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牌坊第一村怪狀:棠樾鮑象賢牌坊的建制因何低於官銜旌表規定

2020-08-28 聲宏紫閣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安徽歙縣,古稱徽州。城內古橋、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壩、古樓、古坊,交織著古樸的風採;轄區鄉村明清時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隨處可見。棠樾牌坊群所在的村被譽為中國牌坊第一村。



今天說說由兩座牌坊引出的故事。歙縣大學士許國與尚書鮑象賢各有一座牌坊,一在城,一在鄉,遙遙相望。許國石坊建制特別,八柱四面十二樓,通體雕飾,堂皇富麗,氣勢不凡,國內罕見。鮑象賢尚書坊則建造得比較簡單,四柱三間三樓,只在聖旨牌、花版、雀替等處有簡單的雕飾外,其餘各處都是一色平琢渾磨,沒有什麼雕刻。這種低於當時相應官銜旌表規定的做法,的確有些令人費解。難道這是設計或施工條件限制造成的簡陋?其實不然。來聽聽兩座牌坊各自訴說的歷史恩怨吧。



許國(1527-1596)字維楨,明萬曆乙丑年(1565)進士。他剛進入翰林院,同鄉鮑象賢已是巡守邊疆的老將了。他倆在萬曆皇宮裡曾同朝共事一段時間。一次,許國問天下大事於鮑象賢,「如何清理電田?」鮑象賢歷陳決策後,斬釘截鐵地說:「不出十年,天下之屯田可坐而清也!」許國非常敬佩他的才略,誇讚說:「其任事如操利刃,迎之輒解。」



許國歷任嘉靖、隆慶、萬曆三朝的大官,隆慶改元那年,皇帝賜一品服出使朝鮮,載譽而歸。萬曆皇帝即位,晉升他為「右贊善」、「日講官」。在皇帝面前講經論政,官顯位尊。不久又得恩寵,加封為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和太子太保等官銜。後來又因「雲南平叛有功」,晉少保,封武英殿大學士。許國牌坊就是在他飛黃騰達時,告假回家之日,鳩工豎立的。



許國一生是幸運的,在仕途上一帆風順,即使到了晚年也是如此。他巧妙地避開了萬曆朝的「冊立太子」之爭,藉故致仕回鄉,安享清平生活。



鮑象賢長許國二十八歲,他和許國是忘年交,同朝事君,同鄉為友,又是親家(孫女為許國子立德妻)。歲時休假,往往「促席劇談」,推心置腹。一度罷官回故裡棠樾,閒居十年,朝廷又起而復用,他仍然廉智自持,不計個人毀譽得失,常常用「官不在位」的箴言來勉勵自己,一如既往地效忠社稷。就是這樣,他還落得個「用而旋廢」「功大賞薄」的下場。隆慶元年(1537),朝廷用「壓本兵不得有所著見」的理由,讓他戴著「兵部左侍郎」的舊官銜,告老回到棠樾本裡。



許國為他這位親戚的遭遇,憤憤不平,在為鮑象賢撰寫的《基志銘》中,悲痛而又惋惜地說:「嘉靖中故老稱天下才者,吾郡則思庵鮑公。」「當世有オ者皆服公。」許國認為當時士大夫都把「端拱深揖」,迎奉人意,作為雅致,如果以「質直無私」,委以大任選臣,則「鮑某一人而已!」



許國在為鮑象賢《思庵集》作序時,進一層申述了自己的政治觀點:他將鮑象賢出使邊陲,平定禍亂所立之功績,列入當代功臣偉業之中,並稱他是嘉靖「中興輔佐」名將之一。從而大聲疾呼:鮑象賢「釋褐登朝,直聲凌厲,周曆外藩,屢著勳伐,功大賞薄」。也許就是許國一班老臣的正義呼聲,隆慶二年(1538)鮑象賢死後,才追贈加封為「工部尚書」,諭予葬祭。



