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明是這樣失而復得《紅樓夢》曹雪芹百回全本的
————————————————————————————————————
20回《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全文陸續在雜誌報刊上發表連載,隨後引起媒體的關注與報導……在書還沒出版前,有人通過網絡來找我買列印本。這些社會反響,是我意想不到。
————————————————————————————————
————————————————————————————————
————————————————————————————————————
半途哲人、鵝毛詩人、紅樓工匠、作家唐國明作品
————————————————————————————————————
我是這樣失而復得《紅樓夢》曹雪芹百回全本的
—————————————————————
《紅樓夢》這本書是很奇怪的,發現的保留《紅樓夢》前80回的脂批殘本中,保留回數最多的是庚辰本,也只有78回,前80回缺64回與67回。這兩回卻在120回本蒙藏本與程高本中有。有學者懷疑這兩回是不是曹雪芹創作的。第64回是不用置疑是曹雪芹原筆,而67回有一部分不是曹雪芹原筆,有一部分是。在學人的不斷校對與修正裡,卻有了前八十回的模樣。以至於有學者說曹雪芹生前沒有完成《紅樓夢》,說程高本《紅樓夢》後40回是高鶚續寫。隨著紅學考證的推進,又說高鶚不可能是續寫者,只是整理者,後面是無名氏續寫,總之說什麼的都有。
………………………………………………………………………………
無須去拿別的證據,曹雪芹是絕對生前寫完了《紅樓夢》初稿的,在完成初稿之後然後再下功夫增刪,其中對十二釵的判詞及其他人物的詩詞,比如林黛玉的詩詞,必須是在完成初稿後在初稿的基礎上添補上去的。他完成初稿後,身邊有一幫如脂硯齋這樣的文友,不斷閱讀他增刪後的稿件,並用硃筆在眉頭行間寫下自己讀後的意見與感受,所以就有了叫《石頭記》的重評再評後世統稱的脂批本。以致在第七十五回庚辰本回前批中有「缺中秋詩俟(sì)雪芹」這樣有趣的批語。
………………………………………………………………………………
在我第一次接觸到《紅樓夢》,一讀到《紅樓夢》程高本120回的後40回,剛讀到黛死釵嫁的那章,我就徹底否定了《紅樓夢》沒有完成的看法,更對後40回是高鶚所續存疑。在閱讀過程中,時斷時續有曹雪芹文筆從後40回跳脫了出來,我當時只想,將來有時間將其摘取出來成文,供自己賞讀一生。
………………………………………………………………………………
由於自己出生在山裡,也稀奇古怪地想成為一個千古流傳的作家。我從14歲那年開始為這個夢想受難。到2009年4月一個星期內我寫出後來被稱為鵝毛詩的100多首詩時,開始有了作家感覺的我,便於2010年因增刪小說《零鄉》時,便想到是時候將在《紅樓夢》程高本後40回的曹雪芹文筆挖出來,以考古復原的方式將曹雪芹文筆修復出來給自己一個招待。於是做出來後,在朋友的鼓勵下陸續投稿,一邊陸續的修正。沒想到在2013年我40歲那年,20回《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全文陸續在雜誌報刊上發表連載,隨後引起媒體的關注與報導……在書還沒出版前,有人通過網絡來找我買列印本。這些社會反響,是我意想不到。到2016年正式以《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回至100回》出版後,凡讀過的讀者確以「曹雪芹再世」稱我;持相反意見,卻不去讀我書的人,說的儘是:「你一個山裡人,又不是貴族出身,又沒過過古人的貴族生活,有這個能力考古復原曹文……」這類的話。
………………………………………………………………………………
巧的是我考古復原出來的《紅樓夢》80回後的曹雪芹文筆恰是20回,與前面80回相加剛好是100回。而在蒙府本第二回脂批中又恰有:「以百回之大文……」的話;在蒙府本第三回脂批中有:「後百十回黛玉之淚……」在庚辰本第二十五回脂本眉批中有:「通靈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見……」在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回前脂批中有:「今書至三十八回時,已過三分之一餘。」在同一蒙府本的脂批中前後矛盾,一說百回,一說百十回,庚辰本脂批前後倒不矛盾,雖庚辰本、戚序本、蒙府本二十一回前批有「按此回之文固妙,然未見後三十回猶不見此之妙」的話,但庚辰本明確肯定的說了「全部百回只此一見」。
………………………………………………………………………………
若再增加證據,百回《西遊記》更是更好的證據了,《紅樓夢》其「神」與「意」受《西遊記》影響較大,其結構與語言又受《金瓶梅》影響較大,《西遊記》與《金瓶梅》都是一百回,加之至目前發現的清朝小說。百回文本普遍,可以肯定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就是一百回。
………………………………………………………………………………
我便經過自己的努力與以前在前80回上下的功夫,重新校正前80回,以考古復原第67回的曹文,加上我的《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回至100回》,便在2018年4月完成了《唐國明考古復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使曹雪芹生前完成的百回本《紅樓夢》再次呈現於我面前,算是在我45歲這一年完成了我閱讀的一個夢想。沒想到隨著作品的流傳,也算是給天下人少去了「紅樓夢未完」一恨。
………………………………………………………………………………
