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阿Q正傳》/阿Q的精神勝利法

2021-01-20 四維泛文化傳播

解放眼睛喚醒耳朵

連載語音課堂

阿Q的精神勝利法如同麻醉劑,使人們不能認識自己所處的悲苦命運,過著奴隸不如的生活,至死了不覺悟。 



阿Q的性格很複雜,但其核心是「精神上的勝利方法」,即對於實際的羞辱和失敗,用自我挫敗的方法來實現精神滿足和想像力的勝利。「優勝記略」和「續優勝記略」兩章,集中刻畫了阿Q的這一性格。



任何讀過魯迅先生文章的人都知道阿Q,知道阿Q的精神勝利方法,精神勝利法的本質實際上是「自欺欺人」。例如:阿Q跟別人打架吃了虧,他就會在心裡想:「我被兒子打了,現在的世界真不像樣,兒子居然打起老子來了。」這樣安慰自己之後,他就顯得心滿意足,儼然自己勝利了;當阿Q被關進牢房裡,他就想:「以為人生天地之間,大約本來有時要抓緊抓出」;當阿Q要被拉出去砍頭時,他就想:「覺得人生天地之間,大約本來也未免要殺頭的」。因此,在阿Q的世界裡,他永遠是勝利的,永遠是得意的。



體現在阿Q身上的是忘卻,升華是無意識地壓抑潛意識中的不愉快經歷,不再想到它,不再回憶,讓人們在意識中感受到焦慮和恐懼,而痛苦似乎被遺忘了。與時間過久而發生的自然遺忘不同,這種遺忘是主動遺忘。在這種遺忘中,被潛抑的東西並沒有消失,往往會不知不覺地影響人們日常心理和行為。它同上述的屈從具有一樣的心理反應,如果潛抑過甚,主動忘卻的內容就會冒出來,往往會以心理異常或行為異常的方式表現出來——通常為了心理的平衡。


生活在社會底層的阿Q因身體和精神素質而處於社會底層,為了生存,為了克服個人被置於社會中的孤獨,面對敵意和強大的外部世界,他只能屈服被虐待。屈從、受虐是一種心理壓抑,人不可能長久地處於壓抑的狀態之中,他必須安全地釋放攻擊性——施虐於人。因此,雖然阿Q是渺小的、卑微的,但他也渴望自己強大,渴望獲得權力,主宰他人。



提示:本號作為同好學習平臺,儘量提供高質素語音課件,相關知識內容均來自網絡,經編輯發布共享,有可能觸動某些群體利益,不確保不被刪除,過往被刪節目已不復存在,編者不作一一回復,還請諸位諒解!

