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鑑賞:鈞瓷論文範文檢索,微觀鈞瓷攝影藝術

2020-12-18 可愛的小寶貝

[摘 要]微距攝影是一種特殊而又神秘的攝影門類。通過微距攝影,能夠發現生活中的細節,放大我們平時很少注意的景象,展現一個別開生面的微觀世界。鈞瓷的窯變神奇莫測,用微距攝影能把鈞瓷釉色變化的細節更真實、更直觀地呈現出來,賦予鈞瓷作品超出人類正常視覺的獨特視覺效果和藝術美感。微觀鈞瓷攝影藝術研究,豐富了鈞瓷藝術鑑賞的內容,對創造微觀鈞瓷的價值和效益,推動鈞瓷產業發展的將具有重要的價值

[關鍵詞]微距 攝影藝術 鈞瓷 創意文化

鈞瓷作為我國五大名瓷之一,以「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著稱於世,是河南省神垕鎮獨有的瓷種。鈞瓷之所以蜚聲瓷林,名揚中外,主要在於其釉色的變化莫測,具有強烈的視覺美感與獨特的藝術效果。就相關資料來看,目前對鈞瓷的研究,大多偏向於科技研發、文史編撰、考古乃至 方面,國內外從微觀角度對鈞瓷進行藝術鑑賞的研究較少,特別是從微觀視角研究鈞瓷文化創意產業更是接近空白。

人們欣賞鈞瓷,會冠之於「神、奇、妙、絕」等讚美之詞,但是,這種欣賞多源於人們正常的視覺感受。微距攝影能把鈞瓷釉色瑰麗、豐富、神奇「自然變化之美」的細節更真實、更直觀地呈現出來,為人們提供一個駐足和凝視的全新、奇妙的世界,賦予鈞瓷超出人類正常視覺的視覺效果和藝術美感,給人以詩一般的陶醉和醇美的藝術享受。因此,本文從微觀攝影的角度,研究鈞瓷的審美價值與鈞瓷創意產業的發展,對傳承鈞瓷文化和推廣鈞瓷微觀藝術具有理論價值和現實作用。

一 微觀鈞瓷攝影展現了鈞瓷的細節美

從技術的角度看,微距攝影是利用特殊的鏡頭,將一些極小細節進行放大,得到的成像放大倍率≥1倍的攝影。微距攝影是一種打破常規的表現策略,利於表現微觀世界中的細小物象,將人們不易察覺的有趣內容和視覺效果展現出來,給人意想不到的美感,充滿著讓人難以抗拒的魅力。微觀影像呈現的是放大了的微觀形象,這种放大的影像超越了正常視覺的美,帶給人們一種全新的藝術效果與視覺享受,為鈞瓷研究開闢了新的視野。

作為神垕鎮的名片,鈞瓷是傳承和發展古鎮傳統文化,開展對外交流,振興中原區域經濟的重要載體。微觀攝影通過拍攝鈞瓷釉色的絢麗多彩,流紋的不似之似,氣泡、斑點的出其不意,開片的奇妙幻化,以科普記錄的形式把鈞瓷細節的展現給觀眾,探尋常規視角下人們陌生與未知的鈞瓷的質感和美麗,展示了微距鈞瓷鮮為人知的獨特魅力。從微觀的角度去表現鈞瓷產品,視角獨特、新穎,其嶄新的展示效果能給人們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和意想不到的審美體驗,利於開創鈞瓷藝術鑑賞的新局面,為研究鈞瓷藝術提供新的視角和領域。

二、微觀鈞瓷攝影再現了科學技術與攝影藝術的完美結合

微距攝影是運用特殊的拍攝手法和專門的鏡頭去拍攝、記錄微小物體。鈞瓷微距攝影更大的特點和魅力,在於它能夠捕捉一些肉眼很難觀察的景象,能把鈞瓷的紋理、色彩和圖案放大,提高眼睛的洞察力,使欣賞者感受超常規視角下更真實、更有細節感的美。如果不是微距攝影,我們不會欣賞到鈞瓷奇特的開片和絢麗的色彩,以及內部的紋絡、氣泡排列等等。微觀鈞瓷攝影探尋鈞瓷的微觀世界,以科普記錄的形式展現給觀眾,並把表達攝影創作者的藝術觀念有機結合起來,開拓了攝影創作新的表現對象,以及微觀攝影的表現策略。

