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沒有流量

2021-01-11 騰訊網

所謂的「私域流量」,是指從網絡公共空間內所吸引的,順利引入到專有平臺/社群/網站/會籍的客流。

對於所有to C企業來說,私域流量都可能帶來額外的觸達和轉化,實現精準營銷。所以很多公司都很看重這個,在很多人的眼裡,它是一種非實體的數位化資產。

而與之相對的「公域流量」,

我是在2018年左右第一次聽到「私域流量」這個概念的。

我不知道算早還是算晚,但是很快,這個詞就成了當年的行業關鍵詞。

又或者說,一直到今天,絕大多數人都還在研究它。比如思考到底什麼才是私域流量,怎麼控制私域流量,怎麼使用私域流量。

之所以說是絕大多數人,是因為還有一部分人跟我一樣,已經開始意識到「私域」和「流量」這兩個單獨的詞之間存在著先天矛盾。

只有公域才存在「流量」的概念,因為流量本身只發生在公共範圍內。

先說今天的結論:私域裡應該有的,本來不應該是流量

私域到底該有什麼?

私域到底該有什麼?

答案是服務。

「人即服務,而且是認證的服務。」

這是張小龍在2019年的微信公開課演講中說的原話。

過去我們曾經有一種錯誤的想法,認為虛擬機器客服是可以取代人的。

嚴格來說,我認為那不是服務,只是一種指引。

因為虛擬客服其實不能真正回答你的一切問題,本質來說,他們跟一本能自動翻頁的說明書沒有太大區別。從使用者的角度上來說,很多時候這些自助式服務不僅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甚至還會在情緒上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在我的問題反覆無法解決的時候,虛擬客服不會安慰我,不會道歉,只會冷冰冰的反覆指引我做沒有意義的操作。

所以說,服務的本質始終是人。

從人即服務的原點出發,更具體的場景可能是,一個服裝導購、快遞小哥或保險經理,用企業微信添加了客戶微信,和個人微信使用場景類似,用戶可以在聊天消息、群聊或朋友圈看到產品上新、促銷信息或是售後服務。

私域的獲取難度,與公域的來源有很大關係。你的粉絲可能來自京東、淘寶、線下門店,也可能來自短視頻、B站、小紅書等平臺,而不同公域平臺上的粉絲,轉化到私域的難度是不同的。而私域的粘性是很高的,因為一旦跟用戶成為了微信好友,你就可以通過發消息、發朋友圈的手段,將你的信息自由、反覆、穩定地傳遞過去。

但是,個人微信和朋友圈,更多是生活化的空間,如果出現過多的商業因素,任何人都會產生排斥心理。

所以,商業範圍內,需要一個能讓企業和客戶之間親切且不冒犯的工具或者平臺。

於是就誕生了企業微信。

企業微信

你用過企業微信嗎?

你怎麼評價這個產品?

上個月,他們開了一個會,在大會上宣布用:企業微信用戶量正式超過4億。

疫情期間,很多人開始使用。

復產復工之後,在線辦公的需求整體降溫,大部分的辦公app都出現了下滑或者增長乏力,而企業微信卻還在保持強勢增長,已有用戶的流失率非常低。

為什麼?

騰訊微信事業群副總裁黃鐵鳴將企業微信比喻成一個連接器。

企業微信的成功,其實就是貫徹了「私域服務」的概念。

比如銷售行業,以珠寶品牌周大福為例,店員會有自己熟悉的客戶,了解他們的喜好、習慣,建立起微妙的平衡,能夠向熟客推薦合適的新品,但又區別於強硬的群發推銷。這樣形成的每一次交易,都能進一步加深雙方的連接,讓服務變得更有溫度,更真實。

這也是企業微信的核心優勢。企業微信就像是這樣一個連接器,是服務的延伸,將線下的服務延伸到線上。把客戶添加到企業的企業微信上面,另一端的店員是一個有溫度的服務者,而不是自動回復的虛擬機器。

