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夏向臺灣張氏總會、臺灣張廖簡總會贈送「揮公旗
向濮陽「2019年中華張姓拜祖大典」贈送書法長卷「揮公精神」
28日中午,由濮陽市政協主辦的「2019年中華張姓拜祖大典暨海峽兩岸張氏宗親聯誼活動」閉幕盛會在濮陽「揮公園會館」隆重舉行,濮陽市政府張宏義副市長致詞。張華夏向臺灣張氏總會、臺灣張廖簡總會贈送「揮公旗」,向濮陽「2019年中華張姓拜祖大典」贈送了書法長卷「揮公精神」。
臺灣張氏總會會長張啟雄,臺灣張廖簡總會會長張正雄,濮陽「2019年中華張姓拜祖大典」總司儀、濮陽市第六屆政協副主席張建國,同臺接收。海內外參會代表兩千多人共同見證。
「揮公精神」,是圍繞弓箭發明所形成的揮公之「創新精神」、「協作精神」、「擔當精神」、「忠孝精神」,及數千年來張氏族人繁衍、郡望形成的張姓歷史上著名堂號、家風、家訓等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內涵豐富。去年4月,張華夏在濮陽拜祖大會論壇上,概括並闡述了「揮公精神」的四大內涵。
歷史呼應現實。創新,是黨的十九大報告的主線,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興盛的主線。創新,也是「揮公精神」的核心。擔當,是大國責任,是「一帶一路」傳遞的重要思想。融合發展,是處理兩岸關係的重要方針。忠孝精神,與「家國情懷」一脈相承。
今年3月20日,張華夏總策劃的「首屆揮公文化論壇」在國家會議圓滿舉行,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張揮文化委員會」宣告成立。2位首長、15位部長、12位將軍,及全國各省,包括港、澳、臺張姓代表300多人參會,其中一位首長宣布開幕,9位非張姓部長和一位首長圍繞揮公精神及其現實價值發表了演講,港澳臺代表發表感言,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全國所有主流媒體現場報導。「揮公精神」落地定性。
論壇主題「傳承揮公精神,鑄魂文化自信;攜手張姓後裔,圓夢民族復興。「也是「中國張揮文化委員會」的創會指導思想。
文以載道。這次贈送濮陽的書法長卷內容是「揮公精神」與我們的創會宗旨。
「揮公旗」主色調「紅、黃」兩色,紅底色,黃色徽標;基本元素是弓箭與「張氏」書法合體字 。設計思想突出中國元素,體現中國特色,彰顯「揮公精神」。
「張、氏」,二字合體,以「張」為主體,借代筆畫,把「氏」合於其中。「長」字橫劃筆勢向上,取昂首挺胸之意,「氏」字捺筆延長,取闊步向前之意,再以書法形式體現,二字如一字,結構講究,主次分明,突出「中國元素」,體現「文化自信」,承載思想內涵。寓意:張氏團結,同根同夢。
弓箭,區別於其它兵器的典型特點是弓箭不分離,體現「協作精神」。弓,現代設計風格,箭,傳統具象設計風格。二者體現「繼承傳統,勇於創新」。箭指天狼星,寓意維護安寧。
習總書記提出,要用「中國元素」,講好「中國故事」,「影響世界、領導世界」。我們講好自己的先祖故事,服務於民族復興的大故事。把單一族群的「揮公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接,提升到「民族復興」的共同價值觀。
3月10日,習主席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加強兩岸交流合作,加大兩岸文化交流力度。增進臺灣同胞對民族、對國家的認知和感情。
「揮公旗」,是中國張揮文化委員會的會旗,設計突出中國元素,體現中國特色,彰顯「揮公精神」,贈送臺灣同胞「揮公旗」,意義深刻。「兩岸同根,四海同夢」。
大會期間,臺灣張氏總會張啟雄會長向張華夏、張仁和頒發了「榮譽會長」聘書。
(4月28日於大廣高速返京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