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盛夏,上海又一大型文化活動如期而至:2020上海書展暨「書香中國」上海周,於8月12日至18日舉行,開啟這座城市的最美閱讀時間。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上海書展,是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的重要文化載體。每年八月,上海書展與市民相約,打造親民而美好的閱讀「狂歡季」。人們發現,上海書展變了,要科學有序防疫,要推進線上線下融合、「閱讀破圈」;人們發現,上海書展始終如一,靈魂永遠是書籍、主角永遠是讀者。
科學防疫:要書香也要安全
今年的上海書展,跟往年有些不一樣。為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要求,科學防疫的舉措舉目皆是:
往年上海書展開幕前,熱情讀者都會在主會場門口大排長龍、購買門票,成為上海書展的一道別樣風景。今年,蜿蜒的長龍陣「消失了」。據介紹,今年上海書展首次採用實名預約制入場,同時對主會場「限流」。書展門票分為電子票和實體票,電子票可在網上購買,實體票將全部在新華書店定點出售,現場不再出售實體票,防止讀者聚集。
在上海書展主會場——上海展覽中心南北入口處,藍白兩色的安檢篷房已快速落成。這間外觀充滿高科技感的「小屋」,裝載了智能人體安檢系統,可以實現無接觸安檢。只要通過小屋,參觀者就能輕鬆完成安檢、測溫兩道程序。
今年的上海書展依舊分為日場和夜場。與以往不同的是,日夜場之間留出了整整1個小時的消毒時間。除了拓寬展廳走道,書展主辦方還在東西兩個展區分別設置「防疫醫護室」,並制定了切實的防控措施。各展區也配備充足的消毒溼巾、免洗手消毒劑、口罩、測溫儀等防疫物資。
根據面積核定瞬時最大參觀人數、開放期間實時監控人流密度、互動展項讀者間隔不少於1米、設置專門的排隊流線、展廳地板上還有「地貼」貼心地提示讀者保持距離、建立工作人員健康檔案……上海新華傳媒連鎖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江利介紹說,備戰書展,僅話筒防護罩就準備了近千個,此外展品、觸控螢幕、耳機、話筒都要消毒……一道道看不見的防線,全方位保護讀者。
科學防疫,並不妨礙上海書展發揮它巨大的影響力和吸引力。2020上海書展,主展場面積首次擴展到2.6萬平方米,比往屆增加10.8%。人們欣喜地發現:上海書展變大了、更寬敞了,閱讀舒適感也隨之提升了。
除了在上海的主會場和100家分會場之外,2020上海書展一如既往將影響力輻射全國,在外埠設立了50家分會場,讓書香流動全國。
步入主會場上海展覽中心,中國出版集團以醒目的「中國紅」亮相,而作為主賓省的浙江展區,則以大幅山水畫卷呈現江南文化底蘊。科大訊飛、閱文集團、喜馬拉雅、蜻蜓FM等組成閱讀數字軍團,在首次設立的「未來科技館」集體亮相,為讀者詮釋閱讀新方式。此外,還有全新規劃的「實景版」實體書店品牌館、沉浸式書香主題街區、古色古香的世紀國學館、童趣盎然的陳伯吹童書屋……今年的上海書展,依然亮點紛呈。
閱讀升級:雲上雲下齊「破圈」
「近年來,各類基於網際網路的新技術正快速改變和重塑圖書出版業的各個環節。上海書展也正在積極探索運用這些技術,改變自身傳統形態,通過線上線下、圈內圈外,共同延伸上海書展的邊界。今年的上海書展,轉型力度前所未有。」上海市委宣傳部副部長、上海市新聞出版局局長徐炯說。
從2004年到2020年,上海書展正加速轉型步伐:線上線下融合成為大勢所趨。閱讀「破圈」更是今年書展的一大關鍵詞。
書展前夕,上海文藝出版社發起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家餐桌計劃」:孫甘露、徐則臣、祝勇、毛尖、馬伯庸……7位性格迥異的著名作家,各自「認領」了滬上著名餐廳裡的7張餐桌。
——作家們主動帶領讀者「玩起來」「讀起來」,是一次舉重若輕的破題。「作家不一定都是美食家,但衣食住行種種日常生活,的確是文學作品的重要主題。」在著名作家孫甘露看來,煙火氣和文學味道,本該融於一桌,正如閱讀和生活理當水乳交融。
今年的上海書展上,出版「跨界」「出圈」,融合餐飲、旅遊、文化消費等相關行業的創新之舉比比皆是。主辦方特別策劃了「雲遊書展」「新書雲首發」「直播薦書」等活動。來自全國各地出版社的150餘本新書將首次採用視頻形式在線上平臺首發。近百位作者、名家、嘉賓、社長總編等將通過短視頻向讀者推介新書。
降人流,不降人氣!「學習強國」上海學習平臺、世紀天貓、騰訊視頻、B站、喜馬拉雅、抖音、拼多多、小紅書……眾多新媒體和網絡文化平臺共同組成「上海書展線上朋友圈」,深度整合線上線下閱讀資源,實現線下活動線上直播。
減數量,提升質量!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長王為松說,疫情防控特殊時期,上海人民出版社在書展主會場呈現的圖書品種及閱讀活動數量均有所壓縮,但希望通過對好書精品的精準「導航」,讓更多讀者足不出戶就能享受閱讀盛宴。
初心不變:讀者永遠是主角
每年8月,上海書展的主會場上海展覽中心,彩旗招展,人流如織。讀者或背或抱一摞書,或在書架前席地而坐精心閱讀……這是一年一度的上海書展送給這座城市的最美風景。
上海書展,是上海城市的文化品牌和閃亮名片。書籍是書展的「靈魂」,讀者是永恆的「主角」。八月酷暑、烈日炎炎之下,讀者們以比氣溫更高的熱情來邂逅好書;作者走出一方寧靜書齋來與讀者相遇;出版單位則八仙過海「放大招」,紛紛拿出拳頭產品饋贈愛書人。
「看一座城市的品格,不是看那裡有多少酒店商場,而是要看它有多少大學、多少書店或有多少讀書人……」翻譯家林少華如此讚譽上海書展。
連日來,在安福路上海話劇中心一牆之隔,「二手書店」多抓魚開始了藝術試驗——它在門口放置著「施工中」的標牌,以快閃書店的方式,因陋就簡對讀者開放。而讀者們聞訊蜂擁而來,戴著口罩安靜地排隊入場。
數據顯示,這家「零裝修」、也沒有咖啡甜品的臨時書店,每日迎接了上千名愛書人,平均每人帶走3.5本圖書。上海這座城市的閱讀熱情由此可見一斑。
2020上海書展開幕前後,眾多中外知名實體書店品牌摩拳擦掌,爭先恐後在上海閱讀版圖上「落子」成棋。日本蔦屋書店、方所、世紀朵雲戲劇書店……一大波有設計、有顏值、有內容、有態度的實體書店紛紛宣布「開幕倒計時」,即將在黃浦江兩岸綻放光彩。
「一個書展最大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不僅在於儘可能多地匯聚全國好書和高質量活動,而且要讓儘可能多的讀者共享。不管怎樣變化,上海書展關注閱讀本身,從閱讀中汲取力量的初心不變。」。徐炯說。
來源:孫麗萍 吳霞 郭敬丹/新華社
原標題:《2020上海書展開幕:「變與不變」,一切為了讀者》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