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家去超市購買食物,都會習慣地看一下食物的出產日期,看看是否新鮮,看一下保質期,計算一下還有多長時間到期。
那麼食物越新鮮越好嗎?大部分食物的確如此,有些食物則無所謂保質期,還有一些食物,卻是保存時間越久越好。
一般食物越新鮮越好
大家一定知道,食物標註的保質期有很大不同。當地產的鮮奶,保質期一般為3天;自製麵包、糕點,保質期為3到7天;袋裝鮮奶保質期一般為30天;啤酒的保質期基本上是6個月;絕大部分食物的保質期都標註為12個月。
一樣食物臨近保質期,商場超市都會搞大促銷,只賣半價甚至更低的價格。因為在保質期內賣不出去,就要返回廠家,處理過期食品時廠家往往還要再倒貼一筆錢,用老百姓的話說:這時候別說賠本了,能賣1分是1分。
儘管快到保質期的食物價格很低,讓人感覺很實惠,似乎像是撿了個大便宜,但是從食物安全的角度來說,快到期的食物值得商榷。
食物在保質期內,內部的細菌隨著時間的推移緩慢增多,到接近保質期的時候,細菌群落會急劇直線上升。所以雷哥不建議大家選購臨近保質期的一般食物。
有些食物無所謂保質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還有一些食物的保質期為36個月,這些保質期長達3年的食物和普通食品有什麼不同?
這一類食物中最常見的就是鹹鹽。有的朋友可能會有疑問,鹹鹽也會壞嗎?鹽的確不會壞,曾經出土發現過存放上千年之久的鹽,依然可以食用。
我國以前的《食品安全法》規定所有的食物必須標註保質期,可以標明的保質期最長時間就是36個月。可以這樣理解:如果一樣食物,保質期標註為36個月,一般認為它是不會壞的。
前些年歐盟一些國家提出建議,取消部分食品的保質期,這些食品包括:鹽、茶、糖、蜂蜜、咖啡、乾麵和硬奶酪等。這些食品即使保質期到了也可以安全食用,如果將它們列為不過期的食品,每年可以減少節約浪費的食物達到9000萬噸,對全球資源的節約和環境的保護都是極為重要的支持。
我國新頒布的食品標準也對保質期的要求做了很大改變,很多食品不再由國家強制規定保質期,改成企業按照自家產品的特點,自行標註保質期。山西老陳醋就取消了保質期的標明,這一舉動意味著合格的老陳醋沒有時間的限制。
有些食物保存的時間越長越好
其實還有一些食物,不但保質期對它們來說沒有意義,而且保存時間越長,反而這些食物的各方面品質越好,價值越高。
山西老陳醋
「陳」這個字在漢語裡,就意外著年代久遠的意思。用傳統工藝發酵釀造出來的老陳醋,存放的年頭越長,經過時間的沉澱之後,醋的顏色越深,味道越好,在烹製菜餚時越能激髮菜的風味。
過去很多山西人家裡都藏著一個醋罈子,存放著從老輩子流傳下來的老陳醋,不知道這醋存放了多少年,每喝一點,再補充進去新醋,這個醋罈子就是家裡的寶貝疙瘩。
山西傳統的釀醋工藝流程裡,在釀造新醋的時候,必須添加1勺老醋當引子,才能讓新醋的味道更純正。年代越久的老醋,兌出來的新醋效果越好。
酒類
茅臺、五糧液、劍南春等傳統白酒,以及黃酒、葡萄酒,這些用純正糧食和水果釀製出來的高度酒,都可以長時間的保存,而且窖藏的時間越長,在酒中各種微生物的微妙反應下,酒的品質和口感會越來越好。
尤其最近幾年,一些經典的老酒,時間越久,越受到人們的追捧。以茅臺酒為例,80年代出廠的普通真品茅臺收購價格已經接近30000一瓶,相對於當年的銷售價翻了約4000倍。
茶葉
綠茶和花茶是越新鮮的越好。但是有的發酵茶,如白茶、黑茶、普洱茶,存放的時間越長,泡出來的茶越是滋味濃厚,香氣馥鬱。茶湯甚至會帶著一種油性,有一種李白筆下玉碗盛來琥珀光的感覺。
普洱茶的茶磚和茶餅被稱為「可以喝的古董」,具有收藏和飲用雙重身份。一塊品質上乘的普洱茶餅,如果儲藏狀況良好,10年後就已經晉升為收藏品,500克的市場價格可以達到1000多元。
陳皮
陳皮就是剝開風乾後的柑橘皮,既是一種藥材也是食材的調味料。陳皮以新會地區出產的為上品,被稱為「廣東3寶」,人們認為陳皮年頭越長,食用價值和藥效越高。
一般認為陳皮至少要放置10年才漸入佳境。有很多人收藏陳皮,陳皮的價格也是逐年攀升,每年還在以接近20%的幅度在增長。
保存狀況良好的30年陳皮可以賣到6000元一斤,如果保存的時間再長一些,達到四五十年,那麼它的價格就會飆升到驚人的12萬左右。不過陳皮的儲存也殊為不易。
結語:
所以說,時間真是這個世界上最神奇的東西。它可以抹去一切痕跡,也可以讓一切重新開始;可以讓繁華變成塵埃,也可以讓荒蕪變成鬧市;可以讓一種食物腐爛變質成為垃圾,也可以讓另一種食物越陳越香,越久越濃。
這篇文章雷哥和大家一起見證了時間的魔法,看到了時間對食物的影響:有些保質期短暫;有些可以無視保質期;有些時間越久,滋味越佳。
大家對此有什麼想說的嗎?請在下方留言評論。我是雷哥,分享美食,分享快樂,歡迎朋友們關注、點讚、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