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如果回歸,其經濟可以在大陸排到第幾

2020-12-13 娛樂十八卦

臺灣歷來是中國的一個省,從未改變過,但是臺灣卻在蔡英文的領導下,與一個中國的中心思想背道而馳。最近大陸頻繁軍事演習也觸動了蔡英文敏感神經,連馬英九都喊話蔡英文,不要拿民眾生命開玩笑,美軍不會來。相信收復臺灣的這一天不會讓大家等太久。

1990年臺灣GDP

有數據統計過,1990年的時候,臺灣省的GDP相當於整個中國大陸GDP的43.8%,也就是當時的巨大經濟差距,才給了李登輝陳水扁一類人的自信,要與大陸分道揚鑣。母不嫌兒醜,兒卻嫌母貧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可惜的是,中國巨大的人口紅利,逐漸顯現出來,臺灣2019年GDP總量雖然達到了18.9萬億新臺幣,按照去年的平均匯率計算,折合人民幣4.21萬億元,但也僅排名全國第九位,在湖北(4.58萬億)、福建(4.23萬億)之後。

假如臺灣在蔡英文領導下繼續作,臺灣在全國的排名會繼續下滑,保守的講,有可能會下降到中下遊水平。

如果臺灣回歸,那麼,臺灣省的經濟能在國內排到第幾。如果臺灣回歸,首先臺灣的旅遊業將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別的不說,假如臺灣回歸,小編都想去臺灣看看當地的風土人情,人文風光。兩岸加深往來交流,將會刺激臺灣經濟高速發展,旅遊業也將帶動酒店、餐飲、農副產品等等周圍一系列消費。

其次,臺灣將不必發展軍事,而將重心全力放在發展經濟。少了經濟的拖累,相信臺灣會減少巨大的財政支出,而去改善市政、基建等民生設施。

第三,大陸與臺灣優勢互補,取長補短,各取所需。臺灣目前佔優勢的地方估計也就剩下電子晶片行業。而大陸在基礎建設、農業、金融業、網際網路、物流、航空、衛星導航等等都有巨大優勢,搭上中國的高速列車以後,勢必能讓臺灣重回巔峰,臺灣省經濟能衝進全國前五甚至前三也未嘗不可。

