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何去何從?這群電影人發聲了

2020-12-21 騰訊網

電影撤檔、影院關閉,經歷近四個月的停擺,電影行業終於按下「重啟鍵」。

疫情期間,中國電影遭受的衝擊有目共睹,上千家影院註銷,數百億票房蒸發,從製作端到資本層面,都蒙受了不同程度的損失。

在電影業停工的100多天裡,電影人都經歷了什麼?

疫情震蕩之後,中國電影又將走向何處?

近日,寧浩導演以及壞猴子影業「72變電影計劃」旗下的數位導演首次發聲,對「後疫情時代」電影行業的前景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壞猴子影業曾打磨出品《瘋狂的石頭》《《瘋狂的賽車》、《無人區》、《心花路放》、《瘋狂的外星人》等多部膾炙人口的口碑佳作。

2016年,壞猴子影業啟動「72變電影計劃」,集結有志青年電影人,發掘電影新生力量 。作為聚集資深導演和青年導演的專業創作團隊,壞猴子影業是中國電影具有代表性的樣本之一。

疫情的爆發後,壞猴子影業各項目均遭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

寧浩表示:「之前我們已經拍攝完成的電影,沒有辦法上映。沒有拍完的電影,因為之前不能聚集,所以無法籌備、推進。這個時候作為一個公司的運營體會承載很多的壓力,對於未來市場的擔憂也會讓資金變得更加緊張。」

去年以長片處女作《受益人》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的導演申奧,因為受到疫情的影響,新作原定的境外勘景計劃被迫推遲;

曾執導過《不良》《大無畏》等短片的導演王子昭新片前期籌備工作因疫情中止,拍攝日程也計劃推遲到年底進行;

曾創作過動畫短片《龍虎蛋黃派》的導演夏鵬,也不得不根據疫情情況重組新項目的演員以及幕後班底。

導演申奧

但疫情沒有阻止壞猴子旗下諸位導演的創作腳步。

寧浩從去年年底開始籌備他的新片《我和我的家鄉》,在停工期間完善了劇本,並有望在6月正式開拍。該片延用《我和我的祖國》多段短片模式,寧浩同時擔當該片總導演。

《我不是藥神》導演文牧野坦言疫情對他的影響「不大」,他的下一部電影作品正處於劇本創作階段:「開會的時間變長了,但大家很快也適應了」。

導演文牧野

由溫仕培執導、彭于晏主演的《熱帶往事》已經進入後期製作的最後階段,影片也受到疫情的衝擊。溫仕培導演表示,疫情反而讓他「有了更充分的時間,把每個環節做得更精緻」。

憑藉短片《塑料金魚》獲得壞猴子影業賞識的導演吳辰珵經歷較為特殊,疫情期間她堅守武漢,用vlog的形式記錄下封城後的武漢。她認為,這些影響將「成為記錄這個時代,這個歷史事件的資料」。

導演溫仕培

在寧浩看來,「青年電影應該對關乎人類整體的事件,有他自己的角度、記錄和關心」

疫情期間,壞猴子影業面向身處北美的華語青年導演發起了徵稿活動,旨在記錄這次全球性大變革給時代帶來的變化,為電影創作者們提供發聲的平臺。

目前該項目已收到超過300份投稿,國內相應的徵稿計劃也在推進中。

壞猴子影業「72變電影計劃」自啟動以來,陸續推出了《繡春刀:修羅戰場》《我不是藥神》《雲水》《受益人》多部橫跨不同類型、涵蓋多種體裁的作品,為中國電影注入一股新生力量。

寧浩表示,壞猴子影業的基因是創作與生產

與新導演的合作,充分尊重表達並給予創作自由的同時,採取「因人制宜」的創作模式:

「我們注重導演自身的能動性,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

壞猴子強大的作品矩陣、業內領軍的幕後團隊以及專注創作的經營理念,也吸引了大批青年電影導演的加入。

曾憑藉長片處女作《雲水》入圍上海電影節亞洲新人獎的導演曾贈透露,選擇壞猴子的原因在於能夠獲得更大的創作自由和寬容度

同樣,也出自對寧浩導演的信任和崇拜。曾贈表示,加入壞猴子後在創作上更加成熟,在成長的階段,寧浩也提供了諸多有益的建議。

她回憶說,「寧導給我最重要的建議還是他第一次和我聊天時說的,所有創作的輸出都是你與世界對話的方式。」

導演曾贈

文牧野認為,寧浩導演像「一面鏡子」,能夠讓人更快速地看清自己

他表示:「寫劇本時,如果我在相對焦慮的狀態下,和他聊完以後,我就會發現我心態、狀態上的問題。」

正在籌備奇幻武俠新作《越女劍》的導演白宇坦言,寧浩最令他欣賞的一點是「他不僅要滿足導演的訴說欲,觀眾的觀影欲,他同時要滿足電影所謂的商品價值」。

憑藉短片《惡魔老王》給影迷留下深刻印象的導演趙大地則提到,寧浩對於他一直扮演著導師的角色,「加入壞猴子,主要原因是希望能得到寧導的肯定和認可。」

通過合作與學習,趙大地表示他對作品具備了更完整、全面的製作視角:「真正做項目的時候,有很多人、很多精力都會投諸在項目上,這對創作者來說意味著更大的責任。」

導演趙大地

在寧浩看來,青年導演在創作過程中的問題存在一定的共性。「新導演對長片框架結構的理解,如何把握結構與節奏。另外,如何控制一個劇組,也是新導演會面臨的困境。包括題材的問題,他是否真正理解手中的選材。」

在已有的項目中,寧浩形成了一套以尊重為主、建議為輔的指導理念,這一合作方式促進壞猴子扶持青年導演的培養鏈條得以健康、有效、持續地發展。

疫情對電影行業給予沉重打擊,「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將何去何從,壞猴子影業的電影人也表達了各自的看法。