一直等到萬曆十一年(1583),才由孫子獻旌按國葬禮儀形式建墓安葬於歙城西古關蓮花充,又過了三十九年,即天啟二年(1622)才建牌坊旌表。



歷代帝王立國之後忌賢妒才,恩將仇報,這已成為歷史的規律。千秋功罪,自有公論。鮑象賢「官不擇位」的名言,已成為當今仁人志士、人民公僕追求的美德。許國為他憤憤不平而抱怨的「功大賞薄」,又算得了什麼呢!還是讓許國與鮑象賢這兩座牌坊來還原歷史吧。

相關焦點

  • 中國牌坊第一村怪狀:棠樾鮑象賢牌坊的建制因何低於官銜旌表規定
    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古稱徽州。城內古橋、古塔、古街、古巷、古井、古壩、古樓、古坊,交織著古樸的風採;轄區鄉村明清時期的民居、祠堂、牌坊隨處可見。棠樾牌坊群所在的村被譽為中國牌坊第一村。這種低於當時相應官銜旌表規定的做法,的確有些令人費解。難道這是設計或施工條件限制造成的簡陋?其實不然。來聽聽兩座牌坊各自訴說的歷史恩怨吧。許國(1527-1596)字維楨,明萬曆乙丑年(1565)進士。他剛進入翰林院,同鄉鮑象賢已是巡守邊疆的老將了。他倆在萬曆皇宮裡曾同朝共事一段時間。一次,許國問天下大事於鮑象賢,「如何清理電田?」
  • 1981年安徽省歙縣鄭村鎮棠樾村牌坊群
    棠樾的七連座牌坊群,不僅體現了徽文化程朱理學「忠、孝、節、義」倫理道德的概貌,也包括了內涵極為豐富的「以人為本」的人文歷史,同時亦是徽商縱橫商界三百餘年的重要見證。明天啟二年(1622年)建鮑象賢坊,旌表鮑象賢鎮守雲南、山東有功所建。
  • 棠樾鮑氏牌坊,經歷明清兩朝
    清朝乾隆、嘉慶時期鮑氏家族達到鼎盛,鮑象賢九世孫鮑志道任兩淮鹽運使達二十年,其子鮑漱芳繼任,鮑氏鹽商乃當時最富有的徽商之一。象徵地位、榮譽、財富、仕途的牌坊,相當於現在的全國勞模、傑出人物、道德模範、慈善家等等等等。
  • 牌坊上傳承的中華傳統美德「忠孝節義」,文化遺產徽州棠樾牌坊群
    不過知名度最高的還是徽州的棠樾牌坊群,雖然只有七座,卻傳承著「忠、孝、節、義」的家國情懷。表彰「忠」的是第七座牌坊,名為鮑象賢尚書坊,建於明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鮑象賢是嘉靖八年進士,開始任御史,後任兵部右侍郎,曾遠赴雲南邊防任職,政績卓著,深受百姓愛戴,當地百姓還為他建了生祠以示感恩。
  • 徽州記憶—朱子理學下的棠樾1
    棠樾牌坊群所以中國文化的基礎並不是宗教,而是倫理(以儒家倫理為代表)。這一切使中國和其他主要文明國家把教會和聖職人員看為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有本質區別。 在徽州最能體現儒家倫理的建築群是棠樾牌坊群及其附屬建築。在棠樾人們以鮑姓為主,地上建築有牌坊、亭、祠堂、園林等,從整體規模和完整程度上來看放眼全國非常少見。
  • 黃山腳下且行且觀賞——古城歙縣、棠樾牌坊、花山謎窟
    棠樾牌坊群棠樾 牌坊群離 歙縣 縣城約 7 公裡,座落於 棠樾 村旁。歙縣 被譽為「牌坊之鄉」,據史料記載, 歙縣 歷代共建牌坊250多座,現存牌坊82座。 棠樾 牌坊群就是代表。棠樾 共有七座牌坊, 從第1——第7牌坊:依次為:鮑燦孝行坊——慈孝裡坊——鮑文齡妻汪氏節孝坊(立節完孤坊)——驄步亭——樂善好施坊——鮑文淵繼妻吳氏節孝坊,(節勁三冬坊)——鮑逢昌孝子坊——鮑象賢尚書坊,1、2、7座牌坊為明代,3、4、5、6座為清代 。前兩座結構為卷草紋頭脊式,後五座為衝 天柱 式。
