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和園初夏

2020-09-23 gss1老劉

頤和園初夏








相關焦點

  • 頤和園
    都市瞭望  卞 妍  頤和園被選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的理由是:北京頤和園始建於公元1750年,1860年在戰火中嚴重損毀,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進行了修繕。其亭臺、長廊、殿堂、廟宇和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巒和開闊的湖面相互和諧、藝術地融為一體,堪稱中國風景園林設計中的傑作。
  • 《初夏絕句》、《幽居初夏》賞析
    《初夏絕句》、《幽居初夏》同為南宋詩人陸遊的作品,雖然寫的都是初夏,但詩人的心情、詩歌的意境是不一樣的。初夏絕句宋代:陸遊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夾路桑麻行不盡,始知身是太平人。春天裡紅色、紫色的花都早已紛紛零落,化作泥塵。布穀聲中,初夏的景物令人耳目一新。
  •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展示頤和園景色之四季更迭
    頤和園的建築之美與營造寓意,在歷史長河中,驚豔古今。首發頤和園古建築主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首發主題為「頤和園古建築」,每日一題,圖文並茂。甄選精美圖片,配以專業解說的文字,趣味十足,深入淺出。
  • 絕美初夏,去詩詞裡尋找最美的初夏!
    立夏已過,進入初夏。初夏是有別於豔陽春的另一種美。火紅的榴花初綻,綠蔭重重,鳥語陣陣,微風不燥,讓我們揚起最美的笑容,迎接最美的初夏吧! 晚春初夏 宋-張耒
  • 中國的世界文化遺址22:北京頤和園頤和園
    簡單的介紹頤和園最初名為清逸園,即透明漣漪花園,是乾隆皇帝為了慶祝母親的生日而在頤和園於1998年11月被添加到列表中。歷史頤和園始建於1750年,並在1860年的戰爭中被大量摧毀,然後於1886年恢復其原有的基礎。它服務於皇室家族的四代人,如今已成為各行各業人士的熱門度假勝地。這座宮殿是具有中國北部和南部特色的皇家公園和私家花園的典範,也是所有中國皇家公園中保存最完好的。
  • 文物出版社、頤和園共同舉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發布會
    由文物出版社和北京市頤和園管理處共同舉行的《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發布會,於12月5日在頤和園隆重舉行。會議由頤和園副園長秦雷主持。頤和園園長楊華致辭楊華園長指出,文物出版社是國內重要的文博圖書出版機構,2018年雙方籤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在圖書出版、文創研發等方面開展了深入的合作,《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的出版是雙方戰略合作的重要成果,是一次有益嘗試,也是頤和園文創研發工作的一個亮點。
  • 圖個鮮|頤和園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2020》
    12月5日,頤和園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2020》,北京青年報記者在現場看到,該日曆以展示頤和園恢弘壯美的園林古建築景觀為主要內容,按照觀賞線路分區,包括宮廷區,長廊沿線,排雲殿佛香閣建築群,萬壽山前山中御路、山頂路、後山中御路,後大廟建築群,萬字河至後溪河兩岸,東堤,昆湖湖區
  • 頤和園建園270周年系列|國寶大遷徙中的頤和園文物
    (二)裝運時應會同故宮博物院及地方各團體、並管理頤和園事務所,當場跟同裝箱,以示公開。(三)所裝各箱應由本府會同地方各團體,加封市府及故宮封條。(四)所有裝運銅磁器等物件數及箱籠總數,應呈報行政院備案,並令管理頤和園事務所先行備箱,照冊點明古物數目,以備裝運。」從這裡可以看出,當時的北平市政府對頤和園文物未來歸屬權的敏感、重視以及相應舉措。
  • 去圓明園值得去還是頤和園 頤和園跟圓明園哪個好玩
