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樂舞「搬到」武漢

2020-12-15 音樂周報

敦煌樂舞藝術展現場

文 | 盧暘

敦煌樂舞壁畫高清複製件、敦煌壁畫仿製樂器、多媒體影片……近日,湖北音樂博物館舉辦「妙音莫高——敦煌樂舞藝術展」,全面展現敦煌樂舞中的不同樂舞組合,絲綢之路樂舞文化藝術與歷史積澱。展覽由武漢音樂學院和敦煌研究院主辦,旨在傳播樂舞文化、莫高文化。

含樂舞圖像與敦煌文獻

敦煌樂舞藝術展現場

湖北音樂博物館坐落於武漢音樂學院濱江校區,主展內容以長江中遊的湖北地區為核心區域,以整個長江流域為關照視野,全面展現中國南方音樂文化的歷史背景,特別是荊楚樂舞文化的歷史底蘊。此次,湖北音樂博物館將位於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石窟「搬到」武漢,圍繞「敦煌樂舞」主題,舉辦「妙音莫高——敦煌樂舞藝術展」及相關活動,引起校內外觀眾的廣泛關注。展覽為期三個月,將於明年2月25日結束。

湖北省高校博物館專業委員會會長倪婉表示,敦煌文化是人類文明歷史長河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湖北音樂博物館作為一所藝術類高校專業博物館,堅持積極發揮其在傳統樂舞文化保護、傳承、研究及推廣等方面的作用。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員朱曉峰表示,此次與武漢音樂學院聯合辦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並表示希望此次展覽能給武漢人民帶來敦煌的無量音聲。

敦煌樂舞通常包括石窟壁畫中的樂舞圖像和敦煌文獻對樂舞的記載兩大部分。此次展覽主要展出這兩大部分內容,設置「絲路漫行」「盛世華曲」「淨土梵音」「浩蕩威聲」「繽紛散樂」5個單元,追述敦煌1600多年的歷史文化積澱,從而銘記悠久歲月中莫高窟的樂舞藝術文化,展現世界文化遺產——敦煌莫高窟的獨特魅力。

立體呈現敦煌樂舞文化

「敦煌廿詠」音樂會

根據疫情防控相關要求,展覽期間舉辦的講座、音樂會等活動,線下僅對武漢音樂學院校內師生開放。校外觀眾可通過湖北經典音樂廣播、一直播、騰訊會議、長江雲等平臺在線收聽與觀看直播。很多網友留言表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後,看到湖北音樂博物館把敦煌樂舞請到武漢,非常感動,希望未來有機會走進敦煌,身臨其境感受敦煌文化魅力。

「眼花繚亂的樂器,形態各異的樂伎,編制不一的樂隊……敦煌壁畫中,有一個栩栩如生的音樂世界。」展覽開幕當天,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員朱曉峰進行了現場導覽,為觀眾解讀展覽的內容及內涵。導覽在線直播,觀看人數峰值超過50萬。「在武漢音樂學院覓得知音,並引起社會對敦煌樂舞的關注,對敦煌文化研究者來說是很大的鼓舞。」作為音樂學碩士、敦煌學博士,朱曉峰主要從事敦煌樂舞與中國音樂史研究。

展覽期間,敦煌樂舞相關講座、展演等活動,全面、立體地向公眾展示敦煌樂舞文化。其中,三場講座以「敦煌樂舞」為主題,分別是陝西師範大學教授沙武田的《唐韻胡風——莫高窟第220窟舞蹈圖與唐長安風氣》、忻州師範學院副教授劉曉偉的《粟特文化與雲岡十二窟樂舞圖像》、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員朱曉峰的《解讀敦煌樂舞》;一場「敦煌廿詠」音樂會,由蘭州大學中華詩樂文化研究中心表演團隊於11月25日在武漢音樂學院濱江校區黃鐘廳演出。《敦煌廿詠》又稱《敦煌二十詠》,是創作於唐代的一組五言律詩,內容描寫和反映了敦煌的名勝古蹟和歷史人物,共二十首,敦煌文獻中有此組詩的文獻共計6個卷號。蘭州大學中華詩樂文化研究中心從敦煌文獻中整理取材,創作聲樂套曲《敦煌廿詠》,從不同角度去詮釋敦煌主題,這20首聲樂作品與詩對應,呈現敦煌文化與風土人情,但各自的視角有所不同,既同生一脈又各具個性。

