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照片:1983年的北京,胡同大雜院才是北京城的「靈魂」
這是一組1983年的北京的老照片。跟隨這些老照片,一起去看看30多年前的北京城以及北京人的生活。圖為1983年的北京鳥瞰,厚重大氣的北京城。1983年的北京,雍和宮橋南邊的街景。路上都是騎自行車的行人。1983年的北京,雍和宮「十地圓通」牌樓。
-
距今將近600年,向西遙望正陽門,北京城中心的歷史見證
不要坐車,快到東二環時的右側綠地,會看到一段保護起來的,但卻是殘缺的古城牆,這就是擁有近600年歷史的明城牆。點擊關注生命不息行走不止,與你分享旅行故事,欣賞旅遊風景,探索當地風情。從北京站過來到東口時看到的就是這一段城牆北京城是明清兩朝和民國初期的都城,在元大都的基礎上改建而成,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基本建成,是中國古代三大都城之一,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拆除城牆
-
北京城為什麼有那麼多關帝廟?
從清末新政以來,北京城經歷了多次改造,才逐漸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這一百多年的城市變遷史有很多的故事可講。2015年11月7日,北京論壇(2015)歷史分論壇C組「融合與擴散——區域與都市歷史地理變遷的不同路徑」討論會在北京大學召開,來自中、美、日等國的歷史地理學者圍繞著都市變遷與改造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
從南安裡歷史沿革看北京城胡同變遷
在民國十年(1921年)十二月再版、上海商務印書館發行的《新測北京內外城全圖》上此胡同已被標註為「南安裡」,其範圍大致包括前王爺廟胡同西部及其北側區域,原前王爺廟胡同東部則被民國時的交通部、財政部佔據。
-
燕墩公園建成開放,名稱源自北京城五大「鎮物」之一
這兩篇文章是乾隆皇帝御筆親題,在《日下舊聞考》《宸垣識略》等古籍中都有記載。《帝都篇》論述了中國古代各個時期都城的優劣,分析了北京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作為都城的優勢,並提出了「在德不在險」的治國理念;《皇都篇》則追溯了北京的歷史沿革,描寫清朝入關以來北京城的興盛。寫到這裡,乾隆皇帝筆鋒一轉寫道:「富乎盛矣日中央,是予所懼心彷徨。」
-
老照片:1920年,民國初年的蘇州,不一樣的水鄉古韻
老照片:1920年,民國初年的蘇州,不一樣的水鄉古韻蘇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江蘇省東南部。蘇州有近2500年歷史,是吳文化的發祥地。今天小編所分享的這組照片是1920年,民國初年的蘇州,下面就帶大家一起看看不一樣的水鄉古韻。
-
老照片再現1920年代的廣州,民國時期的廣州已經如此繁華
廣州始建於公元前214年,從秦朝開始,廣州一直是華南地區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和科教中心。在現代,有個詞叫做「北上廣深」,北上廣深指中國大陸經濟實力最強的四座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這四座城市的綜合實力在中國大陸處於最領先的層次,因此又被廣泛稱作"一線城市"。
-
英法聯軍佔領下的北京城老照片:古城牆壯觀,圖8以21萬英鎊成交
【紫禁城午門】(1860年英法聯軍佔領北京城,鹹豐皇帝逃往承德避暑山莊。在英法聯軍佔領北京城過程中,他們燒殺搶掠並燒毀了舉世聞名的圓明園。當時義大利戰地記者費利斯·比託跟隨英法聯軍部隊,為我們拍攝了北京城老照片。)
-
北京城的後門兒在哪兒?
走「後門」通常是為了方便出入而設置的,有的自家院子就有前門和後門,那您知道北京城的「後門」在哪兒嗎?地安門是北京城的北門,是中軸線上重要的標誌性建築,與之對應的就是北京的南門,就是我們再熟悉不過的天安門。地安門與天安門相互對應,有「天地平安、風調雨順」之意。
-
講座| 梁啓超與北京城 流亡十四年想念四合院
10月13日,《梁啓超傳》作者解璽璋來到角樓圖書館,為書友講述梁啓超與北京城的淵源。解璽璋結合《三十自述》《曼殊室戊辰筆記》《年譜》《夏威夷遊記》《任公先生大事記》等記錄,將梁啓超在北京的生活分為三個時段,戊戌變法前六次進京逐步走近政治漩渦中心又遭遇變法失敗,民國初年回到北京的生活,以及20年代梁啓超歐洲遊學回國後在北京的講學生涯。
-
清朝時期的北京城是什麼樣子的?
