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杜甫的見面
李白和杜甫相遇的相遇,是在天寶三載(744)年的夏天,天氣炎熱,中國這兩位最偉大的詩人,就在這種天氣下見面禮。見面時,兩人早已不再年輕,那年,李白四十三歲,杜甫,三十二歲。
從年紀上來說,李白和杜甫不是同一個時代的。杜甫對李白仰慕已久,而李白對杜甫,卻少有聽之。李白名滿天下,而杜甫卻困守長安,只能當個小小官職。
從身份上來說,兩人之間的差距無疑是巨大的。但李白沒有因為杜甫的暫時不得志而輕視他,杜甫也沒有因為李白的才華橫溢而過于謙恭。
兩個偉大的詩人,相遇時,自是有一番自己的辨認方法。換做沒有才能的人,李白聽談吐,稍作了解,就能分辨出他的才能,杜甫也是如此。兩人便通過世人不清楚的啞語,終成了朋友。
朋友
他們兩個人是幸運的,卻也是不幸的。一個時代有一個才華橫溢之人就已足夠,但李白和杜甫同在一個時代,兩人詩詞高低的比量,被後人源源不絕揣測。
「詩仙」「詩聖」,偉大的詩人相遇,他們的友情使得他們的才華互相交換,才能互相影響。因此,兩人對詩詞的理解,達到了新的巔峰。
不僅一次,他們離別時,約好下次在梁宋會面。如期到達,兩人再次相遇,共同訪道求仙。對於道教的興趣,李白是極為推崇的,他在《大獵賦》中向唐玄宗求官,深深得展示了自己的道家思想。
而杜甫,他的主要思想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他憂國憂民,心繫天下的思想和李白略有不同。李白雖也心繫天下,但總不如杜甫所表現的強烈,他只偶爾為之,杜甫卻是「恨不得」每首詩都抒發出對國家的關心。
李白與杜甫之間,有著共同的愛好,也有著不同的志向抱負。兩人一生見面時間總共不足兩年,卻成了友誼最深厚的朋友,杜甫為李白寫了無數首詩,李白也寫了不少。
君子之交淡如水,或就是如此,有異有同,和而不同。有些朋友,在一個辦公室天天見面卻從未踏進友誼的門檻,而有些朋友,十年不見,再見,便能感受的心與心之間的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