音樂考古有聲有形

敦煌文化延續近兩千年,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大、延續時間最長、內容最豐富、保存最完整的藝術寶庫。人們透過敦煌壁畫,不斷探察文學以及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各門類藝術本體發展與流變的歷史。敦煌樂舞壁畫是敦煌文化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研究古代音樂文化的重要圖像資料,也是敦煌石窟藝術中極具特色的部分。

「敦煌壁畫樂舞圖像具有豐富的種類和數量,反映了大量中古時期樂舞史的片段,能夠與敦煌文獻做到同一時期、同一地域內的互證,這些都是其他樂舞圖像不具備的。這些圖像與文字在中國樂舞史研究中具有特殊位置和重要價值。」朱曉峰介紹,研究敦煌樂舞的最終目的,是要解決古代樂舞史及絲綢之路樂舞文化交流史中懸而未決的問題。這是敦煌樂舞研究具有的學術價值和歷史價值的真實反映,也是近一個世紀以來敦煌樂舞研究者孜孜以求的目標。他認為,剝離敦煌樂舞中的佛教因素,把圖像與文字統一納入到中國樂舞史研究中,是敦煌壁畫樂舞研究的難點與重點。

「考古以研究實物資料為主。音樂考古有所不同。研究遺存的樂器、樂譜等實物資料之外,人們還希望聽到古代的樂音,看到古代的舞姿。」武漢音樂學院副院長李幼平表示,武漢音樂學院作為國內最早從事音樂考古學人才培養和專業研究的高等院校之一,有著成熟的研究方法及豐富的藝術實踐和科研成果。「音樂考古是武漢音樂學院三十多年來的重點學科、辦學特色,注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以及舞臺創作表演。學院將以此次展覽為契機,與敦煌研究院開展進一步合作,豐富教學、科研的多樣性,讓音樂考古既有聲也有形,既有音響也有圖像。」

- THE END -

「星標」音樂周報微信公眾號

不錯過每條推送

張國勇:一家民營交響樂團的自強之路

孩子鋼琴彈不好,是家長自己沒努力!

劉沙:時代變了,不能讓大眾再認為民樂「土」 | 人物

西方媒體給郎朗新專輯《哥德堡變奏曲》都打了多少分?

為中國合唱擠一擠「泡沫」,理一理亂象

鋼琴「基本練習」:練什麼、如何練?

