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京記者 潘子璇 拍攝 (下同)
【新民晚報·新民網】「世界品牌大會」今天在京舉行,會上揭曉2020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榜單。「新民晚報」以451.92億元的品牌價值位居第161名,連續17年上榜,品牌價值從第一屆的44.67億元躍升至451.92億元,比去年的398.66億元上升了53.26億元。
入選門檻27.16億元
在這份基於財務數據、品牌強度和消費者行為分析的年度報告中,國家電網以5036.87億元的品牌價值榮登本年度最具價值品牌榜首。佔據榜單前五名的還有工商銀行(4505.82億元)、海爾(4286.52億元)、騰訊(4215.49億元)、中國人壽(4158.61億元),這些品牌已經邁進世界級品牌陣營。
記者從大會上獲悉,2020年度《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的總價值為246920.58億元,比去年增加28210.25億元,增加幅度為12.90%。世界品牌實驗室主席、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蒙代爾教授(Robert Mundell)說, 如果繪製世界製造業的版圖,從產值角度來說,中國製造(4萬億美元)約等於美國製造(2.3萬億美元)、日本製造(1萬億美元)和德國製造(8000億美元)的總和。儘管中國品牌的成長並沒有跟上中國製造的步伐,但是中國品牌的成功還是有目共睹的。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中國品牌報告已是第17個年頭,2004年入選門檻僅為5億元,前500名品牌的平均價值為49.43億元。17年以後的2020年,入選門檻已經提高到27.16億元;而前500名品牌的平均價值高達493.84億元,增加幅度為899.07%。
53個品牌價值超1000億
儘管新冠疫情沒有阻擋中國品牌價值整體上升的趨勢,但與去年相比,服裝、汽車、旅遊、媒體等受疫情影響大的行業入榜品牌數量明顯下降,而食品飲料、金融、機械等「剛需」行業入榜品牌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本年度《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排行榜中,共有來自食品飲料、輕工業、建材、傳媒、紡織服裝、醫藥、機械等在內的27個相關行業的品牌入選。其中食品飲料業依然是入選品牌最多的行業,共有85個品牌入選,佔總入選品牌數的17.00%。入選數量位居第二到第五的行業分別是輕工(50個)、建材(39個)、傳媒(35個)、紡織服裝(31個)。本年度共有53個中國品牌的價值超過1000億,比去年增加了6個。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品牌數為55個,佔11.00%,比去年略有增加。
上海共41個品牌入選
世界品牌實驗室指出,品牌是一個地區發展的重要標誌,品牌帶動區域經濟的增長,區域經濟的發展又促進當地品牌的成長。本年度上海有41個品牌入選,比去年有所增加。上汽以2936.45億元的品牌價值排名16,其後依次是交通銀行、寶武、上海電氣、中國太平洋保險、拼多多等。傳媒類品牌除「新民晚報」外,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擁有的「SMG」也進入榜單,以572.65億元位居101名。
值得注意的是,長三角地區是中國經濟發展最活躍、創新能力最強、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之一,今年華東地區以194個品牌入榜,繼續位居2020年品牌區域分布的榜首。世界品牌實驗室分析,長三角經濟圈通過打破地域約束,優化產業布局和深度融合,帶動經濟發展引擎,提升為高質量發展,現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區之一。以上海為中心,南京、杭州為副中心,包括江蘇蘇州、浙江寧波、安徽合肥等核心城市在內的長三角經濟圈,區域經濟總量、經濟增速、產業增加值等主要指標均保持在全國前列。
因應消費行為變化調整品牌戰略
世界經理人集團和世界品牌實驗室執行長丁海森說,本次全球新冠疫情還沒有結束, 但消費行為已發生重大變化。第一, 對成熟品牌來說,消費者在危機期間更願意嘗試新品牌和新產品;第二, 消費者對品牌的要求比以前更高,更傾向於購買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得分高的品牌,對安全、體驗和舒適度越來越感興趣;第三,新冠疫情迫使大部分消費者放棄了自己的消費信仰,從買菜到運動到社交都發生重大變化,企業家和經理人要順應這個潮流,及時做出品牌戰略調整。
英國劍橋大學(Cambridge) 製造業研究院教授史蒂芬·埃文斯(Steve Evans)博士指出,對中國品牌有幾點提醒:第一, 不能僅靠規模增長,規模增長並不能使企業變得強大;第二,幸福感的增長變得非常重要;第三,在複雜的國際經濟環境裡,信任將成為未來十年最重要的商業詞彙;第四,要加快提高創新能力,作為後疫情時代彈性計劃的一部分。(新民晚報駐京記者 潘子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