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八景之一,無垢淨光舍利塔,瀋陽第一塔,我國唯一的空心古塔

2020-12-10 湘湘愛旅行

瀋陽無垢淨光舍利塔(也稱瀋陽塔灣塔)位於瀋陽市皇姑區塔灣街45巷15號,建於遼代1044年,為北方契丹族修建,是一座距今有千年歷史的古塔。1640年清朝皇太極時期重修並在塔旁建一廟,現已無存。該塔因佛塔內供藏1548顆「舍利子」,得名無垢淨光舍利塔。

瀋陽無垢淨光舍利塔

無垢淨光舍利塔雄偉壯麗,歷史久遠,從古至今景色不減,是瀋陽市現存較古老的建築之一。1985年公布為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公布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從前,古塔所在東連昭陵,南臨沼澤,古色蒼然,是城內佳景之一,以"塔灣夕照"被列為盛京八景之一。

該塔為13層密簷八角形磚塔,高約33米,為瀋陽地區最高的古塔。塔身結構上可分地宮、塔座、塔身、塔簷、塔剎五個部分。地宮在塔座下,乃埋舍利之處;塔座為八角形仰伏蓮須彌座,通體均為磚砌,周嵌石條。塔身每面闢有佛龕,龕上雕有卷草、海棠花紋圖案及造型美觀的傘蓋、飛天等。龕內凸起的蓮座上有身披袈裟的坐佛,龕兩側立有協侍。塔簷下有磚雕鬥拱,上有瓦壟,角脊有套獸、坐獸,13層塔簷層層內收,最後成八角攢尖的塔頂。塔頂立前金屬剎杆,串有葫蘆形寶珠,以8條鐵索連著角脊。全塔挺拔壯觀,威嚴厚重。在1985年維修時,還發現此塔內部為空心,為全國同類建築中之唯一。

塔內還曾出土大量珍貴的文物,包括鎏金佛、舍利子、經卷、瓷器等;並還發現圓形地宮一處,上有天花,下有地板,四壁有保存完好的彩色壁畫阿難、迦葉、護法神等。塔中出土大型石函,蓋上刻有"維南贍部洲大契丹國遼東瀋州西北豐稔村東重熙十三年次甲申四月大壬辰朔冥生十五葉藏"及建塔人姓名、職務等,為研究建塔和遼代歷史的提供了重要實物資料。

舍利塔公園附近還建有著名的盛京碑林,陳列明清至民國時期的石碑118通,內容涉及文化教育、廟宇維修、慈善募捐、人物紀事等,從不同側面反映了瀋陽的歷史沿革、地理風貌、商貿發展、宗教風土等。另外,館內還收藏和保存著碑首、碑座、殘碑,以及建築構件等200餘件,可供了解瀋陽這座城市的歷史文化和民俗風情!

瀋陽「盛京碑林」

此外,古塔所在的塔灣公園內還有一座古詩:回龍寺。傳回龍寺為唐代所建,清代時重修,舊時稱舍利寺,為瀋陽地區最古老的寺廟。寺院建築規模氣勢恢宏,與塔灣舍利塔相得益彰,遙相輝映,構成瀋陽塔灣公園遊覽觀光的兩大園區。

