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無非兩種,自己喝茶和看別人喝茶,點擊關注看看有意思的喝茶~
如今,普洱茶越陳越香這個道理是整個茶界都供認不諱的事實,或者換句話來說,普洱茶越陳越貴。因此,無論是茶客還是茶商,對於陳年的老茶都有種近乎執著的追求,這種執著似乎既關乎對味覺的追求,又關乎對普洱茶背後所存在利益價值的追求。但以前的茶人們並沒有意識到普洱茶「越陳越香」這一道理,自然也就不會意識到陳茶背後的價值。那時候的狀況是—新茶一出,陳茶在市場上就沒有立足之地了。因此,那個時期的陳茶通常是以各種手段被處理掉,很少能被保留下來。
到了一個時期,或者說從普洱茶聲名鵲起開始,人們發現,陳茶的滋味似乎更勝一籌,而且懂得了「越陳越香」、「越陳越貴」這一規則。可是,這時候市場上的老茶已經難尋蹤跡,就算是尋找到了蹤跡,或許也是在某個茶葉「發燒友」的私人倉庫裡,而且價格高得嚇人。既然說到陳茶擁有如此魅力,普洱茶之中,以下幾個時期的陳茶是絕對不能錯過的。
號級茶
有一種茶,號稱是普洱茶金字塔的尖端,甚至被供上神壇,封為「神茶」。想必大家都猜到了,這茶便是清末光緒年間到解放後1956年之間所產的「號級茶」。這種茶,既被封為「神茶」,大概很少有人見過其真身,要說嘗一嘗,對普通的茶友而言怕是比登天容易不了多少。
這一時期私人制茶的茶莊眾多,各個茶莊出產的茶葉均以「號」命名,後人便將這一時期所產的茶統一命名為「號級茶」。「號級茶」主要以石磨壓制而成的圓茶為主,每餅350克,七餅為一桶,外部用筍葉包裝,每桶頂部有制茶商號標誌。茶餅為裸餅,沒有內票,但有內飛,上面記錄著宣傳文字和商號負責人姓名。主要的商號有宋聘號、同慶號、同興號、同昌號、福源昌號等。其中,宋聘號有紅票與藍票,同慶號以龍馬和雙獅為經典;福元昌有紫票、紅票、藍票。
值得一提的是,號級茶的發祥地正是名震天下的六大茶山,而六大茶山之中則以易武為尊,也有人認為如今市面上所流傳的茶多以易武茶為主。正如史料記載的一般,普洱茶在清朝時期被選為貢茶之後,從此走向輝煌。當時的六大茶山作為雲南的知名產茶區,一時間商號雲集、茶莊遍布,如知名的同慶號、同興號、福元昌等等,這些商號成就了六大茶山的輝煌,也見證了六大茶山的榮辱興衰。
印級茶
號級茶往下,便是印級茶。要說印級茶,便要從當年赫赫有名的中茶公司說起。從1939年開始,中茶公司首次生產紅印圓茶,一直到1972年間,期間生產的茶被稱為印級茶,主要以勐海和下關兩大茶廠生產的茶品為典型。與號級茶不同,號級茶根據商號的不同而被命名為某某號。印級茶的命名就顯得比較普通了,正如你所看到的那樣,根據當年中茶商標顏色的不一樣,紅色的被稱為紅印,藍色的就是藍印,綠色和黃色就如各位所想為綠印和黃印。當然,印級茶到黃印也就截止了,並沒有其他橙印、青印之類的。
這一時期的印級茶品類還是比較豐富的,如我們所熟知的紅印圓茶、無紙紅印、綠印圓茶、無紙藍印(綠印)、大(小)字綠印圓茶、黃印圓茶、圓茶鐵餅等。或許是六大茶區開始衰敗、勐海茶興起的緣故,當時生產印級茶所用的原料大多來自勐海茶區,從此開啟勐海茶區的新紀元。
八八青和水藍印