從風水學上來講,北京城符合了「山環水抱必有氣」的說法。因此,清朝在入關之後承襲了明朝,也把首都選定在了北京。如今的北京已經是世界級的國際大都市,各種高樓大廈林立,現代化建築讓人目不暇接。不過,清朝時期的北京城又是什麼樣子的呢?清朝時期的北京城規模跟現在自然是沒法比的,大致是現在北京二環以內的範圍。頤和園、圓明園等皇家園林在那時候都屬於京郊。
-
《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正式出版發行
《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正式出版發行 《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內頁。《北京城中軸線古建築實測圖集》由故宮博物院、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共同編著,故宮出版社出版。該書匯集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完成的一批北京城中軸線重要古建築實測圖716張。這些實測圖中有62張是上世紀三十年代民國政府北平文物保護計劃和三十年代第一階段北京古建築測繪工作成果。
-
北京城是照著哪吒的樣子建的?「八臂哪吒城」的傳說從何說起
著名歷史學家陳學霖教授從學術研究角度對這一傳說進行過嚴謹考證,其專著《劉伯溫與哪吒城》一書中指出,這一流傳至現代的傳說故事,可以追溯到元大都城建造的異聞,大概到晚清、民國後定型。明清以來野史記載劉伯溫的奇蹤異行不可勝數,然而並沒有他修建北京城之說。
-
潭柘寺、張家灣、蓮花池……到底是先有什麼再有北京城?
先有潭柘寺,再有北京城。先有張家灣,再有北京城!先有蓮花池,再有北京城!到底先有啥,再有北京城啊?沒錯,老話裡先有的地方那叫一個多。那麼到底先有什麼再有北京城呢?又為什麼要說,先有這些地方,再有北京城呢?今天小編就帶您了解一下,有幾種不一樣的說法。
-
明代北京城的隱秘軸線
▌楊徵編者按如今北京城中軸線正在積極籌備「申遺」的工作,今年又恰逢紫禁城建成六百周年。關於紫禁城的歷史,成為眾多文史愛好者關注的熱點。本文作者楊徵,通過研究不同時期紫禁城和周邊建築的關係,發現這些建築之間有很多「隱藏」的軸線,比如明代的大祀殿(今天壇祈年殿),與紫禁城最重要建築奉天殿(今太和殿)以及太廟享殿,在一條直線上。而且紫禁城東側有一條帶「文」字的軸線,西側也有一條帶「武」字的軸線。這些發現成為解讀紫禁城歷史的新鑰匙。
-
北京城七大「未解之謎」
這究竟是古人有意建造,還是一種巧合呢?至今還沒人解開這道謎題。三、頤和園裡的「福、祿、壽」從衛星照片上看,頤和園的昆明湖好似一個壽桃,萬壽山如同展翅欲飛的蝙蝠,十七孔橋像極了長長的龜頸……這一組畫面竟共同構成了一幅福山壽海圖。
-
老照片中的華夏 | 1925年的北京城,曾經的皇城時光
上個世紀上半葉,日本侵略者為吞併中國,派出情報人員以探險和學者的名義,拍攝大量中國各地的人文地理照片,於1924年至1944年間出版成《亞東印畫輯》,總計2000餘張,這些照片的很多景觀和人文瞬間早已消失,對我們了解民國時期的中國,有著很高的史料價值。
-
走進北京城,述聽胡同裡的故事,看老北京人們普普通通的生活
北京城給我們的印象,更多的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以及四通八達的交通線路。誰能想像到在如今的北京城也有那曲折幽深的小小胡同,和那一座座精美的四合院,這些都北京城最有歷史與記憶的地方。在北京城的二環裡面是胡同與四合院的聚集地,在這這些胡同中,大家耳聞能祥的不無外乎有南鑼鼓巷、菸袋斜街、帽兒胡同以及八大胡同等等,只是可惜這些地方如今卻被商業化氣息所掩蓋,少了些原汁原味的味道。
-
北京城終於實現了2000年理想的模樣,老城被拆了些,還來得及麼?
城建最早的理論或曰理想的樣子《周禮·考工記》云:「匠人營國,方九裡,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這段話說的是,營造王城,應是九裡見方,每面城垣開三座城門,城內縱街和橫街各九條,其中縱街可並行九輛車。王宮居城中心,它左邊設祖廟,右邊置社稷;宮前為外朝,宮後設市場。
-
北京城的駱駝養殖開始於什麼時候?主要運什麼?不是什麼人都能養
這裡可以看到,至少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時,北京城還是有駱駝隊的,民國時期,也的確有專門管制這些駱駝隊的部門。但北京城養駱駝的歷史可不僅僅局限於清末民國時期,這個養駱駝的歷史非常久遠。我們簡單說一下北京城什麼時候開始有駱駝,然後說一下為什麼有及運送什麼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