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賊挖出一批竹簡,其中記載的內容顛覆了歷史,被列為禁書

2020-12-06 夢回中華五千年

自三國時期曹操為了籌集軍餉,大肆挖掘古墓開始,盜墓行業就發展到了頂峰,至此以後,盜墓之風就再也沒有停止過,所謂開張吃三年,對於盜墓賊來說,只要能夠挖到寶物,那幾年甚至幾十年間他都能非常的輕鬆快活,所以盜墓賊也經常鋌而走險,雖然挖人墳墓這種事自古便為世人所不齒,但是這些盜墓賊,在不經意間,也為世人揭露了大量的歷史真相,西晉時期,就有一個盜墓賊挖出了一批竹簡,這本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可是上面記載的內容,卻是讓所有人都大驚失色。

西晉時期,一個盜墓賊找到了戰國魏安釐王的陵墓,費了很大功夫進去後,裡面的景色讓他都要哭了,在一個巨大的陵墓中,連一點兒金銀財寶都沒有,引入眼帘的只有一地的竹簡,氣憤的盜墓賊本想一把火燒掉這些竹簡,可是真把火點著了卻又捨不得,於是就將這些竹簡帶了出去。

盜墓賊本想研究一下竹簡上記載的東西,萬一上面記載著寶藏呢,可這個盜墓賊是個文盲,於是就找人想翻譯一下竹簡上的文字,也就是在找人翻譯竹簡的途中,消息傳了出去,很快,盜墓賊就被官府的人抓住了。

這些竹簡最後上交給了朝廷,經過翻譯,竹簡上記載著從夏朝到魏襄王時期的事情,是一部編年體史書,被史官命名為《竹書紀年》,而讓所有人都感到詫異的是,這部《竹書紀年》中的內容,與司馬遷所編著的《史記》有著極大的出入,甚至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很多的事情都被推翻。

堯舜禹時期,部落開始實行禪讓制,而堯舜的行為和做法也一直被後人津津樂道,對他們的高尚情操所敬仰,可是竹簡上記載的,卻是堯晚年期間被舜所囚禁,並且不允許堯的兒子丹朱與他見面,不得已才將王位傳給了舜,這讓舜的偉大形象瞬間降到最低谷。

《史記》中記載,尹伊是一個嚴明律己的聖賢,可在竹簡中,他卻將商王太甲放逐邊疆,自立為王,後被偷偷潛回的太甲暗殺身亡,一個是聖賢之人,另一個卻是謀權篡的陰險小人,這樣的差距讓人目瞪口呆。

《竹書紀年》現世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很多人的認知都被竹簡中記載的內容所顛覆,其中眾多曾經光輝偉岸的形象,其實都是一些見不得光的猥瑣小人,與當時人們推崇的孔孟思想嚴重不符,被統治者和博學者視作異端邪說,最後《竹書紀年》被列為了禁書,不允許民間再有與竹簡相關的言論出現。

都說「歷史是由勝利者書寫的」,知道得越多,越能感覺到歷史的神秘,我們從課本中學到的,往往和我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歷史不同,至於哪些是真實的,還需要依靠相關的專家去探索和研究,至於真實的歷史能否有重見天日的一天,還需要不斷地發現。

