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菊花,總會想起陶淵明的幾句詩詞,聊以慰藉

2020-12-10 恬原君Y

又到了秋高氣爽的時節,這個季節儘管遠離了夏日的喧囂和炎熱,但是秋日的肅殺和涼爽還是讓人們心中喜悅的,很多花朵都在這個乍冷還寒的悄悄凋謝的時候,菊花卻開始大批量的粉墨登場了。

各種妖嬈的顏色在這個秋日裡綻放自己最美的一面,大片的花朵和亮眼的形象也讓人們對之愛不釋手,但是說起愛菊花,恐怕沒人能夠比得過這個人。說起菊花,總會想起幾句關於它的詩詞,在東籬下採摘,怡然自得的看見了南山。

就在這樣一副美好的景色下,我們能夠將這種悠然的心境一併收入,所以這就是詩詞的魅力,而能夠散發這種魅力的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詩人,晉宋時期的陶淵明了。陶淵明的家境並不是很貧寒,祖上也可以說得上是書香門第,作為文人之後的他在自己的八歲時候,就沒有了父親。

正是這個變故,家道開始中落,後來庶母過世,這個家更是失去了支柱,於是一直都是十分的貧寒。儘管早年間的陶淵明沒有一個優渥的家庭環境,但是對於文學的熱愛以及儒家經典的追捧卻是一點都沒有減弱,當時的年代正好是老莊盛行。

於是不僅受到了儒家思想的薰陶,陶淵明也在當時的大的社會風氣下受到了來自外界的對於道家思想的耳濡目染,於是兼備著兩家思想的陶淵明,有著兩家的修為和素養,對於後來的他的創作也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由於家境的貧寒,必須要為家庭謀一個生路的陶淵明在自己的二十歲時候步上了官場,開始了自己的遊宦生涯。

但是骨子裡卻一直都很是惦念田園生活的他幾經周折,幾次都因為各種原因辭官歸鄉。如果說之前的歸隱都是注重形式,那麼最後一次陶淵明已經悟道了,更多的注重於內心的感受,更加接近農民一般的生活方式讓他徹底的和從前做了一個告別。

儘管中間有很多次別人的請求出仕,但是陶淵明已經明確自己的心中所求,所以不會有絲毫的動搖。就這樣,在朝為官和回歸山田,一直都是困擾和糾纏著陶淵明的癥結所在,在二者之間作鬥爭的十餘年中,他也看過了太多官場中的黑暗與險惡,官宦生活實在是一個讓人厭倦的地方。

最終陶淵明思想越來越成熟,也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所以很多無所謂的東西,他都不那麼看重了。其實大家都很是羨慕和想要過上那樣自由自在的生活,也希望跑到一個無人之境生活,可是卻放不下手裡的東西,我們捨不得的東西太多,存在的欲望也太多,這是現代都市人的通病。

