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苞-BBC高分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告訴你真正的早教

2020-12-21 小花苞AI課

在孩子最開始誕生的時候,他的有些行為在我們成年人看來其實是很難理解的。那麼你知道他們的世界到底是怎麼樣的嗎?

下面和小花苞一起走進BBC高分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裡面是由知名嬰兒專家組成的團隊,通過嬰兒行為告訴我們嬰兒的內心世界。

在一個個嬰兒實驗中,他們探索了嬰兒的各種行為,BBC將這些研究拍成了3集紀錄片《北鼻的異想世界》,整部紀錄片用科技的手段直觀展示了很多嬰幼兒成長中的各種神奇現象。

通過這部紀錄片,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加懂得和理解寶寶的各種行為和情緒,更讓我們明白,真正的"早教",是在孩子生命中的頭幾年,多做一些遵循科學規律的親子互動,將會讓我們成為更好的父母。

1.個性的形成:紀錄片裡實驗人員通過給寶寶們展示各種意想不到的玩具,測試他們不同的反應。發現在孩子6個月的時候,就完全展現出不同的個性。

一些孩子會非常一致的對任何玩具都表現的平靜、大哭、冷漠,而另一些孩子會對各種玩具表現出很明顯的反應,例如興奮、激動。在同一年齡下每個孩子面對同一玩具不同的反應,讓我們看到了,孩子的個性是與生俱來的

對此,紀錄片中的心理學家 Emily 也給出了育兒建議: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天性,因材施教採取個性化的養育方法。

生活中,人們會更傾向於喜歡個性外向的孩子。有些父母看到天性內向的孩子會覺得是不是智力有什麼問題,認為活潑外向的孩子才比較正常。

雖然孩子的先天性格是由基因決定了,但父母在與孩子的日常相處中,則會影響他們後天性格的塑造。

父母需要做的是尊重每個孩子的天性,不要用統一的標準來要求孩子。

央視有一個關於成長的紀錄片《零零後》,裡面有個小女孩,從小就喜歡自已一個人獨處,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樣總是結伴玩耍。

幸運的是她的不同,得到了父母和老師的尊重。慢慢長大的過程中,文靜思辨的她,憑著自己獨特的魅力,吸引到很多主動和她交往的朋友。生活中她既能和小夥伴友好相處,又能在自己一個人的世界裡自得其樂。

她找到了與世界相處的最好方式,享受著兩個世界的美麗。

歷史上許多偉大的畫家和作家,比如梵谷,比如卡夫卡,都有著孤僻的個性,但是他們對這個世界有著獨特的感受,所以才創造出許多經典不朽的作品。

每個父母對於孩子的天性不要帶著傳統有色眼光去看待,應該遵循他們的天性,對於內向安靜的孩子就多點耐心慢慢陪著他們的成長,對於外向活潑的孩子,就多帶他出去接觸外面新鮮的人和事,不同的性格的孩子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才能讓他們得到更好的成長。

2.語言的發展。紀錄片裡有一個有趣的實驗:嬰兒專家為一個有兩歲孩子的家庭配置了一個詞彙追蹤裝置,用來記錄媽媽和寶寶一天中全部對話出現的詞彙。

第一天,媽媽說了1.3萬個單詞,孩子說了2500個單詞。隨後,研究者要求媽媽儘可能利用所有的機會,和孩子多交流。各種聊天、講故事、講繪本、帶出去玩,媽媽這一天說出的詞彙量上升到了1.37萬,與第一天比增加了5%,然而寶寶的詞彙量卻從2500增加到了2800,增長了13%。更加驚奇的是寶寶的語言,從第一天的738句,增加到了1022句,增加了38%!

在幼兒時期,孩子的語言發展與媽媽與孩子的交流對話是有著直接關聯的。如果媽媽在這個時期與孩子的對話頻率越高,內容越多,接觸的新鮮事物越多,信息量越大的話,孩子語言的發展就會更快。

研究表明,早期語言越多,未來學業表現更好,更有利於個性的塑造。

當別人家的孩子都已經能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想法時,而你的孩子還只會簡單的句子時。這並不是老人眼中所說的"貴人語遲",而是你與孩子的對話少了。

只要你在平時的生活中和孩子多說話,多交流,你就能在早期,為孩子的語言發展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當然你與孩子對話的方式也同樣重要,對此紀錄片也用實驗給了我們啟發。劍橋大學的研究者通過先進的嬰兒大腦掃描儀,來研究寶寶聽到不同的語言方式時,大腦有什麼反應。實驗顯示當孩子聽到父母用寶貝的方式時會聽的很認真,當孩子聽到平常成人說話,會轉移注意力。

「父母用寶貝的方式」 就是用孩子的語言特點來說話,音調會提高,發音會變得嗲聲嗲氣, 語速較慢。實驗證明這種說法方式會讓孩子更易於接受。所以父母在與孩子交流時,不要覺得嗲聲嗲氣的不好意思,只要孩子喜歡,讓自己變得做作點也無可厚非。

3.認知的發展:孩子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危險有感知,對事物有思維能力呢?

