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如東雙甸鎮:傳承張謇精神,本土企業帶動貧困戶搭上「脫貧快車...

2020-12-16 南通網

江蘇如東雙甸鎮:傳承張謇精神,本土企業帶動貧困戶搭上「脫貧快車」

2020-12-13 12:53:04 來源: 南通網

清末狀元張謇曾在江蘇如東開墾灘涂,興辦實業,給當地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近年來,如東縣雙甸鎮企業家們傳承張謇精神,踴躍投身脫貧攻堅戰場,40多家本土企業通過提供就業崗位,提升職業技能,帶動困難群眾搭上「脫貧快車」,助力110多戶貧困家庭高質量脫貧。

中小企業:因人制宜設崗位

就業穩,收入就能增,脫貧就更有底氣。殷春梅是田季村村民,一直以來,丈夫在外打工,她負責照顧家庭。2015年,她的丈夫突發中風,家庭陷入困境。雙甸鎮政府向亞升安全用品有限公司提供了適合就業建檔立卡戶人民名單後,公司第一時間向她伸出了橄欖枝,到工作崗位後她通過自身努力,迅速熟悉了印絲網、手套檢查、包裝等每個步驟,一個月以後,她就做了班長。「每個月都有5000元以上的固定收入,這份工作讓我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殷春梅說。

針對貧困人員放寬入廠門檻,對一些殘疾人員,更是因人制宜安排崗位。陳志宏是一名殘疾人,一直想找一份工作自食其力,減輕社會負擔。亞升公司在了解到相關情況後,也第一時間與其聯繫,給他提供了適合的崗位,每個月也有了固定的工資收入。截至目前,亞升公司已經招錄了21名殘疾人士,公司不僅全部為他們繳納了五險,還針對這一特殊群體制定了免費就餐、免費洗澡,免費用水、免費用電等一系列的政策,切實讓這些困難群眾感受到企業大家庭的溫暖。

村辦企業:內部挖潛招聘忙

為鼓起村民的「錢袋子」,石甸社區黨委書記吳曙春帶頭創業,創辦了一家織布廠。雖然只是幾個人的小作坊,但由於廠裡給工人開的工資高,又為工人們交納了「五險」,工人們口口相傳,要求到廠裡來工作的人越來越多,也倒逼著吳曙春將企業的盤子越做越大。

「目前,我們昊至瓊業紡織有限公司有職工110多名,清一色都是本社區居民,人均年收入超過8萬元,收入多的職工月工資達到萬元以上。」吳曙春說。招的這些職工當中,絕大部分是社區困難群眾,這樣既為企業找到了穩定的工人,更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可靠支撐。在他的帶領下,社區一些能人也開始創辦企業,優先招收困難群眾,尤其是一些「50、60」農村男勞動力,不僅讓他們學到一技之長,而且有了不菲的收入來源。

與此同時,社區的希望農地股份合作社也通過大力吸納困難群眾入社,挖掘土地潛力,拓展收入來源。居民李正國幾年前因為車禍落下了殘疾,家裡失去了勞動力,按理說該是滿面愁容,可記者見到他,卻是一副喜盈盈的狀態。「我現在成了合作社社員,家裡7畝多地一年流轉費就有7000多元,年底還有分紅,自己額外做點手工活,自力更生很知足。」李正國動情地說。

骨幹企業:「民族之家」暖心田

「這個月拿到5200元工資,都趕上師傅了。」在江蘇宇迪光學股份有限公司車間,47歲的土家族婦女陳啟東開心地盤點著勞動成果。不久前經親戚介紹來到公司後,迅速成為宇迪「少數民族之家」的一員。公司安排業務能手當她的師傅,手把手地教,很快便能單飛。

「看病一般不花錢,公司全部包下來。」27歲的苗族小夥楊朝壯說,兩個月前,他突發闌尾炎,所在的南通世紀天虹紡織有限公司立即派人將他送到醫院,看病費用全部掛帳,公司統一結算。天虹公司現有苗族、彝族、白族等多個民族的職工20多人,公司在「少數民族之家」的基礎上設立「少數民族村」,在保障職工工作待遇的基礎上,根據民族生活習慣,為職工更好地提供後勤服務。

