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習俗中,五色棺材分別葬五種人,其中「紅色棺材」葬什麼人?

2020-11-17 歷史雜錄

引言

在我國古代,非常看重各種禮儀。在眾多禮儀中,喪葬儀式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由此衍生了一整套繁瑣的喪葬制度。《易·繫辭下》中寫道:「後世聖人易之以棺槨,蓋取諸大過。」其中,關於喪葬的用具更是種類繁多,而棺槨則是所有喪葬用具中最重要的一種。

在不同的朝代,對於喪葬制度的規定也有所不同。在辦理喪事時,不同地位、性別、年齡的人,都有著不同的規定。這些規定涵蓋了喪事的方方面面,包括了喪禮的流程、服飾、時間等等。放置死者屍體的棺材,自然也有著很多講究。

▲古代停喪劇照

01

棺材,又被稱之為棺槨,但實際上,棺槨的定義中包含了棺材,棺槨還有套棺的意思。古代地位越高的人,在下葬時所使用的套棺數量就越多。棺就是將死者屍體直接放入其中的木質葬具,槨則是外棺。在我國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遺址中,就已經出現了木棺。

漢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服制》中有言:"生有軒冕、服位、貴祿、田宅之分,死有棺槨、絞衾、壙襲之度。"在周朝時期,對於各階層的人使用棺槨進行了相當詳細的規定,周朝天子使用四層棺槨,最裡面的一層叫做「椑」,在外面還要蒙上一層兕(一種瑞獸,很像犀牛但不是犀牛)或者水牛皮。

▲棺槨照片

第二層叫做「地」,必須要採用椴木來製作。第三層被稱之為「屬」,第四層被稱之為「大棺」。一般來說,皇帝皇后的最外面兩重「槨」大多是採用梓木製作,所以皇帝皇后的棺槨又被稱為「梓宮」。

02

王公貴族按照等級,對於棺槨的制式也有明確規定,這些規定中包含了棺材的厚度,甚至還有棺材內所用的顏色、圖案以及陪葬品等等。而一般的普通百姓,則只能使用棺材。後來的每個朝代基本上都遵循了周朝時期的規定,不過也有個別做出了變更。

▲古代葬禮舊照

然而不管怎麼規定,總的來說,在我國封建時代都風行厚葬,個別皇帝或者高官會提倡薄葬,例如深知盜墓之害的曹操,但是這種人非常少。普通百姓自然也風行厚葬,只要力所能及,一般都會將喪事辦的儘量排場盛大。普通百姓就只能用一般的棺材,而在民間,棺材的樣式也頗多不同,出現過採用黑色、紅色、原木色、白色以及金色的棺材,但是不同的棺材的顏色也代表著不同的意思。

第一種,黑色棺材。早期黑色棺材僅僅用於自殺,早喪的人,後來大多死於戰爭中的人也採用黑色的棺木。再往後發展,就不那麼講究,許多老人在去世後也會採用黑色的棺材。黑色看上去端莊肅穆,與殯葬時的悲傷氣氛十分吻合,但是使用黑色棺材的人卻並不多。

▲黑色棺材

03

第二種,紅色棺材。紅色在中國文化中是吉利的,不管是結婚還是其他喜事,逢年過節等等都會大量採用紅色來做裝飾。那為啥會出現紅色棺材呢?這種棺材適用於年過八旬,又是無疾而終的老人。中國人往往都希望自己能在告別人世時少免遭痛苦,得到善終,高齡又無病無痛的離世,不管是對於家人還是對於死者自己來說都是一件好事,所以這種喪事又被稱之為「喜喪」,可以採用紅色棺材。

▲紅色棺材

第三種,原木色棺材。也有些人將這種顏色的棺材稱為黃色棺材,其實也就是沒有刷漆沒有顏色的棺材。一般比較貧困的家庭都會使用這種棺材,因為這種棺材相對要便宜一些。不過在有些地區還有一種說法是,如果家中還有比去世者更年長的老人,那麼逝者就要採用黃色的棺材。