兒童心理學上有一個經典的實驗,叫「視崖實驗」。可以判斷孩子是否具有"深度"知覺的能力,也就是說,是不是有能力避免從"高處跌落"之類的危險。

紀錄片裡也同樣搭建場景,對一些幼兒進行了這方面的實驗。實驗發現剛學會爬行的孩子在腦海裡面是沒有危險這個概念和認知的,看到媽媽的召喚,他會毫不猶豫的爬過斷崖。而爬行過2周以上的孩子,面對斷崖,會有明顯的猶豫和停頓。

爬行是第一個幫助孩子進行思維和判斷能力發展的一個重大的裡程碑。兒科專家也會建議讓孩子多進行爬行訓練,因為爬行不僅可以促進他們的大腦發育,鍛鍊孩子的手眼協調和大動作能力,還可以讓孩子以新的方式去感受和了解這個世界。

有些父母可能覺得孩子在地上爬行,會把衣服弄髒,或者是地上很涼,阻止孩子爬行。但科學實驗證明爬行對孩子有如此重要的作用,父母應該在這個年齡階段多鼓勵孩子爬行。

孩子思維能力發展的一個關鍵點就是記憶力

在這個紀錄片裡面嬰兒專家做了一個用布把東西蓋住的實驗,發現在孩子6個月的時候,對於用布蓋起來的玩具,是沒有意識掀開布去尋找意識的。而8個月到10個月的孩子,會明顯有意識去找玩具,他知道玩具是用布給蓋起來。

有些孩子在3個月的時候就會表現出分離焦慮的狀況,他們會因為見不到媽媽大哭不止。因為他們這個時候只是有了視覺的認知,只認媽媽的臉,但是還沒有記憶思維的功能。當孩子8個月以後,漸漸的有了記憶儲存,他們會知道媽媽走了還會回來。

這個期間,就不要因為怕孩子哭就以"媽媽馬上回來"這樣的話語去騙孩子,這樣長期只會讓孩子失去信任感。

4.情緒的發展認知:孩子發脾氣,是故意的嗎?Terrible 2是各大育兒學界經常探討的問題孩子進入可怕的2歲,就像換了一個人一樣。標誌性的特徵就是大發脾氣,瞬間哭嚎。

你知道孩子這些讓媽媽們崩潰的情緒行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嗎?你以為他們任性?你以為他們是故意的?紀錄片的一個實驗會刷新你的認知。

研究人員在一位寶寶身上貼上了一個傳感器,能夠記錄心率、運動、甚至出汗情況。這個寶寶和媽媽平靜的玩耍時,通過傳感器的數據顯示,寶寶的心率平均值在130左右(寶寶的心率高於成人)。但是當寶寶大發脾氣的時候,心率飆升到了180。要知道這個數值就是心臟快要跳出胸腔的感受,這樣換做任何一個人都很難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問題的關鍵是,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是沒有辦法自己脫離暴躁的情緒,他們需要有人在這個時候幫助他們,不然一旦孩子的心率再次飆升,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在孩子發脾氣時,什麼樣的安撫方式最有效?

紀錄片通過一些實驗給了我們一些答案。研究人員在寶寶發脾氣時,讓爸爸媽媽們用不同的"策略"去安撫自己的寶寶。發現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是最有效的。

當孩子陷入暴躁和失望、傷心的情緒中,家長可以通過另外一些無關的事情來吸引寶寶的注意力,讓他很快忘掉剛才的情緒,從而平靜下來。

比如孩子因為不會拼裝玩具大哭時,用擁抱和語言安撫都沒有用,你可以試試用家裡的其他好玩的物件,並用特別誇張的語氣,說看那是什麼?這個時候孩子的注意力就會被另外的東西吸引,也會停止大哭。