這些觀點存在著默契而相似的態度,認為這場疫情會讓浮躁的行業重新洗牌。

執導過短片《一日英雄》《新年計劃》的導演王立凡認為,電影工作者在疫情期間經歷了慘烈的淘汰,「這個行業從業者少了很多,但是留下來的是真正熱愛電影的人」。

創作過短片《界的兩端》的導演周滌非表示,行業泡沫已經逐漸破裂,中國電影慢慢回歸恢復理性。

寧浩認為,如今電影行業正走在分水嶺上,「它何去何從,現在沒有人能夠馬上說清楚,或者下一個準確的定論」。

他表示,當下這個時代正在發生一些潛移默化的改變,如今他正在「尋找我自己和今天時代的關係」。這也是壞猴子影業旗下所有電影導演面臨的全新課題。

無論環境怎樣改變,寧浩始終相信:只要人類還存在,故事就會存在,而電影作為最好的講故事的方式,只要人們需要故事,電影就會繼續存在下去

對電影的熱愛,對創作的專注,指引著壞猴子影業的電影人和所有電影從業者在疫情寒冬中抱團取暖,共同克服中國電影最艱難的階段,迎接行業復甦與回暖的時刻。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文藝部主任袁新文:後疫情時代的電影需要什麼
    巨大的經濟損失和艱難的復工復產,嚴重影響著人們的信心,又迫使我們思考和研討一系列關乎電影前途命運的課題。電影人和業內專家,圍繞「後疫情時代電影產業的新常態和新挑戰」「受疫情之困的電影業如何絕地求生」「中國電影的工業化發展之路」等話題,在不同場合發表各自的觀點,共同探索電影的突圍之路。
  • 第十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後疫期時代」電影元年,我們該何去何從
    不過,幸好,來自北京國際電影節的數據顯示,隨著《八佰》等影片的上線,中國電影已逐漸擺脫困頓之境,2020年周末票房全球記錄榜已在中國產生。可是,歷經疫情時期的陣痛,「後疫情時代」,我們的電影市場真的會好嗎?我們的電影應該何去何從?我們不妨隨著本屆電影節的記錄仔細聽聽。
  • 讓現實主義光輝照見中國電影未來——中國電影人談新時代創作
    新華社鄭州9月27日電 題:讓現實主義光輝照見中國電影未來——中國電影人談新時代創作新華社記者任沁沁、李文哲在疫情衝擊和產業變革雙重影響下,中國電影產業迎來新發展機遇的窗口期。在機遇與變革並存的時代浪潮中,每個電影人都是參與者、實踐者,也是推動者。
  • 電影行業回暖!寧浩率壞猴子眾導演推進多部新片
    1905電影網訊疫情之後,中國電影將走向何處?近日,寧浩導演以及壞猴子影業「72變電影計劃」旗下的數位導演首次發聲,對「後疫情時代」電影行業的前景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壞猴子影業面向身處北美的華語青年導演發起了針對疫情創作的徵稿,旨在記錄這次全球性大變革給時代帶來的變化,為電影創作者們提供發聲的平臺。目前該項目已收到超過300份投稿,國內相應的徵稿計劃也在推進中。
  • 李安:疫情下影視人該何去何從?
    李安導演表示,在疫情給全球電影行業帶來的衝擊下,他和其他人一樣困惑於未來的電影該何去何從。但是,他也看到了另一種可能性,那就是虛擬製作。因為除去編劇的工作可以在家中完成,其他的大部分電影製作的工作只能停滯,而虛擬製作受到的影響較小,所以疫情可能會加速虛擬製作的發展。虛擬製作不同於傳統電影製作,需要更富有想像力,也可以不拘泥於現實的束縛,創造自己想要的世界。
  • 金像獎觀察:三地電影人看香港電影何去何從
    金像獎觀察:三地電影人看香港電影何去何從 《一代宗師》成為金像獎32年來獲獎最多的電影,而本地低成本電影也毫不退縮,由一群香港年輕電影人製作的《狂舞派》不僅獲得包括最佳女主角、最佳電影在內的6項提名,更攬得新晉導演、最佳新演員及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大獎;而香港年輕導演麥浚龍指導的恐怖動作片《殭屍》,亦獲得9項提名。  「香港電影很有活力,你看它一直都在創新。」內地導演陸川在33屆金像獎上毫不掩飾對香港電影的稱讚。
  • 疫情下電影業一聲嘆息 大浪淘沙後重返銀幕路漫漫,鄭州電影人充滿...
    鄭州各大影城仍未開門 對於復工喜憂參半但是,和邱國欽相反的是,在鄭州電影人的群中,不少人並不興奮反而依舊憂心忡忡,邱國欽告訴記者,「是怕了啊,期盼這麼久終於等來好消息,但是經過疫情,整個行業上半年基本上顆粒無收,水電、房租、工資等支出已經讓影院彈盡糧絕,復工後還要面臨很多問題,這個過程困難重重,
  • 疫情「反覆」,對中國電影意味著什麼?
    疫情在幾天內迅速反彈,所有人都不願意看到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從上周四平安夜到周日這四天,不溫不火的內地影市終於在多部影片的加持下再回巔峰,四天內入帳9.2億,全國電影票房向200億的目標發起最後衝擊。但也在同時,全國疫情似乎也重新進入反彈期,大連、北京、瀋陽、成都、天津等多個城市有新增確診病例,僅僅是在北京,從12月14日至26日,就一共新增了13名確診的新冠肺炎感染者。電影院復工五個多月,中國電影市場尚未完全恢復到疫情爆發前的勢能狀態,面對疫情的二次反彈,不禁也讓所有電影人再次警覺起來。距離2021年春節檔還有不到50天,如果疫情出現二次爆發,那中國電影又會遭遇到何種重創呢?
  • 唐山人投資拍攝的電影《何去何從》將在全國上映
    唐山人出品投資 遷西縣取景拍攝電影《何去何從》將在全國上映  環渤海新聞網消息 (記者 楊星星)一部由唐山人出品投資,在遷西縣取景拍攝的反戰題材電影《何去何從》將於10月28日在全國各大院線正式上映。