隨著如東當地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雙甸鎮不少龍頭骨幹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很多外地少數民族員工慕名而來。在鎮政府的倡導下,「少數民族之家」建設覆蓋到相關企業班組,漢族員工與少數民族員工親如兄弟姐妹。「目前,各骨幹企業累計接納90多名少數民族群眾就業,嫁到雙甸的37名少數民族婦女在這裡就業,戶戶脫貧。」雙甸鎮黨委統戰委員楊宇說。

「張謇在興辦實業的同時,不忘造福鄉梓。這麼多本土企業不約而同開放就業崗位,將社會責任扛在肩上,正是對張謇精神的生動傳承。」雙甸鎮企業家協會會長、江蘇宇迪光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吳迪富說。

一鍵分享至

相關焦點

  • 潮陽區銅盂鎮溪東村發展特色農業,貧困戶種麻葉搭電商快車脫貧
    溪東村麻葉種植項目有效帶動貧困戶脫貧。 林湖順原是潮陽區銅盂鎮溪東村的貧困戶,自從村裡無償提供土地發展麻葉種植,他帶領其他貧困戶種植麻葉,並拿到農資補助,不僅脫了「窮帽」,日子也越過越好。記者採訪中了解到,潮陽區銅盂鎮因地制宜,實施「種植能手+貧困戶」產業扶貧模式,大力發展特色農業,搭上電商快車,幫助溪東村等貧困戶穩定增收。
  • 江蘇民營企業家學習弘揚張謇精神高級研修班在張謇企業家學院舉辦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和江蘇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引領企業家深入學習弘揚張謇精神,1月6日,江蘇省委統戰部、省工商聯、南通市委在張謇企業家學院聯合舉辦全省民營企業家學習弘揚張謇精神高級研修班,江蘇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楊嶽出席開班儀式和「弘揚張謇精神,履行社會責任」座談會並講話。江蘇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工商聯黨組書記顧萬峰主持相關活動。
  • 文化旅遊產業蓬勃發展 乾縣群眾搭上脫貧致富「快車」
    面對30多家媒體採訪,張漢卿伸出一隻手五根手指,向記者說起了生活的變化,舉手投足間透露著脫貧後的喜悅和自信。張漢卿曾是乾縣乾陵村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府的幫扶下,成功搭上了乾縣文化產業發展的快車,如今,屬於弱勞動力的他已成功就業,且順利脫貧,收入穩定。
  • 江蘇成立張謇企業家學院 弘揚新時代張謇精神
    張謇,祖籍江蘇南通,一生實踐其「實業救國、教育救國」夢想,創辦了100多家企業、設立了400多所學校,並開辦了醫院、養老院、育嬰堂等慈善事業,在中國早期現代化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張謇在實業救國、造福桑梓的實踐中所展現出的愛國情懷、開放胸襟、創新精神、誠信品格、民本意識,是江蘇民營企業發展前行的動力源泉和精神富礦。」
  • 雙甸鎮人大助推項目建設進程_讀新聞_如東新媒體,如東新聞-資訊...
    如東新媒體訊(記者 劉曄 駐鎮記者 孫斌) 今年,雙甸鎮通過人大問項目,想方設法幫助南通嘉得利安全用品有限公司盤活南通永生勞保公司閒置土地12.8畝以及閒置廠房1棟,解決了公司新建輔助廠房及生活設施的土地問題,體貼到位的服務保證了該項目快速籤約開工。在此期間,代表組及鎮相關職能部門先後與永生勞保協商溝通近10次,目前,該項目正在有序推進中。
  • 今天怎麼學習張謇精神?
    一個月前,習近平總書記在南通博物院參觀張謇生平展陳時,讚揚張謇是民營企業家的先賢和楷模。張謇及其精神對當下有何啟示?民營企業家到底該向張謇學習什麼?在本次論壇上,與會嘉賓給出了他們的答案。   張謇精神是中華商道的集中體現,是家國情懷與經濟理性的融合,是在義與利、公與私、家與國之間重塑的商業倫理,是深受中國傳統文化薰陶卻同時具有世界眼光的開放品格。  張謇精神對今日中國企業家具有四個重要啟迪。
  • 學習弘揚張謇企業家精神:志存高遠學先賢 矢志不渝興實業
