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汽機車、「老東風」「子彈頭」……太原有個火車頭「博物館」

2020-12-14 澎湃新聞

山西日報新媒體記者衛波 通訊員張秋生報導:蒸汽機車你想知道長什麼樣子嗎?「子彈頭」列車,它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太原還悄然藏著一個火車頭「博物館」。7月17日,記者來到位於太原機務段(北區)的機車展示場,帶你解密機車密碼。

▲建設型燃汽機車,由大連機車車輛廠對解放型蒸汽機車進行改進設計,1957年7月試製成功。1965年曾一度停產,1985由大同機車廠復產,並進行了改進(車號自8001起),改進型俗稱「建設B型」。

10種主力機型 再現車輪上的記憶

「這裡有10臺不同歷史時期的機車,它們在完成了時代所賦予的使命後,本應報廢,卻在太原機務段相聚在一起。」太原機務段太北檢修車間書記郝啟旺介紹。2014年9月29日,太原機務段近4000平方米的機車展示場竣工,集中展示了曾經為山西鐵路發展立下汗馬功勞的建設型5301號蒸汽機車,北京型3263號、東風4型1442號、東風7型0174號內燃機車,韶山1型309號、韶山3型4493號、韶山4型063號、8G型076號、8K型091號電力機車等10種主力機型。

太原機務段從誕生、發展到如今擁有華北最大的電力機車檢修基地、現代化的機車整備場以及國內先進的和諧型機車,經歷了機車動力裝備的發展變遷。對於蒸汽機車揮鍬加煤的 「苦」、內燃機車裡外擦油的 「累」、電力機車手柄提速的 「力」,每個太機人有著獨特的體驗和感受。

▲北京型內燃機車,是我國鐵路史上最成功的液力傳動柴油機車車型之一。2007年11月由侯馬北機務段改配原太原北機務段,擔當調車作業任務。

在機車展示場,展示的各型機車與山西鐵路發展史有著方方面面的關係。從建設型蒸汽機車到韶山1型電力機車再到晉龍號「子彈頭」,通過10臺機車的運行軌跡,看到了鐵路的發展變遷,這幾臺機車是山西鐵路發展史中最現實、最直接的物證。

說起「晉龍號」動車,大西高鐵二隊車隊長李偉記憶猶新。「當年『晉龍號』動車組招聘副司機有個硬性條件是身高1.75米,中專文憑,我看自己符合條件就報名了。經過嚴格的選拔、培訓、考核,我從東風4型內燃機車副司機調到『晉龍號』動車組任副司機。那天,我們車上全體人員到『晉龍號』動車組前合影,大家都特別期待開上『晉龍號』動車組。」

▲晉龍號動車組,屬NYJ1型內燃液力傳動動車組。於2000年8月起在太原—運城間投入運營,為三晉第一「動」,俗稱「子彈頭」。2010年停運,共走行2279832公裡。

2000年8月1日,太原至運城開行「晉龍號」動車組。該車開行之後,因速度快、列車運行平穩、車內設施先進等原因,深受沿途百姓歡迎。李偉回憶說,「晉龍號」動車組的司機室有空調,乾淨整潔,噪音小,顯示屏是LED屏,與他之前工作的東風4型內燃機車的環境有很大區別。

而來自運城的張女士,對「晉龍號」俗稱「子彈頭」火車也很有感觸。「我記得很清楚,『子彈頭』火車2000年8月開始運營。」當年在太原上大學的張女士,經常往返太原和運城之間,主要交通工具就是火車。從剛開始的綠皮火車,到後來的「子彈頭」,再到現在的高鐵,時間也從8個多小時到5個多小時再到2個多小時。

▲8K型電力機車,是我國鐵道部於1980年代通過國際招標、按照「技貿結合」方式向歐洲五十赫茲集團訂購引進的電力機車車型。8K-91號機車於1988年11月配屬原大西機務段,擔當大張、同蒲線貨物列車牽引任務。