微觀鈞瓷攝影展現鈞瓷釉色的自然多變和紋理的巧奪天工,是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具有奇特的藝術性與極高的科學價值。從藝術價值微觀鈞瓷攝影藝術,利用鈞瓷自然豐富的釉質變化,用微距攝影把鈞瓷釉變的色彩、流紋、氣泡、斑點、開片等細節呈現出來,突顯鈞瓷釉變固有的藝術魅力,在展示傳統藝術美感的基礎上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開拓欣賞者的審美視野,提升觀賞者的藝術品位。因此,利用微觀鈞瓷成像原理設計相關創意作品,創造微觀鈞瓷的價值和效益,能夠拓展鈞瓷產業發展的新局面。

三 微觀鈞瓷攝影對鈞瓷藝術的作用

鈞瓷以其瑰麗的釉色和神奇的窯變震撼世界。隨著社會多元化發展,人們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的提高,人們的審美趣味呈現求新、求異的發展趨勢,對鈞瓷審美的要求也越來越趨於多元性。對神垕鎮鈞瓷而言,從微觀的視角展現鈞瓷釉面的色彩、斑點、紋理、開片、圖案及意境等窯變效果,易於人們更加真切地把握鈞瓷的色彩、寓意和審美,為現代鈞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注入了新的元素,有利於傳承鈞瓷文化,推動鈞瓷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從社會價值看,用微觀的角度去表現鈞瓷產品,獨特新穎,可利於開創鈞瓷鑑賞的新局面,提供研究鈞瓷藝術和鈞瓷文化的新思路,推動地域品牌文化的塑造與推廣。因此,微觀鈞瓷藝術的研究能夠為傳承和保護神垕鎮鈞瓷產業,繼承和弘揚地域特色文化,以及中原文化創新發展研究提供參照。

隨著社會多元化的發展,藝術家的訴求方式呈現出求新、複雜的趨勢,各種文化,觀眾的審美需求也發生變化,人們除了宏觀地看世界外,也開始注重周圍事物的微妙變化,深思如何微觀地觀察世界的萬事萬物,從而開拓思維空間。要拍出精彩的鈞瓷微觀攝影作品,必須積極地尋找生活中的美,用大腦去想,用眼睛去看,以微觀攝影的角度去看鈞瓷,將所想、所看以影像的方式呈現出來,就能夠發現一個全新的、千奇百態、妙不可言的微觀世界。