最後兩種,白色和金色的棺材非常少見,白色棺材大多用於還沒有嫁人便去世的女子,或者是還沒有娶妻便去世的男子,但是許多剛生下來不久便夭折的嬰兒,一般不會使用棺材。

▲白色棺材

金色的棺材應該出現於近代,因為如果在古時候普通的富裕人家使用這種棺材就是逾制,會被朝廷追究責任。在近代一些富裕人家也許會以金粉塗飾在棺材外面,不過這種棺材造價很高,所以普通老百姓也是用不起的。

結語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在中國的喪葬禮儀已經簡化了許多。而且為了節約土地資源等原因,政府也在大力推行火葬,棺材逐漸被小小的骨灰盒取代,比較傳統的土葬在很多地方已經消失了。人們關於喪葬的意識也在不斷改變,現在甚至興起了水葬、冰葬等新式喪葬。

參考資料:

《易·繫辭下》

《春秋繁露·服制》

相關焦點

  • 古代民間,5色棺材葬分別葬5種人,「紅色棺材」葬的是何人?
    我們能體會到的只有前兩件大事,最後的那件,我們在親人好友的哭泣中和吹鑼打鼓中徹底長眠。那麼不同年齡段的人死後,他們的棺材其實也是不一樣的。不同的朝代,喪葬制度的講究也不同,尤其是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王朝,甚至因為身份地位的不同,所用的棺材也不一樣。
  • 在中國,五種棺材葬五種人,「紅色棺材」葬得是什麼樣的人呢?
    在中國,五種棺材葬五種人,「紅色棺材」葬得是什麼樣的人呢?   古人將死後的身後之事看做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他們認為人死後靈魂還存在,甚至會在陵墓中開始另一種生活,所以古代帝王非常重視陵墓的修建,往往還在壯年時就開始籌劃,陵墓對他們來說又叫「陰冢」,裡面要隨葬許多東西,除了金銀財寶,有的還會用沒有子嗣的妃子活葬,以便死後能夠接著在帝王身邊伺候。
  • 五色棺材葬五種人,你知道不同顏色的棺材代表的是什麼?
    而今天就給大家講述一下,那些喪葬中的「禮儀」。 中國人講究「事死如事生」,所以對待那些逝去的人不管是喪葬品的準備還是喪葬程序都有著極其嚴苛的要求,而棺材作為仙逝之人的所居之地,在古代禮制的束縛下也是有著區分,除了材質的不同外,不同顏色的棺木也是有著不同的含義。
  • 五種顏色的棺材葬五種人,不同顏色的棺材寓意也不同,你知道嗎?
    安葬的載體就是各種各樣的棺材,中國傳統喜愛以優質的松木、楠木等製造棺材,很多人以死後能得一副好棺木為最大幸事。而五種顏色的棺材葬五種人,不同顏色的棺材寓意自然也不同,你知道嗎?   1.黑色棺木
  • 在民間,棺材顏色不同、寓意也不同,白色的棺材用來葬哪種人?
    在民間,棺材顏色不同、寓意也不同,白色的棺材用來葬哪種人?對於一個人最重要的事情無非就是生與死,生的時候人們尚未記事,誰也記不得自己出生的時候是什麼樣,誰也決定不了自己如何來到人間。在古代人們特別重視葬禮,那時候還不講究火葬,人們對於土葬用的棺材十分的講究,不但講究棺材的材料,還講究棺材的顏色,這顏色大有講究,不同的色彩蘊涵著不同的含義,棺木的顏色,一般有黑色,紅色,黃色,白色,金色等等。黑色的棺材是比較常見的棺木,國內外大多數地方都使用這個顏色。
  • 在中國,五種棺材葬五種人,為什麼還有紅色的棺材呢?