第12所音樂學院來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音樂學院8月開建

相關焦點

  • 「妙音莫高——敦煌樂舞藝術展」開幕式在武漢音樂學院舉行
    11月25日上午,由武漢音樂學院和敦煌研究院主辦,湖北音樂博物館承辦的「妙音莫高——敦煌樂舞藝術展」在武漢音樂學院濱江校區展演樓民樂廳順利開幕。來自武漢音樂學院、敦煌研究院、湖北省高校博物館專業委員會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出席開幕式。
  • 武漢音樂學院舉辦敦煌樂舞藝術展,傳承莫高精神,啥情況
    由武漢音樂學院和敦煌藝術研究院主辦,湖北音樂博物館承辦的「妙音莫高——敦煌樂舞藝術展」昨天在武漢音樂學院開幕。展覽以敦煌樂舞壁畫高清複製件、敦煌壁畫仿製樂器、多媒體影片的展覽互動為主要內容,全面展現了敦煌樂舞中的不同樂舞組合,凸顯了絲綢之路樂舞文化藝術與歷史沉積的厚重。
  • 「妙音莫高——敦煌樂舞藝術展」在武漢音樂學院湖北音樂博物館開幕
    荊楚網客戶端—荊楚網消息(記者許文秀 通訊員楊雲雁 楊柳 攝影李思雨 馬珺奕 趙明鈺)11月25日,由武漢音樂學院和敦煌研究院主辦,湖北音樂博物館承辦的「妙音莫高——敦煌樂舞藝術展」在武漢音樂學院濱江校區展演樓民樂廳開幕。
  • 透過樂舞「聽」懂敦煌
    11月26日,敦煌研究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館員朱曉峰來到武漢音樂學院,參加「妙音莫高——敦煌樂舞藝術展」。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請他解讀敦煌樂舞,帶觀眾傾聽無量音聲。 01-莫高窟壁畫中一半以上有樂舞 身為80後,朱曉峰卻已經接觸敦煌文化10多年了。
  • 美術研究|解讀敦煌樂舞——敦煌樂舞研究方法之討論!
    【內容提要】敦煌樂舞通常包括石窟壁畫中的樂舞圖像和敦煌文獻對樂舞的記載兩大部分,這些圖像與文字在中國樂舞史研究中具有特殊位置和重要價值。首先,敦煌壁畫樂舞圖像具有豐富的種類和數量;其次,敦煌壁畫樂舞圖像反映了大量中古時期樂舞史的片段;另外,敦煌壁畫樂舞圖像能夠與敦煌文獻做到同一時期、同一地域內的互證,這些都是其他樂舞圖像不具備的。
  • 【樂舞敦煌】敦煌古樂分類介紹
    敦煌在古代融合了東西方歌舞藝術,創造了獨樹一幟的敦煌樂舞。敦煌賓館飛天歌舞團經過挖掘、整理,編排了部分節目,整臺節目從音樂、服飾、道具到內容都蘊含著濃厚的敦煌文化氣息,觀賞後猶如重溫了敦煌盛唐時期"華戎之交"的歷史。其代表節目有《伎樂飛天迎賓到》、《吉祥天女》、《腰刀舞》、小舞劇《相會在敦煌》等。
  • 敦煌樂舞「進駐」浙江音樂學院
    浙江24小時記者 鄭琳通訊員 周佳麗千年前,敦煌壁畫上描繪了反彈琵琶的絕妙舞姿。近日,經過一年多的籌劃與建設的「敦煌樂舞——常書鴻、李承仙絲綢之路樂舞藝術展廳」在浙江音樂學院開館。敦煌壁畫、雕塑中的樂舞,敦煌卷宗裡的曲子都進駐了這個全新的展廳,同時吸引了眾多敦煌學、音樂學、舞蹈學、美術學等各領域學者前來參觀。
  • 敦煌壁畫知多少:敦煌樂舞之「仙樂」
    敦煌佛像在莫高窟各代浩如煙海的壁畫中,展現了許多的古代樂舞藝術,留存著大量的樂舞形象資料,現編的492個洞窟中, 236個洞窟有樂舞圖像及奏樂圖、舞蹈圖,各種類型的樂伎約4000身,樂隊500餘組,各種樂器44種、4500餘件,這是一部古代樂舞藝術的歷史畫卷,在世界壁畫史上,僅以反映音樂事物而言,不論在樂器品種、數量、表演形式及時間跨度和延續性方面,都是無與倫比的,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 敦煌樂舞——飛天
    這是第112窟的《反彈琵琶》中,表現的畫面,這是敦煌的標誌性壁畫,是最能代表敦煌藝術的圖像。這個反彈琵琶的舞女表演的是唐代的樂舞,這是最生動的一個瞬間,一個高潮的段落,少女的體態豐腴、自在優美、肌膚似雪、神情專注,輕柔的腰肢和胳膊體現了那種西亞地區女性特有的含蓄和奔放。畫工的技藝高超,站在壁畫前,仿佛感覺有音樂從牆體裡流出來。再湊近一點看,好像能夠觸摸到她渾身肌肉的彈性,感受到她細微的呼吸。