AI機器是被動的,需要你先向它尋求幫助,才會給出回應。而極致的服務更應該是雙向的,不僅能夠滿足你的要求,還能主動發現你的需求。

在企業微信之前,企業TO C的窗口有官網、公眾號、小程序等工具,這些都是被動式地等著顧客來敲門。因為背後不是真人服務者,無法提供一個如線下門店的店員那般,恰當而主動的服務。這是企業微信的價值所在。

它將人帶來的服務最大化,為每一個店員提供一個窗口,高效地連接更多的客戶群,從而實現更具粘性的忠誠度和復購率。

人的溫度是不可取代的。比如在節假日期間,品牌店員通過企業微信給你發送祝福消息,和品牌公眾號推送一個祝福圖文,帶給客戶的感知是完全不一樣的。同時,當你用正常的口語詢問客服時,你更希望得到的一定是人工客服的幫助,而不是冷冰冰的「詢問xx請按1,詢問xx請按2」。

個人消息有一種專屬感,是點對點的直接溝通,而在過去,AI客服對人的模擬度再高,也始終隔著一道屏障,這個屏障就是無差別的大眾。

新的功能

在大會上,企業微信發布了兩個新的功能:

1. 互通群支持發紅包

2. 和微信互通的客戶群人數上限增加到 500 人

這兩個功能,其實都是在為私域運營和服務助力。

第一個不用說了,很容易理解,主要說第二個。

以前我們一直在想,運營的尺度在哪裡?一個人所能夠覆蓋的服務範圍是多少人?從 3.0 版本的 100 人,到疫情期間的 200 人,增長到現在的 500 人,企業微信一直在衡量這個覆蓋的能力。

一個群能夠提供有效服務且不混亂的極限,就是這個數字。小了,浪費,大了,難免不周。

而且,不止於此,企業微信對群的管理功能也進行了補充。比如防騷擾、防廣告、黑名單、禁止改群名、群成員去重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企業微信的客戶群有「在職繼承」的功能,可以有效解決因員工離職帶來的客戶管理問題,讓後繼員工可以無縫銜接,離職員工無法帶走客源。

這些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讓企業跟用戶之間可以更近距離,提供更有效且不冗餘的有溫度的服務。

to B or not to B,這是個雙關

除了有溫度的服務之外,我們還經常會有一種科技已經很發達了,已經能夠滿足需求了的錯覺。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正因為有這種錯覺,很多人才很難理解數位化轉型的必要性。

除了有溫度的服務之外,我們還經常會有一種科技已經很發達了,已經能夠滿足需求了的錯覺。但是事實上並非如此。正因為有這種錯覺,很多人才很難理解數位化轉型的必要性。

比如在疫情期間,很多消息傳播還依賴在小區保安亭的廣播喇叭,電梯口張貼的布告,老師打幾百個電話逐個傳播,微信群裡口口相傳,居委會的上門統計……

這些,都是可以通過數位化轉型解決的問題。

2019年,中國五百強企業中許多已經使用了企業微信的服務;2020年,對企業微信來說,增量大部分來源於快速下沉,中小企業的接入使用。

比起周大福或者西貝那樣的大企業,其實中小微企業才是最需要企業微信的主體。

因為對於中小企業而言,他們的試錯空間更小,人力成本更高,抗風險能力和運營周期遠不如那些根深蒂固的大企業。

通過案例整合,企業微信將中小企業自身的數位化需求總結成了幾類模式,讓中小企業能夠切實看到解決方案。

首先,對於傳統中小型製造業企業來說,他們需要對存量市場挖掘「管理紅利」,也就是說,通過技術手段降低管理成本,實現節流創收。

其次,城商行等企業機構,需要在技術和資源的雙重壓力下,體驗「新助手」。

這次開會的時候,企業微信方面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

疫情期間,很多學校需要和家長保持即時溝通,上報體溫,在過去,這種通知一般通過家長會或者普通微信群進行群接龍,老師收集後還要一層一層上報年級、學校、教育局。

但企業微信則能夠解決這個問題,陝西某市,企業微信在3天內便完成了全市 13 個區縣、五個直屬教學單位共 1300 所學校教師、家長數據的導入和關注,藉助企業微信班級群功能,在上線第一天用短短 1 小時內通知了全市 48 萬教師和家長,8 小時內快速回收了 22 萬人左右的健康數據。