從小在陷入暴躁情緒中得到父母引導的孩子長大之後往往更能夠比從小一味受到父母職責的孩子更具有包容性,更能夠有耐心。

所以小花苞建議父母在孩子從小成長過程中多一點耐心,畢竟只有父母是不需要持證上崗的職位。

相關焦點

  • 想知道2歲前的寶寶想什麼,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可以看看
    這些讓很多家長疑惑的問題,兒科專家格迪·辛格博士,邀請了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 200 多位嬰兒,進行了一場最有開創性的嬰兒腦科學研究。BBC 並將這些研究影像拍成了紀錄片《北鼻異想世界》( The Wonderful World of Babies )。
  • 5部適合給孩子觀看的高分紀錄片:所謂富養,是讓娃真正見識世界
    5部適合給孩子觀看的高分紀錄片,足不出戶就能環遊世界,開闊眼界、了解世界、激發求知慾。拒絕沒有營養的動畫片,從適合孩子看的精彩紀錄片開始。一、《微觀小世界》適合3歲+的孩子觀看這不是一部真正意義上的紀錄片,而是採取紀錄片手法拍攝自然和生活環境實景,加上3D動畫的系列短片,出自兩位法國藝術家的手筆。
  • 真正的女權主義者,BBC紀錄片《聖女貞德:上帝武士 Joan of Arc: God's Warrior》為你呈上聖女貞德的故事
    導演: Lucy Swingler編劇: 海倫·卡斯託主演: 海倫·卡斯託 / 喬治婭·田納特 / 麥可·菲斯特 / Joan of Arc類型: 紀錄片
  • 9部高分紀錄片拯救劇荒!除了NHK、BBC,還有ta自製!
    還有好多好多優質紀錄片,讓你收穫視覺和精神雙重享受。 自從周到君入坑了近期最火的下飯節目——《人生一串》之後,打開嗶哩嗶哩的頻次和興趣蹭蹭上漲。 當周到君拓展思維,看了看嗶哩嗶哩上紀錄片頻道的其他節目,發現或由嗶哩嗶哩出品,或在嗶哩嗶哩上獨播,這個原本只有動漫迷才聚集的地方,不知不覺多出了不少高分紀錄片。
  • 八部BBC高分紀錄片:吃貨的科學指南+人類的起源+精美絕倫
    從熟知的《舌尖上的中國》到伴我們長大的《動物世界》,開闊了眼界的同時也體會到了真實,這一期,我們來聊聊幾部BBC高分紀錄片,一起領略一番「異域風情」。《食物的秘密》一共有三集,也被稱為是「吃貨的科學指南」,從內到外深層次的揭示著食物對於人體的影響和作用,看慣了宏觀世界的我們確實要從微觀開始科學飲食了。
  • 《王朝》《大貓》《藍色星球II》《文明》……這些高分BBC紀錄片在...
    2018年11月,BBC帶來了一部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紀錄片誠意之作《王朝》,通過單元劇的形式,製作方為觀眾展現了五種動物族群中絲毫不亞於人類的驚心動魄之大戲。這部紀錄片被中國網友打出了9.6的豆瓣高分,足見中國觀眾對其的認可。也是在2018年,同樣由BBC出品的紀錄片《大貓》也獲得了中國網友打出的9.5高分。
  • BBC兩部神級紀錄片:見過世面的孩子,才能真正贏在起跑線
    我從來沒有見過哪個孩子不對自然著迷——自然紀錄片之父 大衛·阿藤伯勒談起紀錄片,相信每一個人都會想到BBC。它那些用生命拍攝的大片,讓我們靜坐家中,卻能上天下海,見識最廣闊的世界。這個假期,因為遲遲不開學,我帶著三歲大女兒,在家看了兩部BBC的紀錄片:《藍色星球2》和《冰凍星球》。
  • 王一博單曲《Lucky》上線 走進浪漫異想世界
    天馬行空、充滿童話意味的歌詞編織出超越現實的異想世界,青澀醇甜的少年音和俏皮輕快的旋律使聽者沉溺在甜蜜氛圍之中。趕在白色情人節來臨之前,王一博「迫不及待」將它當作情人節禮物,送給一直支持著他的粉絲們。單曲編織少年內心異想世界 「小王子」浪漫起來也要很酷區別於前不久上線的個人首支單曲《Fire》的強烈炙熱,《Lucky》是一首中速的Electropop/R&B曲風的清新抒情歌曲,由海外知名音樂人Cimo Frankel、Rik Annema攜手打造,低沉的synth bass與高音部分的bell音色結合,打造出強烈的空間感使律動更為明顯
  • BBC給孩子的6部高分藝術紀錄片,讓每個孩子學會思辨、大開眼界!
    我希望我們的孩子還未邁開行走世界的步伐,就已積累起暢遊世界的自信。看世界而後反觀中國,了解世界藝術及文明,而後傳承與發揚。用更多更好的方式成為一個有觀點、有自信的世界公民。今天為大家推薦6部BBC出品的高分藝術類紀錄片,適合7-13歲的孩子以及熱愛藝術的粑粑麻麻們。
  • 9部高分紀錄片,告訴你希望一直都在