相關焦點

  • 前三季度臺灣GDP4783億美元,在國內排名第幾?
    中國臺灣是亞洲四小龍成員,從上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中國臺灣的經濟開始崛起,逐漸成為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和大陸其他省份相比,臺灣省經濟受國際環境影響深遠。近些年,國際經濟較為不景氣,受此影響,臺灣經濟發展不復上世紀末期的輝煌。
  • 臺灣經濟可以脫離大陸多遠?
    文/郭正亮  3月10日筆者發表《斯裡蘭卡的悲劇會在臺灣上演嗎?》,意外引起網絡上的熱烈爭論。筆者認為「臺灣出口超過GDP六成,出口近40%集中大陸,24%集中東南亞,只有10%到美國,使臺灣經濟具有致命弱點。
  • 前三季度臺灣GDP4783億美元,人均GDP2萬美元,在國內排名第幾?
    中國臺灣是亞洲四小龍成員,從上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中國臺灣的經濟開始崛起,逐漸成為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和大陸其他省份相比,臺灣省經濟受國際環境影響深遠。近些年,國際經濟較為不景氣,受此影響,臺灣經濟發展不復上世紀末期的輝煌。
  • 臺灣經濟成長率超過大陸的真相
    表面看來這是個好消息,深層觀察卻可能是一個大警訊,臺灣切勿自滿,更不可掉以輕心。首先,臺灣經濟成長未必真能超過大陸,經濟研究機構惠譽日前提高對大陸今年成長率的預測到2.7%,超過《經濟學人》對臺灣經濟成長的預估;就算臺灣今年成長率真的超越大陸,也只會是偶發的特殊,明年大概就會消失。
  • 蔣介石如果回歸大陸,應該當個啥職務?周總理一句話答記者
    1956年12月9日晚上,印度在加爾各答為周總理舉行歡迎宴會,並舉行記者招待會,其間提到臺灣回歸問題。周總理說,中國政府正在努力爭取蔣介石,如果蔣介石有了貢獻,他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留在中國任何地方。(蔣介石配圖)有記者問,如果蔣介石回大陸,「是否考慮給他一個部長職務」?周總理笑答:「部長太低了。如果蔣中正回歸祖國,絕不會低於一個國務院總理的地位。」
  • 2020年前三季度,臺灣GDP3.3萬億,在全國處於什麼水平
    30年的低增長發展階段,臺灣的經濟巔峰時刻在1990年,當年臺灣GDP總量達到了1700億美元,此時大陸GDP總量僅為3878 億美元,臺灣相當於大陸的43.8%。不過從90年代起,臺灣的經濟就開始步入下坡之路,而大陸則開始飛速崛起,迎頭趕上,並且最終將臺灣的經濟遠遠甩開。
  • 2020年前三季度,臺灣GDP3.3萬億,在全國處於什麼水平?
    臺灣省,地處我國大陸東南海域 ,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亦被稱為寶島臺灣。在八九十年代的時候,臺灣由於經濟的快速發展,一度與韓國、新加坡以及我國的香港別列為亞洲四小龍,不過時至今日,當初的亞洲四小龍裡,臺灣的經濟水平已經漸行漸遠!
  • 林祖嘉:若不與大陸改善關係臺灣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
    如果無法與大陸改善關係,臺灣很可能出現經濟『鐵鏽區』,而這個『鐵鏽區』就在以高雄為中心的臺灣南部地區。」昨天上午,參加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的臺灣陸委會前副主委、島內知名經濟學者林祖嘉以《東亞經濟整合與兩岸經濟合作》為題,在臺北會場發表演講,向民進黨當局發出以上呼籲和警示。
  • 蔡英文「脫鉤」大陸沒用,大陸經濟帶動臺灣經濟
    只有依靠大陸,才能儘快擺脫疫情導致的經濟緊張。兩岸學者表示,從各方面分析,兩岸合作都是最佳選擇。出口大陸使臺灣經濟得以緩和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臺灣對大陸出口同比上升9.8%,並且出口大陸佔臺灣出口比重的42.3%。
  • 臺灣經濟持續增長,蔡英文要與大陸「經濟脫鉤」?臺灣或成孤兒
    抓住這個機會,民進黨當局開始鼓吹,臺灣在疫情中表現優異,經濟持續增長,乃是亞洲四小龍第一。還大言不慚的稱臺灣應當趕快脫離大陸的影響,獨自發展,走向更美好的明天。臺灣經濟與大陸密不可分換句話說,民進黨當局想要實現其「臺獨」夢想,那麼他們就得把臺灣的經濟和大陸之間聯繫完全隔開,不過終究是痴人說夢而已。
  • 臺灣經濟沒有本錢和大陸「脫鉤」
    上個月IMD公布《2020年世界競爭力年報》,臺灣整體排名較去年上升5名,排第11名,但若細看其中與外貿有關的評比項目,可以發現,不管是前5大貿易夥伴出口集中度、前5大出口產品集中度或貿易條件指數,排名全部大幅下滑,且位於所有評比國家和地區的後段班。
  • 臺灣的經濟狀況到底是怎樣的?淺談臺灣經濟
    1、臺灣經濟歷史談到臺灣經濟我們就先談一下臺灣經濟發展歷程。國民黨敗退臺灣時分批次從大陸帶走約450萬兩黃金,另有銀元約3600萬兩。1980年代後,資本在臺灣逐漸活躍,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房價飆漲、股市泡沫化出現,人力成本大幅度提升,當時恰逢大陸改革開放以及兩岸關係發展迅速,在這個背景下臺灣商人開始紛紛進入大陸。2000年之後的經濟增長率主要由科技、石化兩大產業,以及通貨膨脹所共同促成。2008年之後兩岸大交流大發展,藉助大陸經濟騰飛,臺灣在發揮其優勢的同時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 大陸經濟學家:穩定臺灣經濟應順勢而為