從歸途漫漫到看部電影就到站,改變的不只是時間,更是人們的生活方式。

▲韶山3型電力機車,是1979年研製成功的客、貨兩用幹線電力機車。SS3-4493號機車2000年7月由株洲電力機車工廠製造,2000年12月1日支配於大同鐵聯公司,擔當湖東段貨物列車調車任務。

機車展示秀 解密火車頭密碼

從蒸汽到內燃、電力,直至動車組的轉變,人的出行方式在變化。1978年之後,我國交通基礎設施日益完善,各種交通工具升級換代,其中最讓人們出行便利的就是火車的更新換代,從1978年時候普遍的綠皮車內乘客到動車內的乘客,折射出40多年人們出行的變化。

建段初期的太原機務段使用的機車是由法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生產的KD5型、解放6型等窄軌蒸汽機車,車型雜、車齡長、功率低,與山西早期鐵路舉步維艱的發展緊緊相連。直到1955年12月21日至1956年1月28日南同蒲全線按標準軌距撥寬,山西窄軌鐵路歷史結束,窄軌蒸汽機車才從太原機務段調入外段。

20世紀50年代中期,太原機務段的機型不斷更新,國產蒸汽機車逐步進入山西境內,成為同蒲、太焦、石太3條省內幹線的主力機型。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期,山西各幹線形成了以前進型、建設型、解放型為主的牽引動力結構。機車展示場中的建設型5301號蒸汽機車就是當時的主型機車之一。

▲8G型電力機車,是繼8K型、6K型機車之後,我國在1980年代根據中蘇貿易協定、按照易貨貿易形式從蘇聯引進的第三種電力機車。擔當「晉煤外運」重載煤炭列車的牽引任務,在此後二十餘年間成為石太、北同蒲鐵路線的主型機車。

以1982年我國第一條雙線電氣化鐵路——石太線全線開通運營為主要標誌,內燃、電力機車開始成為太原機務段的主要牽引動力。機車展示場中的韶山1型309號電力機車正是這一時期來到該段的,2014年9月19日退役。它作為800多臺韶山1型電力機車中最後一臺退出我國鐵路牽引動力舞臺的機車,具有特殊的紀念意義。

機車展示場中的東風4型1442號內燃機車是1987年12月第一批配屬太原機務段的20臺內燃機車之一,它在太原機務段首開內燃機車系列的先河。此後,東風7型、東風7C型、北京型、東風4A型、東風4B型、東方紅2型、東方紅5型、東風4K型、東風4DK型、東風4BD型、東風8B型等12種型號的內燃機車相繼在太原機務段擔當調車和客貨運輸牽引任務,太原機務段成為內燃、電力混合型機務段。

從進口到出口,從落後到先進,我國鐵路機車發展走過了艱難的探索過程。從機車展示場中的8K型091號電力機車和8G型076號電力機車管中窺豹,這兩款機車是我國20世紀80年代分別從法國和前蘇聯進口的電力機車。據了解,當年引進8G型電力機車的時候,鐵道部專門組織成立了機車專家驗收組前往前蘇聯,全程對100臺8G型電力機車進行調試、監督、驗收、交接。

一車一故事,一車一傳奇。機車展示場像一幅太原機務段展開的歷史畫卷,10臺機車也娓娓講述著那些機車乘務員的故事。在機車展示場,不時有愛好者前來。「90後」小夥王帥是位火車迷,他特意來到這裡參觀。「來到這太震撼了,每列火車我都拍了照片,回去用畫筆把它們都畫出來。」機車的職工結婚時,也會選擇來這裡拍婚紗照。

這裡是機車風景線、機務情懷線,更是文化傳承線、職業禮讚線。

▲東風4型柴油機車,是我國鐵路第二代電傳動柴油機車的首型機車,也是我國第一種交一直流電傳動柴油機車。

火車妝容變化 見證火車變遷史

我國鐵路發展至今,已經進入了高鐵時代,成為世界鐵路的領跑者。中間經歷了多次改革換新,一輛輛形態各異的火車,不僅是外觀的變化,在技術上也不斷突破,讓人們的出行更加方便,安全,高效,快捷。

蒸汽火車,1952年,新中國第一臺「解放型」蒸汽火車由四方機車車輛廠製造完成,它是中國火車的最初形態;