    生活當中一定會有不如意的地方,但是千萬不要放棄,希望一直就在,也許下一秒就是春天,推薦9部高分的紀錄片,人生哲理慢慢品味,希望就在身旁。 1、《人生果實》
  • 揭秘讓人誤會的「早教」,真正的早教是這樣的……
    文|晴媽提起早教,一些不了解的人肯定會說:「早教都是騙人的!」「小孩子那麼小懂什麼呀!根本就不用教」「早教不是拔苗助長麼?>NoNoNo…以上所說的都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早教,而是一些老人和不了解早教的人給早教的「自定義」。
  • 《小淘氣尼古拉》:法國小正太的異想世界
    這對於他來說,仿佛整個世界都灰暗了,於是這幫古靈精怪的死黨們在一起相互很體貼地沮喪嘆氣之後,開始誇大其辭地描述「101種棄養小孩的方式」。尼古拉臆想自己會被父母帶出去郊遊然後丟在森林中,他陷入深深的隱憂。
  • BBC紀錄片告訴你,父親的生物學意義!
    然而,BBC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通過一系列的研究和實驗,為一直被誤會的父親正名!其實,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你知道嗎?在媽媽懷孕的時候,這些準爸爸的身體,其實也在悄悄發生變化!研究採訪了282位準爸爸,讓他們講述伴侶懷孕時,自己身上出現的症狀。在研究中,55%的男性受訪者表示有過類似經歷。
  • 珍藏的5部BBC高分動物紀錄片,兒童必看,比那些垃圾動畫片強多了
    從小,jason就很喜歡看BBC的紀錄片,尤其是動物類,鳥類,昆蟲類,那時候他雷打不動的動畫片時間是看BBC的紀錄片,晚上臨睡前聽的是法布爾的昆蟲記,周末最喜歡去的是動物園,因為那時候還小,走著走著會累,所以我們通常是慢慢走,走到哪裡就讓jason自己慢慢研究那種小動物,走累了就休息,打道回府,下一周再慢慢走下一程,雖然這樣父母累一些,但是孩子能得到更多
  • 喬喬的異想世界結局是什麼意思,治癒殘酷世界唯有愛與包容
    電影《喬喬的異想世界》中國內地重新定檔7月31日上映,發布中國內地定檔海報「治癒殘酷世界,唯有愛與包容」,《喬喬的異想世界》結局解析、劇情看點,關於這部電影不可忽略的細節都有哪些呢?《喬喬的異想世界》結局到底表達的什麼意思?在內地重新定檔上映之際,讓我們一起走進「喬喬的異想世界」,感受一段關於戰爭與殘酷、自由和溫暖的故事吧。
  • 異想世界?看Perrier巴黎水如何激發你的夏日靈感
    話不多說,趕緊闖入異想世界,享受每個靈感迸發的瞬間吧。禮盒中還特別放有一臺Perrier打碟機,置入瓶蓋旋轉按鈕「噗呲」一下將其喚醒後,可以根據音樂節奏加入自己的創意節拍,瞬間進入奇思幻想的神奇旅程,Remix你的專屬freestyle旋律!Perrier還在微博、微信等平臺發起了「Perrier巴黎水打碟機挑戰賽」,鼓勵消費者上傳自己的打碟機玩法小視頻,用音樂搭起品牌與用戶的橋梁。
  • 周末推薦|五部2020高分紀錄片,足不出戶了解世界,馬住慢慢食用
    本文來源於公眾帳號: 影榜三六零 周末薦 | 2020高分紀錄片片單。「見天,見地,見自己。」與「純屬虛構」的電視劇與「快餐式」的綜藝相比,越來越多的優質紀錄片通過展現世界的「未知」一面,讓人得到心靈的洗滌。
  • 抖音我是你的北鼻北鼻哈尼哈尼是什麼歌 honey honey歌詞介紹
    俠盜網為大家帶來最新資訊,抖音我是你的北鼻北鼻哈尼哈尼是什麼歌?下面看詳細內容。我是你的baby baby honey honey這首歌最近在抖音很多,好多人都在問我是你的北鼻北鼻哈尼哈尼是什麼歌?honey honey是網絡歌手演唱的一首歌曲,下面帶來歌詞一起了解下。
  • 外國人用這些紀錄片告訴世界 你是這樣的中國!
    新華網 李雪梅 劉夢姣  成就非凡的中國經濟、從容自信的中國人民、與世界共鳴的東方價值……近年來,外國拍攝了一批聚焦中國的紀錄片,受到中外網友熱議,好評不斷。  從俯視到平視、從偏見到客觀,他們重新把脈認知中國,向世界講述這樣的中國故事!
  • 高分影單|BBC拍給孩子的人文歷史紀錄片,第一部絕了!
    正如節目片尾曲所言:「荒誕的故事,殘暴的行徑,我們給你講述可怕的真相。醜陋的真相,沒有華麗的光芒,我們給你講述津津有味的故事。血腥,恐怖,被逼,殘忍,學校不會告訴你這些。」 每一集都會列舉一些看似荒誕卻無比真實的歷史事件,用英式幽默演繹出來,讓你捧腹大笑。明明像腦洞題,卻都是實打實的史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