    古人「事死如事生」,帝王將相為自己修建巨大的陵寢墓葬、墓中隨葬奢華無比的金銀財寶,平民老百姓則攢錢為自己備一口棺材。中國人講究入土為安,人死後躺進棺材裡,棺材大有講究,不同顏色的棺材代表著不同的含義,棺材有黑色、紅色、黃色、白色、金色等顏色。 1.
  • 在古代,五種人用五種棺材,為什麼還要準備紅色棺材呢?
    導語:在古代,五種人用五種棺材,為什麼還要準備紅色棺材呢?我們古代社會是一個處於封建時期的社會,那時候具有很多的條條例例的規矩,人這個一生從生下來到去世都被這些規矩束縛著,在我們古代,人把去世看的比生還重要,尤其是那些皇家國戚還有達官貴人們,不同死者因為各種習俗,要準備不同的棺材,但是紅色棺材是很少見的,究竟是給什麼樣的死者準備的呢?小編今天帶領大家了解一下裡面的故事!
  • 古代棺材有四種顏色,分別代表什麼意思?黑色別亂用!
    從古至今,無論是傳統文化還是民間風俗對於喪葬都非常看重,因為都認為人死後會去到另外一個世界,而喪葬布置的一切都將一同帶著前往! 其中棺材便是重中之重! 古代棺材在喪葬中地位有多重要?
  • 為什麼棺材有紅有黑?分別代表著什麼?看看懂行的人怎麼說
    為什麼棺材有黑有紅有金色?分別代表著什麼?看看內行人是怎麼說眾所周知,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所以我們國家對於文化習俗和傳統都是非常重視的,做事情很講究,如人的出生和逝去兩件事,需要一定的儀式,最重要的就是這一頭一尾。一是出生,據歷史記載,古代皇帝出生時都會伴有種種異象,象徵著未來的不平凡。
  • 古代的棺材原來也有多這麼多講究,不同顏色的棺材葬不同的人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古人們對自己的墓葬特別重視,這種情況地位越高的人就越明顯,尤其是皇帝,往往在登基之後就已經開始打造自己的陵墓,在死後還會有自己最喜歡的還有最珍貴的的寶物陪葬。
  • 古代民間有人去世,抬棺材的人很重要,因為有條祖傳規矩不能破
    喪葬也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特別是在民間,有些比較富足的家庭,為自己已故父母大辦葬禮,這其實也是一種習俗,和中國的人倫孝道有一定關係。除此之外,在選擇棺材的問題上,兒女為已故父母準備的棺材檔次高,也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孝順,雖然這並不是一個好的習慣,但也是一種習俗。
  • 當代苗族守靈人:白天工地挑土,晚上葬洞守567具族人棺材
    因而尋訪葬洞的過程,就像發崛埋藏在土層中的瓷片一般。給我們做嚮導的是平壩縣文物局的工作人員。人人都羨慕他的工作:每一次文物挖掘,都是歷史拾遺。「嚮導」搖了搖頭說:「我們每一次考古,都是在上墳,是在提醒大家,不要忘了祖宗!」葬洞在距平壩縣城20多公裡的桃花村,雖然葬洞讓人感覺陰森恐怖,但桃花村卻是個詩情畫意、極具象徵意味的名字。
  • 《重啟2》張大佛爺的棺材,為何被葬在十一倉水底?原因不可思議
    文/小凡娛影導語:《重啟2》張大佛爺和新月為何被葬在十一倉水底?好了言歸正傳,在《重啟》第一季中28集提到了《老九門》中的兩位大人物張大佛爺和尹新月。吳邪為了尋找三叔的蹤跡,進入到十一倉,在小白的幫助下,吳邪進入了十一倉第二層,吳邪潛入贛陽倉水底尋找三叔的線索,十一倉裡的員工進入水底存活首先就要祭拜張大佛爺和新月的棺材,表示敬畏。
