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人生之中遇事就要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才能不斷前進

2020-12-17 學習書法文化

順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心中的苦惱也是越來越多,筆者也是深有體會;所以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篇深度的好文,看南懷瑾老先生是如何破除心中的困擾。

南懷瑾先生作為中國的近代文化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是一位通才,精通佛理,深諳道家智慧,行的也是儒家濟世為懷之道!

南老先生一生都在追求古時聖賢的智慧,因此對於人生有深刻的體悟!

南懷瑾先生說:中國人修行的最高境界,無非是這九個字!

「拿得起」(儒為表)「放得下」(佛為心)「想得開」(道為骨)

年輕時跟儒家學習「拿得起」

儒家講究的是入世精神,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青年時期的我們就應該心懷遠大的抱負,為理想而奮鬥;有所擔當、有所作為,努力讓自己的未來大放光彩!所謂:艱難困苦,玉汝於成!這正是所謂的事半功倍之學!

中年跟佛家學習「放得下」

佛家是講究出世的,就是放下自我,放下欲望,超脫外物,追求無我之境!

現在的社會,競爭壓力十分的大,那作為中年的我們如何在紛繁複雜的塵俗中超脫出來那?其實很簡單,只有當你保持一顆不縈外物的心態之時,你才可能做到「放得下」,放得下不是真正的讓你放下,而是丟棄那些不可能實現的幻想,只有當你腳踏實地的做好眼前的事時,才能真正的看到希望,而不是天天的無所作為,懂得去修的一顆平常心!

老年跟道家學習「想得開」

人啊,一上了年紀就容易去想太多的事情;放不下的事情太多,只有想開了,晚年才能幸福!

而道家的這種追求超世的精神,講究的是天人合一的境界!人生想得開,做起事情來才可以得心應手!

佛儒道的這三種境界,不僅僅是人生的智慧,更是我們一生所追求的智慧,無論身處在哪個階段,只要能學到其中的一種智慧,我想未來的你不僅事業有成,生活也是幸福長存!

站得高了,才能望的遠!圓融於天地,成道法於自然!

我們的一生正如南懷瑾總結的一般:佛為心,道為骨,儒為表,大度看世界。 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腦,從容過生活。 三千年讀史,不外功名利祿。 九萬裡悟道,終歸詩酒田園!

這三種大道是中華文化的最高明智慧,做到這三句話,人生將不可限量!