相關焦點

  • 《阿Q正傳》:什麼是阿Q精神?讀者:像阿Q一樣沒什麼不好!
    說到魯迅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在中國文壇魯迅可以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作家。在中學語文課本中,我們常常能夠接觸到魯迅的文章,當然晦澀難懂是魯迅文章的一個特色。可是我們漸漸長大,回頭再去看魯迅的文章,你會發現他的文章是如此的深刻曾有作家評價魯迅稱魯迅的小說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他的描寫可以把握得非常精準。
  • 阿Q精神的現實意義
    阿q這一人物形象也成為世界文學人物中的一個典型。在些,我就阿q精神的現實意義談點膚淺看法。  一、「阿q」誕生的時代背景  《阿q正傳》是在新文學興起的時代誕生的。在那個內憂外患,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政府腐敗黑暗時代,阿q這樣的下等貧農,在經濟上遭受殘酷剝削,在政治上承受著沉重壓迫,精神上蒙受著長期毒害,人格上忍受著種種屈辱,在這樣的環境下,一部分國民性格發生了扭曲,中國千百年來封建思想的落後性在這樣動蕩的年代暴露無疑。  那麼,又是什麼促使魯迅創作了《阿q正傳》呢?
  • 《阿Q正傳》:阿Q的精神勝利法真的有用嗎?
    在魯迅筆下形形色色的人物之中,阿q是鮮活地跳躍人們心中的形象之一。他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自我安慰方式,儼然使他成為了精神勝利法則的代名詞。那麼阿q精神到底有沒有用?惜字如金的魯迅先生塑造這樣一個無名無姓無家世的三無人員,究竟有什麼用意?
  • 《阿Q正傳》苟活人世的防禦機制。
    有人說:有些勝利者,願意敵手如虎,如鷹,他才感得勝利的歡喜;假使如羊,如小雞,他便反覺得勝利的無聊。又有些勝利者,當克服一切之後,看見死的死了,降的降了,&34;,他於是沒有了敵人,沒有了對手,沒有了朋友,只有自己在上,一個,孤零零,悽涼,寂寞,便反而感到了勝利的悲哀。《阿q正傳》——魯迅。
  • 在墨子書院讀《阿q正傳》有感
    眾所周知,魯迅的小說以思想深刻、技巧精練而聞名,《阿q正傳》是魯迅小說中最典型也是最著名的一篇,是中國現代文學中最重要的傑作。它寫於1921年,最初分章發表於《晨報副鐫》,後收入《吶喊》。《阿Q正傳》以辛亥革命前後的未莊為歷史舞臺,以主人公阿q的活動為線索,以批判阿q的病態心理精神勝利法為重點來組織材料。在藝術創造的過程中,作者不但從中國的現實社會出發,以農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著眼於辛亥革命這樣一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設計未莊這樣一個閉塞落後的江南農村,作為阿q生活的典型環境。
  • 《阿Q正傳》:背後映射的中國精神
    《阿q正傳》是魯迅的代表作。不單單以刻畫鄉下無賴漢為能事,阿q是中國人各種劣根性的結晶體,是每個中國人,卻不是任何的個人。魯迅是有意識地要指出中國民族性的弱點。影射中國民族普遍的劣根性。《阿q正傳》不單單讓人笑,其中包蘊著一種嚴肅的意義。
  • 再看《阿q正傳》你還笑得出來嗎?
    其實,這不就是阿q精神嗎,高大上的說法就是精神勝利法,用自欺欺人、自我安慰、自我膨脹的心理,掩飾自己的無知、無能、無奈。《阿q正傳》的作者——魯迅。這位寫作界的大佬曾是我童年的噩夢,令萬千學子聞風喪膽。為什麼這麼說呢?
  • 《阿Q正傳》:背後映射影射的中國精神
    《阿Q正傳》:背後映射影射的中國精神 《阿q正傳》是魯迅的代表作。不單單以刻畫鄉下無賴漢為能事,阿q是中國人各種劣根性的結晶體,是每個中國人,卻不是任何的個人。魯迅是有意識地要指出中國民族性的弱點。影射中國民族普遍的劣根性。
  • 《阿Q正傳》:為什麼阿Q沒有女人?
    魯迅先生是中國一個偉大的旗幟,在民國的時候,他通過他自己的文章深刻的諷刺了一些社會現實,同時有想那些反動革命者插入了幾把刀子,深深的讓他們難受。要說到盧先生哪一篇文章比較厲害,那就是阿q正傳在裡面,阿q是一個非常窮的人,這個人有一個特點,並不覺得自己窮是一件可恥的事情,反而是引以為豪,就像一個地痞流氓一樣,但其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喜歡自我安慰。
  • 《阿Q正傳》:為什麼阿Q沒有女人?
    魯迅先生是中國一個偉大的旗幟,在民國的時候,他通過他自己的文章深刻的諷刺了一些社會現實,同時有想那些反動革命者插入了幾把刀子,深深的讓他們難受。但最主要的就是要激起國人,一生都在呼號著,不怕揭露傷疤,用自己鋒利如刀的筆去喚醒沉睡麻木的人。
  • 《阿Q正傳》與精神勝利法