綠皮車,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國旅客列車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墨綠色的車身和座椅,白色的標牌,車廂頂部掛著一排電扇,車體限速120千米/小時;

紅皮車,21世紀初,紅皮火車替代綠皮火車成為中國鐵路旅客列車的主力車型,所有車廂都安裝了空調,外表塗裝主色調為橘紅色和白色相間,車體限速提升到160千米/小時;

藍皮車,1997年投入使用,是中國空調特快列車的代表,客車外表塗裝主色調為藍色與白色相間;

CRH動車組,2007年4月18日,中國鐵路第六次大提速,CRH是中國鐵道部對中國高速鐵路系統建立的品牌名稱;

「和諧號」動車組,2007年12月22日中國首列國產化時速300公裡的「和諧號」動車組列車在南車四方機車車輛股份有限公司竣工下線;

京津城際高鐵,2008年8月1日,中國第一條高速鐵路即京津城際高速鐵路正式投入運營,京津城際高鐵最高運營速度達到每小時350公裡。

「復興號」,2017年6月26日,中國標準動車組——「復興號」在京滬高鐵正式雙向首發。

從綠皮火車到高鐵動車組列車,從80到100千米每小時車速到300千米每小時以上的運行時速,我國的鐵路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大變革,同時也見證著人們生活的變遷。火車的未來會發展成什麼樣,也同樣值得期待!