    歷時三天的民營企業家高級研修班昨天結束,來自全省的100多名優秀民營企業家齊聚通城,實地探索追尋先賢足跡,深刻領會張謇企業家精神,銘記實業報國的歷史使命,激勵奮發有為的企業擔當。雖然此次研修班課程只有3天,但是辦學層次高、師資強、形式多,學員們除了在課堂上聆聽省政協原副主席、南通市委原書記、江蘇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長羅一民等專家學者和領導的高水平講課外,還赴濠河、五山、博物苑、南通創新區等地現場參觀,從多維度加深了對張謇企業家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 先賢精神傳薪火,榜樣力量顯擔當!「張謇故事」走進江蘇僑界
    江蘇省僑商總會會長、明發集團董事局主席黃煥明認為,傳承「張謇精神」,不僅僅要借鑑他的成功哲學,更應常懷赤子之心,將國家和社會責任裝在心中。中國僑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江蘇省僑商總會榮譽會長、香港捷豐集團董事局主席姚徵觀看演出後,對張謇有了新的認識。
  • 傳承張謇精神 增強家國情懷 堅持實業報國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
    長期以來,江蘇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為民營經濟、實體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和營商環境。面對總書記「要見賢思齊,增強家國情懷、擔當社會責任」的殷殷囑託,江蘇廣大民營企業家備受鼓舞,表示要傳承學習張謇精神,進一步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報國之心,積極參與和興辦社會公益事業。
  • 「我的脫貧故事」滿懷希望 重拾信心 搭上脫貧快車|黔西縣鐘山鎮...
    2013年村裡面根據我的情況,把我納入貧困戶管理,說實在的,我這麼年輕,雖然獲得了貧困戶的身份,其實心裡根本不是滋味,覺得很沒面子。但我依然發自內心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想著一定要活出個樣子來。張曉波修了新房子,買了三輪車2015年,我開始種植蔬菜,村裡面幫我申請了3000元蔬菜補貼,我也流轉了些土地開始種植烤菸,我的生活開始慢慢好起來。
  • 傳承張謇精神 擔當時代責任 推動高質量發展
    知往鑑今,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蓬勃興起的今天,回望張謇的「實業報國」精神內涵和探索實踐,具有豐富的現實價值和借鑑意義。企業也需要傳承張謇精神,增強家國情懷、擔當社會責任,以嶄新姿態立於市場競爭中。為此,中融信託開展「閱讀張謇傳 傳承張謇精神」主題教育活動,自上而下深入學習「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立志在新時代繼續發揮金融專業,弘揚先賢之志,主動為國擔當。
  • 江蘇工院設立「張謇聚」圖書館
    中國江蘇網9月17日南通訊(記者 曹敏 通訊員 黃良斌)日前,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學校海門校區圖文信息中心設立「張謇聚」圖書館,收藏學校創始人張謇的研究書籍、期刊以及其它音像資料。在圖文信息中心三樓的「張謇聚」,張緒武仔細翻閱了館內收藏的張謇之研究書籍、期刊以及其它音像資料,激動不已,由衷地感嘆祖父的遠見卓識和超凡智慧,充分肯定了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傳承張謇教育理念、尤其是推動張謇研究等方面做出的重要努力。他指出,一百多年前,張謇為了民族進步、人民幸福,辦實業、辦教育,貢獻了一生,他的愛國情懷受到了黨和國家的高度認可。如今江蘇工院的繁榮和進步,正是對張謇教育初心的踐行。
  • 【文化扶貧在行動:陝西篇】文化旅遊產業蓬勃發展 乾縣群眾搭上...
    面對30多家媒體採訪,張漢卿伸出一隻手五根手指,向記者說起了生活的變化,舉手投足間透露著脫貧後的喜悅和自信。張漢卿曾是乾縣乾陵村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在政府的幫扶下,成功搭上了乾縣文化產業發展的快車,如今,屬於弱勞動力的他已成功就業,且順利脫貧,收入穩定。