【來源:關東有雪】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瀋陽最古老的建築:無垢淨光舍利塔
    瀋陽無垢淨光舍利塔(也稱瀋陽塔灣塔)位於瀋陽市皇姑區塔灣街45巷15號,建於遼代1044年,為北方契丹族修建,是一座距今有千年歷史的古塔。1640年清朝皇太極時期重修並在塔旁建一廟,現已無存。該塔因佛塔內供藏1548顆「舍利子」,得名無垢淨光舍利塔。
  • 你知道瀋陽都有哪些好玩的地方嗎?來看看哪個才是你心中的仙境?
    瀋陽舍利塔位於瀋陽市皇姑區塔灣街45巷15號,稱塔灣舍利塔。因佛塔內供藏1548顆「舍利子」,所以又稱無垢淨光舍利塔。"建於遼代重熙十三年(1044年),由北方契丹人修築。1640年(清崇德五年)重修,是瀋陽市歷史較久的古建築之一,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塔為密簷塔。
  • 這座千年古塔,正好壓在瀋陽「龍脈」上
    今天,「遼寧有歷史」來說一說這條「龍脈」上的最西端——瀋陽塔灣上的那座舍利塔。按照史書記載,瀋陽的這條「龍脈」由東向西,串起了撫順新賓的清永陵、清福陵(瀋陽東陵)、清昭陵(瀋陽北陵)這「關外三陵」,最終到達瀋陽的塔灣。
  • 瀋陽城南有一座古塔,風景優美歷史悠久,來瀋陽旅遊可以前往遊覽
    瀋陽市區之內有著名的「清初四塔」、塔灣舍利塔都是很不錯的,特別是塔灣舍利塔,是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塔灣夕照」。而瀋陽北塔前面,就是另外一處盛京八景之一「花泊觀蓮」。由此可見瀋陽這些古塔周邊的風景,還是非常不錯的。
  • 瀋陽十大旅遊景點
    一 瀋陽故宮瀋陽故宮位於中街,懷遠門和撫近門之間。它又叫盛京皇宮,是努爾哈赤入關前所建,佔地六萬多平方米,是中國僅有的兩家皇家宮殿建築群之一。百合塔五 瀋陽東陵公園瀋陽東陵又叫清福陵,是努爾哈赤的墓陵。位於東陵區,是盛京三陵之一。相比於北陵,東陵遊人比較少,但是它有山林。
  • 從盛京八景到瀋陽十景的四百年去來
    瀋陽文史專家劉振超曾對「盛京八景」做過細緻的梳理研究,據他介紹,早在順治、康熙年間開始,便有「盛京八景」、「留都十六景」相傳。乾隆年間,盛京有膾炙人口的「萬泉八景」相傳。同治年間,《陪都記略圖》中則出現了「盛京十景」的說法。光緒年間,有「陪京八景」之說。
  • 盤點瀋陽市內的寺廟和道觀
    建於清代崇德八年(1643年),是歷史上盛京八景之一,名曰:「東塔春耕」。2016年大風吹斷了塔尖,現在除了白塔,天王殿等建築大約就是這段時間重建的。南塔廣慈寺地址:瀋河區南塔街南為普安眾庶,名曰廣慈寺。建於清代崇德八年(1643年)。
  • 瀋陽城內曾經的一景-崇壽寺白塔
    作者荊紹福荊紹福 茅古甸 2019-06-10提起塔灣,瀋陽人就會想到無垢淨光舍利塔,這座塔建於遼重熙十三年(1044),至今已有975年的歷史,是瀋陽城內最早的一座塔。實際上,在上個世紀50年代以前,瀋陽城還有一座塔可以說與塔灣的無垢淨光舍利塔齊名,這就是崇壽寺白塔,俗稱白塔。
  • 瀋陽有多少歷史古蹟?瀋陽珍存歷史古蹟大盤點,終身收藏版!
    因古塔所在的寺廟毀於戰火,記載古塔修建信息的寺廟碑也僅剩底座,所以只能依靠考古技術斷代,考古專家根據古塔的建築特點和周邊遺蹟推測該塔為遼代舍利塔。>>舍利塔【免費】古塔於遼代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由契丹人修築,距今已有975年歷史。同時「塔灣夕照」也是瀋陽著名的「盛京八景」之一。
  • 古塔裡的芳華
    古塔裡的芳華 作者:趙雁明 如果你乘瀋山線的火車,就會發現小凌河北岸的錦州城裡,有一座古塔佇立其中,這是坐在火車上唯一能肉眼看到的古塔,它以前的名字叫大廣濟寺塔,錦州人管它叫大塔或古塔,舊錦州八景的「古塔昏鴉」景致,就是說的它,如今已經被修改為錦州新十景「古塔朝暉
  • 那些還健在的中國古塔,斜而不倒的不亞於比薩斜塔
