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代表的皇權和朱氏家族的利益

2020-12-14 百家號

「農民起義領袖」時期的朱元璋並不是農民利益的代言人,而坐上皇帝寶座的朱元璋,是否就成了處處與農民利益對著幹的「地主階級總代表」?也值得探究我在本書的《序言》中已經對此提出了質疑:我們只要稍想一下,無論是胡惟庸案還是藍玉案,被朱元璋殺掉的都高達兩三萬人,而如此龐大的人群中,絕大多數又屬於縉紳階層,與平民無幹,試問世界上有這樣當「總代表」的嗎?其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朱元璋的「抑豪強」歷來為史家所豔稱,而所謂「豪強」就是地方上的大地主階級,這樣的強力抑制,怎麼會是自己的「總代表」之所為?除此以外,如果我們硬要說,當了皇帝的朱元璋,因為要做「地主階級總代表」,又因為地主階級和農民的利益天然不可調和,所以明太祖在施政上必然損農民利益而去肥地主階級,在史料上恐怕也會遇到極大困難。因為史料清清楚楚地表明,建立明朝後的朱元璋鑑於戰亂後海內殘破的現實,為穩定秩序和恢復生產,勸農桑,修水利,抑豪強,賑貧乏……這些重農的措施都是實實在在,並頗具效果的。

過去人們喜歡說造反時期的朱元璋代表著農民的利益,事實卻是,由於要積蓄力量奪取政權,戰亂中的朱元璋代表農民利益云云,即使有,也註定只能是口惠而實不至,相反倒是當上皇帝後的朱元璋更有意願和能力來維護農民的利益,也不乏一些具體的行動那麼,我們能否因為現在明太祖的一些重農措施,就一下子倒過來,把當上皇帝的朱元璋稱為農民利益的捍衛者呢?肯定不能這樣荒唐。哪有農民利益捍衛者還豢養那麼龐大的特權集團,動輒賞賜一個勳貴幾百畝良田的?分析至此,問題荒謬之本質已經呼之欲出:就因為我們總是習慣於亂貼標籤,先就把當上皇帝後的朱元璋判定為「地主階級總代表」,認定他必然盤剝農民,大力維護地主階級利益,所以,在面對看似矛盾的史實時,便不免進退失據,尷尬起來。

為了彌縫理論的破綻,我們的史學家又製造了一個「讓步論」,企圖自圓其說。所謂「讓步論」,意思是說,在農民戰爭後初即帝位的人,雖然已蛻變為「地主階級總代表」,但因為歷史的教訓,不敢過分盤剝農民,所以不得不在初期採取一些安撫農民的措施,但這種表面上對農民的仁慈掩蓋不了其壓榨農民的實質。不知別人對這種理論觀感如何?我的第一感覺是咱們的史學家真是太辛苦了!為了讓天生破綻百出的理論看上去完滿一些,只好勉力去東縫西補,左支右絀!然而儘管勞神費力,破綻還是一望即知。「讓步」的精義應該是以初期的讓一步換來隨後的進兩步,可是朱元璋顯然並非如此,這個小農思想極重的帝王,他的一些重農政策是貫穿其始終的,對縉紳階層的高壓也是至死方休,晚年時期的戶部侍郎郭桓貪汙一案,追贓牽連到全國各地許多大地主,中產以上地主破家的不計其數,被殺者更高達幾萬人,其中頗多冤濫,奧論沸騰,面對此境,他自己只好將主審法官拋出來作為替罪羊殺掉。

如果套用「讓步」理論,那明太祖幾乎可以說終生在「讓步」,而一個終生「讓步」的帝王,又怎麼去做「地主階級總代表」?在對朱元璋身份的認定上,我現在可以說出自己的觀點了。一言以蔽之,朱元璋從來不是農民的總代表,同時也不是地主階級總代表。要說代表,他只代表皇權,代表朱家王朝和朱氏家族,他殫精竭慮所要維護和捍衛的,只能是朱家王朝和朱氏家族的利益。認清了這一點,許多看似矛盾的現象都可以得到合理而圓滿的解釋。朱元璋所代表的皇權和朱氏家族的利益,和包括農民在內的平民的利益,地主階級的利益,這三者之間肯定不會是完全同一的,但前者和後兩者之間也並非就沒有絲毫的交集。