相關焦點

  • 古墓中出土的竹簡,為何被宋朝列為禁書?專家:內容顛覆了認知
    考古是了解歷史最直接的方式,說到考古大家都會想到古墓,因為中國古代的實行的是厚葬,所以古時候的陵墓中都有很多的文物,這些文物能夠幫助考古專家更好地了解歷史。不過在專家眼中,最重要的文物就是歷史文獻和記載了,在古墓中經常能夠發現竹簡和帛書。
  • 千年前,盜墓賊挖出一本奇書,記載內容或顛覆中國古代歷史!
    這些人被後世統稱為盜墓賊。現代很多考古學家為了研究歷史,填補學術空白,經常會對一些古墓進行搶救性地挖掘。不管是盜墓賊還是考古專家,經常會在古墓裡挖出驚天動地的東西,這些東西經常與歷史相記載的會有一些不同。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就是1000多年前有一群盜墓賊在古墓裡發現了大量的竹簡。
  • 湖南古墓挖出竹簡,記載內容與《史記》大相逕庭,至今仍爭論不休
    其他暫且不表,當時還有一批竹簡出土,專家們對其進行破譯之後,發現其中所記載的內容竟有些令人難以接受。考古專家們見多識廣,究竟是什麼內容令他們都難以接受呢?原來竹簡所載與我們長期以來所認知的歷史大相逕庭,大量篇幅顛覆了傳統認知。這些內容要是信口雌黃、胡編亂造也便罷了,偏偏它並非空穴來風,細心之人發現它與一部塵封的典籍有著高度相似之處。
  • 湖南發現一批竹簡,內容顛覆歷史,網友:司馬遷是秦朝的頭號黑粉
    湖南發現一批竹簡,內容顛覆歷史,網友:司馬遷是秦朝的頭號黑粉 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古代的歷史長河當中,一直都認為秦始皇是一個非常暴虐的君主,而對於這一形象的來源,主要就是因為司馬遷的《史記》,《史記》當中將秦始皇描述成為了一個重用小人,殘暴不仁的君王。
  • 湖南考古挖出竹簡,內容顛覆認知,專家:司馬遷可能騙了我們
    不僅出土了一具難以理解的千年女屍,還有了大量舉足輕重的寶貴文物,如漆器,竹器,絲織品等等,其中還有一堆神秘的竹簡。  實際上,專家們通過對竹簡進行修復後發現,其中的一份竹簡上面記述的文字內容,竟然跟一部爭議強烈的千年史書記載相似,這部引起爭議千年史書就是《竹書紀年》。那為何人們難以接受這段竹簡上歷史呢?
  • 盜墓賊發現一本奇書,其內容顛覆眾多歷史,被人稱為「異端邪說」
    歷史,富有傳奇色彩,他就是時間的見證者!那麼今天我要說的是歷史上發生一個事件,盜墓賊發現一本奇書,其內容顛覆眾多歷史,被人稱為「異端邪說」。其實我們縱觀歷史不難發現,其中的真假誰能辨別?就算是歷史學界公認的教科書司馬遷的《史記》也不一定是準確無誤的,那麼盜墓賊究竟是發現了一本什麼樣的奇書?聽我慢慢道來。
  • 湖南出土一批「竹簡」,內容顛覆歷史,專家:秦始皇可能被冤枉了
    在這一段記載中,秦始皇的暴行被昭之於眾。因渡河而受阻而憤怒伐山林的行為,也是廣為後人所詬病。在大多數史料的記載中,秦始皇都是一個暴君形象,自然沒有人懷疑史料與現實是否有出入。然而,在湖南出土的一批竹簡卻完全顛覆了這一段歷史,專家認為,秦始皇可能被冤枉了。
  • 蘇州挖出3片竹簡,內容顛覆這段歷史
    這是我們歷史裡,對西施完成任務之後結局的美好祝願,但是在20世紀初,考古學家在蘇州的一座古墓中,發現了一個足以顛覆這段歷史的「證據」。專家在古墓中並沒有發現可以證明墓主人身份的信息,反而是在土裡挖出的3片竹簡,竹簡上找到了一段不同於歷史記載的文字。專家小心將竹簡平放在一起,經過辨識翻譯出來上面的字樣,「蠡與施潛通,三年始達吳,以語兒亭為質,施不得不勉。」這大概的意思就是,範蠡和西施有私通,從越國走了三年才到了吳國,範蠡以「語兒亭」為人質相要挾,西施不得不繼續前往吳國進行任務。
  • 盜墓挖出上古「奇書」,還原焚書前的真實歷史,可惜無一人敢相信
    考古,人們一聽就自然而然的想到青銅,玉器,竹簡等,這些都是古代勞動人們的智慧結晶,尤其是古人留下來的竹簡,裡面記載的是前人總結的關於生活,歷史,文化等的東西。我們的考古專家們就在古墓中挖出過不少的竹簡,有的甚至是改寫了歷史,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史記》,就是在小小的竹片上記錄了幾千年的歷史。
  • 湖南考古挖出竹簡,內容推翻歷史:學者:我們都被司馬遷騙了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後來湖南長沙馬王堆墓考的古挖出竹簡,內容推翻歷史,讓人難以接受,震驚了考古界和歷史學者。更有學者稱:"我們都被司馬遷騙了""司馬遷可能騙了我們。"古墓的挖掘位於湖南省長沙市芙蓉區,東郊馬王堆醫院內的馬王堆漢墓,是70年代在施工時被施工人員意外發現的。
  • 馬王堆出土一批竹簡,文字內容令人矚目,揭破5000年前謊言
    在我國幾千年的進程中,祖先們留下了數不清的寶物,這其中有一些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有一些現在還被埋在土裡,漸漸地被挖掘出來,讓我們可以看到以前的文明。在上個世紀70年代的時候,長沙馬王堆的考古發掘一下子轟動了世界。
