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頭馬面是經典神話傳說,可為什麼不叫馬面牛頭?原來是這個原因。
大家肯定都聽過牛頭馬面這個詞吧,其實它是我國經典的神話傳說,並且牛頭馬面還是我國道教與佛教共同承認的陰間神袛,是準們負責將逝世的人的靈魂押解到地府進行審判的,他們的形象是牛頭人身和馬頭人身。
在中國古代,很多老百姓還稱牛頭馬面為牛馬將軍,他們認為牛頭馬面是東嶽大帝或是閻羅王或是城隍老爺的的屬下,並且經常會給他們燒紙錢,希望他們可以照顧下自己在陰間的親人。
其實在中國的神話中,牛頭馬面和黑白無常的職責相同,而在古埃及的神話中,和他們職責相同的則是,狼頭人身的地獄守護者阿努比斯,他們都是運輸靈魂回陰間的使者。可是為什麼要將它們叫做牛頭馬面而不是馬面牛頭呢?
這是因為牛頭馬面中的牛頭使者是來自佛教經文中的《五苦章句經》,他的形象是牛頭人手,兩足為牛蹄,他的力氣十分大,可以推動山巒,並且他經常手持鋼叉出現,他的名字叫做鬼將阿傍。在《鐵城泥犁經》中,阿傍為地府牛頭人身的差役,負責向閻羅天子稟告罪人生前所犯下的罪行。
而馬面使者在《鐵城泥犁經》並無詳細記載,但是在《楞嚴經》中有關於他的描述:馬頭羅剎,手持槍矛,將惡鬼驅趕到無間地獄中。所以人們認為馬面試者是在地府中管理大奸大惡之人的靈魂。
還有一些人認為,馬面使者是佛教的馬頭明王化身,負責保護地府的安全。但是佛教的教徒將這一說法否認掉了,他們認為馬面使者是觀音大士的化身,是佛教的護法神明,並不是地域的鬼拆。
而牛頭馬面之所以稱為牛頭馬面,而不是馬面牛頭是因為《五苦章句經》和《楞嚴經》傳入我國的時間順序,《五苦章句經》先傳入了我國,因此牛頭使者的形象現深入人心,《楞嚴經》是後傳入的,因此馬面試者在後面排著,這就是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