專制王朝裡的平民,固然希望政治清明,秩序井然,貪官汙吏少一些,自己日子好過一點而一個君主,只要智商和情商不在正常線以下,不是特別昏庸,平民的這些訴求難道不同樣也是他的目標?平民日子不好過,民窮財盡,他所要的賦稅就會存在徵繳上的困難,就會影響他王朝的長治久安,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至於朱元璋所代表的皇權和朱氏家族的利益,與地主階級利益的交集,更是一望即知,地主階級在下希望租種其土地的都是良民,安分守己,在上希望政局穩定,維護自己在王朝利益分配中的特權地位,這些也是朱元璋想要的。在看待三者利益關係的問題上,我們過去有一個絕對化的傾向,即一方面總是認為朱元璋所代表的皇權和朱氏家族的利益,以及地主階級利益是一致的,完全可以合二為一;另一方面,又總是認為朱元璋所代表的皇權和朱氏家族的利益,和包括農民在內的廣大平民的利益是完全排斥的。然而事實卻並非如此,按這種理論去僵硬界定和劃分,必然碰到許多讓人困惑的史料。如果我們知道,朱元璋只代表皇權,代表朱家王朝和朱氏家族,那麼事情就一點兒也不複雜了。

因為朱元璋的利益和平民、地主階級的利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交集,所以,他也會有一些重農、發展生產的政策,會對地主階級賦予一定的特權。然而,這三者的利益也有互不相容的時候,比如,平民如果對朱明王朝不滿,抗糧抗稅,不守「法度」,甚至想揭竿而起,那朱元璋除了鐵腕鎮壓還會動別的腦筋嗎?至於地主階級,安享朱明王朝賦予的特權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你硬要越界,比如在朝拉幫結派,結黨營私,對下完全不恤民情,橫暴不法敲骨吸髓,弄得天怒人怨,朱元璋也一定會痛加收拾的,因為這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他的王朝的根基。造反時期的朱元璋不是農民的代表,造反成功的朱元璋也不是地主階級的代表,他究竟代表誰,其實是個清楚不過的問題。一些與實際大有出入的帽子,該給他摘下來了。

