吧,這些流水線上拿著普通工資的「打工人」,又有誰看得到呢?
安徽合肥,一名主攻PHP語言的95後程式設計師兼職成為外賣小哥,每天背著筆記本電腦送外賣。圖/視覺中國
@duanmumu
項目團隊曾招過一個程式設計師,以前是當兵的,退伍後自考了成人大專。他的簡歷我一看就知道是IT培訓學校包裝過的,但覺得他為人老實,又肯吃苦,心軟就招進來了。
可他實在能力不行。一個功能的製作方法給他掰開揉碎講了,基本上把我的思路翻譯成代碼就可以了,到最後驗收時,還是發現他做得「驢唇不對馬嘴」,有兩次我著急,直接上手幫他做了。最後實在沒辦法,只能勸退,搞得我也很難受。
後來我才知道,他在IT學校培訓的學費是貸款的,到被辭退都沒還清。這些培訓學校真的挺過分的,不管學生有沒有經濟條件,也不管你是否適合這一行,唆使貸款也要讓學生交學費。此後,我看到培訓學校的簡歷都會減10分。
就像大閘蟹,有商家從別的地方買來螃蟹,丟到陽澄湖裡泡幾天,撈起來就說這是陽澄湖大閘蟹了。那些培訓學校可能有良心一點,買來螃蟹在陽澄湖養一個月再賣給你,可它到底算不算陽澄湖大閘蟹呢?
@糖紙
自學編程,好不容易找到實習,結果剛一進組,領導發的項目代碼我連項目目錄都看不懂,用的技術也沒聽過。
找到做程式設計師的老同學求助,他上來就問我,「你用的是什麼技術棧?」我又蒙了,我連「技術棧」這三個字都沒聽過!
不過,一片空白的好處就是總能學到知識。之後我入職外包公司做技術開發,接不同的項目,還是感受到了成長。
@丟芒果一丟一個準
工作第三年,我實現了財務自由。在上海這個城市,各大買手店的衣服,進口的設計師家具,只要看上的我都能買,不太考慮錢的問題。是的,和同齡人相比,我的工資顯見高出更多。
但是,35歲的壓力也最深,現在買喜歡東西的同時,又在害怕之後的生活一片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