相關焦點

  • 9個字讀懂儒釋道:拿得起,放得下,想得開
    一、儒家:拿得起「儒」字,左邊一個「人」,右邊一個「需」,合起來就是「人之所需」。儒家不排斥人的需要,及對需要的追求,是人就有需要,有欲望,滿足這些需求,就要去拿。所以儒家是追求入世的哲學,鼓勵人們奮發圖強、勇於進取、敢於擔當,這可以概括為三個字「拿得起」。既然儒家是入世的哲學,要求我們拿得起,那麼怎樣才能拿得起呢?
  • 做人怎樣才能拿得起,放得下,提升人的品味很重要
    經常聽到有人說:「怎樣才能做一個看得開、放得下的人呢?」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的有區別的,這個區別不僅只是智商高低上的區別;還有人的境界和素質上的區別,一個人能否成就自己的人生和事業,做人的境界和素質很重要。
  • 想得開,拿得起,放得下!儒釋道這三家的學問絕了!
    所謂道不遠人、大道至簡,作為中國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釋道,其實並不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開」,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高境界是「放得下」,儒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這三句話,九個字。只要我們修煉的好,我們的人生就會呈現美好的狀態。
  • 人生:拿得起 放得下
    拿得起、放得下從字義看,敢於擔當,根據自身能力能夠輕鬆承擔,舉重若輕就是拿得起。放得下就是放下生活中的一些完不成或不完美的執念與心結,使之不要成為自己沉重的心理包袱和生活、精神負擔。即看得透、想得開,拿得起、放得下。
  • 人生在世,「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智慧
    拿得起、放得下,才能辦得好人生在世,「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智慧。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不但可以對人生道路上的鮮花、掌聲等閒視之,還可以對坎坷與泥濘以平常心待之,甚至對大挫折與大災難都可以做到冷靜處理。毫無疑問,這樣的人才能辦成事、辦大事。1.
  • 拿得起 放得下 想得開:儒釋道如何互補和合?
    當你身陷逆境的時候,道家還會告訴你:不要陷入到精神痛苦之中不能自拔,要想得開,要看得遠,要明白「禍兮福之所伏,福兮禍之所倚」的道理,要掌握安時處順的生存技巧,因而具有勸慰的功能。  道家好比是藥店,當人遇到了精神困惑的時候,光吃糧食是不行的,還需要吃藥。買藥就得上藥店。  佛教精神趣旨是「放得下」。用一個字來說,那就是「空」。
  • 勵志經典:拿得起,放得下
    即使有「千斤重擔壓在心頭」,也要把它卸掉,讓生活回歸輕鬆自在,這就是所謂的「放得下」。生活中,常常會遇到不順心的事,如果你想要順心,就要把不開心的事忘掉。也可以說,放得下其實是一種覺悟,更是解脫。佛家智慧這樣說:「捨得,先有舍,才有得。」
  • 人生,拿得起,放得下,才能活得漂亮
    其實,人生不必太多糾葛,有輸才有贏,有失才得,要拿得起放得下,像個男子漢一樣,挺起自己的脊梁,向著太陽的方向,一直微笑地面對人生。有句話說得好:「人生有許多東西是可以放下的。只有放得下,才能拿得起。儘量簡化你的生活,你會發現那些被擋住的風景,才是最適宜的人生。千萬不要過於執著,而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
  • 玩石如人生,要拿得起放得下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其實,玩石頭,何嘗不是如此?放得下玩石頭,要放得下玩不起的石頭。再者,放得下面子。大部分人,在遇到困難與不解時,會放不下面子,向周圍的朋友請教,覺得別人比自己年齡小,比自己資歷淺,比自己地位低。這樣的結果,的確保住了自己的面子,可問題依然沒有解決。石友之中,也有這樣的現象。在賞石上遇到困惑,有疑問,可卻覺得其他石友玩得時間沒自己長,年齡比自己小,問他們很沒面子,於是不懂裝懂。到最後,你就會發現,所謂面子不過是自己玩石路上前進的絆腳石而已。
  • 人生如飲茶,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佛曰:人生有兩大苦,即是「已失去」與「得不到」。 當一個人執著其中,便會被得失所影響,在患得患失的情緒裡,失去幸福的感覺,迷失個人的方向,從而陷入長久的困惑之中。 人生猶如飲茶,不過是拿起放下的過程。 決定做某件事的時候,猶如端茶在手,要有拿得起的魄力。
  • 做一個「拿得起,放得下」的女人,才能讓自己活得「高級」
    愛就是愛,不愛就是不愛,既能「拿得起」,又能「放得下」。這樣的女人,通常原則都很明確,方向都很明確,即便身處困境,也能不讓自己失落,失意,不讓自己為情所困。她們不僅活得優秀,而且活得都很高級。而有些女人則相反,不管對待工作還是對待感情,總是優柔寡斷,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該愛,什麼時候不該愛,能「拿得起」,但是「放不下」。
  • 拿得起,放得下,這才是人生最好的狀態!
    導讀:真的能做到「拿得起,放得下」嗎?現在的社會,好像越來越多的人在宣揚「拿得起,放得下」,不論是感情還是金錢地位,但是要想做到卻要花費一些精力和努力。我們先來看看「拿得起,放得下」代表著什麼,它是指「對於某些事情不必耿耿於懷,該釋懷的就釋懷,該過去的就過去,做什麼事情要當機立斷一點,大大方方地拿起,再不拖泥帶水的放下,不帶猶豫的向前走。」
  • 人生的路上,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一、人要拿得起,也要放得下。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 二、有的人拿不起,也就無所謂放下;有的人拿得起,卻放不下。拿不起,就會一事無成;放不下,就會疲憊不堪。人生外在的一切最終絲毫也帶不走,晚放下不如早放下。放下無謂的負擔,才能一路自在。
  • 人生需要拿得起的勇氣,更需要放得下的胸懷
    有的人天生豪爽,瀟灑豪邁,自然拿得起,也放得下;而有的人總是畏首畏尾,猶豫不決,毫無主見,自然拿不起,也放不下,其實,說到底這都是因為胸懷與格局造成的。如果一個人的胸懷寬廣,他的格局自然大,而格局又決定了一個人的結局,因此只有真正拿得起、放得下地的人,才能掌握自己的人生,成為人生贏家。
  • 願你這一生,拿得起,也放得下!
    有人說:「人生在世,既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拿得起不易,放得下更難。難就難在要擁有一顆坦然面對一切的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豁達的心態面對生活。 放下,你才是贏家;放下,你才算智者。」 是啊!
  • 珍惜當下的生活,學會拿得起,放得下
    我們的人生就像是一場旅行,溝溝坎坎,嘗盡身體的上的辛苦,但我們只能堅持,因為我們想要看到旅行盡頭的意義,只有我們堅持不懈才能到達我們旅行的彼岸。稍有不慎我們就會邁入死胡同,讓自己的人生跌入萬丈深淵,我們要謹慎對待,當我們義無反顧的前行時,要考慮好為我們的選擇能夠讓自己順利的行走嗎?就算是飽受挫折,我們也終將會義無反顧的前行。
  • 經典句子:拿得起,放得下才是完美的人生
    拿得起,就要抗得住,放得下,就需看得開,這既是能力,也是智慧。只是,生活中,拿得起放得下之人,能有多少?不然,為何有,那麼多的苦,那麼多的痛。我們不求,拿得起放得下,只求,看開、看淡,就已經很好、很美。
  • 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深度好文)
    人們常說:「做人,要拿得起放得下」。拿得起是一種勇氣和毅力,而放得下是一種胸懷和肚量。「拿得起」,簡單來說就是兩個字「有為」,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是一種能力。工作中,樣樣事情拿得起,必是領導重視、同事尊重的骨幹;家庭中,樣樣事情拿得起,必是全家人的頂梁柱;社交中,樣樣事情拿得起,必是朋友們心儀的主心骨。但是,人生中光拿得起還不行,你還要能放得下。就好像舉重一樣,你不僅要將槓鈴拿起來,還要能安全地放下去,這才是成功。人生中就應該擁有這樣的心態。 放得下,是一種大氣的表現。
  • 拿得起,放得下,才是人生常態,固執:你就輸了
    外界的因素就很多,遇人不淑,遇事不順,遭受了不公平待遇等等,幹擾我們的思想,都會讓我們憤憤不平,到頭來,影響最大的還是自己。問題沒解決,心頭又堵得慌,還不如平常心對待,順其自然,我在意的人或事,我盡心盡力做好就行,不在意我的也無所謂。拿得起,放得下是一種人生態度,利己利人。
  • 紫砂壺—紫先生:學學提梁「拿得起,放得下」
    毛驢就在這不斷地遲疑與選擇中慢慢餓死了,那兩團草依舊青翠欲滴的生長著。人要拿得起,更要放得下。拿得起是生存,放得下是生活;拿得起是能力,放得下是智慧。拿不起,無所謂放下;放不下,會煩惱痛苦。 拿得起需要堅持,但堅持不是執著;放下並不是放棄,而是放下執著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