相關焦點

  • 這個600年朱氏家族真強大!
    原標題:這個600年朱氏家族真強大! 「 朱元璋一脈 86年前,朱鎔基出生在湖南長沙和平村棠坡朱氏家族。這是一個源自皇室一脈、官商迭出的名門望族。第十八子朱楩12歲時封到岷州… 朱元璋一脈 86年前,朱鎔基出生在湖南長沙和平村棠坡朱氏家族。
  • 河南出現朱元璋「真人」畫像,朱氏後人保存600年,專家:上交吧
    雖說歷代帝王都會制定措施維護後代子孫的利益,可是貧苦出身的朱元璋更加懂得飢餓的痛苦,更加明白貧窮的可怕,所以他為子孫後代制定的措施和明朝之前的各個王朝相比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帶來結果就是——子孫興旺。根據資料記載,在明朝鼎盛時期,朱元璋的子孫親屬就有十萬人以上。
  • 堅守中國血統的韓國朱氏家族
    韓國朱氏家族的歷史有據可查。他們分別於公元 1603年、1675年、1696年、1733年、1808年、1832年、1849年、1882年十次編寫家譜,完整地記錄了在韓國的朱姓人氏。這些朱性韓國人雖然身在韓國,但8百年以來,一直繼承了儒家風範,保持了中國的古老文化傳統。
  • 朱元璋「真人」畫像被發現,河南朱氏後人傳承600年,專家:上交吧
    在歷史上的開國之王中,朱元璋是佔有一席之地的,許多皇室家族都秘密地保留自己的名字,以躲避清朝的奴才。直到改革開放,才陸續有人承認自己是朱元璋的後人。這些人也不是沒有根據的。如今,在河南鄭州發現了朱元璋的後人。他們有族譜為證,還有一件國寶流傳下來。他們為躲避農軍和清軍的追擊,於明末遷居此地,為避禍,將朱姓改為王姓。這是因為每個朱氏家族個個都是王。
  • 古單朱氏家族2020年新春團拜會
    激揚的音樂在大禮堂內奏響,滾滾黃河水代表了生生不息的華夏民族,莊嚴的五星紅旗代表了我們的國家,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有著共同的祖先!大家站立著,靜靜的看著大屏幕,心頭激情澎湃!對家族文化傳承事業的熱愛,促使朱瑞貞先生多年研究朱氏家族的淵源,積累的許多豐富的資料,糾正了一些訛傳,對家族古今名人做了詳細的介紹,編撰成書。如果這本書出版將會是我們朱氏家族引以為傲的文字記錄,也可以作為工具書收藏起來,對後代子孫也是一個交代。朱瑞貞先生在現場解釋了這本書出版情況和困難,力促大家能踴躍捐款完成出版。
  • 河南發現朱元璋真實畫像,朱氏後人保存600年,如今無償上交
    河南發現朱元璋真實畫像,朱氏後人保存600年,如今無償上交 歷史上關於朱元璋的真實樣貌尚有存疑,因為關於他的畫像有很多版本,不同的畫像之間沒有任何相似之處,所以朱元璋的樣貌一直都是一個未解之謎,但前幾年河南的一個村中有朱氏後人,他們拿出了保存六百年的朱元璋畫像,經過專家鑑定確實是明朝的文物,
  • 東吳四大家族,「吳中四姓」,朱氏滿門忠烈
    「吳中四姓」中的朱氏,純粹是一個以軍功建立地位的一大家族。他們有兩個掌舵的人物,一個是朱治,一個是朱桓。關鍵時刻,朱治和周瑜、張紘等力挺孫權,使孫吳順利完成權力過渡。可以說:朱治是孫吳前期的一個重要依柱,朱治是江東本土派的傑出代表。朱治有個外甥,後來被他收為養子,名叫朱然。
  • 朱元璋真實面貌有多帥?朱氏後人保存600年,如今無償上交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幼名重八,參加農民起義軍後改名元璋,字國瑞,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稱明太祖,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
  • 何文輝,本是朱元璋的養子賜姓朱氏,最後恢復本性
    【原創首發,禁止複製抄襲,違者必究】何文輝本是朱元璋的養子賜姓朱氏只是最後才讓他恢復了本姓,這一天朱元璋又親祭上、下神祇於北門之七裡山,祝畢復大召諸將士主題仍不過是要大家加強紀律性。何文輝,本是朱元璋的養子賜姓朱氏,最後恢復本性臨了他再次曉諭楊璟等道:「南方之地皆入版圖惟淮北、山東尚未寧,兩廣、八閩尚未歸附已命丞相徐達、平章常遇春等北定中原。平章胡廷瑞等分道南徵以取八閩。
  • 兩者本毫無瓜葛,卻因一張族譜,朱元璋和元素周期表連在一起