  • 楊嶽來通調研學習張謇精神 弘揚張謇精神 助力高質量發展
    昨天,省委常委、統戰部部長楊嶽一行來通,實地走訪工廠、紀念館等地,調研學習張謇精神。市委書記徐惠民,市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沈雷陪同調研。張謇是近代著名企業家、教育家。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專門來到南通博物苑,了解他興辦實業、教育和社會公益事業情況,稱讚他是「我國民族企業家的楷模」。楊嶽一行先後前往位於海門區的張謇紀念館和位於崇川區的南通博物苑,詳細了解張謇生平事跡,從其艱辛歷程和卓越貢獻中,感受張謇的愛國情懷、開放胸襟、創新精神、誠信品格和民本意識。
  • 慶陽市婦聯邀您逛網店|讓「隴原巧手」的產品搭上電商快車(三)
    慶陽市婦聯邀您逛網店|讓「隴原巧手」的產品搭上電商快車(三) 2020-04-26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臺商創業,讓「大陸阿里山」搭上致富快車
    位於漳平的永福鎮,是全國著名的花鄉,優越的自然條件和優厚的政策扶持,吸引了不少臺商來此投資、創業,由此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因生態環境與臺灣阿里山相似,這裡也被臺商們親切地稱為「大陸阿里山」。9月21日,「脫貧振興八閩行」網評引導活動採訪團來到永福鎮,感受鄉村振興的成果。碧綠的茶樹漫山遍野,一條曲徑蜿蜒而行,小路兩旁種滿了櫻花樹……這裡是臺商謝慶東創建的臺品櫻花茶園。
  • 弘揚張謇精神學楷模,構建新發展格局做示範|「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
    交匯點12日北京電 以「新發展格局與張謇精神」為主題的「張謇精神的時代意義2020年度論壇」12日在北京舉行。論壇由中央社會主義學院、中華職業教育社、江蘇省委統戰部和南通市委共同主辦。  楊嶽在致辭中說,作為張謇故裡和張謇精神孕育地的江蘇,創新傳承和發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張謇精神,逐步蝶變為「厚德、崇文、實業、創新」的新時代蘇商精神,助推江蘇民營經濟不斷發展壯大,躍升為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科技創新的「
  • 如東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一柱樓詩》的作者!
    如東縣,是江蘇南通市下轄縣,位於江蘇東南部、長江三角洲北翼。秦漢以前縣境為長江口沙洲,故稱扶海洲。這裡的馬塘是蘇中革命老區,這裡誕生了南通地區第一位共產黨人吳亞魯,孕育了如東第一個黨支部,締造了如皋(東)縣抗日民主政府。戰爭年代,這裡曾是江蘇省委蘇北特委所在地。梁靈光、姬鵬飛、陶勇等老一輩革命家在這裡戰鬥過,這裡曾被譽為蘇中地區「小延安」。
  • 脫貧攻堅陝西在行動 彬縣:「三變」改革助產業脫貧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今日點擊》記者 李雲峰 張鑫)脫貧攻堅戰中,產業脫貧可以說是重中之重,是治本之策。那麼,在實際工作中,怎樣讓貧困戶搭上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快車?彬縣的做法是:實施「資源變資本、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模式,推動產業脫貧換擋提速。
  • 了解南通繞不過張謇,張謇企業家學院在通揭牌
    20世紀20年代初,張謇親手創辦的大生企業集團包括69家各類企業,形成輕重工業並舉、工農業兼顧、功能互補的工業體系。在興辦實業的同時,張謇更注重發展教育事業,他於1902年創辦的中國第一所師範學校——通州師範。僅在南通地區張謇就創辦小學370餘所、中等學校6所、高等學校3所,形成較為完整的近代教育體系。家國百年,滄海桑田,但張謇愛國民族企業家的精神隨著時光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