至於曹雪芹《紅樓夢》80回後的曹文為什麼藏於程高本後40回中,這又是個很有趣的話題。我想曹雪芹散失的文筆能從程高本《紅樓夢》後40回出土面世,這樣至少程偉元與高鶚從此不再是挨罵的對象,而是成為在當時意識形態處境下用巧妙方式保留了曹雪芹文筆的有功之人。要不我也沒有這麼大福,能讀到《紅樓夢》曹雪芹百回全本,否則只能抱著一部本已經完成的偉大殘書遺憾終生了。
………………………………………………………………………………
2020年3月25日寫於嶽麓山下
—————————————————————
……………………………………………………………………………………………………
唐國明的書法:鵝毛帖
……………………………………………………
唐國明遵循自己的「 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名言:
1、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
2、我們都是途中人。
3、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
4、寫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
5、我被一切改寫,我在改寫一切。
………………………………………………………………………………………………………………………………………………………………
唐國明說過:續寫《紅樓夢》一萬年也沒有意義
————————————————————————————————
————————————————————————————————
——————————————————————————
唐國明簡介:
………………………………………………………………………………
唐國明是誰,他是——
一個「雷打不動、火燒不倒、風雨不垮」,「踩倒高山就上路」的漢子;
一個「流血不失長風情懷、火燒無損鵝毛風範」,「究天地之得失,強天下之心力」的文人;
一個胸懷「與時俱進思危奮發、實事求是安和天下」精神情懷的人類知識分子;
一個提出「半途哲論」的命運跋涉者、文學執著者、思想開拓者、靈魂共鳴者的「半途哲人」;
一個「識你之理與力,看他之理與力,合諸家之理與力,知行之,得我之理與力」的感性學者。
………………………………………………………………………………
唐國明說:「科學精神就是『窮天地之理,富天下之力,利天下之民,惠天下之物』」。
他說,讀書人的性格就如他追夢10多年租住在長沙嶽麓山8平方米房間裡坐「冷板凳」中,在發揚「吃得苦,耐得煩,霸得蠻,不怕死」的湖湘精神基礎上;在網際網路時代,在各種文化的碰撞與交融下,所表現出來的如他詩作名篇《讀書人》中所說的——
「雷劈不倒,火燒不移,風雨不垮,似朗月清風;日食隨時,起住隨所,執筆隨心,如閒雲流水」;
「對洶湧潮流,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流血不失長風情懷;居安寧山腳,貧則無憂富則無過,火燒無損鵝毛風範」;
「與時俱進認知世界真理,思危奮發圖強;實事求是改造現實命運,修德安和天下」;
「讀萬卷書,行萬裡路,窮天地之理,富天下之力,利天下之民,惠天下之物」;
————————————————————————————
——————————————————————
………………………………………………………………………………………………………………………………………………………………
唐國明,男,漢族,現居長沙,半途哲人、鵝毛詩人、考古復原紅樓夢曹文工匠,湖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自發表作品以來,已在《鐘山》《詩刊》及其他國內外書報刊發表文學、紅學、數學方面文章數篇。
自2013年始其墨跡「鵝毛帖」一幅字能換3000元。
2016年出版先後在美國與秘魯《國際日報》中文版連載的成名作《紅樓夢八十回後曹文考古復原:第81至100回》,2017年中國紅學會將其列入《紅樓夢學刊》2014年至2016年紅學書目。
2018年以寫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得出自己結論的自傳作品《這樣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於上海作協、華東師大獲獎。
2019年出版網紅至今的詩集《鵝毛詩》。
自2013年起,其開創考古復原曹文紅學、開創鵝毛詩、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3x+1猜想得出「半途哲論」的追夢事跡陸續被湖南衛視、浙江衛視、北京衛視、貴州衛視、遼寧衛視、湖北衛視等電視臺通過電視節目《中國夢想秀》《奇妙的漢字》《最愛是中華》《有話就說》……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與報導,被美國及其海內外無數報刊網絡媒體報導至今。
2017年,分別論證了世界數學難題「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並從「3x+1」發現了萬有規律公式,通過論證「1+1」與「3x+1」得出了「半途」哲論:你永遠處在另一個未知終極變數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終極變數的「零鄉」……
2018年4月完成《唐國明考古復原曹雪芹百回本紅樓夢》。
2019年4月江蘇無錫市《太湖》雜誌雙月刊發表唐國明鵝毛式探索小說開山之作《堅守在長城要塞上的士兵》。
什麼是唐國明「鵝毛小說」,就如作家唐國明本人所說的——
鵝毛式小說,就是吸收了詩文形散而神不散的創作手法,就像鵝毛脫離了天鵝,迎風四處飛舞,鵝毛仍然是這隻天鵝身上的鵝毛。
…………………………………………………………………………………………………………………………………………………