  • 農村喪事葬禮抬棺材上山,棺材上為啥要放一隻公雞啊?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了解農村更多趣聞趣事。常有「一地一俗,十地十俗」的說法,由此可知各地習俗差異之大。當然,從南往北、由北向南也有「百地一俗」的現象,比如過年貼春聯、發喪出殯後「棺不落地」等。此外,有些不起眼的習俗和禮數也挺有意思的,箇中內涵值得研究。
  • 古代民間有人過世,抬棺材為何不能落地,因為有條規矩不能破
    對家中的老年人而言,她們最注重的就是守規矩,規矩是指全國各地的習俗,尤其是婚喪喜慶,粗心大意不得,古時候這種習俗和規矩是一代一代人傳下的禮儀,對這種禮儀,年齡越大的人越在乎,但是對當代很多人而言,這種禮儀好像是老封建。
  • 貴州守洞人:活人為死人守棺,白天幹活,晚上回來守著567具棺材
    洞葬習俗洞葬這一風俗,在我國苗族地區流傳甚廣,苗族地區的人死後會被家人安葬在山洞中,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城市建設和自然開發,以及人們文化思想上的不斷進步,洞葬這種現象已經越來越少見了,只有在極少數的偏僻地區,還仍然保留著這種制度。
  • 棺材南抬,繩斷便葬,諸葛亮這最後一計到底是在算計什麼?
    從秦始皇陵,到大清陵墓群,古代王侯將相們對「陰宅」的要求不可謂不執著,人人都說「書中自有黃金屋」,可在盜墓者的眼裡,「黃金屋」並不在書中,而是在「墓中」。正所謂「十墓九空」,古代盜墓者的猖獗可見一斑。羅貫中老先生評價諸葛亮為「智多而近妖」,但人總要面臨生老病死,即便是IQ指數接近「妖魔」等級的諸葛亮,也逃不過生死的輪迴。諸葛亮的仇敵曹操,是盜墓界的大佬級人物,「摸金校尉」便是曹操創造出的官職,因此,諸葛亮死後,他的陰宅難免會遭到盜墓者的光顧。
  • 出殯時走在棺材前和棺材後的人
    葉落歸根,入土為安在中華民族的傳統習俗中,紅白事是民間最為重視的,這其中白事又居最,所以民間有死者為大的說法。當出殯隊伍行在路上,無論對方是什麼隊伍,都必須要給白事隊伍讓路,就算是紅事也不能大過於此。百裡不同鄉,十裡不同俗不同地域,風俗不同,我這裡舉例,在我們當地,前面孝男子孫打幡,男性的親戚朋友走在棺材前領路,嚎啕大哭,引領者逝者奔赴永不再回家的安居之地。而逝者後人的女性及親戚朋友的女性均在棺材後坐車緊跟。女性所乘坐的車均是其娘家人開來的,從古至今均是如此。
  • 棺材在下葬的途中,為什麼不能落地?除了迷信,其實還有科學依據
    《周禮·春官·大宗伯》中有云:「以兇禮哀邦國之憂:以喪禮哀死亡,以荒禮哀兇札,以吊禮哀禍災,以禬禮哀圍敗,以恤禮哀寇亂。」這句話中提到的「兇禮」,就是西周時期形成的「五禮」之一,指的是跟兇喪有關的禮節。但由於「兇禮」並非一般的弔唁哀悼,主要針對的是國家所遭遇的一些災難。而「以喪禮哀死亡」中的「喪禮」才是大家熟知的有關喪事的禮儀、禮制。
  • 為什麼人死後,出殯的棺材不能落地?
    有一句話叫做死者為大,相信有很多人都聽過,在埋葬逝者的時候抬的棺材在中間是不能夠落到地上的。這種習俗多見於農村地區,在埋葬逝者的時候,不管距離的地方是有多遠,都不能夠在抬的過程當中讓棺材落到地下。所以說在抬棺材的過程當中,很有可能是幾個人輪班,目的就是不能讓棺材落到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