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戰「疫」記:雷神山醫院ICU裡的生死爭奪戰

2020-12-13 中國新聞網

(抗擊新冠肺炎)武漢戰「疫」記:雷神山醫院ICU裡的生死爭奪戰

中新社武漢2月20日電 題:武漢戰「疫」記:雷神山醫院ICU裡的生死爭奪戰

中新社記者 馬芙蓉

武漢雷神山醫院感染一科重症醫學二病區19日晚開始收治病人。「這裡收治的都是重症、危重症病人,早一天投入使用,就能多救幾個人。」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彭志勇說。

彭志勇介紹,他們18日下午4時接到開闢病區命令後,醫護人員加班加點,用時僅一天即完成清理打掃、設備搬運、安裝調試、人員崗前培訓等工作。

武漢雷神山醫院是武漢興建的第二座專門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醫院,主要用於接收重症患者。該院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接管,已開設兩個重症醫學病區,其中一病區已收治患者14人。

中新社記者19日探訪發現,ICU病區為負壓艙,設有清潔區、緩衝區、汙染區;兩個病區各有14張病床,每張床標配呼吸機、心電圖和血壓監控儀、輸液泵等,輸液泵能精準控制滴速,保證單位時間輸注安全劑量。病區內外醫護人員藉助對講機通話,忙碌有序。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現有30餘名醫生,90餘名護士負責雷神山醫院ICU病患救治。該院重症醫學科護士長丁新波透露,重症監護室患者大部分沒有自理能力,病情變化快,需要醫護人員24小時照顧飲食起居、時刻觀察生命體徵。針對一些情緒不穩的病人,還要進行心理安撫。

30歲的護士張瑩瑩不僅負責ICU病人護理,還兼顧對外溝通、物資派發等工作。她們每天四班倒,一個班6個小時,為節省防護服、減少上廁所次數,她上班期間儘量少喝水。防護服密不透風,穿久了出汗憋悶,特別難受。「但我不能退縮,因為我是護士。」她說。

張瑩瑩已經快一個月沒回過家了,每天只能視頻與不到兩歲的女兒「見面」。「女兒馬上要過生日了,還不知道能不能回去。」提到女兒,她忍不住落淚。但隨即,她擦乾眼淚,整理好情緒,再次走進ICU「戰場」。

彭志勇介紹,當前新冠肺炎沒有特效藥,ICU救治主要是根據患者症狀對症治療,比如呼吸困難的予以吸氧、腎功能衰竭的予以透析,休克的予以抗休克治療等,以維護患者的各種器官功能,等待病人免疫力慢慢恢復,再自行清除病毒。

具體操作中,一般會根據病情變化採取漸進式方式治療,即首先氧療,其次高流量鼻導管氧療或無創機械通氣,再次有創機械輔助通氣;若病情繼續惡化,則採取ECMO(體外膜肺氧合)救治。彭志勇強調,ECMO對身體會產生副作用且費用昂貴,作為拯救性手段的最後一步,不到萬不得已不會使用。

15日至18日,湖北日新增病例持續下降,但重症、危重症病例持續上升。彭志勇認為,出現上升是因為隨著時間變化,一部分輕症逐漸轉為重症、危重症。他指出,當務之急是要儘快調配訓練有素的ICU醫護人員對重症、危重症展開救治,以減少病亡率。

2003年的非典、2016年的禽流感,彭志勇均在前線參與或負責重症患者的搶救。此次疫情暴發,53歲的他再度出徵,從1月6日一直奮戰至今。他表示,新冠肺炎潛伏期長,傳染性強,這次防疫救治責任最重、壓力最大。讓他感動的是,團隊成員齊心協力,年輕人勇擔重任,他對打贏這場戰「疫」充滿信心。(完)