  • 一部由盜墓賊挖出的史書,成書時間《史記》還早,內容顛覆三觀
    西晉年間,汲郡有個叫不準的盜墓賊,盜掘了一座不知道是魏襄王還是魏安釐王的魏國古墓,發掘出大批竹簡,起初不準並不知道這是些竹簡有什麼用處,就拿來當火把照明。當然,這些竹簡併沒有被全部燒掉,大部分是被不準給扔掉了。好在後來當地村民發現及時,報告了官府,這些記錄著大量先秦歷史的竹簡,才沒有被完全毀掉。
  • 海外一批戰國竹簡,解開周文王歷史懸案,學者:周文王形象被顛覆
    《論語·泰伯》記載周文王時已經「三分天下有其二」,確立了周國對商朝的戰略優勢,周武王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由於周文王對周朝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周朝對周文王非常尊重,將王朝開端前推到周文王時代。然而,或許由於時代限制,歷史上對周文王的記載非常有限,後人難以較為全面的了解周文王,以至引發不少爭議,其中一個就是:姬昌到底有沒有稱王,何時稱王?
  • 湖北漢墓出土一批竹簡,內容改寫數學史,2000年前中國人就懂負數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為後世的我們留下了不少珍貴的文化寶藏,比如數學知識便是如此。1983年,湖北江陵張江山地區,考古學家挖出了一批漢墓,出土了大量珍貴的竹簡,它們也被人們稱之為「張江山竹簡」。經過考古學家的研究,這些竹簡大概是是西漢初期下葬的,約為公元前186年。最令人震驚的是,竹簡上的文字,記錄了中國的數學發展歷史。
  • 江蘇範蠡墓曾出土3片竹簡,記載的內容顛覆了專家的認知
    史書裡面記載範蠡最後和西施結為神仙伴侶,縱情山水,成為一方首富。不過這個結局可能是有人謠傳的,在歷史上範蠡的結局是有些悽慘的,墓葬的出土也將真正的真相揭開,這顛覆了我們原本的歷史認知但是對於專家們而言,竹簡雖然不值錢,但是上面記載的內容卻是無價之寶。在對這三片竹簡進行詳細的探究之後,專家們從三片竹簡中解開了一個爭論不休的問題。根據竹簡上的文字,西施曾經和範蠡秘密私通,兩人在三年之後才到達吳國。而他們還有自己的兒子,兒子的名字是語兒亭。
  • 《竹書紀年》,完全顛覆了《史記》的記載!歷史的真相究竟如何?
    西晉鹹寧年間,一個盜墓賊,在盜戰國時期魏襄王的墓葬時發現了數十車記滿古文的竹簡,無意間解開了一段顛覆認知的歷史。 晉人奉命將散亂的竹簡排定次序,並用當時通用的文字考訂釋文其中記載夏商周年間的十三篇史書,被命名為"紀年",後人稱之為《竹書紀年》。
  • 《商君書》為什麼被列為「天下第一禁書」?看看內容就明白了
    這其中包括《孔子》、《孟子》、《孫子兵法》、《論語》、《莊子》等等,這些古籍都是流傳了上千年的。時至今日人們仍然學習其中的一些經典語句。不可否認的是,這些書籍能夠教會我們如何做人做事。百家爭鳴無疑是歷史上文化發展的一個巔峰,恐怕只有後來的宋明理學能夠與其媲美。古代的時候,出現了很多厲害的人物。
  • 古墓挖出13車古籍,記載「失傳」的歷史,學者:內容禁止公布
    在如今的考古中,經常出土一些先秦時代的竹簡、帛書,這些所謂的古籍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歷史真相;有的甚至是「改寫歷史」,就猶如此墓出土的13車古籍,記載的歷史就與正史截然不同。 當時朝廷這些大臣、學者進行研究解讀後,證實這是一種戰國時代的「古文」,記載的內容有很多,包括當時的各種奇書,但主要的還是記載了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歷史,由於竹簡中記載的歷史是按照編年次記載的
  • 考古出土的一批竹簡證明了史書記載的錯誤,內容令人難以置信
    其中不乏古籍。但在歷史上,由於戰爭的原因,很多古籍沒有流傳下來。比如今天的《道德經》、《以史為鑑》等古籍,都是不完整的。歷史上很多古籍版本與原版不同,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很多人對這些古籍進行了注釋。這樣一來,古籍的內容就難免出錯。同時,在古代,沒有印刷術,其次造紙術也不如現代。這樣看來,古籍是非常珍貴的。
  • 湖南古井挖出一枚竹簡,內容顛覆歷史,專家:秦漢中間可能還有一個朝代
    中國古代歷史源遠流長,我們現在了解的許多歷史文化都是通過對留存下來的古代文物、文明遺蹟、文獻記載的考究而得出的。有些歷史事跡雖說是有相關的文獻記載,但是由於記錄者所處的個人角度,難免保證其在記載時不會加入一些主觀因素進去,以及統治者在治國期間為了維護權力,可能會「揚長避短」,難免其不會要求記錄者對事實進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