    光搖瀲灩治珠蚌,影落滄溟照水犀。 火焰逼人高萬丈,倒提鐵筆向空題。瞭敵塔,開元寺塔為八角形十一層樓閣式塔,全部為磚結構,座基周長127.65米,高84.2米,是我國最高大的磚塔。此塔建造十分精巧,塔身分內外兩層,外塗白色,東、西、南、北四面設券門,外觀挺拔秀麗,比例適當,結構嚴謹,細部手法富於變化,是宋代磚塔中的佳作。齊雲塔,本稱釋迦舍利塔、金方塔、白馬寺塔。
  • 景德鎮有座千年古塔,被稱為「江西第一塔」,卻鮮有人知
    然而,我不得不說,當我知道「江西第一塔」,位於景德鎮時,小方內心是十分慚愧的。別說外地朋友不知道,就連我這個從小在景德鎮長大的本地人,也是第一次聽說這個景點。帶著滿滿的歉意,踏上了尋塔徵程。此行記錄遊浮梁縣紅塔所聞所感。紅塔位於一個名為「舊城」的古村裡,光聽名字就感覺這是一個有故事的地方。果不其然,這裡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飽經滄桑,如今已是物是人非。
  • 瀋陽一公園火了,網紅旋轉樓梯,盛京八景之一,佔地達31萬平方米
    瀋陽最近天氣變冷,在大雪飄飛的時候,這裡就是一個童話世界,一片白茫茫,是一個銀裝素裹的新世界,但是除去對雪的感覺,大家對於瀋陽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熱情好客吧,在這裡感受到的都是熱情和濃烈的美食,這裡就是一個豪爽的地方,相對來說,很少有一些文藝的地方,但是今天它來了,小編帶大家去看看獨樹一幟的文藝公園吧。
  • 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瀋陽園再現 「盛京八景」
    ,是展示瀋陽滿清文化底蘊、風貌特色的載體,設計以故宮世界文化遺產為基底,結合北方園林景觀,秉承北方園林「自然、大氣、厚重」的理念,讓世界領略瀋陽城市濃厚的皇城文化底蘊,是瀋陽城市文化精神的新代言。主入口汲取瀋陽盛京皇城文化建築中的穩重、古樸氣韻、大開大合,具有迎賓儀式感。構築物和建築物的頂面裝飾採用黃琉璃瓦加綠剪邊,牆面為故宮傳統顏色朱紅色。
  • 瀋陽故宮——回首宮廷唯見月,盛京一夢又歸真
    這裡是旅你相行的旅行紀念冊瀋陽素有「一朝發祥地,兩代帝王都」之稱。戰國時為燕國重鎮,元代得名「瀋陽」。清太祖遷都於此,更名盛京,建立清王朝。入關遷都北京後,以盛京為陪都。境內的名勝古蹟有瀋陽故宮、清昭陵、清福陵等。
  • 中國古塔攬勝——河南鄭州
    鄭州的古塔不僅數量多,而且頗多精品,號稱「中華第一塔」的嵩嶽寺塔就坐落在鄭州境內。嵩嶽寺塔嵩嶽寺塔,位於鄭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嵩嶽寺內;始建於南北朝時期的北魏正光(520—525)年間,十二角十五層密簷式,磚構,空心
  • 瀋陽名勝古蹟——無垢淨光舍利塔
  • 校園訪古塔
    老漢吾上網搜得:此塔乃古晉陽惠明寺舍利塔,是與西安法門寺塔齊名的中國境內佛主19真身舍利塔之一。人稱「古塔凌蒼」,為明清太原縣八景之一,位於今古城營村,是太原市重點保護文物。惠明寺舍利塔(阿育王塔)與北京北海瓊華島白塔,阜成門內妙應白塔、五臺山塔院寺大白塔、代縣果園寺阿育王塔等在建造結構上大體相同。另據現代作家王進所著《三晉之旅隨筆》一書介紹,惠明寺舍利塔與代縣阿育王塔、洪洞廣勝寺塔、永濟鶯鶯塔、榆社縣塔並稱為:山西省境內佛祖真身五塔。
  • 中國古塔攬勝——山西呂梁
    呂梁市境內的古塔數量不少,保護等級普遍較高,體現了山西地面文物的豐富和高水平。呂梁地區的古塔還有一個突出特點,那就是八層塔較多,而大家都知道,中國古塔層數一般多為奇數。1、臨黃塔(阿育王塔)上賢梵安寺塔上賢梵安寺塔,位於呂梁市文水縣孝義鎮上賢村;始建於宋崇寧三年(1104年),八角七層樓閣式,青磚砌築,空心,原有木質樓梯,通高45米;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七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