視頻:山西日報客戶端微視頻拍客 王治富

原標題:《蒸汽機車、「老東風」「子彈頭」……太原有個火車頭「博物館」》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遼寧北部小城有個蒸汽機車博物館,還是100餘部影視劇火車外景地
    60-70年代的人,大多會唱一首兒歌:「車輪飛,汽笛叫,火車向著韶山跑……」那時的人們大部分都沒有見過火車,更沒有坐過火車,但大家都知道火車跑得快,火車有個雄偉、霸氣、帶煙囪的火車頭……自19世紀初火車誕生以後,先後經歷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動車等幾個時代。
  • 中國個人收藏火車頭第一人:歷時十年建博物館
    這是一座集蒸汽機車、車輛設備、機車零部件、鐵路文化和相關鐵路文物博覽為一體的民營鐵道科學博物館,它坐落在瓦房店市太陽街道。館內的「鎮館之寶」是3輛龐大的火車頭,此外,還有蒸汽機車零部件等其他珍貴的鐵道文物近百種,從日本昭和年代的鐵路專用飯盒、古老的煤油信號燈,到上世紀40年代的鐵路手搖計算器、50年代的旅客列車播音喇叭和手搖留聲機等,令人目不暇接。
  • 酒仙橋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 「搭乘」100年前的蒸汽機車
    2017年12月8日訊,在北京城的東北角,有一處名叫「環形鐵道」的地方格外顯眼。原來,這裡是鐵路部門的試驗基地,新型號列車上線運營之前,都要來到這裡先來個「熱身跑」,測試車輛的安全性。而在這條鐵道旁邊,還隱藏著一座專門介紹鐵路歷史的博物館,這便是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
  • 「毛澤東號」蒸汽機車:國家一級文物
    在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展廳的中心位置,陳列著一臺車頭掛有毛澤東主席頭像的蒸汽機車。它就是被譽為「機車領袖」的「毛澤東號」第一代機車。「毛澤東號」機車作為新中國鐵路的一面旗幟,誕生於解放戰爭的炮火之中。當時鐵路運力嚴重不足,一場「死機復活」運動在哈爾濱機務段轟轟烈烈地展開。
  • 瀋陽市蒸汽機車博物館搬出植物園
    新華網遼寧頻道訊:據瀋陽今報報導,目前,瀋陽蒸汽機車博物館將面臨再一次的改變,這些記錄歷史的龐然大物——火車機車將要搬個家。      博物館已閉館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蒸汽機車博物館。門口已經豎起了世園會綜合展廳建設的牌子。
  • 亞洲最大蒸汽機車基地 八十年代大同機車廠
    中國中車大同電力機車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中車大同公司, CRRC DATONG ELECTRIC LOCOMOTIVE CO.,LTD),始建於1954年的鐵道部大同機車廠,是我國「一五」期間重點建設的156個國有大型企業之一,2003年改制組建中國北車集團大同電力機車有限責任公司。
  • 宣紙上的火車:用國畫畫蒸汽機車
    2014年4月18日,Stage1論壇網友woxihuan23 貼出了十數副關於火車頭的國畫作品。畫作上的這些蒸汽機車類型多樣,有DB1型蒸汽機車、人民型機車、FD型機車等等。這些描繪火車的國畫出自於陳海濤的手筆。2012年6月,陳海濤在接受《奢侈品》雜誌採訪時,透露了自己畫蒸汽機車幾個理由:「一是自己對蒸汽機車的喜歡,這是最主要的。
  • 又見蒸汽火車頭 陳倉老街上的「大傢伙」引熱議
    蒸汽火車在中國擁有百餘年歷史,是老一輩人擁有的珍貴記憶,蒸汽機車如今已經退出了國內鐵路運輸的歷史舞臺,不過仍有一些愛好者喜歡收藏並展覽,它們又再次被賦予了新的生命。為了不讓它在歷史的變遷中消失,近日,寶雞市一企業從外地引進一節蒸汽火車頭在陳倉老街陳列,引來許多市民圍觀。   當年這種火車頭很威風   「好久沒有見到這種蒸汽機車了,它只在我的印象中存在過,當時家裡距離火車站不遠,只要有火車經過,隔老遠都能聽見『哐哧、哐哧』的聲音,想當年這種火車頭是很威風的。」
  • 蒸汽機車的記錄者——赤峰攝影家劉樹山
    在世界蒸汽機車協會總部德國漢堡的博物館內,收藏著全世界各地的蒸汽機車攝影家們拍攝的頂級作品。其中,下面這張拍自克什克騰旗境內集通鐵路蒸汽機車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裡的蒸汽機車正翻越高高的興安嶺,火車盤旋在塞外寒冷的大地上,噴薄而出的蒸汽衝向藍天,機車龐大鋥黑的身影與周圍冰天雪地形成了巨大的色彩反差,給人強烈的震撼。
  • 臺中客人參觀調兵山蒸汽機車博物館
    5月31日,參加遼寧(鐵嶺)臺中周暨兩岸少兒文化展演節的臺中客人,來到調兵山蒸汽機車博物館進行參觀,感受那裡濃厚的蒸汽機車文化。  臺中客人一行首先來到調兵山蒸汽機車博覽園,在導遊的娓娓介紹下,詳細了解我國蒸汽機車發展史、早期蒸汽機車應用等。博物館內設有能發出聲音的蒸汽機車動輪模型,直觀地向臺中客人們演示蒸汽機車驅動原理。