我們都說數位化,但事實上最先體驗到數位化的,往往並不是那些最基層,最急需的行業或者群體。

「企業微信一直都在講的很核心的事情,就是『連接』,連接人和人、在教育行業,就是幫助學校、教育局連接學校內的設備,建立局、校之間的聯繫。」企業微信團隊說。

通過私域,實現對已有用戶的沉澱和後續服務,才是企業微信作為一個平臺乃至於工具最重要的功能。

僅用1年時間,企業通過企業微信服務的微信用戶數實現了倍數級增長,這一數字不僅體現了企業微信自身增速,也意味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企業微信作為數位化轉型的平臺。

服務的本質,始終是人

在會後的採訪中,騰訊微信事業群副總裁黃鐵鳴說:「以前,企業在線上只有一個官網,或者只有一個公共帳號,企業微信出現了以後,就可以讓企業裡面每一個對外服務的員工都成為自己的一扇窗戶,在對外提供服務的時候會有一種給到客戶不一樣的感覺,這種感覺就不是我打開一個官網,或者面對一個小程序,而是一種幾乎等同於面對面的服務,只不過現在,我們把這種感覺挪到了線上。」

據了解,企業微信目前仍然沒有要進行商業化的計劃。

對於一個已經存在了快5年,500強企業覆蓋率也很高的工具類平臺來說,是很需要勇氣和毅力的。

上個月,在我們的年度峰會上,我們使用了「偉大的複利」這個主題,所謂複利,其實指的就是不以短期的盈利為目標,希望能夠跟品牌、客戶共同完成長線的增長。

對於平臺類工具也是一樣,只要能夠真切的解決企業的需求,真正滿足企業的需求和價值,給它帶來價值,用戶就自然會使用和跟隨,企業想要成長,最先需要去思考的不是商業價值而是如何讓產品更好的滿足需求。需求滿足了,複利才會源源不斷。