    《旺報》今日刊載大陸經濟學研究員毛承之的文章分析臺灣經濟形勢,毛承之認為,臺灣經濟缺乏一個市場效率好的經濟成長環境,臺灣與大陸可以進行深層次合作與開發,以形成良性的經濟互動發展趨勢,而不應裹足不前、徘徊與處處掣肘。
  • 臺灣經濟實力排在全國第幾?對比2019年GDP,與一個省份非常接近
    當然在對比城市實力的時候,大家最喜歡省內對比,或者某個熱門城市之間的對比,可能對於臺灣省的的了解相對不多,這也是因為地理位置緣故,加上一國兩制的政策,給予了臺灣省一定的自由度,但是無論何時何地,臺灣省一直都是中國不容分割的領土,那麼許多網友甚至很好奇,當地的經濟究竟如何,如果換算一下GDP數據,能夠排在全國的第幾位呢?和誰是一個檔次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 文史夜話:如果蔣介石回歸大陸,會給他安排什麼職務?
    蔣介石回歸大陸,會給他安排什麼職務?信中甚至還說:臺灣倘若能夠和平回歸,中央政府只是收回管轄權和主權,而蔣介石在臺灣可以擁有自己的自治權,比如說行政任命他們都可以自己做主,甚至軍隊都可以保留。,有記者問道:若是臺灣回歸大陸,那麼中央會給他安排一個什麼樣的職務?
  • 「脫中」後經濟更好?陳亭妃:臺灣不再「依賴」大陸
    近日,據韓國《朝鮮日報》報導稱,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這一年時間裡,由於兩岸之間出現「對抗」局面,臺灣終於「擺脫」了大陸,而這一變化,也讓臺灣地區的經濟得到大幅增長。該媒體還聲稱,臺灣去年的經濟增長率,成為了排在全球兩千萬人口以上經濟體的首位。
  • 前二季度臺灣GDP2.15萬億元,人均GDP9.1萬元,在國內排名第幾?
    長久以來,臺灣經濟都是大眾關注的焦點。眾所周知,臺灣是亞洲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是亞洲四小龍成員。近些年,臺灣經濟受到國際形勢影響,發展有所減緩,但綜合來看,臺灣依舊是國內最具競爭力的省份之一。臺灣GDP總量、人均GDP在國內是什麼水平呢?排名第幾?首先來看GDP總量。眾所周知,在上世紀90年代,臺灣GDP總量排名各省第一,隨著大陸經濟快速發展,不少省份的經濟總量超過了臺灣。
  • 臺灣女生第一次到上海,直呼:大陸太可怕!臺灣人該認清自己了
    臺灣女生第一次到上海,直呼:大陸太可怕!臺灣人該認清自己了臺灣歷史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我國的寶島,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臺灣的經濟水平是非常靠前的。當時大陸經濟還沒有如此發達的時候,臺灣就與新加坡,韓國,香港並稱為亞洲四小龍,這也足以見證當時臺灣在整個亞洲的經濟地位,這也讓臺灣人產生了優越感。但是近幾年中國大陸經濟迅猛發展,而臺灣卻一直停停滯不前,並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直到現在越來越多的臺灣年輕人出來旅遊才發現,曾經引以為傲的臺北101大廈,在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竟然隨處可見。
  • 國臺辦:臺灣經濟離不開大陸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北京訊(記者楊娜)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針對日前民進黨發言人發表有關,「2020年臺灣對大陸出口創新高,證明大陸需要臺灣,而不是臺灣對大陸的依賴加深」的言論,國臺辦發言人朱鳳蓮作出了反駁。
  • 臺灣前經濟主管:大陸是臺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要素
    尹啟銘(右)指出,兩岸貿易已成為驅動臺灣經濟成長的重要力量。(圖片來源:資料圖)中國臺灣網5月14日訊 綜合媒體報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化進展等原因,臺灣內部日前不斷出現與大陸經濟「脫鉤」的議論。對此,臺灣前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尹啟銘表示,2000年以來,臺灣進入以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時代,其中最大動力來自大陸,已是臺灣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綜合臺灣「中國時報」等媒體報導,5月13日,臺灣前經濟主管部門負責人尹啟銘發表評論指出,1990年10月臺當局開放3353項產品可對大陸間接投資,迄今整整30年。對臺商而言,大陸是生產基地也是重要的市場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