於是在這種高速運轉的時空裡,只好通過古人的詩詞,聊以慰藉,對那種悠然自得的生活,只能通過幾句詩詞調侃一番吧,然後繼續羨慕著。

相關焦點

  • 陶淵明詩中的菊花
    菊花。廖秀麗攝時至深秋,到了菊花盛開的季節,菊自古以來就被世人稱為花中四君子。菊花在中國種植歷史悠久,早在《禮記·月令》中就有「菊有黃華」的記錄。說到菊,讓人不得不想起歸隱田園的陶淵明,他常踏露採菊,對菊當歌,飲酒作樂,寫下許多詠菊的千古絕句。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一觴雖獨盡,杯盡壺自傾。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 菊花詩詞:秋天來了,快隨我到詩詞中去採擷菊花
    陶淵明筆下的寫菊花的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讓自己和菊花成了彼此的代名詞,讓人們想到菊花便想起了他,想起他便想起了菊花。每到秋天菊花開放的時候,我們就會條件反射一樣想起他的這兩句詩。因此,我們稱他為「菊花詩人」也不為過。
  • 菊花之於陶淵明
    千古名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是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的《飲酒》詩中的一句。自此人們就把菊花和陶淵明聯繫到了一起。菊花是中國的特產,《禮記·月令篇》就有記載:「季秋之月,菊有黃花。」菊於蕭殺的秋末開花,這一特性易引起古人的垂青。
  • 5首菊花詩詞:陶淵明這首最出名,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曾引用過
    大家好,我是」文以載道,成風化人」的小夜,今天和大家聊的主題是:5首菊花詩詞,陶淵明這首最出名,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曾引用過!菊花,一般在九月盛開,歷來都是詩人們秋天筆下的「精靈」。它們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然,有「我花開後百花殺」的肅殺,有「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的閒適,也有「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的鄉愁,更有「一從陶令評章後,千古高風說到今」的高潔……《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陶淵明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 陶淵明只喜歡菊花?陶淵明:非也,自然花草皆是我的所愛
    文學家周敦頤在《愛蓮說》中寫道,「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雖是想通過比較陶淵明對菊花的喜愛和李唐眾人對牡丹的喜愛來強調他最愛的蓮花,但給眾人卻留下了這樣的印象,即陶淵明只愛菊花,或者說陶淵明最喜歡的是菊花。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 靠著知己陶淵明,菊花終於攀上了重陽節的高枝
    陶淵明為了能延年益壽,在辭官歸隱鄉間後,便在院子裡種上了菊花,以便能隨時服用。整日與菊花朝夕相對,詩人陶淵明怎能按捺住泉湧的文思,不為它吟上兩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一句詩,十個字,就徹底改變了菊花的「花」生軌跡。
  • 陶淵明:菊花裡隱藏的隱士哲學
    說起陶淵明,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怎麼說呢,他幾乎可以說是我們每個人的老朋友了。從初中到高中,考不誇張的講,每上一冊新的書,我們都會在書裡看見至少一篇他的文章或是詩歌。關於他的典故,我們也是可以信手拈來。也是心中裝有桃花源的詩人,也是獨愛菊花的隱士。大家都說,菊花裡藏著他的隱逸。菊花裡不僅有陶淵明的隱世情懷,也有那怒而不顯的君子風範。菊花一般都是秋天盛開,在那個萬花皆衰敗的時節,唯一它一枝獨秀。這樣的菊花,也是陶淵明本神。這一點形象的表現出了陶淵明「不爭」的態度。
  • 陶淵明為何喜歡菊花?其實元稹、李清照愛菊花不輸給他
    這位隱者,本來是無酒不歡的,可是,在某一年的九月九日,他家裡突然就沒酒了,於是,他便只能獨自與屋旁種植的菊花對坐良久,一直等到白衣人王弘給他送酒,才乘興而歸。我一直想,如果王弘一直都不來的話,陶淵明是不是要一直對著菊花獨坐呢,莫非,能解陶淵明酒癮的,就只有菊花了吧。或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和淡雅,和飲酒時的感受,是一樣的吧。
  • 獨愛菊花的陶淵明,以隱士身份,諷刺那些「充隱」
    為何陶淵明獨愛菊花陶淵明獨愛菊是出自周敦頤《愛蓮說》: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這就是陶淵明喜歡菊花的由來。在愛《愛蓮說》中提到了:「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作者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古人認為隱士是隱居不仕之士。「士」有知識的人,有學問的高人,隱居不仕,不出名,終身在鄉下為農民。有本事也不去做官。
  • 菊花詩詞爆滿山,只有一首最風光!!!