相關焦點

  • 致敬「沉默的英雄」——記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
    新華社武漢4月2日電題:致敬「沉默的英雄」——記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新華社記者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10天左右雙雙落成,他們是「中國速度」創造者。「兩山」醫院運行近兩個月,收治5000多名患者,他們是「中國奇蹟」貢獻者。
  • 戰「疫」一線的中信工程志願者:武漢雷神山醫院第25號榮譽員工
    2月20日,武漢雷神山醫院迎來歷史性時刻,32個病區約1500張床位全部開放。22日,作為全程參與建設的志願者,中信工程設計建設公司智能建造事業部總經理彭波被雷神山醫院授予第25號「榮譽員工」胸牌。
  • 戰「疫」:「封城」後 雷神山醫院給排水設計總結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各行各業都全力投入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疫」。《給水排水》雜誌將在2020年第3/4期開設「新冠病毒阻擊戰」專欄,記錄水業人在本次疫情期間所作的努力和貢獻。他們有的人身處漩渦中心,為提交設計圖紙連夜奮戰;有的人協助政府決策,為出臺技術方案不眠不休;有的人堅守防控一線,在雨雪寒潮中恪盡職守......戰「疫」,用水業人最硬的鱗!
  • 平凡英雄,無限榮光——記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和維保者們
    中建三局火神山醫院建設者在施工現場鋪設「兩布一膜」防護層。 (資料照片)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以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為代表的抗疫應急醫院建設,引發了全國上下乃至全球的關注。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10天左右雙雙建成,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特別是對重症患者救治起到了支柱性作用,成為彰顯「中國速度」「中國效率」的標誌性符號,贏得了社會各界和億萬「雲監工」的一致點讚。這一奇蹟的誕生,離不開一個個建設者、維保者的艱辛付出,他們被稱作是「平凡英雄」。
  • 九牧為武漢雷神山醫院捐贈衛浴,助力健康中國
    支援武漢,九牧在行動。 九牧援助武漢雷神山醫院     智能感應衛浴物資已到位。 健康中國,加油! 正月初三,李克強總理親赴武漢考察指導疫情防控工作,看望慰問患者和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 任何困難都難不倒頑強的中國人民,中國行!中國一定能行!
  • 我在雷神山醫院當志願者的那些日子
    1月23日,由於武漢交通管控,我滯留在了武漢江夏區,但我沒有想就此閒下來,報名申請參加了雷神山醫院建設志願者服務,成為了一名光榮的「逆行者」。   2月7日那天,聽說雷神山醫院建設急需用人,我抱著能幫忙就多做點事、盡好自己一份力的心態,報名去當了雷神山醫院的志願者。
  • 描摹武漢戰「疫」英雄群像
    新華社推出的全景戰「疫」紀錄片《英雄之城》,以45分鐘時長呈現了武漢關閉離漢通道兩個多月以來的戰「疫」實景畫面,用最真實的鏡頭語言展示武漢這座城市的勇敢、堅韌和樂觀。這部紀錄片分為「離漢暫停」「搶救生命」「關鍵之舉」「全民英雄」「世間大愛」「冬去春歸」等幾個主題。60餘位勇闖「紅區」的新華社記者廣泛採訪奮戰在一線的人們,換來了第一手影像資源。
  • 【新華網連線武漢】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告別雷神山,希望它永不...
    新華網北京4月16日電(記者李由 陳正)15日,備受關注的武漢雷神山醫院運行67天、完成2011名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後正式休艙。今天,新華網獨家連線採訪了雷神山醫院院長王行環。結束了緊張工作的他,講述了自己和雷神山的故事。
  • 武漢戰「疫」記
    英雄的武漢人民,以自我犧牲精神和非凡壯舉,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譜寫了一曲壯烈悲歌。  「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都為你們而感動、而讚嘆!黨和人民感謝武漢人民!」習近平總書記飽含深情的話,溫暖人心。  新華每日電訊記者,記錄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武漢保衛戰」的一些側面和片段,見證武漢戰「疫」的激烈悲壯。