    頤和園和圓明園都是北京非常著名的景點,乃至聞名世界,有很多人遊客就想在兩者之間選擇一個去,那頤和園跟圓明園哪個好玩呢?去圓明園值得去還是頤和園呢?這些問題不少遊客都糾結過。  去圓明園值得去還是頤和園  其實這兩個都知道去一趟,都是北京極具代表的景點,而且絕大多數遊客都會去打卡,如果非要選擇一個的話
  • 圓明園跟頤和園距離遠嗎 圓明園跟頤和園距離遠多遠
    圓明園和頤和園都是北京乃至全國著名的皇家園林,因此很多到北京旅遊的遊客會把這個兩個景點列入自己旅遊計劃裡,甚至是在在一天內把這兩個地方都玩個遍,那麼問題來了這兩個地方離得遠嗎,需要花費時間在坐車上嗎?小編馬上給大家解答圓明園跟頤和園距離遠嗎這個問題。
  • 北京頤和園的景點
    頤和園頤和園長廊是一條精美的風雨走廊,全長700餘米,共有400多間,夕陽斜照時長廊內會留下溫潤的光影,令人神往。昆明湖佔據了頤和園四分之三的面積,景色秀麗,是整座園林的靈魂所在。 根據水域的分割狀況,可分為大湖、西湖和後湖三個部分。
  • 如何玩轉頤和園?
    頤和園坐落於北京西郊,是中國古典園林之首,是一個中國文化的寶庫,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頤和園是傳統造園藝術的大成之作,高度體現了「雖有人作,宛自天成」的造園準則。
  • 畫中遊 || 李可染筆下的頤和園
    導語在不同時期,可染先生都以不同的方式描繪過園林之景,包括北京的頤和園、蘇州拙政園、無錫梅園等著名園林。談及李可染的寫生,往往更為重視1954年他的江南之行,以及後來的萬裡跋涉、德國遠足。而就在北京,李可染身邊的景致——頤和園,他甚至曾帶領學生在頤和園長住。頤和園是李可染先生寫生的重要對象,也曾反覆畫過。
  • 頤和園首發節氣日曆
    頤和園首發節氣日曆 2019年12月06日08:16  來源:北京日報 原標題:頤和園首發節氣日曆   昨天,頤和園首次發行《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
  • 初夏,初心
    很多時候,初夏是如何到來的,實在讓人摸不準。只是有一天,上班路上,細雨淅瀝不停,天光沉沉,大家打著傘都只顧著低頭趕路,不知何怎地心裡猛然被什麼擊中了,為之一振,「天晴了」。天空被刷得乾乾淨淨,是夏日才有的純藍的天,還有一朵淨度很高的雲,白得忍不住驚喜。初夏的到來原是一個閃亮的時刻,恍如只是人生初見。
  • 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
    公元1886至1895年,慈禧太后為慶祝自己的生日,挪用海軍軍費進行重建,歷時十年,耗銀八百萬兩,並改名為頤和園。  頤和園規模宏大,佔地面積達290.8公頃,水面(昆明湖)面積約佔四分之三,約220公頃。
  • 頤和園雙月拍攝作業
    2019年9月12日,頤和園有兩件大事。其一,頤和園「頤和秋韻」桂花節開幕;其二,知春亭修繕完畢,重新向遊客開放。咱們先說「頤和秋韻」桂花節。據說頤和園共有72盆古桂,堪稱頤和園的自然文化遺存。這些古桂,此前大多散落於清宮廷王府內,幾經周折才重回「故居」。這些桂花盆栽平時在延慶養護,桂花節才來到頤和園與遊客見面。經過前後五代園藝技師的精心養護,通過人工花期調控技術,讓桂花得以在中秋節和國慶節期間盛開。本組照片,分別拍於9月18日和22日。
  • 桂花香飄頤和園
    本報訊(記者梁鳳鳴通訊員李昆)昨天上午,進入頤和園的遊人不約而同地說:「香,真香。」從昨天開始,22個品種2000餘株大型盆栽桂花在頤和園各處同時飄出幽香。至此,北方最大的桂花群落正式紮根昆明湖畔。   頤和園栽植桂花自古有名,園內至今仍存有百年以上的盆栽桂花72盆。
  • 最好時節是初夏:5首最優美的初夏詩賞析
    「天上人間,好時節,無過初夏。」這是南宋大詩人劉克莊的名句。初夏時節,春風尚未消退,酷暑尚未來臨。百花猶有餘香,綠樹正待成蔭。風和日麗,不冷不熱,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時光。
  • 頤和園首次打造「皇家賀歲禮」
    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今年頤和園將獨特的福壽文化融入文創設計,首次打造皇家賀歲禮物,自「小年兒」起正式亮相頤和園文創旗艦店及網上購物商城。    頤和園的前身清漪園,原是乾隆皇帝為母后慶祝六十整壽而興建的,並將翁山改名為萬壽山,一直沿用至今;到了頤和園時期,又逢慈禧太后六十壽辰,開始籌備「萬壽慶典」……在頤和園裡,帶有「福壽」二字的文物古建比比皆是。