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8月29日消息,麥肯錫今日發布的《新常態與數位化時代的風險管理》(以下稱《報告》)指出,在新常態與數位化時代,風險管理已經成為銀行「一把手」工程。此外,銀行高管普遍認識到,風險管理能力可以為銀行創造競爭優勢和韌性,銀行需要平衡「業務」和「風險」之間的資源投放,打造專業化、數位化和精細化的風險管理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隨著網際網路以及金融科技蓬勃發展,顛覆性創新模式不斷湧現,銀行現有業務模式也面臨挑戰,數位化的快速變革也為銀行帶來了機遇。為了應對這些變化,銀行的風險管理的轉型與創新迫在眉睫。
報告圍繞「降存量」、「控新增」、「新模式」和「新能力」四大主題闡述了銀行在風險管理方面所面臨的問題,為新常態和數位化時代背景下銀行創造競爭優勢及韌性提供了一些參考。細數銀行風險管理直面的「四大課題」,首先是降存量,要用專業化、精細化的辦法快速降存量、化解存量;其次是控新增,從貸前、貸中、貸後、準入、客戶篩選、產品設計等方面進行把控;第三,為了應對線上化和高收益率的資產業務培養新能力,特別是智能風控;最後是新模式,要打造「生態圈模式」、「生態戰略」。
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合伙人、麥肯錫中國區金融機構諮詢業務負責人曲向軍表示:「在與國內各大銀行的交流中,我們發現,風險管理已經成為越來越多董事長和行長心中的『一號工程』。一方面,銀行風險管理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到銀行利潤、事關銀行生命線;另一方面,專業的風險管理能力可以更好地支撐新業務、新模式,幫助銀行打造面向未來的競爭力和銀行發展的韌性。」
在談到銀行控制風險的「生態化模式」時,曲向軍表示:越來越多的銀行發現,現在核心企業,真正嵌入它的產業鏈是關鍵,另外,在「生態化」中銀行的數據與科技能力同樣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在消費金融領域,麥肯錫認為數位化未來也將顛覆行業格局的發展。據麥肯錫與合作線上公司調研數據粗略估計,線上消費信貸領域欺詐貸款佔不良貸率的預期高達70%。因此,做好反欺詐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麥肯錫全球副董事合伙人陳鴻銘同時表示,數位化帶來的合規風險、網絡風險、人工智慧風險等六大新風險也要不斷加強防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