  • 牌坊,是幹什麼用的!
    所謂衡門,就是兩根柱子架一根橫梁所組成,應該是牌坊的老祖宗。據專家研究,唐代城市是以裡坊制來劃分管理的,在「坊」與「坊」之間有牆相隔,坊牆中央設有門,以便通行,稱為坊門。這門沒有多大的作用,剩下的就是形式成為標誌,於是百姓逐漸地稱這種坊門為牌坊。還有一種說法,牌坊是由欞星門衍變而來的。欞星原作靈星,而靈星即天田星。漢高祖劉邦規定,祭天先祭靈星。
  • "牌坊之鄉"安徽歙縣,每一座古牌坊都有著厚重的歷史故事
    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是徽文化的主要發祥地,有著「十戶之村,不廢誦讀」的傳統,享有「中國徽墨之都」、「中國歙硯之鄉等」美譽,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與山西平遙、雲南麗江、四川閬中並稱為我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 安徽一座古村裡,竟然有七座明清古牌坊,被譽為中國牌坊第一村
    而真正讓它出名的是它村口的七座牌坊,這在中國乃至世界都是極其罕見的,因此也有了「中國牌坊第一村」的美譽,更是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榮膺國家5A級景區。棠樾這兩個詞的來歷,可以追溯到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甘棠》。
  • 棠樾牌坊群
    黃山歙縣棠樾牌坊群、鮑家花園景區座落於山青水秀的歙縣棠樾村內,由古牌坊、古祠堂、古民居、鮑家花園組成。以「忠、孝、節、義」核心的石牌坊,由兩頭向中間依次排列,呈半弧形展開,自西向東依次為鮑燦孝行坊、慈孝裡坊、鮑文齡妻汪氏節孝坊、樂善好施坊、鮑文淵妻節孝坊、鮑逢昌孝子坊、鮑象賢尚書坊
  • 罕見的棠樾男祠女祠 中國最大牌坊之鄉(組圖)
    世所罕見的歙縣棠樾牌坊群位於由黃山市市區前往全國歷史文化名城歙縣的途中,離屯溪約26公裡,離歙縣縣城約5公裡。棠樾鮑氏是一個以「孝悌」為核心、嚴格奉行封建禮教、倡導儒家倫理道德的家族。牌坊俗名牌樓,是一種門洞式的、帶紀念性的獨特建築物,是由欞星門衍變而來的。
  • 黃山附近許國石坊、鬥山街、新安碑園、棠樾牌坊群、廊橋景點介紹
    新安碑園旅遊景點實拍圖三四、安徽黃山周邊附近的棠樾牌坊群旅遊景點推薦棠樾村口的甬道路長約100米,有七條青石牌坊整齊地矗立著,它們沒有釘子或鉚釘目前,它們是全國現存最大的拱門,七座牌坊按忠孝順序排列,它們分別是鮑象賢尚書坊、鮑燦孝行坊、慈孝裡坊、鮑逢昌孝子坊、貞節坊(2座)、樂善好施坊。棠樾還有同心堂、存愛堂、鮑氏宗祠和鮑氏祠堂。我國的祖廟數量很少,安徽省義呈村還有一座祠堂,是全省現存最大的祠堂,也是主要出入口,存愛堂的主人開了一個小型文物展覽館,參觀後經常收費。
  • 佳木斯石雕牌坊廠家一門圖片