    朱元璋對後代的定名規矩 朱元璋通過自己的努力發動起義,創立了歷史長河中赫赫有名的大明王朝,作為一朝開國之君,朱元璋自然是想讓後來之人銘記自己的功德,為此他創立了許多法度,其中就包括自己子孫命名的規定,也就是說以後所有皇家血脈之人,其名字都是由朱元璋賦予的,這一點上朱元璋的目光不可謂不長遠。
  • 解析《朱氏族譜》六百年謎局頓解(11)
    明太祖朱元璋自撰的《明太祖御製朱氏世德碑記》中說,他的五世祖朱仲八遷住句容;四世祖朱百六、三世祖朱四九亦生死句容;二世祖朱初一生死泗州;父親朱世珍隨父住泗州,五十歲後遷盱眙,死葬鍾離。在《朱氏族譜》中對他這一支五世始外遷也用藏頭文字隱秘說到「宗其繼高祖者,五世則遷者也。」只是不說是遷到句容,還是遷到土山和清水而已。
  • 河南發現朱元璋的真人畫像,朱氏後人傳承六百年,如今自願上交國家
    河南發現朱元璋真人畫像,朱氏後人傳承600年,現自願上交國家 可能我們每個人對歷史上的皇帝都有著不同的看法,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明朝的皇帝朱元璋。已經有人在河南發現了朱元璋的真人畫像,朱氏後人傳承600年,現在卻自願上交國家!
  • 清末這個出過湖南首富的長沙家族,竟然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後裔
    1938年朱氏家族將棠坡祖屋的花園改建為時中學校,後學校擇址新建。清道光舉人、瀏陽縣教諭吳敏樹曾作《棠坡恬園記》,」恬園,長沙朱氏之山莊也,地名棠坡,去省城東北六十餘裡。古驛道旁,岡嶺回復,數轉乃入。至則柴關矮屋,甫見竹樹間,遊興且停。客驚而問,不意所稱恬園者之在此也。主人導客行,循步廊入山間,上下坡嶺皆園也。時又小雨,望煙景甚富。
  • 河南老人自稱皇帝後人,相貌神似朱元璋,家中還有明朝聖旨和冰盤
    另外,每一個封建王朝隕落時,這些曾經風光無限的前帝王家族勢必會遭到新王朝皇帝的加害,血脈能保存延續下來的機率也並不高。話雖如此,還是有人站出來的。曾經在2006年那會,我國河南就有一位81歲的老農自稱是皇帝後人。和前文中提到的州迪和恆紹都不一樣,這個老人自稱是朱元璋的後人。
  • 鎮江區域的朱氏文化遺存
    根據現存鎮江的35部朱氏家譜考證:朱熹長子朱塾的後裔,在鎮江就有兩支,分布於丹陽司徒曹巷和丹徒辛豐河達。朱熹次子朱埜在鎮江分布較廣,其後裔在鎮江的始遷祖共計有29支(包括跨縣區遷移的分始祖),在丹陽、揚中、句容、丹徒、京口、新區大港均有分布,以丹陽為最多,有11支之多。三子朱在後裔主要有兩支,分布在丹徒辛豐和丹陽呂城。
  • 《朱氏家譜》己亥年·朱清莙/主編
    【朱氏家族名人】:朱熹,朱元璋。然而記憶在消散,僅有能證明彼此的族譜也殘破於家族遷徙之中,遺失在歲月的長河裡。   家族文化源遠流長,而家族宗親都是一滴水,家族的長河需要每一位宗親去滋潤、去壯大。感謝記述書寫家譜的每一位先輩和歷代宗長,感謝每一次姓氏家族宗親的一份努力,一份奉獻。家史國史,家國情懷,虔誠敬記,朱氏族人,萬事興旺,朱氏文化,源遠流長!
  • 明朝年間忻州城的定安王府,珍藏至今的《朱氏家譜》,你了解嗎?
    明太祖朱元璋亦不接受歷史教訓,於公元1368年登基之後,除了例行中央集權之外,還行使分封制,以鞏固皇權。先後有24個皇子分封到全國各地為王為國。初則「列爵而臨民,分土需而不任事」,繼則以親王守邊,專決務,內地各大都會,亦以皇子出鎮,星羅棋布,捍衛皇室。
  • 宋朝文人地位達到巔峰,為加強皇權,朱元璋將權柄伸向文人的範疇
    在閒暇時間當中,他甚至向有關文人士子學習知識,以更好地配合政治建設的需要,在這一過程當中,體現了朱元璋延續了之前文人治國和皇權政治的合作關係 隨著君臣關係開始越發混亂,這使得朱元璋非常惱火。為解決這一問題,加強自己的皇權政治,朱元璋將皇帝權並開始伸向文人範疇、暗地裡謀求文人身份改觀,為自己政權建設服務。
  • 不敗戰神徐達為何沒有遭到朱元璋誅殺?答案:朱氏王朝萬歲!
    咱們都知道朱元璋本想著立兒子主標當太子,無奈朱標命短,死到了朱元璋前面,至此朱元璋便想要讓朱標的兒子朱允炆當接班人,可朱允炆畢竟沒有經過什麼大風大浪,朱元璋害怕自己死了之後,朱允炆會鎮壓不住這些開國功勳,於是便決定提前替孫子把日後的障礙全部幹掉,免得老朱家的天下被別人奪走。不過雖說朱元璋幾乎替朱允炆幹掉了功臣,可沒想到最後卻是為朱棣掃除了一切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