    古今詠菊之美的詩詞如海如煙,有人贊其性情純雅,有人喻其芳烈剛毅,林林總總舉不勝舉。菊花為什麼讓文人墨客這麼青睞有加呢?為了解開這個迷,我先投石問路。晉代大詩人陶淵明,可謂寫花第一人。他筆下的《桃花源記》,迷倒了許多追根溯源的文學愛好者。此篇文詞優美,敘事引人入勝。
  • 陶淵明為什麼愛菊花?
    前幾天去桃大山人家開會,茶席上一株菊花在古樸的柴燒花器裡,安靜佇立著。桃大山人突然拿起花器,端詳著盛開的小菊花,說:「突然明白了陶淵明為什麼愛菊花?這株菊花在水裡已經插了十幾天了,它的莖竟然沒有腐爛,花還是原來的樣子沒有變……」確實,插在水裡十多天依然保持著「凍齡」的生命力,省去了日常中花卉需要精心打理的繁瑣,也正應了菊花延年長壽的寓意。「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裡香。」陶淵明為什麼愛菊花?答案不是惟一的。
  • 陶淵明把酒話菊花
    陶淵明是東晉時著名的田園詩人,他雖有濟世之才,卻一直得不到當權者的重用。棄官歸隱的陶淵明寫了有名的《歸去來兮辭》耕田農作之餘,他宅旁東籬邊種了許多菊花,朝夕觀賞,陶淵明常常喜歡一邊賞菊,一邊飲酒,可是因為家裡窮,常常沒有酒喝。
  • 陶淵明最樸實的一首詩,可憐天下父母心
    大家好,這裡是「與詩為伴」,歡迎你走近我的詩詞世界,希望我的陪伴能給你帶來一絲溫暖和詩意。說起陶淵明,你就一定會想起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寫的是菊花,「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寫的是菊花,「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裡也寫到了菊花,似乎陶淵明已經成了菊花的代言人。而陶淵明也通過他的這些描寫菊花,描寫田園風光的詩詞給人留下了一個飄然世外、瀟灑自在、不顧世俗的隱者形象。事實上,他雖然有著一顆隱逸之心,卻在對待子女的問題上,給我們展示了一個無可奈何的老父親形象。
  • 秋天賞菊正當時,這些描寫菊花的詩詞名篇,淋漓盡致展現菊花之美
    詩詞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得到了眾多朋友的喜愛。秋天到了,菊花開了,秋天賞菊正當時,讓我們來看看4首描寫菊花的詩詞名篇,這些詩詞淋漓盡致展現菊花之美,讓人拍案叫絕。順便提一句,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文化愛好者。如果你喜歡詩詞,一定要關注我哦。
  • 陶淵明一個當之無愧的「花痴」,菊花到底有何魅力,讓他如痴如醉
    說起菊花,大家可能很容易聯想到一個人,那就是大詩人陶淵明了。古代文人都喜歡借物來比喻自己,以表達自己的志向。有的詩人將自己比作蓮花,比如劉禹錫,他崇拜蓮花的原因則是看重蓮花的高潔,藉此就想表達自己堅持自我,不與他人同流合汙的決心。
  • 10首最美菊花詩詞:滿城盡帶黃金甲
    等到秋天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菊花盛開以後別的花就凋零了。盛開的菊花璀璨奪目,陣陣香氣瀰漫長安,滿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繁華與氣派盡顯。颯颯秋風捲地而來,滿園菊花瑟瑟飄搖。花蕊花香充滿寒意,蝴蝶蜜蜂難以到來。有朝一日,我要當了春神,我將安排菊花和桃花同在春天盛開。
  • 陶淵明獨創「菊花火鍋」穿越千年,居然是她的最愛!
    再來說說我們熟悉的陶淵明與火鍋的淵源吧,他也是火鍋的真愛粉,世人只知陶淵明愛酒愛詩愛菊花,殊不知,除了這些,陪伴他田園歲月的還有火鍋。風雅如陶淵明,吃起火鍋來自然與俗人不同,詩酒花與火鍋相配,想起來就平添幾分浪漫!相傳陶淵明在吃火鍋時,總會在火鍋中放上幾朵菊花,這就是自魏晉火到唐朝的菊花火鍋。
  • 讀陶淵明的《飲酒》有感,浮生清歡寄田園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這首詩字裡行間縈繞著菊花的清芬與淡然,讓人氣定神閒,與世兩忘。讀的是陶淵明這首毓秀雅麗的詩,而縈系在腦海裡的卻是田園輕悠的愜意生活。也只有陶淵明才能用如此優雅的筆墨寫出這般情意濃稠、意境清幽的絕妙詩句。恬淡靜穆,這是陶淵明的詩體風格。詩人先讚譽菊花,說它傲然於肅殺霜冷的秋天裡,不畏孤寂。
  • 筱青讀詩詞:飲酒·秋菊有佳色陶淵明
    想起五柳先生的《秋菊有佳色》。姑且讀之。飲酒陶淵明秋菊有佳色,裛(yì)露掇其英。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此詩是陶淵明飲酒詩系列《飲酒二十首》之第七首。相比第五首之《飲酒·結廬在人境》,這一首名氣不大。清人吳淇曾將兩首詩加以比較。
  • 菊花須插滿頭歸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如果沒有遇見「知已」陶淵明,菊花或許會一直默默無聞下去。只因一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菊花的「花」生軌跡由此徹底改變。不由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總覺得古人比我們活得率真和純粹,這些流傳至今的菊花詩文,如今讀來依然唇齒生香、暗香盈袖,滿是秋的滋味。菊花是「花中四君子」之一,在我國栽培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禮記·月令篇》云:「季秋之月,鞠有黃華」,而屈原名篇《離騷》也提到「夕餐秋菊之落英」。古人為何喜食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