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死後,方天畫戟到了誰的手裡?
巫福香談歷史,圖文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提起呂布,就不能不說赤兔馬和方天畫戟。
建安三年農曆十二月,呂布被曹操吊死在白門樓,後來曹操把赤兔馬賞給了關羽,但是方天畫戟卻去向不明。有人說曹操把這件神兵給了自己的兒子曹彰,有人說賞給了」虎痴「許褚,但這只是猜測,要知道方天畫戟的下落,還是要一步步分析。
一、什麼是方天畫戟
戟是一種古老的兵器,是戈和矛的結合體,說簡單點就是戈的頭部再裝上一個矛的尖,這樣有了勾和刺雙重功能。殺傷力較戈和矛更高。但是缺點在於頭部重,掄起來比較吃力。

側面這種構造稱為小枝,如果一側有小枝,稱之為青龍戟,如果兩側都有,就稱之為方天戟。那麼方天畫戟就是給戟杆上做一些裝飾,要麼鏤雕上彩文要麼畫上彩畫。這對於戰鬥力是沒什麼提升的,反而會用起來不順手。所以到後來戟在實戰中的作用越來越低了。逐漸性的從實戰兵器發展成儀仗用的兵器。

二、呂布到底用不用戟
戟主要流行於車站時期,後來的騎戰時期,戟就不行了,力氣小的人是掄不動的。三國時代,武將們很少用戟,儘管史書上提到「小戟」、「手戟」,但主戰兵器用戟的很少見,常用兵器還是以長刀和矛為主。原因就是戟太費力。《後漢書》裡關於呂布刺殺董卓是有這樣描寫的:「卓將至,馬驚不行,怪懼欲還。呂布勸令進,遂入門。肅以戟刺之,卓衷甲不入,傷臂墯車,顧大呼曰:『呂布何在?』布曰:『有詔討賊臣。』卓大罵曰:『庸狗敢如是邪!』布應聲持矛刺卓,趣兵斬之。」
李肅用的是戟,但這種就是先前提到的儀仗用的戟,所以連董卓的鎧甲都沒有刺穿,呂布作為董卓的貼身保鏢,手裡的武器是矛。

三、呂奉先射戟轅門
有的看官會問,建安元年,紀靈帶3萬兵馬徵討駐紮在小沛的劉備時,呂布「令軍候植戟與營門」,向大家說:「諸君觀布謝戟小支,中者當各解兵,不中可留決鬥。」結果呂布一發「正中戟支」,眾人皆驚,於是罷兵。

呂布讓人「植戟」於營門,但並沒有說這隻戟就是平時自己平時用的兵器,其實大帳或營門的附近或許平時就擺著一隻或者很多隻戟,這些戟作為儀仗兵器,還是「畫戟」。跟旌旗、麾蓋等物品一樣是身份的象徵。
曹操縊殺呂布後將首級送往許縣展示眾人,以宣揚自己的聲威。如果曹操繳獲了呂布的「|方天畫戟」,不會賜給別人,因為不實用,也不會自己用。按照上面的思路推測,如果呂布的那隻戟沒有丟失而是被曹操繳獲,應該與呂布的首級以及旌旗一起被送到了許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