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以來,郵輪產業受到百年未有之重創,郵輪產業界將如何應對後疫情時代的郵輪發展?10月26日,2020第三屆廣州郵輪發展圓桌會和第十二屆廣州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新聞發布會在廣州南沙傳媒大廈舉行。
記者從會上獲悉,2020第三屆廣州郵輪發展圓桌會將於10月29-30日在廣州南沙召開,第十二屆廣州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將在10月30日-11月1日舉行。
10月26日,第三屆廣州郵輪發展圓桌會和第十二屆廣州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新聞發布會舉行。南都記者 何玉帥 攝
兩場活動接踵而來,將非遺媽祖文化和郵輪海洋文化結合,實現非遺文化的傳承創新,並將郵輪產業與本地旅遊經濟融合。這也是南沙郵輪旅遊發展過程中,將「母港」向「母港+訪問港」方向轉化的一個重要舉措。
媽祖文化旅遊節和廣州郵輪發展圓桌會相繼舉行
記者了解到,未來發展中,如果越來越多的郵輪公司將南沙當作航線的「母港+訪問港」,則船上的遊客在經停靠泊南沙時會下船,在南沙進行半天以上的短途旅行。按照國際慣例測算,一名郵輪旅客在郵輪停靠時消費能力為30美元/小時―40美元/小時之間,以最低花費30美元/小時計算,1萬名遊客在母港區域停靠10小時,將會帶來300萬美元的收入。
據介紹,此次參加郵輪圓桌會議的郵輪企業、旅行社等業內人士將可通過接連舉辦的第三屆廣州郵輪發展圓桌會和第十二屆廣州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增加對南沙歷史人文的了解,為未來圍繞郵輪開闢新的旅遊合作創新思路。未來到南沙乘坐郵輪的旅客,在上船和下船後都可以順路到南沙天后宮參觀,祭拜媽祖,增加從南沙出發的旅遊儀式感。
南沙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 洪旻琪介紹情況。
據南沙區文化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洪旻琪介紹,廣州南沙郵輪旅遊自2016年以來連續四年接待出入境旅客人數穩居全國第三。2016年至2019年,廣州南沙共運營出入境郵輪413航次,接待出入境旅客165萬人次。
專家共議後疫情時代華南郵輪新發展
本次第三屆圓桌會(29日-30日)以「疫後華南郵輪市場展望與布局」為主題,會議主要探討疫情後華南郵輪產業發展機遇與前景、廣州郵輪產業與區域融合發展、廣州郵輪產業鏈構架與培育、郵輪旅客安心措施及行動等議題,同時將進行廣州、南沙郵輪發展扶持政策推介。
會上,將介紹南沙郵輪母港深水航道疏浚進展。國內外主要郵輪公司、郵輪港口、郵輪旅遊公司負責人將把脈疫後中國特別是華南郵輪市場發展前景,產研學專家則會提出未來華南郵輪產業發展新思路、新方向。
鄭煒航答記者問。
圓桌會發起人、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郵輪遊艇分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郵輪發展專家委員會秘書長鄭煒航指出,此次圓桌會的召開,將促進新冠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中以廣州為核心的華南郵輪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助力中國郵輪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進一步打造廣州郵輪品牌。
今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以來,郵輪產業嚴重受挫,百年未遇。「南沙郵輪母港自2019年11月開始運營後一個月便出現疫情,到今年幾乎沒有郵輪停靠。」 鄭煒航表示,受疫情影響,國內郵輪復工不復產。今年5月,海南創新推出的無目的地遊是郵輪行業復工復產的重要嘗試。
所謂無目的地遊是指郵輪並不靠岸,僅在海上巡遊的航線。
除了無目的地遊之外,鄭煒航認為,打造沿海主要港口郵輪、京杭大運河推行的郵輪也為挖掘郵輪產業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此外,完善郵輪旅遊下遊產業鏈等均是南沙郵輪產業可以發力的地方。
「當前郵輪產業處於三足鼎立的局面,不過相比較上海、天津,廣州地區仍然有一定差距。」鄭煒航認為,此次圓桌會的召開,也將促進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中以廣州為核心的華南郵輪產業的健康、有序發展,助力中國郵輪產業鏈供應鏈的發展,進一步打造廣州郵輪品牌。
亮點紛呈,媽祖文化旅遊節看頭足
新聞發布會上,廣州南沙資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勝光介紹了本次媽祖文化旅遊節的亮點。
廣州南沙資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勝光介紹情況。
在開幕式當天,三百多名年輕的演員將表演大型《媽祖頌》歌舞,按照傳統祭拜儀式,敬謁媽祖,祈福南沙、國泰民安、風調雨順、闔家平安。本屆媽祖文化旅遊節還將植入天后宮創意集市概念,邀請南沙區對口扶貧單位貴州省貴定縣、惠水縣,將貴州農特產品向遊客進行現場展示。創意集市將在每周末向遊客開放,20個不同類型的創意集市攤位新增了遊客互動體驗。
與此同時,媽祖文化旅遊節書畫展暨攝影大賽也將在開幕式當天拉開帷幕,從10月30日-11月29日,展出時間為一個月。
今年上半年南沙媽祖文創產品積極響應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設計大賽,其中南沙萌媽表情包成功入圍決賽。伴隨新一屆的廣州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的到來,除了原來的默妃香雲紗、媽祖平安水、媽祖福酒等產品之外,還將推出媽祖乘龍傘、全家福T恤、萌媽抱枕、恭喜發財酒等相繼亮相南沙天后宮。
採寫:南都記者 王美蘇 通訊員 楊焱 張建 林沛 四夕
攝影:南都記者 何玉帥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