相關焦點

  • 宋代的鈞瓷微觀特徵
    宋代的鈞瓷微觀特徵 北宋時期,鈞窯已影響到河南省內的郟縣、寶豐、魯山、歸汝、登封等較為有名的窯區,正如《中國陶瓷史》中所說:「一種瓷器在市場上受到歡迎,首先是臨近瓷窯的相繼仿製。」
  • 燕俊峰:痴心傳承鈞瓷藝術
    河南禹州訊4月20日,許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燕俊峰在精心創作新品。據了解,1973年生於河南禹州市的燕俊峰,20歲的他就開始在鈞瓷研究所工作,先後師承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富安、國家級非遺鈞窯燒成技藝代表性傳承人任星航、中國藝術大師韓美林。
  • 鈞瓷專家解讀鈞瓷的「神、奇、妙、絕」,鑑賞鈞瓷不再難!
    自唐代發源以後,屢為瓷國工匠、藝術大家所青睞,特別是鈞瓷銅紅釉的首創成功,為我國古代陶瓷燒制技術開闢了廣闊的前景,為之後各種彩繪藝術瓷的出現開技術之先河。至北宋末受到皇室的讚賞與寵愛,設鈞官窯專為宮廷燒制御用品,達到鈞瓷的鼎盛時期,創造了鈞瓷業的第一個輝煌。故曰:人世悠悠,山川渺渺,夏都鈞瓷,國之瑰寶。
  • 鑑賞國寶鈞瓷 講好黃河故事|鈞窯|陶瓷|藏品|藝術_網易訂閱
    為解決鈞瓷流通領域的鈞陶瓷藝術品真假難辨的老大難問題,2021年元旦這一天,禹州市鈞瓷行業協會在神垕鈞瓷文化主題公園舉辦2021年第一期「鑑賞一件鈞瓷,講述一個故事」——鈞瓷品鑑會,用實際行動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
  • 「禹州鈞瓷」如何判斷鈞瓷的收藏價值
    收藏鈞瓷首先要學會鑑賞:1、精品現代鈞瓷的造型要非常典雅、端莊、大方、優美。線條簡單明朗,和諧統一,具有節奏和韻律,造型要與釉色充分、自然地相互結合,完美地統一起來。大師的作品難收藏,不同大師的藝術風格與學術成就都是影響鈞瓷收藏價值的因素。燕俊峰鈞瓷大師簡介及作品燕俊峰,男,1973年生於河南省禹州市,1993年於鈞瓷研究所開始工作。上海鈞得藝術品有限公司籤約藝術家。
  • 華禹鈞瓷——當代鈞瓷的收藏
    當代鈞瓷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歲月的變遷,其價值會逐步提高,但對於收藏品而言,關鍵是要看收藏的鈞瓷是否有藏點,一般的鈞瓷收藏起來升值空間不大,只有具有時代特色及藝術特色的鈞瓷才值得收藏,當代的鈞瓷有以下幾大藏點:禹縣鈞瓷一廠
  • 鈞瓷鑑賞——賞瓶
    鈞瓷因「入窯一色,出窯萬彩」的神奇窯變而令人嘆為觀止,毫不誇張地說:每一件鈞瓷都是一件藝術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並收藏陶瓷等藝術品,鈞瓷更是許多收藏家的最愛。從本期開始,玖品會將推出「鈞瓷鑑賞系列」,為讀者精選優秀鈞瓷作品,以饗讀者。
  • 鈞瓷的藝術風格
    鈞瓷在色,彩,形,音,質等方面發生了神奇的特異變化,既說不出原因,又不能在生產中重複效果。窯變基本色調是紅、藍、紫、灰、白。有詩證曰:「出窯一幅元人畫,落葉寒林返暮鴉」,「晚靄微茫潭影靜,殘陽一抹淡流霞」,「煙光凌空星滿天,夕陽紫翠忽成嵐」,在這五彩滲化、寓變萬千的鈞瓷面前真可謂:「畫家嫌筆拙、丹青難描繪;詩人怨詞窮,佳句難描」;凡具有這些景觀的鈞瓷作品都被列為絕世珍品而精心收藏。
  • 郭義興鈞瓷茶壺的藝術特色
    茶於器中才能綻放最曼妙的身姿,每種藝術誕生之初皆由用開始,唐宋之時,茶從解渴之物到被浸潤成文人雅致生活的象徵,與鈞瓷的興盛在歷史的更迭中逐漸交織……郭義興1971年出生於河南省禹州市,禹州市鈞興茶具藝術工作室藝術總監,當代中國中青年鈞瓷藝術家。曾向首屆中國陶瓷藝術大師晉佩章學習鈞瓷藝術,專業從事傳統鈞瓷茶具製作。
  • 宋代鈞瓷的藝術特點
    宋代鈞瓷的藝術特點 2014-09-01 09:22:00 導讀:仿宋鈞《出戟尊》王建偉作鈞瓷始於唐,盛於宋,位居宋代五大名瓷之首,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窯奇珍,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被譽為「國之瑰寶」。
  • 百年後的當代鈞瓷藝術價值
    我們收藏各類藝術品,嚴格說是收藏藝術品本身的藝術價值和社會影響價值。宋代鈞瓷為什麼一直備受收藏愛好者的追捧,有多種原因。首先,在唐朝有了鈞瓷以後,宋代工匠們不甘於在技術上停滯不前,在反覆的生產試驗中發現鐵元素和銅元素有著色作用,於是就出現了後來天藍色釉面呈現紅斑的窯變效果。正因為如此,引起了宋徽宗對鈞瓷的無比青睞,便下旨設立官窯。