  • 電影《何去何從》:日本兵視角反思戰爭與人性
    青年導演關晶執導、日本演員中泉英雄主演的電影《何去何從》將於28日全國上映。這部戰爭影片講述了上世紀30年代冀東地區發生的一段悲情故事。不同於絕大多數抗戰影片,本片以一個普通日本士兵的視角進行敘述,展現了戰爭對中國百姓的摧殘,以及其本人對於命運的無奈和抗爭。  「戰爭無論輸贏,對於任何一方的士兵和百姓都是巨大的傷害。
  • 疫情下,電影市場「休眠」 電影行業發力
    中國電影評論協會會長饒曙光分析認為,「這些政策和措施,對於本身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型電影企業而言,宛如救命稻草。不難發現,目前許多中小型製片公司、宣發公司等都存在著不小的生存壓力。而這類企業恰巧又是中國電影產業發展的主力,所以這些政策和措施的及時推出就顯得十分必要,短期內可以幫助這些企業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運營成本。與此同時,加大對它們的金融支持力度,可以使這些企業獲得更廣泛的生存空間。
  • 香港電影:後港片時代
    再加之去年底疫情的衝擊,之前新聞顯示,目前僅開工拍攝兩部電影,一部是低成本的《手捲菸》,林家棟零片酬出演,另一部《斷網》,鄭保瑞監製,郭富城主演。這種種跡象,都是路到盡頭之兆。不管承認與否,我們都應該知道,後港片時代,已經來臨。
  • 《中國電影人訪談錄》:透過電影人命運看時代風流
    兩年前,電影頻道推出了「改革開放四十年」 40集大型專題片《影響》,當時我曾撰文:「這是中國當代電影的芳華,也是而立之年的我之芳華。」接下來的一年,電影頻道又推出了大型專題片《封面》和《足跡》,如今匯聚成75萬字的《影響——中國電影人訪談錄》(1978-2019),這些顯然不是「為節目而節目」的孤立操作,背後有一根「文以載道」的人文脊骨做支撐。
  • 第五屆中國文化產業峰會在澳門舉行 影視學者縱論電影未來
    2020年12月28日,第五屆中國文化產業峰會在澳門美獅美高梅隆重舉行。本屆峰會活動主題為「大變局下,電影的未來」,十餘位著名影視學者、製片人和影評人圍繞著「後疫情時代世界電影的未來發展趨勢」「後疫情時代中國電影市場對世界電影的影響」議題,通過澳門主會場和網上連線的方式同步對話,縱論電影未來。
  • 後疫情時代的電影思潮——2020年至今個人十佳
    在這後疫情時代,和大家分享自己觀影的體會與心得,也算是與諸君共勉。 評分:8.4 2019 / 中國臺灣 / 劇情 犯罪 家庭 / 鍾孟宏 / 陳以文 柯淑勤 臺灣人演戲,總是以一種自然到不可思議的狀態呈現到屏幕上,無論是滿心歡喜,還是躊躇滿志,或是絕望悲愴,還是道法自然,臺灣原住民總能很好地把心裡的情緒轉化到臉上。
  • 《電影產業促進法》施行周年 中國電影走向法治化時代
    作為嚴重損害製片方利益、影響產業統計數據和產業政策、破壞行業風氣的毒瘤,偷漏瞞報票房危害了電影產業的發展。《電影產業促進法》施行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對這一問題從嚴監管、依法依規進行處罰,對300餘家查出存在偷漏瞞報行為的影院進行了處罰,在業內和社會上形成了一定的震懾效應。
  • 電影沒死,只是電影的時代要結束了
    這無疑是一個矛盾的現象,在這個電影已經不那麼重要,娛樂和綜藝瓜分我們大部分時間,製作精良的優質劇集可以直接叫板電影的時代,人們仍然對電影有一種執念。華納方面稱,是疫情促使他們做出這一決定,這是「電影愛好者和放映者的雙贏」。但諾蘭在社交媒體上說道:「我們行業中最偉大的製片人和最出色的演員們在睡覺前還認為自己是在為最棒的電影公司工作,早上醒來就卻發現,他們是在為最爛的流媒體工作!」
  • 致敬時代英雄 凝聚中國力量 國內首部抗擊疫情公益電影《逆風而行...
    齊魯網·閃電新聞9月29日訊 9月28日, 記者從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2020青島影視博覽會靈山灣影視創投會的重要成果,國內首部抗擊疫情公益電影《逆風而行》在青島西海岸新區啟動。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揪緊了每一個國人的心。《逆風而行》便將視角對準了各行各業,真實還原疫情期間的真實事件。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不僅是眾多醫務人員白衣執甲,奮力託舉生命,各行各業的全力支援也匯聚成了打贏這場戰役的強大合力,共同構築起疫情防控的人民防線。以一線人員在本次疫情爆發後的點點滴滴的經歷為原型,展現了在疫情來臨的危難時刻,小人物身上折射出的人性光輝。
  • 難忘2020丨九個關鍵詞回顧中國電影這一年
    對於電影行業的人來說,今年特別難。原本就處於「寒冬」的行業因為新冠疫情的到來直接打入「冰河世紀」,電影院的關閉讓去影院看電影這件原本司空見慣的事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裡徹底淡出人們的生活。而疫情帶來的未來的不確定性又直接改變了許多影片的命運。
  • 疫情圍城,電影在線
    上線三天後,《囧媽》在頭條系四大平臺及智能電視鮮時光總播放量超過 6 億,這組數據體現出疫情期間用戶對優質內容的強需求。嘗到《囧媽》的甜頭後,字節跳動又一口氣拿下《瘋狂的外星人》等 14 部付費電影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