編輯:文昭關

總編:沈帥波

相關焦點

  • 運營私域流量的小心機—私域流量的白話文
    微商時代大家都在做微商,到接下來的微商慢慢被其它變體取代,比如社區電商、比如私域流量。我們先給私域流量一個定義,所謂的私域流量,也就是能夠自主、免費的觸達用戶的渠道。從個個概念來說,微信也只是渠道中的一個。那私域流量天天在做什麼?
  • 私域流量的構成解讀
    相信大家從去年開始對於私域流量這個詞彙就已經覺得非常的不陌生了,因為都在提私域流量。很多人認為私慾流量就是在微信生態裡面的,這個觀點相對來說比較片面,今天我們來講講私域流量到底該如何進行解讀。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的運營區別在做整個的全域會員部署的時候,私域流量和公域流量沒有絕對的說法,而是兩個相對的概念,某些情況下的私域流量當中也有著公域的成分,在公域流量中的某些場景下也有私域的成分,所以私域和公域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而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更多的是基於我們在不同的場景下面來對於用戶的不同的行為習慣來做不同的區分度。
  • 私域流量運營哪家好?
    面對企業的增長焦慮,私域流量開始被品牌所重視。一場疫情更是將私域流量推上了風口浪尖。通過百度指數看板,2019年4月7日私域流量的搜索量是162,2020年同期達到了1681,增長了10倍,可見大家對私域流量的需求之旺盛。
  • 私域流量鏈路構成及轉化方式
    私域流量的構成解讀相信大家從去年開始對於私域流量這個詞彙就已經覺得非常的不陌生了,因為都在提私域流量。很多人認為私慾流量就是在微信生態裡面的,這個觀點相對來說比較片面,今天我們來講講私域流量到底該如何進行解讀。
  • 精益優享|「私域流量」是風口還是騙局?
    在移動網際網路的人口紅利消失之際,品牌方最大的挑戰就是如何從增量競爭打法,轉化為存量競爭打法,以完美日記為代表的新興品牌迅速走紅,讓「私域流量」進入營銷人的視野。不誇張地說,在今天的存量競爭及去中心化媒體時代,「私域流量」將對整個營銷行業帶來長遠影響,每個品牌都該掌握「私域流量」營銷方法。精益優享,旨在為商家打造自己的私域流量池。
  • 淘寶提出的「私域流量」為何在微信發揚光大?
    2018年開始,經濟寒冬已經籠罩著網際網路企業,而有一個概念確實越來越火--私域流量,如果你從事網際網路工作,那麼在你的朋友圈一定會有很多人在分享這樣的講座或者課程,私域流量的火爆主要就是體現在目前各個網際網路企業對流量的饑渴,隨著流量越來越貴,低價優質的私域流量成了大眾的寵兒。
  • 私域流量與平臺即是矛盾又是互根的關係
    如在《黃帝內經》裡面表述裡,陽裡沒有陰,陰裡沒陽是不成立的,即所謂「孤陽不生,孤陰不長」。 前幾天看到一個大平臺的高管演講的內容,把「私域流量」定位在公眾流量被分流,比如微博、公眾號、小程序裡的流量就是「私域流量」。個人覺得這個說法過分片面,頂多算是公眾平臺忽悠客戶(用戶)入駐、花錢,同時抬高自己的一個營銷宣傳。
  • 私域流量綜合增值平臺:快眼傳媒
    但現在,流量紅利開始消失,不僅是流量成本迅速增加,而且流量能夠換取的購買也急劇下降。這讓所有人對於流量的歸屬都異常敏感。在消費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公域和私域之間的流量公域和私域之間的流量爭奪是毫無疑問的熱點。當公域和私域之間的流量價值達到平衡後,私域流量的價值開始迅速增長。在這樣的背景下,私域流量開始興起,成為幾乎所有企業都需要面對的問題。
  • 2021年私域流量矩陣設計大盤點
    談到私域流量,我們必須知道3個認知:1-私域流量是矩陣式地運營品牌(企業)和用戶的方法,不是單一的工具或者操作可以實現的,需要系統化地管理和運營;2-私域流量需要長期關注用戶沉澱和轉化的效果,具有持續性的要求,是長期性的營銷戰略思維;3-私域流量的搭建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見效;在執行的流程中,每個環節都會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可能
  • 我把你當朋友,你把我當私域流量
