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濰坊8月19日訊(通訊員 陸文娟)昌邑市飲馬鎮始終堅持黨管農村工作,以黨建引領為核心,大力實施「鄉村優才」計劃,著力發掘並培養村級後備幹部,有效應對村「兩委」後繼乏人、發展人才短缺、發展黨員困難等問題,進一步激活基層組織活力。
建立後備人才庫,把好青年統起來。摸清底數。各社區進村入戶,體察民情,了解情況,特別是開好「三個會」,即:支部委員會、黨員代表座談會、群眾代表座談會,了解群眾心聲,對各村好青年進行全面詳細的調查摸底,分類造冊,詳細掌握基本情況。建立信息庫。依據調查摸底情況,對推選出來的「好青年」實行檔案管理,同步建立村級後備幹部登記制,將「好青年」納入村級後備人才信息庫,實行一人一檔,為村級後備幹部「育、管、用」提供依據。分類管理。堅持「分類指導、分步實施,因村制宜、穩步推進」的原則,通過成立組織、健全制度、分類管理、開展活動,積極組織好青年參與各類活動。重點培養。在定期考察的基礎上,各支部組織黨員和村民代表每年對好青年進行民主測評,對考核優秀的好青年列入後備人才持續培養。截至目前,全鎮有34人被確定為重點培養對象,有12名後備人才已正式進入村兩委工作,分別擔任會計、婦聯主席等重要崗位。
制定導師「2+1」制度,讓好青年動起來。考慮到好青年作為後備人才缺乏基層工作經驗,該鎮為每位好青年配備村幹部和社區幹部兩位導師,「2+1」導師制雙向發力,多渠道立體培育。實施村級後備人才到社區「上掛」跟班社區書記學習機制,實行設崗定責,社區書記結對後備人才,定期開展匯報交流,補短板、破瓶頸,督促後備人才將學習成果轉化為工作實效。鼓勵「上掛」後備人才回村服務機制,通過上掛學習,回村跟班支部成員,主動承擔基層社會治理中急、難、重的各項任務,在工作中帶頭做表率,將後備人才良好的工作作風傳遞到農村,在農村幹部隊伍中發揮積極的作用。加強橫向培育,建立以鎮委黨校為平臺的定期定向多題培訓制度,重點組織好青年學習黨建、農村政策法規、鄉村治理、維穩等多方面知識,全面提升後備人才隊伍素養;激勵後備人才進行全面的學歷提升。激發後備人才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積極性、主動性,鼓勵符合條件的人選報名參加基層幹部專科學歷教育。目前,該鎮已有7名後備人才申請攻讀大專學歷。
開展系列主題活動,讓好青年紅起來。開展「青春築夢新時代·我為家鄉添風採」系列主題活動,讓好青年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中,為鄉村發展盡智出力。舉辦「好青年·心向黨」入黨申請人培訓班。鼓勵有想法、能幹事、關心村莊發展的好青年寫入黨申請書,從黨的基本知識、端正入黨動機等方面開展專題培訓,著力打造理論水平較高、政治思想堅定的好青年隊伍。開展「好青年·家鄉行」活動。成立好青年同心服務團,搭建活動交流平臺,通過定期召開座談會,參觀鎮區企業等活動,讓好青年充分了解家鄉目前的發展狀況,並為家鄉發展建言獻策。組織「好青年·愛公益」志願者服務活動。通過組織清理景區垃圾、督導環境整治、暑期防溺水義務宣傳、少年讀書朗誦會等服務家鄉、滿足村民多樣化需求的志願服務活動,充分發揮青年人的智慧和力量,讓鄉村振興的舞臺匯聚更多年輕的紅色身影。
強化三項服務,促好青年長起來。技能培訓。通過現場培訓、網絡教學、村幹部幫帶培訓等渠道,制定培訓課題多樣化,兼顧實用性及目的性。依託現代遠程教育平臺,進行政策法規、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等專題培訓,並做好課後的考核,使培訓有目標、有內容、有方法、有措施、有評價,切實提高後備人才理論素養。今年以來,全鎮通過農民夜校、支書論壇、上黨課等形式培訓後備人才240人次。政策對接。認真謀劃,多方溝通,積極向金融單位爭取有關政策,幫助「好青年」用好用活政策;並協調人社、稅務等職能部門與「好青年」創建的小微企業進行主動溝通,精準對接。讓「好青年」逐步成長起來,進而發揮「能人治村」、帶民致富鴻雁效應。談心談話。開展與好青年談心談話工作,鎮組織辦統籌整理出各村40周歲以下,高中及以上學歷好青年名單,由駐村幹部,村黨組織書記逐一約談,加強與好青年的溝通交流。通過談心談話了解好青年的政治素質、思想動態、能力水平、工作學習情況、家庭狀況及個人想法等。另外,充分運用談心談話的成果,結合在聽取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及老黨員的意見的基礎上,確定優秀的好青年為後備幹部,進行下步培育,為漸進式選育確保「環環相扣」。
[責任編輯:楊凡、王亮家]
【來源:齊魯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