    現代文學的開端,通常會被追溯到魯迅的作品,而現代文學的成熟更是出自魯迅先生的筆端。魯迅的小說並不多,但是堪為佳作的卻不少,其中又以《阿Q正傳》家喻戶曉、深入人心。不僅阿Q的形象深入人心,以「精神勝利法」為特徵的阿Q精神也成為了慣用語,可見先生的作品的巨大的影響力。
  • 來一部經典看電影《阿q正傳》
    阿q正傳《阿Q正傳》是魯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說阿Q的精神勝利法,他與人家打架吃虧時,心裡就想道:「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在世界真不像樣,兒子居然打起老子來了。」於是他也心滿意足儼如得勝地回去了。中國人的精神勝利法發明固然很早,後來與異族周旋失敗,這方法便被充分的利用。
  • 《阿Q正傳》:該中篇小說為啥堪稱文壇第一?讀者:細思極恐
    導讀:一個受舊社會承重壓迫之下,精神扭曲的小人物。說到魯迅,相信很多人不陌生,在中國文壇,魯迅可以稱得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作家,當然他的出場方式好比橫空出世。在學生階段,我們也接觸過許多關於魯迅的文章,當然晦澀難懂是他文章的一大特點。
  • 魯迅《阿Q正傳》:自欺欺人的麻醉劑—精神勝利法
    《阿Q正傳》是魯迅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小說創作上的一個傑出成就。在《阿Q正傳》中,作者把探索中國農民問題(即農民在民主革命中的處境、地位)和考察中國革命問題聯繫在一起。《阿Q正傳》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作品所揭示的「阿Q精神」,作為一種歷史的和社會的「病狀」,將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階段中存在,它將作為一面「鏡子」,使人們從中窺測到這種精神的「病容」而時時警戒。
  • 少年不懂阿Q,看懂已是中年人
    正傳》,才發現過去對於阿q的認知實在是差的太多。 少女時代,買過不少魯迅先生的書,其中就有《阿q正傳》。多年來,對於阿q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他抓蝨子的情形裡。 直到前天中午看完同名電影,演員嚴順開用他精湛的演技,把一個活生生的阿q呈現在影片裡,才突然眼前一亮內心一驚,原來他竟是那麼地善良、能幹和純樸呀。 「阿桂真能做啊!」
  • 《阿Q正傳》:阿Q的精神勝利法,何嘗不是當時國民的鏡子
    >阿Q這一角色也是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中塑造的一個不朽的文學經典。中最重要的特徵就是——精神勝利法。 阿Q精神勝利法是什麼 《阿Q正傳》稱得上是現在小說中的經典之作,他不僅屬於過去,同時也屬於將來,不僅屬於中國,而且是屬於世界。阿Q只是名字屬於中國,他的"精神勝利法"卻是全世界各國被奴役的國民所共有的。
  • 《阿Q正傳》:阿Q的精神勝利法,何嘗不是當時國民的鏡子
    《阿Q正傳》選自魯迅先生小說集《吶喊》中最長的一篇,阿Q這一角色也是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特徵就是——精神勝利法。文中小D也曾用過這種精神勝利法,可見當時的國民能夠普遍的利用這種精神勝利法,自輕自賤,連畜牲都不如,這是何種社會,怎樣的國民。
  • 《阿Q正傳》:淺談阿Q精神勝利法從完勝到窮途末路
    魯迅先生的《阿Q正傳》我從前曾讀過,現在重新翻讀,從打開小說第一章到最後一章,一種沉重的壓抑感始終在胸中瀰漫。阿Q這個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悲慘的一生令人同情之餘,也引起深深的思索。《阿Q正傳》是魯迅先生小說集《吶喊》中最長的一篇,也是最精彩的一篇。
  • 《阿Q正傳》:阿Q的「精神勝利法」真的勝利了嗎?
    魯迅先生說,如果不是他頭上的癩瘡疤,阿Q也算是一個「完人」了,在這裡我倒是覺得魯迅先生是對阿Q的讚美之詞。阿Q當不了「完人」,因為阿Q想要尊嚴,尊嚴對於底層人來說是不允許的,未莊人就不允許阿Q有尊嚴。阿Q因為這件事很難受,想打人又沒有欺負的對象,所以狠狠的在自己臉上抽了一巴掌,這巴掌像是抽在別人臉上,可是阿Q依然覺得火辣辣的疼,阿Q依然很難過,這次阿Q的「精神勝利法」沒有成功。
  • 漸漸的,我們都活成了魯迅筆下的阿Q
    這是魯迅於1921年創作的中篇諷刺小說,旨在揭露舊社會黑暗、腐敗的社會特徵,批判生活在那個社會的人們愚昧、麻木、懦弱的國民劣根性。阿Q是魯迅先生的中篇小說《阿q正傳》中的主人公。阿Q是一名自尊自大,自輕自賤,自欺欺人,欺軟怕硬又極其卑微的貧苦農民,受盡剝削壓迫的反動封建文化、封建精神、醜陋的自我麻醉甘於受奴役的卑賤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