  • 瀋陽蒸汽機車博物館見證中國鐵路發展史
    瀋陽蒸汽機車博物館的前身,是始建於1984年的瀋陽鐵路蒸汽機車陳列館,佔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設有兩條停放展覽機車的線路。原館收藏著分別產自上個世紀的美、日、德、波蘭、羅馬尼亞、捷克、前蘇聯、中國8個國家的15臺老式蒸汽機車。其中,1907年美國生產的DBI型小型蒸汽機車,距今已有96年的歷史,它是整個蒸汽機車家庭中最古老的成員之一。
  • 重慶西站有個小型火車頭博物館 旅客朋友快來逛逛吧
    「紅麒麟」 「藍海豚」「綠巨人」「金鳳凰」……近日,在重慶西站候車廳內,一個個造型新穎奇特的火車頭模型亮相,吸引了許多小朋友和「火車迷」旅客的眼球。去重慶西站坐火車的市民,可以順便逛逛這個小型火車頭博物館。
  • 「中國電力機車之父」見證中國「火車頭」甲子變遷
    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簡稱「株機」)廠房內,一臺臺電力機車正在緊張地生產、測試當中。車間一角,一張張泛黃的照片,訴說著中國電力機車60年風雲。儘管已年逾80,仍然在與這些「火車頭」打交道。這位被譽為「中國電力機車之父」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已在「株機」幹了一輩子。如今,他每天都要與「徒弟們」研討電力機車的新設計方案,攻關技術難題。
  • 80多年前時速最快的蒸汽機車
    本期瀋陽晚報邀請瀋陽鐵道國際旅行社集團有限公司機車陳列館館長郭寶權為讀者權威介紹瀋陽機車陳列館。俗話說得好,「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這裡說的車頭就是鐵路機車,俗稱火車頭。這兩臺勝利7型蒸汽機車就是當時中國時速最快的蒸汽機車。勝利7型蒸汽機車在當時被稱為2C1流線型蒸汽機關車。在1934年製造了11臺,其中滿鐵沙河口工廠製造了3臺,川崎車輛工廠製造了8臺,1936年作為增備使用,又由川崎車輛工廠製造了1臺,共計生產了12臺。它的番號在1938年3月以前為970—981號,1938年3月之後,形式番號更改為1—12號。
  • 蒸汽機車逐漸淡出歷史舞臺 記錄中國最後的蒸汽機車(組圖)
    2012年,海州礦當時有18臺蒸汽機車,這兩年又有四臺老機車相繼「退休」。三五年後,剩餘的蒸汽機車也將「壽終正寢」。據了解,退役的蒸汽機車有的將回爐煉鋼,有的將走進博物館。很多國內業內人士認為,蒸汽機車應該被當做文物來看待,因為它們是一個時代的標誌。
  • 愛國主義教育專題 | 瀋陽有座中國最大蒸汽機車博物館
    愛國主義教育專題 | 瀋陽有座中國最大蒸汽機車博物館 2020-09-14 17: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火車圖鑑—蒸汽機車篇
    龍號蒸汽機車:傳說中的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誕生於19世紀80年代的開灤煤礦唐胥鐵路0號蒸汽機車:0號蒸汽機車是我國保存的最古老的機車,1882年起運用於唐胥鐵路,它由英國工廠製造聯盟型(KF-1)蒸汽機車 :20世紀30年代初國民政府為粵漢鐵路株韶段專門定製,英國沃爾岡機車工廠生產,目前存世的僅有兩臺勝利7型蒸汽機車 :該型蒸汽機車是日本川琦重工株式會社專為中日戰爭生產的產品
  • 這臺機車竟然是國家一級文物
    在中國鐵道博物館東郊館展廳的中心位置,陳列著一臺車頭掛有毛澤東主席頭像的蒸汽機車。它就是被譽為「機車領袖」的「毛澤東號」第一代機車。「毛澤東號」機車作為新中國鐵路的一面旗幟,誕生於解放戰爭的炮火之中。1946年8月,工人們從濱洲線肇東車站拉回了一臺破舊蒸汽機車,奮戰27個晝夜將這臺機車修復。同年10月30日,中共中央東北局將這臺機車正式命名為「毛澤東號」。從此這臺以偉人名字命名的機車開始了它的傳奇之旅。在解放戰爭炮火中誕生的「毛澤東號」機車組在支援前線的運輸中,發揮了主力軍的作用,執行了很多急難險重任務。
  • 新中國首臺蒸汽機車:全面採用國產材料 代號jf
    仿製「國慶周年」號機車  1950年8月,在「十一」國慶節即將到來的時候,廠職工為了表達對共產黨和毛主席的感激之情,建議廠領導造出自己的機車,以實際行動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帝侵略者。工廠領導決定從仿製舊車型開始,然後再改進舊車型,積累經驗,循序發展,就能研製出自己的火車頭。
  • 電傳動蒸汽機車?這兩款機車是美國蒸汽機車的絕唱
    另外這款機車還有個的先進之處是採用了動態制動系統(電阻制動和空氣制動結合式制動系統,並不是單純的電阻制動),和傳統的電阻制動通過散失的方式排熱不同,該機車將制動電阻產生的熱量傳回到蒸汽迴路中,並用於加熱冷卻水產生熱能,這些熱能又會被重新利用為機車動力,這項技術可以說是再生制動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