    佳木斯石雕牌坊廠家一門圖片石牌坊的建造,起到收縮空間,點景觀,使人感到過去石牌坊後,又是另一番景色。像寺院石牌樓、道觀石牌樓、村口石雕牌坊、風景區石雕牌樓、學校石牌樓、會館石牌坊等4.?石牌坊製作是情感承載。
  • 牌坊:中國古人千金散去,只為換一塊精神豐碑
    說到牌坊的嚴格審批,有一則「偷梁換柱」的笑談。明萬曆年間,老臣許國在故鄉造起了八腳牌坊,按當時禮法規定,臣民功德卓著者,經恩準可建四腳牌坊加以旌表。皇上批准了四個月的假,讓許國回鄉修建牌坊,但他逾期卻遲遲不歸。回朝後,許國更是久跪朝堂不語,皇上埋怨道:「愛卿為何拖延了八個月?別說四腳牌坊,就是八腳牌坊也早該造好了。」許國頓時高呼萬歲,答道:「謝主隆恩!
  • 徽州牌坊,為什麼說是古徽州女性的人生悲歌
    、歙縣的中國最小牌坊雙節孝坊,還有廣為人知的棠樾牌坊群……牌坊靜靜地立在一方土地上,向世人述說著一段段血淚交織的故事。節孝坊孝貞節烈坊,位於歙縣城南街應公井巷口,簡單的它卻有著特殊的意義,它不但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座牌坊,而且紀念的是徽州幾萬名節烈婦女
  • 徽墨之都,中國牌坊之鄉,安徽歙縣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
    這裡是徽州文化的發源地,文房四寶之徽墨、歙硯的主要產地,也是徽商、徽菜的主要發源地,有「中國徽墨之都」、「中國歙硯之鄉」、「徽劇之鄉」、「中國牌坊之鄉」等美譽。境內秀麗山水與古樸建築交融化合,遊客來到這裡,既仿佛踏入清麗的山水畫廊,又仿佛走進古典建築藝術的博物館。下面就一起去看一下安徽歙縣最美的六個旅遊景點吧。
  • 安徽(13)歙縣,古徽州絕作之一——棠樾牌坊群
    離開徽州古城,我們前往棠樾村,它以牌坊群而聞名於世。棠樾牌坊群共七座牌坊,明建三座,清建四座,是皖南牌坊中最有名的一處,村內七座牌坊逶迤成群,古樸典雅。棠樾的男子祠堂 自西向東依次排列的牌坊,記載著漫長的封建社會裡,這裡曾經出現了眾多的忠臣、孝子、節婦,許多感人肺腑的故事,「忠孝」被以樹牌坊,旌表德行,承沐後恩,流芳百世,這種封建禮教成為了人們一生的最高追求。
  • 溫州古牌坊探秘:為何這些人能有資格立牌坊?
    本文素材摘自:《溫州古牌坊》,董姝主編。  溫州網訊(諸葛之伊/整理)牌坊,是中國古代社會最高的榮譽象徵,用來標榜功德,宣揚傳統禮教。它是中國特有的門洞式建築,在古代建築中是一個特殊的類別,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  溫州民間歷來有建造牌坊的傳統,各種形式的牌坊廣泛分布於城鎮鄉村。但隨著時間的流逝,許多古牌坊漸漸消逝在時光隧道中。目前全市已發現各類牌坊81座,它們站成一道獨特的人文景觀,守望著溫州的前世今生,訴說著曾經的榮耀和光輝。
  • 河洛尋跡 探秘貞節牌坊
    受一位當地「達人」的指點,我們得知河洛鎮石板溝村藏有兩座鄭州市文物——兩座文物為旌表女性貞節而立的清代節孝牌坊,於是有了本次探秘之行。牌坊與貞節正式聯姻在明朝 說起牌坊,它不是自古就有的,也大有講究,不是官府民眾想建能建的。封建理學之風興盛,貞節觀念出現了狹隘化宗教化趨勢。 而貞節的觀念始見於《禮記·郊特牲》,「壹與之齊,終身不改,故夫死不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