    2020年以來,「私域流量」話題十分火熱,都說私域流量好,各大品牌企業也積極搭建自己的私域流量池,那麼,私域流量又有什麼優勢,又該如何運用這些優勢呢?通過臉賦公眾號直接進行宣傳,運營私域流量相當於去中心化,直接跟「熟客」建立聯繫,省下了渠道推廣費不說,熟客們還願意為你安利更多用戶,這等於又幫你免費做了宣傳推廣,無意間還實現了小裂變,連接的私域流量越多,營銷成本就越低。2、臉賦雲社群提升客戶黏性,塑造品牌形象。
  • 日本小酒館是如何做私域流量的?-虎嗅網
    私域流量要服務和關懷國內不少企業做私域流量,也有很多促進活躍的方法,比如發個垃圾簡訊,發點幾毛錢的優惠券,發個通知騷擾一下……這些促活很多確實是有效的,他可能讓那些處於休眠期的客戶再回來看一下,但這些方式本質是以企業視角來做的,並沒有給客戶帶來多大實際價值。
  • 你可以無視私域流量,但它已經到來!
    二、私域流量已經到來 私域流量的崛起,源自企業增長焦慮,獲客成本居高不下。 私域流量呈現通常以SCRM為主,包括獨立站、自主app、小程序等。 私域流量的到來,代表著企業從簡單的流量收割升級為用戶經營的信號。
  • 你知道什麼叫「私域流量」嗎?
    這套加粉、拉群、發廣告的順滑操作,也叫玩「私域流量」。需求太旺盛了。大概從2018年9、10月開始,好衣庫CEO助理杜暮雨明顯感受到杭州的電商業已經開始流行玩私域流量,很多淘寶天貓商家的圈子都在討論這個議題。
  • 公域流量到私域流量的閉環營銷如何構建
    網際網路經過近20年的發展,從公域攫取流量性價比大大降低,私域流量於是風起雲湧。  實際上,網際網路生態裡幾乎所有的私域流量都源自公域,從公域引流到私域,並精細化運營,構建品牌增長的閉環至關重要。  關於私域的運營,「不僅要關注廣告投放(引流),更應關注粉絲運營工具的使用,充分實現用戶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廣告投放的精準化及高轉化。」  當前,「公域引流+私域沉澱」是品牌增長的不二法則,已成為大多數企業的共識。
  • 快樂柚子建立破圈流量池 解決電商私域流量之痛
    很多行業巨頭依然以販賣流量為主,流量的分配被巨頭們控制,腰部網紅、素人們缺乏流量的支持,難以出頭,最終只能成為被收割的對象。當平臺流量出現天花板,越來越多的中小商家難以享受到流量紅利之後,人們開始將目光轉向了私域流量領域。私域流量有著自由控制、循環往復等優勢,既能讓商家打破傳統電商中的天價流量困境;又能將消費者與自己綁定,實現裂變營銷。
  • 私域流量是什麼?到底和公域有什麼區別嗎?
    如今,各行各業都在談論一個概念——「私域流量「。尤其是社交電商領域的新零售,大家都在為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煩惱。在經歷了疫情之後,私域流量的價值愈見凸顯,這是因為私域流量的轉化率遠高於公域流量,粘度遠高於公域流量。那私域流量是什麼呢?
  • 私域流量不等於微信流量:今天的生意,都是三度空間的
    我們說私域流量的時候,不是說就不談公域流量了,而是把公域流量變成可以掌控、留下來的量。我們要從公域平臺購買流量,去做私域的深度運營和變現。因為,如果沒有自己的私域流量,就不可能獲得持續的公域流量。如果沒有留下來的量,就意味著產品和服務是沒有復購的,這意味著商業模式本身就不存在,不被支撐。大家比我更了解當下的環境,這是一個不確定的時代,一個烏卡時代。
  • 網際網路品牌誤解:社群= 私域流量
    社群 = LTV+賦能+共同體,不只是私域流量。私域流量,不等於社群?社群(Community)的定義?別誤用了社區思維來建立社群。(一開始我們也是有過各種補貼的,例如很多品牌都在抽 iPhone、灑錢獲取粉絲數,但後來都證實是最愚蠢的作法)開始圍繞「社群」來發展,經營自有流量——中國內地稱「私域流量」。
  • 微信私域流量之戰
    但無論如何,微信作為中國網際網路最大的流量池,是人人覬覦的「富礦」,在私域流量重要性日益凸顯的趨勢下,只要這個富礦存在,內外部對其的挖掘就不會停止。作為流量富礦的擁有者和規則制定者,微信既要維護用戶體驗、產品價值觀和生態健康,又要考慮騰訊的商業利益,在各種訴求之間做出取捨,甚至平衡。微信在私域領域的一舉一動都將牽一髮而動江湖。
  • 拆書:私域流量,當代生意人的必修課(免費聽)
    傳統的電商銷售很複雜,而且流量紅利已經基本被頭部平臺壟斷。我們採訪了許多電商運營者,刷單,直通車,這些手法讓許多電商新手血本無歸,投錢越多虧損越多,幾乎成了賭博,讓很多只是想做點正常生意的朋友一頭霧水。如何簡單直接地驗證自己的貨物能否有銷路,擴大市場空間,進而打造個人品牌,做長久生意,私域流量運營是當代生意人必學的第一堂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