  • 傾聽千年的迴響——敦煌樂舞漫談
    自此,歷千年而不朽的石室遺珍令世界為之矚目,上千年厚重的歷史沉澱使朝聖者紛至沓來……敦煌樂舞,便是這瀚海長河淬鍊的一顆耀眼明珠。「方丈室內,化盡十方;一窟之中,宛然三界。」在一窟窟佛殿中,在一鋪鋪壁畫上......
  • 「敦煌樂舞」常書鴻李承仙絲綢之路藝術展廳浙音開館
    2017-12-02 06:54 |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劉慧 實習生 沈聽雨 通訊員 周佳麗揭開敦煌樂舞藝術的神秘面紗。經過一年多的籌劃與建設,12月1日,「敦煌樂舞——常書鴻、李承仙絲綢之路樂舞藝術展廳」在浙江音樂學院隆重開館。
  • 《敦煌樂舞》杭州上演 展現敦煌文化魅力
    7月18日,演員在表演敦煌舞蹈
  • 敦煌莫高窟的壁畫展現出了唐代各民族的樂舞特色
    特別是在敦煌莫高窟壁畫中的唐代樂舞是人們了解樂舞藝術最真實、最形象的樂舞資料,更是屬於全人類的藝術精品。唐代是音樂歌舞藝術盛行的時代,上自王公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都很喜歡音樂和舞蹈,不論是在宮廷王府中,還是在街市、寺院裡,不論是過年過節,還是宴飲遊樂或是進行宗教祭祀,音樂舞蹈都是一項必不可少的內容。
  • 評展|「螺螄殼裡做道場」與敦煌樂舞展的見微知著
    上海的徐匯藝術館雖坐落於鬧市小洋房,其舉辦的「敦煌壁畫樂舞專題展」可謂「見微知著」;日日門庭若市的陝西歷史博物館最近展出了一尊「綠臉跪射俑」,除此之外,他們的常設展也堪稱件件至寶;英國沃裡克郡Compton Verney「奇妙機械博物館」,在機器人藝術的時代,回顧四個世紀以來人與機械的關係。本欄目歡迎投稿,投稿郵箱:dfzbyspl@126.com,郵件標題請註明「評展」。
  • 《樂舞敦煌》設計曲閔民:紙質書要有物的質感和氣息
    這是《來自洪衛的禮物》和《樂舞敦煌》兩本書的責任編輯曲閔民在接受鳳凰江蘇採訪時闡述的一個編輯的職責。同時他也是《樂舞敦煌》這本書的設計者。而這兩本書都入選了2014中國「最美的書」。
  • 樂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畫樂舞專題展
    中國文化遺產日來臨之際,上海徐匯藝術館於2018年6月9日起舉辦「樂者敦和•大音煌盛——敦煌壁畫樂舞專題展」。本次展覽指導單位上海市徐匯區文化局、上海市徐匯區天平街道;主辦單位徐匯藝術館、敦煌研究院。此次展覽是國內首個新媒體敦煌樂舞專題展,通過當今的高科技手段與千百年前的藝術審美進行碰撞,讓二維的壁畫形象動起來,幻化出精妙無雙的樂音和舞蹈,賦予伎樂圖像以新的生命。
  • 看完這支盛唐樂舞,我把敦煌壁畫找遍
    《霓裳羽衣》是盛唐開元天寶年間最著名的樂舞。此舞來源,有不少傳說,都與那位精於音律的風流天子唐玄宗李隆基有關,後來人們將傳說與史實結合起來加以落實,如王建《霓裳辭》的詩注中說:「羅公遠多秘術,嘗與明皇至月宮,仙女數百,皆素練霓衣,舞於廣庭,問其曲,曰『霓裳羽衣』。
  • 探索在唐朝樂舞中,有哪些鮮明的佛教元素?
    在思想上供奉道教,不排斥佛教有尊崇傳統的儒教,在這種大包容的社會背景之下,為形成敦煌莫高窟藝術做出了鋪墊。唐時期宮廷樂舞與佛教的結合唐代的宮廷部伎樂舞中不乏有佛教元素,印度的佛教樂舞隨著佛教的傳播而傳至亞洲各國。
  • 滬劇唱出敦煌守護人故事,《敦煌女兒》藏武漢情緣
    長江日報-長江網11月29日訊(記者馮愛華)「敦煌慷慨留我,我誓言留住敦煌……」28日晚,滬劇《敦煌女兒》作為「第二屆全國地方戲曲南方會演」參演劇目在洪山禮堂上演,該劇講述上海姑娘樊錦詩在敦煌50年的人生歷程,歌頌了一代又一代敦煌人堅守大漠甘於奉獻的敦煌精神
  • 敦煌擷珍之舞蹈藝術:敦煌古譜 世間難聞(圖)
    當代藝術家取材於敦煌樂舞壁畫的《絲路花雨》、《千手觀音》、《大夢敦煌》等極具東方藝術魅力的現代舞劇更是在30多年間持續風靡全球。就連最近引起全省和全國轟動的大型民族交響樂《敦煌音畫》,更是脫胎於敦煌古代樂舞,打上敦煌文化藝術深深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