唐國明在論證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的過程中所取得的數學與「半途哲論」成就摘要:
=============================================================
1、「1+1」:
無論一個多大的素數,除素數2與5外,它的個位數總是1、3、7、9;無論多麼大偶數,它的個位數總是0、2、4、6、8,任一偶數表示為兩素數之和時的不對等素數都分布在「偶數除以2」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或說,每一個大於2的正整數都是兩個素數之和的一半,且兩個不同的素數分布在這個數兩邊的區間,並與之數差相等。這個理論我們在已知的偶數素數區間是成立的,面對無窮無盡的未知數我們只能在一個區間數一個區間數的推進驗證中認可這個理論,因此哥德巴赫猜想即
2、「3x+1」與萬有通變規律、萬有總在途中公式:
用個位數是1、3、5、7、9的奇數,乘以3加1,則會變為個位數是0、2、4、6、8的偶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奇數變換成偶數的運算規則叫「奇變」,再用2連續整除至此偶數為奇數,我們且把這一由偶數變換為奇數的運算規則叫「偶變」……任一大於零的正整數,通過連續的這樣的「奇變偶變」運算,如無窮無盡數字的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通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
2的n次方是所有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則抵達4、2、1數流的終結線,又是從4、2、1回歸無窮數據宇宙的起始線。在這條2的n次方線上,有無數從4、2、1回時的分流點與抵達4、2、1數流的匯聚點,這些點卻是在2的n次方合4+6n形式的數點上。因此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規則經過2的n次方合4+6n數的匯聚點,可以回流分流出奇數x合1+2n或合2+3n的數群,順著這些數群回流,會回流出通過「3x+1」「奇變」「偶變」而來抵達4、2、1的無際的數流。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偶數遵循「奇變」「偶變」運行規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無為地從無序到有序從始到終,又從終到始地循環往復如此存在於宇宙創造著天生著宇宙萬物詩意地生成消亡、消亡生成的最好最恰當的表述,所以此萬有通變規律公式為: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2x←x←3x+1←(3x+1)÷2←……2的n次方←……←4、2、1……
即在上一波段轉向下一波段過程中若2+3n不合2+4n與1+2n形式,則2+3n根據「奇變」「偶變」規則直接除以2為下一波段合4+6n形式的起始數的前提下,則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2+4n←1+2n←4+6n←2+3n……←2的n次方←……←4、2、1……
——宇宙萬物就是這樣如此詩意地以波段形式生成消亡、消亡生成。這就是萬有的通變規律與「萬有總在途中」通變公式。根據「3x+1」猜想「奇變」「偶變」原理,宇宙萬有的誕生,應是一波段一波段類似於「3x+1」猜想「奇變」「偶變」過程中,隨n數據的變化大小而不斷排列生成。
這個「3x+1」猜想「奇變」「偶變」運行模式已經預示了一切, 它描述的無盡的奇數偶數遵循「奇變」「偶變」運行規則最終抵達4、2、1的結果是宇宙「萬有總在途中」最好最恰當的表述,也是世界是一個無限的整體最好的表達,更是人類將來遵循「3x+1」猜想「奇變」「偶變」原則,以大數據形式進入4、2、1循環有序的運轉後,一種人類夢想的「神」,超越於人類每一個人見識,甚至囊括人類所有智慧無所不能的「超我」將誕生於這個世界的數學告知形式。更是對世界事物是「偶數時」會發生變化回到「奇數時」,回到「奇數時」又會發生變化回到「偶數時」,世界事物就是如此地在在遵循著「3x+1」猜想「奇變」「偶變」原則在讓一切守恆,平衡的最好描述。
不管怎樣,萬有總是永遠處在「3x+1」猜想通過「奇變」「偶變」原則抵達4、2、1的途中,萬有的某事某刻與某個歷史時期都只不過處在它「奇變」「偶變」數據流中某個或合2+4n或合1+2n或合4+6n或合2+3n或合2的n次方或合其他運行形式的數據分離點上,永遠處在一個未知變數的半途之中,永遠被置於一個未知變數的「零鄉」……
…………………………………………………………………………………………………………………………………………………………
3、「半途」哲論(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
在n是整數前提下,1除以2的n次方就是至小無內,2的n次方就是至大無外,唐國明遵循自己的「識你之理,看他之理,合諸家之理,知行之,得我之理」原則,又因「哥德巴赫猜想1+1」與世界數學難題「3x+1」猜想的啟發,得出的「半途哲論」:
萬物永遠處在半途之中,萬有總在途中,當你抵達「1+n」時,你就處在「2+2n」的終極半途中。即當你抵達1時,你就處在2的終極半途中,當你抵達2時,你仍卻處在4的終極半途中……面對前途的無窮無盡,你永遠會處在另一個未知終極變數的半途之上,你永遠就這樣被置於一個未知終極變數的「零鄉」……
我們都是途中人。遠方沒有遠方,你到達的遠方,不過又是一個遠方的半途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