  •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福安鈞瓷作品領銜當代鈞瓷
    在剛結束的2011年的北京納高春拍中,已故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劉福安兩件鈞瓷作品「鈞瓷—大紅袍梅瓶」、「鈞瓷—大紅袍益壽瓶」分別以134萬元成交,這是繼當代大師顧景舟、王錫良、張松茂之後為數不多的作品超過百萬的陶瓷藝術大師,也說明隨著收藏的不斷升溫
  • 永遠不老的鈞瓷藏友——劉青年
    步入網絡時代,他在網易博客上註冊了「順店老劉」網頁,專題上傳鈞瓷圖片和原創的鈞瓷文章,有《當代鈞瓷也珍貴》《鈞瓷的缺陷美》《爐鈞》《當代鈞瓷鑑賞》《窯變》《獨步瓷林的鈞瓷藝術》《王秋紅鈞瓷藝術》《當代鈞瓷價值評估》等。
  • 國大師孔相卿:鈞瓷如何鑑賞和收藏
    鑑賞鈞瓷,首先要弄清楚鈞瓷的原產地,這是辨別鈞瓷真偽的關鍵。
  • 大師小匠:楊志大師60年的鈞瓷藝術之路
    ,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碩士研究生導師,香港國際陶瓷藝術家協會副主席,香港國際陶瓷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河南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984年研製的翠玉釉榮獲河南省重大科技成果一等獎,施翠玉釉製作的《秀玉瓶》已收藏在中國工藝美術館珍寶館被定為一級文物;同年作品《象耳尊》獲河南省二輕廳設計一等獎;《象耳尊》,《焚香爐》獲輕工部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優秀創作設計一等獎;1988年受中國科技館特邀,在該館進行手拉坯技藝現場表演;1989年在《中國陶瓷》發表《略談鈞瓷興衰與其發展》論文;1991年與日本代表團進行學術交流現場表演手拉坯技藝
  • 中國鈞瓷文化藝術聖地——神垕
    今天咱們一起重溫一下神垕近、現代具有代表性的鈞瓷達人。近代和現代鈞瓷達人。 盧振太、盧振中兩兄弟在光緒五年(1879年)和他們的兒子們一起開始了試燒鈞瓷的艱難歷程。當時,他們受古玩商人高價收買宋鈞的影響,立志恢復燒制仿宋鈞瓷。經過幾十年的反覆試燒,摸索出在釉料中加入銅成分,並且用捂火還原燒制方法,在風箱窯爐中燒制出小件仿宋鈞瓷。從此,使斷燒300多年的鈞瓷技藝得以恢復。
  • 鈞瓷散發出引人入勝的藝術魅力
    鈞瓷,五大名瓷之一,產自河南禹州。自宋代始,鈞瓷成為皇家御用瓷,民間禁止收藏,享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的盛譽。而這一切的殊榮,離不開一個字——銅。正如《中國陶瓷史》裡記載,宋代鈞窯的偉大之處在於它開創性地燒造出了銅紅釉。
  • 宋窯鈞瓷 魅力無雙
    縱觀鈞瓷的千年歷史,它能擁有這麼高的地位,這和它獨特的藝術魅力是分不開的,每一件鈞瓷的釉色都是唯一的,正所謂「鈞瓷無雙,窯變無對」,鈞瓷也因此具有極高的鑑賞價值。其中,「鈞瓷」作為宋五大窯之一的鈞窯產品,「入窯一色,出窯萬彩」,釉色多變、端莊古樸、造型別致、巧奪天工。以其獨特的造型藝術和工藝手法名著於世,歷朝皇室對鈞瓷喜愛有加。鈞瓷燒制工藝複雜,素有「一件鈞瓷成,過手七十二」之說,對鈞瓷藝人要求極高。也正因其難度,自古留存世間的珍品極少!
  • 鈞瓷首飾——高雅至美的藝術
    該系列首飾突破性地實現了傳統鈞瓷在新時期與奢侈品等相關領域進行的跨界融合,提出了嶄新的概念性的產品重組方式,締造出了新的價值品牌,成為鈞瓷和珠寶設計史上的經典。解決了礦物質珠寶材料逐漸稀缺、價格非理性上揚的問題,找到了新的主石生成領域,為珠寶設計注入了新的時尚元素,凸顯了鈞瓷文化內涵。  鈞瓷首飾高貴之處在於它的「唯美性」。
  • 哈佛藝術博物館藏——中國鈞瓷欣賞
    哈佛藝術博物館(Harvard Art Museums)其實是個博物館群,由大家熟悉的賽克勒博物館(Arthur M.Sackler Museum)和福格博物館(Fogg Museum)、布希雷辛格博物館(Busch-Reisinger Museum)三個館組成,與牛津大學阿什莫裡博物館、劍橋大學菲茨威廉博物館,堪稱世界三大最有影響的大學藝術博物館。哈佛館藏品總數超過25萬件,其中中國文物數量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