  • 臨危受命|中南建築設計院鏖戰武漢雷神山醫院
    文章來源:建築匠人對於武漢來說,這個春節註定有些特別;對於中南院人來說,這個新年更值得我們銘記。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像惡浪迎面撲來,牽動了每個中國人的心。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每個人都在儘其所有馳援我們的大武漢。
  • 雷神山醫院休艙 塗鴉牆見證戰「疫」故事[組圖]
    雷神山醫院休艙 塗鴉牆見證戰「疫」故事運行67天收治患者2011人,不會馬上拆除將「消殺」備用;醫護人員所留塗鴉將有機會被博物館收藏在武漢市西南方向的江夏區,距離市區約20公裡處是一大片白色的單層廂式板房。
  • 戰「疫」湖北,決勝醫療垃圾
    戰「疫」湖北,決勝醫療垃圾--記最美逆行"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陳慶平科研團隊"2月16日20:26,雪後的雷神山醫院十分寒冷,湖南人文科技學院陳慶平副教授與他的團隊正在緊張的忙碌著,院區剛剛產生的高危醫療垃圾----口罩、防護服、唾棄物等等
  • 國家組隊,上海122名中醫醫護今下午出發,馳援武漢雷神山醫院
    上海再派醫護力量馳援武漢,召必戰,戰必勝!今天下午3時,第四批國家中醫醫療隊、來自上海4家中醫醫療機構共122人在虹橋機場集結,下午5時啟程飛往武漢,為雷神山醫院新開設的兩個重症病區120張床位提供醫療救治。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了解到,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附屬曙光醫院、附屬嶽陽中西醫結合醫院和上海市中醫醫院等4家中醫醫院,分別派出30餘名醫生護士精兵強將,前往一線馳援。
  • ...新冠肺炎|武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重症醫學科二區護士長蔡敏:戰「疫」一線顯本色,抗疫戰場勇擔當,跨越生死逆行,白衣與命運抗爭;有時是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我們經過一場場生死時速的較量與時間賽跑,給生命供氧,與死神搶奪生命,有一分的希望,絕不言放棄。
  • 武漢雷神山醫院:標誌裡的中國傳統意義
    2020年2月8日,參照當年小湯山醫院模式建造的武漢雷神山醫院,正式交付使用。雷神山醫院LOGO雷神山醫院的標誌看起來有些複雜,它代表著什麼意思呢?我們把醫院標誌做個分解:它包含了盾牌、蓮花和「雷」字三個元素。
  • 和雷神山抗「疫」一線的建設者聊的越多,就越尊重他們
    從瀋陽六院到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蚌埠第一人民醫院、南寧茅橋醫院、廣東二院……和他們聊的越多,就越尊重他們。特別是在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建設者們,他們或逆行而上,馳援一線建設,或鏖戰完火神山,再戰雷神山……不分晝夜,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淚目3分鐘戰疫沙畫,掬沙成畫,細數戰「疫」逆行者
    廣州日報特別呈現我們掬沙成畫細數戰「疫」逆行者!他們也是別人的父母兒女兄弟姐妹他們放下骨肉親朋,放下平靜安寧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看,這是中國速度全世界都在圍觀雷神山火神山的建成看,這是中國力量病毒正在節節敗退我們終將取得勝利!
  • 他用30幅素描,再現武漢戰「疫」中英雄的瞬間
    武漢戰「疫」打響後,全國各地的醫護人員紛紛請戰,在「志願書」上簽名蓋上手印。11.廣大醫護人員也有家人有朋友,在去武漢的路上,和孩子分別時,心裡多麼不舍。12.醫護人員每一次去病房前,都要做最後的安全檢查,在戰「疫」一線,沒有絕對的安全。13.醫護人員不僅治病救人,還給患者做好心裡疏導,正可謂醫者仁心。14.
  • 手印銘記:一天半完成ICU改造
    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重症醫學科二區護士長蔡敏: 戰「疫」一線顯本色,抗疫戰場勇擔當,跨越生死逆行,白衣與命運抗爭;有時是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我們經過一場場生死時速的較量與時間賽跑,給生命供氧,與死神搶奪生命,有一分的希望,絕不言放棄。
  • 校友黃德釗:在波瀾壯闊的戰「疫」中做一朵小小的浪花
    除夕前夜,為響應武漢市政府要求,中建三局承擔了牽頭10天內建成一座建築面積3.39萬平米、1000張病床的大型傳染病醫院的緊急任務。2月5日,火神山醫院建成,雷神山醫院也進入最後衝刺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