雲南的七子餅茶,歷史甚至可以追溯到1929年的貢茶制度,當時叫圓茶。在上世紀50年代,是一款深受僑胞喜愛的僑銷圓茶。到1973年,中國土產畜產進出口總公司雲南茶葉進出口分公司應香港客戶要求,雲茶司組織老茶葉專家譚自立、吳啟英、王星銀等人,研製和恢復七子餅茶的生產。
經過重新調整配方,勐海茶廠、下關兩個茶廠開始重新生產七子餅茶。為統一規範,當時生產的產品都有一個統一的「嘜號」,如「7542」。也就是在這一時期,這個生產於1988年~1992年間的7542,成為了後來鼎鼎有名的「八八青」。
這裡所說的「八八青」,本是勐海茶廠以4級茶青為主要原料,嘜號為7542的普洱茶常規產品,後因滯銷的原因留在了雲南的倉庫之中。機緣巧合之下,被香港聯合國際的陳強以每片不到7元的價格收購帶回香港,後又以10港元的價格賣給陳國義的那批7542。這批因幹倉儲存,後期陳化良好的「7542」,最終被發覺。因滋味、口感、香氣皆為上乘,受到茶客眾多茶客的追捧,成為在普洱茶界赫赫有名的「八八青」。
八八青之後,便為「水藍印」。作為七子餅茶中的佼佼者,隨著時間的推移,數量的減少,水藍印也越發顯得彌足珍貴。之所以叫「水藍印」,是因為在其外包裝上的「茶」字,是明顯的水藍色,與其他的紅色、黃色、綠色區別,也因此得了這麼個別致的名字。
白菜系列
水藍印之後,當屬何氏兄弟一手創造的「白菜系列」。坊間傳言,此「白菜」名為白菜,卻不是白菜價。白菜系列當中,357克、400克一餅的叫大白菜,250克一餅的叫小白菜。若是從小範圍來講,白菜系列代表的是班章茶,正如茶界流行的那樣:要懂班章茶,先喝「白菜」。經典茶品有:2000年的大二號、特二號熟茶;2003年孔雀五星六星、2004年茶王、超珍藏等。而後因種種原因,白菜停止了生產。何氏兄弟創立了福今,期間也生產了不少口碑不錯的好茶,也算是延續了經典吧!
大益烏金號、巖韻時代
大益的烏金號和巖韻時代這兩款大益的經典茶均出自著名普洱茶人李文華之手。大益的烏金號圓茶可以說是一款備受爭議的茶,爭議的點不在於茶的口感,而在於它的價格攀升的速度實在太快。烏金號圓茶具有獨特的松煙味,口感濃鬱而強勁,也正是因為那股煙味使得它在出廠之初一路低迷。然而,也正是這煙味再次成就了烏金號,隨著時間的流逝,烏金號的那份煙燻味道逐漸散去,顯現出來卻是濃鬱厚重的野茶風味。當人們開始發覺之時,市場上的烏金號已被人大量收購,價格也已開始大漲。
2006年大益首發巖韻,到現在這款名字頗為獨特的茶葉,在東和茶葉上的參考價已經到了94萬/件。拋開價格,從茶料的生長環境和製作來看,這些條件都成為巖韻無法被複製的理由。也因此,稀有和獨特也成為巖韻吸引茶客追捧的重要原因,當然,這份期待是漫長的、代價也是巨大的。
從號級茶、印級茶,到八八青、水藍印、大白菜,再到大益的烏金號、巖韻時代,在2011年出了大益再出金大益。我們看到的是普洱茶精彩紛呈的表現,雖然處於不同的時代,但卻可以看到傳承和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已經成為經典的將會被永遠銘記,卻不知普洱茶的下一個經典會由誰創造?讓我們共同見證,未來可期!
原創聲明:本文由「清心論茶」獨家原創。如需轉載,不得刪減,請註明出處。
也可在微信、今日頭條搜索「清心論茶」並添加,隨時隨地提問哦。
(免責聲明:文中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